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神秘文字
中國的神秘文字
自遠古的結繩記事、龍馬負圖、刻木作契和刻陶銘文等中國文字的濫觴開始,漢字已有一萬年的發展歷史,其間,曾出現過多次的「匯合」和「分流」情況,即:數種文字並存一個時期後經約定俗成或官府強制匯合為統一的文字;一種文字在不同的地域或部落中經過一個時期的使用後形成了略有或大有差異而分流成為若干種文字。在整個中國文字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這兩種情況曾反覆交替地出現而致使產生了多種其它文字,到目前為止國內已發現但未能完全識讀的、可以說是神秘的其它文字有十四種。
一、古沅天書 在江西省廣昌縣赤水鎮古沅村有一處摩崖石刻上的許多文字元號,其面積之博大、筆劃之古拙堪稱世界之奇而令人驚嘆,其形成年代經多方求證仍無法確認,僅從其筆劃結構上初步分析它早於西安甲骨文和龍山陶片。
二、紅岩天書 在貴州省安順地區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的黃果樹大瀑布西
三、仙居天書 在浙江省仙居縣淡竹鄉韋羌山的一處百餘米高的陡坡上鐫刻著如蟲紋、蝌蚪紋的文字元號,據當地民間傳說是大禹治水時給後人留下的文字資料。
四、夜郎天書 在貴州省赫章彝族地區於九十年代初發現的4480個皆以毛筆蘸煙墨寫成的如草似篆的文字元號,經分析此與「紅岩天書」皆系二千年前的漢時形成,其時有夜郎國(在今黔西一帶)的夜郎文字後已失傳。
五、倉頡刻文 在三千年前周初時發現的坐落於今山東省壽光縣城西迤北處的倉頡墓中石刻上的28個字,現僅識其首八字為「上天作命,皇辟迭王」。據《金陵新志》等記載,當年孔子見了竟一字不識,後來的秦李斯只認識其首八字、漢叔孫通認識其十三個字。
六、岣嶁碑文 原發現於湖南省衡陽市城北
七、巴蜀圖語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在四川省東部的滎經縣嚴道古城遺址、廣漢市三星堆遺址陸續出土了一批春秋戰國時期的器物上刻有共200多個不同的文字元號和80多枚青銅印章。後經專家初步研究認為可能是二千四百年前的一種拼音文字,它與古巴蜀王國有關,並且,它與古彝文有著驚人的相似處。為區別於中原地區的文字而稱其為巴蜀圖語。
八、東巴文字 是一千多年前納西族(分布在滇川交界處的金沙江兩岸)的先民們創製的一種象形文字,納西族所奉信的東巴教的經書都是由巫師用東巴文字寫成的。現在,納西族人對這一文字識者很少,外界人也無法掌握。
九、《倉頡書》 此書歷來被疑為是漢朝儒生劉歆的偽作,後經株洲工學院
十、《夏禹書》 此書也是被疑為偽作的古籍,其文字十分難識,後經劉志一研究認為書中的12個字中有5個古彝文、7個漢甲骨文。
十一、溪州銘文 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王村古鎮(為古溪州)的一座八面銅柱上有銘文2600餘字,其中的一些古異體字難以辨識。據《資治通鑒》記載,此柱為939年楚國王馬希范戰敗了溪州土司彭士愁後雙方和解而將盟約刻於此柱上,後歷經千餘年風雨此柱仍未見鏽蝕。
十二、上江女書 1983年在湖南省江永縣上江圩鄉千家峒首次發現的僅在當地婦女中傳承使用的一種向左傾斜的菱形拼音文字。經對比研究,女書與七千多年前的陶器銘文極為相似甚至有些文字完全相同,可以認為它與甲骨文同出一源但早於甲骨文。女書的形成過程大致是:在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渭河中下游流域(今陝西省)開始使用女書,後來由於母系制改變以及部落紛爭使失勢後的部落只有冒險向南流落到當時十分蠻荒、地勢偏僻、與外界隔絕的今粵桂湘交界處繼續使用著他們原來的文字即「女書」,而其它大部分部落的文字卻從陶文逐步經甲骨文、鐘鼎文等演變成為今天的漢字。
十三、桂湘瑤字 1986年在桂湘交界處的湖南省永州市城步苗族自治縣漆樹田瑤山發現的主要在當地婦女中傳承使用的奇特的瑤族文字,它是由線條符號組成一個個方塊字分別表示某一句話而不與語言中的詞一一對應,經研究認為它是桂湘地區瑤族的先民們創製的一種原始文字。
十四、彝族甲骨文 1978年在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中水漢墓群中出土的陶器和陶片上刻有51個文字元號,經初步研究認為距今二千餘年的這些文字既與甲骨文有關又與古彝文有關。
上述十四種神秘文字雖然大都經有關專家學者研究考證並提出了一些可信的分析結果或推測,但終因缺少可靠的資料等而未能準確地辨識其文字、斷定其年代。 如果從地域分布狀況分析,除倉頡刻文遠在黃河下游,其餘十三種都處在長江流域,其主要特點有二:第一,巴蜀圖語、彝族甲骨文、《倉頡書》和《夏禹書》四種文字中都出現了或相似於古彝文的文字,集中生活在岷江、金沙江和大渡河三水流域的彝族先民們於七千年前創製的古彝文是一種拼音文字,而這四種文字與古彝文之間為什麼存在若即若離的關係?但至少可以認為它們同出一源。第二,其它九種文字卻又神秘地在長江中下游以南從橫斷山東南到東邊沿海呈東西線幾近均勻地分布在當時還是草萊待辟、山林掩復的偏僻地域里:雲南麗江的東巴文字、貴州關嶺的紅岩天書、貴州赫章的夜郎天書、湖南永順的溪州銘文、湖南城步的桂湘瑤字、湖南江永的上江女書、湖南衡山的岣嶁碑文、江西廣昌的古沅天書、浙江仙居的仙居天書。
十五、大麥地岩畫 是近年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發現的距今七千到八千年前的大麥地岩畫圖畫文字,共分26大類有2000多個圖畫文字,經北方民族大學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共同研究整理分析後認為它與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有關。
十六、恩施陳書 是近年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方坪村謝家灣陳光祥家收集到的用硃砂寫的「方塊字」殘卷30餘冊,系陳光祥的祖父陳武秀(1884-1943)書寫,陳家早年由祖籍貴州遷移到恩施甘溪桂花寨後又到四方坪謝家灣,經對照分析這些方塊字系表意文字,筆劃一般為6—14劃,可能是巴人文字的起源,它與漢字、其它少數民族文字皆無任何關係,亦無傳人,並且在當地對此文字的形成和書寫過程有許多宗教色彩的民間傳說。
十七、苗文碑 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在苗族聚集區中心地帶的貴州雷公山發現的一塊殘碑,現存貴州省博物館。其字形類似隸體漢字但無人能識。據苗族史詩《溯河西遷》記載:苗族先民們在遷徙過程中到了「五條江水沖一處,九河匯作一江流」的南蘿時無法將他們的文字帶過河,情急之下將文字吞下肚中,因此他們的文字就沒有了。
十八、坡芽歌書 在雲南省富寧縣剝隘鎮甲村的坡芽村發現的畫在土布上81幅圖案的歌書,它記錄著81首壯族山歌,在學習山歌時長者用歌書中的圖案和符號幫助記憶,久而久之整個圖案和符號就成了山歌的詞譜。經初步研究,歌書可填補壯族沒有文字的空白。它與納西族的東巴文字一樣都是我國活著的圖畫文字。
十九、手心字 在重慶市綦江縣趕水銅佛壩的李慶生家有一塊刻滿了呈螺旋狀整齊排列著奇怪文字的石碑,每個字都帶有似人手心的弧形形狀,並且,在距他家不遠處有一組岩畫和洞穴懸棺,經專家考察後初步認為:碑文與岩畫可能是早已消失的「巴蜀圖語」,也可能與已消失了數百年的一個少數民族部落南平獠人有關。
二十、酉陽文字 是重慶市黔江區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周永樂先後在宜居鄉和龔灘古鎮收購的分別有20和30多頁的二本線裝書中的文字,書中的大多數文字旁註有漢字,經現任自治縣桃花源景區武陵土家族民俗展覽館總經理的周永樂對照研究認為:這二本書名為《古三字經》。但在2007年又有人對媒體照片上的二十多個字用《康熙字典》查出後認為這二本書是古今漢字對照表。
二十一、西夏文字 是公元1038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建立的西夏王國使用的文字,西夏在黃河以東到玉門的今陝甘寧青一帶的國土上雄踞了不到二百年卻創造了包括文字在內的燦爛文化,西夏文字是由野利仁榮等人借用漢字的偏旁部首改創後於1036年頒布,其字體多仿漢字楷書且有篆書、草書,共有6000多字但無一字與漢字相同。1227年西夏被蒙古人消滅後其文字在1500年前後不留痕迹地神秘消失。現北京居庸關長城過街門洞上的六種元代石刻文字中的一種就是西夏文字。現存西夏文字書籍有《音同》、《文海》等。
二十二、鹽亭碑文 在四川省鹽亭縣發現的一塊古界碑上有50餘行類似於文字的符號,目前尚待考證其來源、辨識其文字。另據記載,黃帝元妃嫘祖(原名王鳳)的出生地即是鹽亭,如此推測,此碑可能是後人記錄與嫘祖、黃帝有關的內容。
二十三、九蓮山天書 近年來有遊人在河南省新鄉市輝縣九蓮山無意中發現當地山民們用一種誰也看不懂的字,寫好後擇機燒掉,他們自稱受神靈的指使而畫出來的字。遊人們稱他們寫的字為天書。
推薦閱讀:
※海昏侯墓400件文物神秘抵京 價值超越馬王堆
※神秘消失的僰人王國
※發現陰陽八卦的神秘真相二、卦象從何而來?結繩、文字與月相!
※那些神秘壯觀的地球景觀:死亡谷漂移的石頭等(組圖)
※探秘:世界最神秘海域「百慕大」[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