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爾:面紗下的七丘之城
伊斯坦布爾:面紗下的七丘之城
作者:[土]埃布魯· 寶雅& [英]凱特·弗利特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 年 4 月
沒有一座城市像伊斯坦布爾那般命運多舛、飽經滄桑。她在世界歷史舞台上璀璨奪目,從七座山丘之城到眾城市的女王,從第二羅馬到帝國廢都。這不僅是帕慕克的呼愁之鄉,也是伊城民眾的樂土。 本書建立在豐富的現代土耳...
城市
曾夢龍昨天
這是一本吸引人的作品,充滿了奧斯曼的聲音。作者使這座城市活了過來,他們像偵探一樣抽絲剝繭,為我們揭下伊斯坦布爾的神秘面紗,那座城中人的喜怒哀樂也成了我們的。——Palmira Brummett(田納西大學歷史學教授)
作者簡介:
埃布魯·寶雅(Ebru Boyar)是土耳其中東技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對土耳其的歷史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她的著作包括《奧斯曼與貿易》《土耳其與巴爾幹半島:帝國的失落及關係轉換》。
凱特·弗利特(Kate Fleet)系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斯科爾特奧斯曼研究中心(Skilliter Centre for Ottoman Studies)主任。她的著作包括《奧斯曼的投降:文本與語境》以及學術含金量極高的《劍橋土耳其史》(第一卷,拜占庭到土耳其【1071—1453】)部分。
書籍摘錄:
序言
昨日,我從山上眺望,可愛的伊斯坦布爾啊
我的腳步曾經踏遍每個角落,處處讓人愛憐
在我有生之年,我願用全心,單單地去愛一個地方,
甚至窮盡一生也是值得的,因這是你喜悅的。
世上存在多少繁華都市
唯有你的創造盡顯魔幻之美
因我看見,生於斯、長於斯,又死而葬於斯的芸芸眾生
他們的生活竟是那樣的美妙、長久,如夢如幻。
曾有長達 470 年的時間,伊斯坦布爾是奧斯曼帝國的都城。全盛時期的奧斯曼帝國的國土,從西部的摩洛哥綿延到東邊的烏克蘭,南、北分別接壤伊朗和匈牙利。這裡是奧斯曼帝國的藝術和文化中心,也是全球商人云集的商貿之城,更是帝國的政治中心所在。在這裡居住的人們,身邊天天上演著權利的更迭和盛景奇事,既深陷大都會的暴力恐懼,又靠著維繫城市於一體的強大福利網而生生不息。這是一座活力與暴力並存、動感並開放味十足的大都市,本書將其世風圖景描繪得淋漓盡致。
1453 年,被土耳其人稱為征服者的穆罕默德二世(1444—46, 1451—81)佔領伊斯坦布爾。自此,伊斯坦布爾成為不斷擴張的大帝國的都城。穆罕默德二世的繼任者們包括巴耶濟德二世(1481—1512)、塞利姆一世(1512—20)和蘇萊曼一世(1520—66)。對西方來說,他們是偉大的君王;對奧斯曼下轄諸國來說,他們是法律的制定者。這些統治者開疆拓土,佔領了安納托利亞東部、伊朗部分領土、敘利亞、埃及、北非沿岸直到摩洛哥、羅茲島、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分地區以及西至維也納關隘的地方。至於維也納這座城市,他們兩攻未勝。在隨後繼任的各位蘇丹統治時期,擴張速度雖有減緩,但仍有新的領土不斷地歸於奧斯曼。 1570 年,蘇萊曼一世的繼任者塞利姆二世(1566—74)奪取了塞普勒斯。西方最後被奧斯曼帝國征服的領土是 1669 年佔領的克里特島。
塞利姆二世的繼任者包括穆拉德三世(1574—95)、穆罕默德三世(1595——1603)以及艾哈邁德一世(1603—17)。在他們的統治時期,由於帝國對來自新世界的白銀流入應接不暇,面對本國貨幣無法保值的困境,作為都城的伊斯坦布爾,其經濟遭受了嚴重打擊。這一時期,還發生了與伊朗薩法維王朝之間的殘酷戰爭以及安納托利亞的起義和塞萊利叛亂。這些事件都導致人口向城市湧入,從而造成食物短缺。
※有哪些令人拍案叫絕的推理橋段?
※《寢室樓下·付雨瀟》
※Sam有了麻煩
※保護神是我妹
TAG:城市 | 故事 | 伊斯坦布爾 | 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