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政府對錢做了什麼手腳|時事話題

15世紀,葡萄牙的亨利王子支持航海事業,他名下的航船每年要從非洲運回大量金銀。這些錢經過揮霍和賞賜,從莆萄牙開始,像漣漪一般在歐洲大陸上散開。發現美洲大陸之後,大量金銀礦被發現並開採,無數貴金屬被運回舊大陸,同樣引起波浪式的物價上漲。金銀是全球貨幣,這種現象隨著國際貿易波及到世界各地。研究財政史的人們會發現,16世紀到17世紀的中國明朝,白銀價格也在持續不斷地下跌。

按照經典定義,通貨膨脹指的是市場上流通貨幣增加。這些金銀的突然猛增當然可以算作通貨膨脹。儘管造成某些方面的混亂,這種通貨膨脹和當今國家貨幣體系相比,其害處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大量金屬礦藏被開採出來,它們可以用來鍛造、生產,甚至用來裝飾。市場上切實增加了可用的商品,這是絕對的財富增加。現代法幣體系下,每年甚至每個季度,國家都向民眾拋灑紙幣,往銀行輸入一串數字,民眾能得到什麼呢?什麼也沒有得到。

你也許能看到,民眾的賬面財富都在普遍增加,工廠銷售數據年年攀高,民眾工資也在不斷上漲,人們對數字增長喜聞樂見。問題是,人們勞動生產之目的乃是為了真實財富,政府往民間注入紙鈔和貨幣數字,財富能源源不斷增加嗎?顯然做不到。否則,政府成天地印刷鈔票就好了。很多人小時候都思索過,世界上窮人那麼多,大家都缺錢花,政府為什麼不努力印錢,讓財富極大充沛?現在知道了,我們需要的是真實的商品服務,而不是數字增長。耶穌曾經發揮神跡,把七個餅和幾條魚掰開分食,就讓四千婦孺得以肚飽。政府不是大神,不可能憑著紙墨數字就能無中變有,濟世救人。

很多人會說,政府發行貨幣不直接生產財富,卻可以組織經濟運作,通過調節貨幣供應刺激經濟增長。這是非常流行的說法,也是現今主流經濟學的根基理論。不只中國,世界各國莫不如此。我們生活在一個通脹時代,根本原因就在於主流思想接受了這樣的觀念。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貨幣源於廣泛交易的一般商品,歷史上通用的金屬貨幣,都是人們自願選擇的結果。市場會自動地發現最易於流通的貨幣,並且運作良好,根本不需要政府組織生產。純粹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法幣,它們的歷史並不漫長。近代幾百年貨幣史就是一個法幣依附並攫取自發貨幣的過程。黃金本位時代,貨幣背後都有對應的黃金儲備,鈔票上的面額單位通常也是重量單位。儘管政府限制黃金實物流動,卻承認鈔票是黃金代用券,除此之外並無價值。現在居然有人宣布,沒有法幣系統,經濟就會癱瘓,豈不是過於自大?

相比於自發貨幣,法幣具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缺乏競爭,質量低劣。貨幣理當和任何商品一樣,接受市場的檢驗。成色不足的金銀,供應過量的貝殼,資產不足的商號銀票,都很可能被淘汰出局。法幣卻沒有這樣的擔憂,它由國家壟斷髮行,強制供應,質量低劣簡直是理所當然。在過去的黃金本位時代,法幣可以兌換成黃金,民眾手上那點鈔票多少還有點保障。後來黃金脫鉤,政府發鈔沒有固定的錨,空口憑說,注水之嚴重可想而知。雖然很少看到惡性通脹後的崩潰畫面了,事實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鈔票迅速變薄的時代。

現在主流的經濟學家很少鼓吹惡性通脹,卻幾乎一致地擁抱「溫和通脹」。這不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妥協,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完美安排。這種觀點的代表是貨幣主義學派,他們相信溫和通脹有利於經濟的發展。這個「溫和」之程度,說法不一,有弗里德曼的「3%準則」,也有緊盯一籃子物價準則,也有GDP發展速度準則,總之貨幣一定要隨經濟發展供應,否則市場就會出現「緊縮」。在以後文章里,我將著重分析「溫和通脹刺激經濟」之謬誤,這裡我只想強調,現今幾乎所有國家的通脹程度已經超出經濟學家劃定的警戒線,只是有些嚴重,有些受害沒那麼深罷。

由國家信用提供支持的法幣系統,背後沒有真實的商品價值,這決定了每一次注入都是稀釋,轉移分配。偽鈔犯往市面投入幾千萬足以亂真的假鈔,在民眾中間流通幾個月,很多甚至沒有被發現。這裡面誰受損失?當然是社會全員,他們的鈔票被攤薄了。偽鈔犯憑藉一點兒印刷技術和印版油墨,就在市面上不勞而獲地掠取,我們能看得到他的不正義。國家往市場上注入無價值的鈔票,其實就是合法偽鈔,必定有人受損,有人獲益。

反思現代國家的法幣體系,當然不是呼籲一夜之間廢除。這既無必要也不現實,重要的是反思其根深蒂固的弊病。改良有輕重緩急,這需要很長過程,單單變惡性通脹為所謂「溫和通脹」,就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如能做到也已經功德無量。不管怎樣,對現有法幣體系進行系統性批判,對於我們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乃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推薦閱讀:

政府干預市場的主要手段?
博議:出生證難辦折射服務型政府短板
基層工作被誰醜化了?
外逃嫌犯勾結外國反政府武裝 獵狐抓逃遭追趕
地方政府瘋狂變相舉債是飲鴆止渴

TAG: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