獨家專訪賈平凹:只有把閱讀變為一種生存需要,我們才會自覺讀書

「每年這個時候,總有人讓我說一段兒跟閱讀相關的寄語。大家年年都談,說明問題還沒解決。我認為,只有將閱讀內化每個人的生存需求,咱們的全民閱讀才能得到發展。」

——賈平凹

2018年4月,正值噹噹4.23書香節前夕,賈平凹老師在西安的家中,與讀者分享自己關於新書《山本》創作感受,以及對於閱讀新趨勢的觀察思考。

談新書《山本》與創作歷程

噹噹:您的新書《山本》不分章節、不設標題、綿綿密密、一氣貫通,由風格鮮明的文字連綴組成。既有飛禽奔獸,也有魍魎魑魅,前者是自然,後者是人事。這個言說結構,《老生》的敘事已經演繹過一次。而在《山本》里,演示自然的部分被融化到了人物口中,成為故事的一部分。您認為《山本》在藝術表現手法上,跟您過去的作品相比,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賈平凹:《山本》是我的第16部長篇小說。這種寫作手法從《廢都》就開始了,在《秦腔》《古爐》就更明顯一些,到了《老生》《帶燈》這裡,相對就會弱一點。而在《山本》這本書里,我又加強了這種手法。其實,寫作手法都是服務於寫作的內容和題材的,因為《山本》中日常生活的描述很多,這樣的寫作手法可以更加自然地展示人物的吃喝拉撒睡。可以說,是針對不同的故事,採取最合適的表現手法。

賈平凹與噹噹讀者對話

噹噹:您在《後記》中提到:「漫長的寫作從來都是一種修行和覺悟的過程」,在這前後三年里,您提醒自己最多的,也是寫作的背景和來源。您在創作過程中和創作完成後,都「走進秦嶺」「告慰秦嶺」,這是否就是您思考「從哪裡來,往哪裡去」的外在行動?可否跟讀者分享一下,這是具體一種怎樣的體驗?

賈平凹:其實,這本書的原本計劃就叫《秦嶺志》,只是因為擔心與《秦腔》重複,加上我在《後記》中提到的其他原因,才把書名確定為《山本》。很多人認為,秦嶺只是氣候的分界線,而事實上中國的很多歷史事件都是圍繞秦嶺發生的。對我來說,秦嶺不僅僅是我的故鄉,更是最能代表中國人的一座山。

《山本》這本書寫的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故事,通過「天、地、人」這一敘述角度,來梳理那一段動亂的歲月,整理特定歷史時期錯綜複雜的人性,挖掘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人與萬物之間的感情,張揚苦難之中的大愛。寫任何作品都要真實、準確,這就要求要深入生活,要貼著大地飛翔。作家要真誠地面對生活和社會和作品和自我。

雖然寫的是二三十年代的故事,但是讀者能夠從《山本》中看到中國人的思維和價值一步步演進的過程。我們今天的一切都是有根源的,所以我在創作過程中和創作後才會堅持「走進秦嶺」「告慰秦嶺」,通過反覆接觸秦嶺去構思故事的來龍去脈,將歷史還原成文學,將自己的思想通過小說展示出來。

噹噹:我們在您的新書《山本》中看到了您的手稿,也感受到了您在《後記》中提到的創作過程中「風懷其中」的奇妙感覺。從2015年開始創作,您堅持保持手與筆的親切感,可以跟噹噹的讀者分享一下這種「親切感」具體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嗎?

賈平凹:我一直強調,作為一個作家,要有對現實生活的機警之心,還要有寂寞之感。一方面,要去關注、去了解、去參與現實社會,就像兔子耳朵一樣,對任何風吹草動都能跟著轉來轉去。如果長期跟現實社會脫節,就沒有辦法理解社會,自然對於作家創作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創作長篇小說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一篇散文或許一個上午就能完成,而《山本》這本書的創作時間長達三年,我也一直堅持手寫。我個人的寫作習慣是,第一遍寫草稿的時候,一定要用一個豪華的記事本。然後在普通的稿紙背面開始抄改,一邊抄一邊改,完成第二稿,然後再抄改第三稿。例如這本《山本》45萬字左右,這樣手寫3遍,相當於經我手起碼寫過去130餘萬字。

賈平凹新書《山本》手稿部分照片

寫作真的是一個自我修行的過程,在外人看來很孤獨,很辛苦,其實在自己看來很快樂。這種快樂跟吃好的穿好的是不一樣的,它可以發現一個人是否純粹,是一個自我排毒的過程,很多說不清的感受都能夠在寫作中體會到。

如果沒有其他會議和活動,老婆通常一早開車把我送到辦公室,寫到11點我會處理些其他的事,吃過午飯下午睡到3點再繼續寫,正常來說我每天要寫15個小時左右。放假沒人干擾,是我最快樂的時光,大年三十吃過餃子就會開始寫作。然而,長時間習慣了一個人專註於寫作,家裡的事情幾乎不管。所以說,作為一個作家,我不是一個好丈夫,也不是一個好父親。

噹噹:的確,您犧牲了大量陪伴家人的時間,才得以不斷給讀者帶來大量廣受好評的作品。噹噹的大數據顯示,您的作品在噹噹累計收穫了數百萬讀者好評,包括《廢都》《秦腔》《古爐》《高興》等16部長篇小說、《黑地》等中短篇小說以及《丑石》等散文作品。以2016年出版的《自在獨行》為例,僅這一本書就收穫了26.87萬條噹噹讀者好評,五星好評率高達99.8%。您如何看待讀者產生的這些大數據對於作家創作的影響?

賈平凹:其實這些主要是出版社在具體操辦,我本人不太上網,也不用微信,所以這些信息都是其他人告訴我。得知自己的作品收穫了這麼多讀者的好評,非常感謝噹噹,當然更要感謝讀者。《自在獨行》這本書其實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舊作,沒想到過了這麼久,噹噹的讀者還這麼喜歡,確實很感動。因為散文在中國普遍發行量不大,但是在噹噹上有這麼多的好評,很意外也很驚喜。

對於每個作家來說,的確需要加油聲和鼓掌聲。就像是運動員在賽場上跑的時候,一定要有觀眾加油。如果是噓聲一片,那他就很難往前跑了。但是寫作這件事,是很漫長的路程。在你開頭跑的時候,別人說什麼無所謂,你只管往前跑。關鍵是後半程,一定要無限向前。我在給女兒的信里寫到,要把能量釋放出來,能跑多快跑多快,能跑多遠跑多遠。這是提醒女兒,也是提醒我自己。

噹噹:在剛剛結束的噹噹年度影響力作家評選中,歷經推薦、投票、評選、公布四個階段,噹噹累計收到1110餘萬次讀者投票,您本人也再次當選2017年度影響力作家小說榜單TOP3。您如何看待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係?

賈平凹:作家就是為了喜歡自己的人寫作的,就像開川菜館的人是給愛吃辣的人,開粵菜館的人給愛吃海鮮的。這麼多的噹噹讀者來支持我,來閱讀我的作品,我自己也沒想到,給我一種力量。未來,我會以最大的真誠來寫作。我認為,一個作家,只有付出他真誠的勞動,才是對讀者負責。謝謝每個讀者!

在漫長的寫作過程中,受過挫折,但還是堅持下來了,總覺得還有東西可以寫。整個寫作過程中,發生了很多變化。那時候剛剛寫作的時候,環境和現在完全不同。以前對文學的知識都是自己慢慢摸索,起步很晚。到現在,世界上有更多國家的人有興趣關注到了中國文學。這個過程中,每一個作家沒有誰不受到西方文學的影響。我當時也是這樣開始接受了西方文學。有特殊到普遍,由普遍再到特殊,反覆地發展。

人類共同關注的一些普遍命題就像河水沖刷河床,河水一邊衝擊制約河床,同時又改善、塑造了河床。盡量吸收外界的東西,人家對世界、人性的看法。再一個要看到你是中國人。把兩者結合。作家必須要有全球視野,眼界開闊後才能認識到自己和世界的關係,有這種觀念後,看到現實生活中的東西寫的東西就不一樣了。我幾十年的寫作生涯中,我基本就處於這樣的探索、矯正過程中。最開始是獨特的,特殊的,漸漸地擁抱世界,現在有沉澱出自己的東西。

看閱讀新趨勢

噹噹:您如何看待現代人的知識焦慮,您覺得如何與這種焦慮共處,閱讀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賈平凹:這是一個每個人都焦慮的時代。壓力這麼大,焦慮這麼多,不論男女老少,每個人都壓力很大。我自己也會好幾天心神不安,無名煩惱,就會逼著自己看點東西。胡適說過:打麻將可以忘掉讀書,讀書可以忘掉打麻將。當你進入閱讀的境界之後,你就會忘記好多煩惱。我把《山本》交付以後,這幾個月我一直在瘋狂讀書。只有把閱讀變為一種生存需要,我們才會自覺地去讀書。如果單純去倡導,而不是他本人的生存需求的話,我覺得他很難堅持下來。

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閱讀的選擇自然不一樣。我個人認為,應該盡量讀得多一點、雜一點。很多心靈雞湯和職場秘籍沒必要讀太多,因為內容重複,對於更大的進步與突破的作用不大,應該多讀一些深刻的東西。我在交付《山本》之後這幾個月,讀了很多經濟的、佛教的、社會的等各種各樣不同類型的書。越讀書,越覺得自己太淺薄。如果早早讀了這些書,也許我的《山本》就可以加入更多內容。以前沒時間,只能希望這些新的感悟可以加入下一部作品。當然,具體一本書好不好,還是要自己親自讀了才知道。

噹噹:是的,讓咱們將對《山本》的評價的權利,回歸到讀者手中。現在紙書和數字閱讀並為閱讀的主要方式,數字閱讀越來越便捷,紙質書則在閱讀藝術感、氣氛上具有重要作用。相信您應該是更習慣看紙書,但是想了解一下您覺得未來紙質書和數字閱讀會如何發展?

賈平凹:我身邊很多朋友,還有我老婆,每天早晨都在聽書,但是我還是不適應。我只有看到文字,才能有感覺,單純聽聲不行,所以我確實還是需要看紙質書。我認為紙書和數字閱讀會長期共生髮展,總有一部分人要看紙質書。

噹噹:不僅僅是閱讀媒介,現在人工智慧也越來越出現在閱讀的創作領域,微軟小冰可以寫詩,寫對聯,噹噹雲閱讀也已經上線了微軟小冰聲情並茂、配樂朗讀的「小冰姐姐講故事」聽書專欄。您覺得未來人工智慧在創作和閱讀領域扮演什麼角色?

賈平凹:我看過人工智慧寫得詩,確實寫得不錯。好多年前人們說互聯網會改變世界,當時很多人不相信。我當時看到一些報道,也是很害怕,擔心作家這個職業也會消失。不過我相信,人工智慧和人類創作會也會是一種長期共生的關係。

噹噹:除了閱讀媒介和內容創作,從讀者的角度來說,人們在噹噹不僅能夠買紙質書、還可以看電子書、聽書,通過別人的閱讀筆記,找到這個人,在找到他喜歡的書,而不僅僅是看排行榜和編輯推薦。您如何看待這種閱讀新趨勢?

賈平凹:我覺得這樣很好,可以相互談,能夠看到更多的東西。但是與此同時,也會擔心沒有秘密。就像現實世界,總要見人,無處可藏。我可以馬上知道別人怎麼看怎麼想,但是可能會失去一些神秘感,少了一份閱讀的孤獨感。確實有好處,但又有新煩惱。

噹噹:4月23日就是世界讀書日,也是一年一度的423噹噹書香節。毛姆說:「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作為一名中國作家,您有什麼希望跟噹噹讀者分享的經驗和體會呢?

賈平凹:每年這個時候,總有人讓我說一段兒跟閱讀相關的寄語。大家年年都談,說明問題還沒解決。這就像組織大家鍛煉身體一樣,如果一個人習慣了每天晚上散步,你突然不讓他走,他反而難受了。而社會各界關於閱讀的呼籲就像感冒藥,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像我剛剛說過的,只有當一個人讀了書以後,對他的家庭、子女、財富、生命等產生了影響,將閱讀內化為一個人的生存需求,全民閱讀才能得到發展。

將閱讀內化為一個人的生存需求,全民閱讀才能得到發展。


推薦閱讀:

三對問答揭示肺癌患者如何實現帶瘤生存?
生命為什麼有生存本能?
帶瘤生存能活多久?想活更久就這麼做!
職場生存的唯一法則!
夾縫中生存的山村鑄鍋匠

TAG:閱讀 | 生存 | 賈平凹 | 自覺 | 讀書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