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道教養生精神
07-22
「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道教養生精神 道教養生活動是一種實踐過程,實踐必然要有主體,這個主體就是在道教思想觀念指導下所開展的養生活動實施者。實踐的過程是主體性顯示的過程,道教養生實踐也就是道教養生活動主體性顯示的過程。道教養生實踐之所以體現了主體性是因為這種實踐活動是由道門中人或者道教信仰者來實施的,在本質上這種實踐貫注著一種特殊的信念,它的目標不僅是為了健康,而且還要延年益壽,最終成為「仙人」。這樣,實踐活動與認識就不可分割地聯繫在一起,通過養生實踐既達到對自我生命的認識,也達到對養生環境的認識以及人與環境關係的認識。道教養生體現了主體性,那就必定有一種指導其實踐活動的主體精神。這種精神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我命在我不在天」。在道教中,這個提法不是偶然的閃現,而是深思熟慮之後的一種見解。無論是《養性延命錄》還是《真氣還元銘》、《悟真篇》都表達了類似的看法。《養性延命錄》卷上在陳述了「我命在我不在天」這個基本命題時還有所發揮地說:「夫形生愚智,天也;強弱壽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而《悟真篇》則從金丹修鍊的視野來說明通過特殊實踐過程能夠達到生命自主的境界,該書稱:「一粒靈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悟真篇》與《養性延命錄》代表了道教在生命問題上的基本看法。與那些把壽命長短完全看作由上天決定的想法不同,道教相信人的生死命運是可以由自己掌握的,生命的主動權就操縱在自己手中。這種生命自主思想,集中表現為堅信生命演化過程是可逆的,人可以憑藉主觀努力,逆轉生命演化之路,復歸到生命的根源上,實現生命形態的轉化而逃離生死之度數。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這種觀念是有思想基礎的。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方仙道」便通過神奇的想像來抒發生命自我控制與身心自由的理想。道家的大師級人物莊子對此也津津樂道。《莊子?在宥》記載,黃帝的老師廣成子因「抱神以靜」,修身一千二百歲,形體卻沒有衰老的跡象。《列仙傳》等書稱,古有彭祖,因修習「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的方法,活了近八百歲,形體依然健康。像這樣通過一定的學習途徑而延年益壽的故事傳說在上古的文獻中有不少的資料,它們無疑給道門中人很大的啟示,從而形成「長壽」是可以通過一定的學習途徑而獲得的觀念。另外,道教的生命自主觀念之所以能夠化成具體的養生實踐活動,這與生存環境所存在的變化多樣性也是有關係的。由於生存的需要和探索好奇心的驅使,道門中人仰以觀天象,俯以察地理,發現某些生命的存在可以發生形態的轉化,如《抱朴子內篇》記載獼猴壽八百即變為猿,猿壽五百歲則變為玃。不僅飛禽走獸,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千變萬化的,變化乃是事物存在的普通現象。在對客體的觀察與認識過程中,道門中人也認識了自己,堅定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主體精神,以激勵自身的養生活動。
推薦閱讀:
轉載自:「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道教養生精神_善!樂!道!_百度空間
推薦閱讀:
※道教的天尊是怎麼來的?什麼是道教的三清天尊?
※ 道教修行的六種方法,你到底適合修哪種道?
※道教篇 中國術數學6
※道教養生及修鍊方法
※道教兩大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