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海軍司令、上將重傷、艦長被擊斃,大清這場海戰堪稱完美

1858年(咸豐八年)5月26日,英法聯軍拿下大沽口炮台後,進抵天津城下。6月26日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英法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賠償英國軍費400萬兩,法國200萬兩。條約簽訂後,英法聯軍撤軍。

馬克思在得知該條約後斷言:「從政治觀點來看,這個條約不僅不能鞏固和平,反而使戰爭必然重起。」

還真是讓馬克思算準了。敵人走後,清政府忙派僧格林沁到大沽主持軍務,他在兩岸各建3座炮台,添置萬斤以上的大炮11門,5000斤銅炮兩門,鐵炮23門,加上其他炮共60門,招團練鄉勇5萬人,設了三道攔河鐵鏈。

1859年6月17日,英法聯軍以換約為名再次駛至大沽口,英艦17艘,陸戰隊1200人;法艦2艘,陸戰隊100人;美艦3艘停泊在口外。直隸提督史榮椿及大沽口副將龍汝元率軍不動聲色地監視敵人。

6月25日拂曉,英軍侵華海軍司令賀布坐在「鴴鳥」號上率軍突破第一道鐵鏈,賀布以「負鼠」號為先鋒,旗艦「鴴鳥」跟進,我軍予以堅決反擊。

清軍的反擊還是非常有力度的,據英國海軍軍官回憶:「從一開始就很清楚,與我們交手的不是一般中國炮兵,他們的炮火無論就其炮彈重量來講,或就其射擊準確度來講都達到很高水平,以致在中國參加過戰鬥的人很少,我甚至可斷定沒有一個人在之前領教過。」

沒過幾分鐘,「負鼠」號的船員就有好幾人被打死或受傷,在「鴴鳥」號上的海軍上將受重傷,旗艦艦長拉桑被擊斃,賀布被擊傷,賀佈於是逃到了「鸕鶿」號上指揮,但他剛從「鴴鳥」號逃走,「鸕鶿」號就被打得擱淺。

賀布趕緊逃到法艦上,他剛走,清軍就把「鸕鶿」號擊毀。清軍雖取得大勝,但龍汝元、史榮椿也殉國了。隨後美艦也投入戰鬥,美軍旗艦「托依旺」號剛開過來就被清軍一炮擊傷。

在經過一場激烈戰鬥後,英法美聯軍狼狽逃走,此戰英艦被擊沉4艘,重傷6艘,死578人,法軍死14人,清軍僅殉國32人。這是大清自鴉片戰爭以來抗擊外國侵略的一次重大勝利。

戰後,法國公使布爾布隆對中國軍人的作戰素質給予了很高評價:

「從這次悲慘的經驗中確有許多教訓可以吸取:首先是中國人學會了怎樣打仗,至少在築堡防守和大炮操作方面他們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所有戰役目擊者都認為中國人在瞄準射擊和操炮方面足以和訓練有素的歐洲軍隊媲美。」

不止中國軍人的作戰素質高,法國吉拉爾在《法蘭西和中國》一文中對中國軍人的精神也給予了高度評價:

「光榮應該屬於這些好鬥之士,確實應屬於他們,沒有害怕,也不出怨言,他們甘願為了中國人的安全而慷慨地灑下自己的鮮血,這種犧牲精神在所有民族那裡都被看做偉大的、高貴的。」

1859年11月,英法分別任命格蘭特和孟托班為遠征司令,英軍18000人,法軍7000人來到我國領海報仇。

1860年5月27日,英軍佔領大連,6月8日完成對渤海灣的封鎖,7月26日英法聯軍會和,英軍173艘戰艦和法軍22艘戰艦發起了北塘之戰,拿下北塘後,開始猛烈攻擊大沽口。

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大沽口北岸炮台徹底失守,清軍戰死數千人,僧格林沁認為單憑南岸守不住,當晚撤退到了天津。

隨後發生的事情就明了了,英法聯軍乘勝直撲北京,在八里橋與僧格林沁大戰,最終殺入北京城,大肆搶掠後焚毀樂圓明園,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

但是,不管怎麼說,僧格林沁指揮的那場海戰無疑是驚艷的,它是我國近代最漂亮的一場海戰。


推薦閱讀:

短評:從88艦與航母會師看我海軍發展目標 – 鐵血網
台媒稱遼寧艦穿台灣海峽時 台軍出動7艘戰艦軍演|海軍|遼寧艦|中國
中美撞機十七年祭:十七年彈指一揮間,換了人間
「環太平洋」軍演今日揭幕 中國海軍編隊抵達珍珠港
日本海軍興衰史(二十三):退出軍備條約,居心叵測

TAG:英國 | 海軍 | 海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