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決定了歷史進程嗎?
孟德斯鳩觀點:
「氣候王國才是王國的第一位
炎熱地區的人民就像老頭子一樣懦弱
而寒冷國家的人民則像青年人一樣勇敢
————
莫里斯:東西方在生物學和社會學上發展沒有太大區別,地理環境才是東西文化的最大差異
從生物、農業、宗教、文化等各個角度揭示了人類發展歷程
生物學和社會學能解釋全球範圍內的相似之處
而地理學則能解釋區域差異
——————————————————————————————
同一個答案耶利向戴蒙德問道:「為什麼你們白人製造了那麼多的貨物,並將它運到新幾內亞來,而我們黑人卻幾乎沒有屬於自己的貨物呢?「 這個問題作者戴蒙德換了另外一個對等的問題:」為什麼在不同的大陸上人類以如此不同的速度發展呢?「 戴蒙德之後花費了很多年去研究這個問題,最後完成了這本《槍炮、病菌與鋼鐵》,可能內容初看起來浩瀚而冗雜,但是其核心並不複雜,可以總結為:歐亞大陸較其他大陸更具有發展農牧業的優勢和技術傳播的條件,因此歐洲人征服了美洲和非洲,而不是相反。簡言之,是地理環境,而不是人種或文化,以此來回答了耶利的問題。
也有一個人提出了類似的問題,有一個學者虛構了這樣一段想像的情境:十九世紀中期,中國炮艦駛入泰晤士河,英國女王乞求向中國進貢,她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被迫出使清廷。但真實的歷史並非如此——事實上英軍在鴉片戰爭中兩次擊敗了大清王朝,並帶回了一隻名叫洛蒂的京巴狗,作為寵物獻給女王。這位學者由此發問:為什麼是洛蒂來到白金漢宮,而不是阿爾伯特前往紫禁城?換言之,在近現代史上,為什麼是西方的發展領先於東方? 提出這個問題的學者名為莫里斯,他撰寫了另外有揭示各大陸發展差異的書名為《Why the West Rules for Now》,中文名為《西方將主宰多久》。在這樣一本書中,作者莫里斯也提出了類似觀點—地,他與戴蒙德教授一樣從生物、農業、宗教、文化等各個角度揭示了人類發展歷程。莫里斯教授在書中說出了這樣一句結論性的話:「生物學和社會學能解釋全球範圍內的相似之處,而地理學則能解釋區域差異。」
甚至將我們的視角由整個宏觀的人類歷史縮進到整個中國歷史之中,我們也時常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是文明並不發達,甚至被稱為"北狄』的秦國,率先統一了中國,並最先發展出中央集權的政治體系?」這個問題在黃仁宇先生撰寫的《中國大歷史》找到這樣的答案:」易於耕種的纖細黃土,能帶來豐沛雨量的季候風,和時而潤澤大地、時而泛濫成災的黃河,是影響中國命運的三大因素。它們直接或間接地促使中國採取中央集權式的、農業形態的官僚體系。「
如何回答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差異,中外許許多多的學者都將答案指向了同一個方向——地理。德國著名地理學家拉采爾甚至發出過非常悲觀的論調:「地理環境以盲目的殘酷性統治著人類的命運。」
《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也從地理環境出發來解釋各大陸各各種族之間差異產生的原因。
戴蒙德教授並不是孤身一人
起初在閱讀《槍炮、病菌與鋼鐵》是覺得書中的很多觀點非常的新穎,超出了平時我們對歷史進程的理解,但是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戴蒙德教授的觀點是繼承的還是獨創?
其實早在文藝復興時期法國學者讓·博丹就說過:「某個民族的心理特點決定於這個民族賴以發展的自然條件的總和」 在那個時代就有學者開始指出地理環境對於民族心理的影響。另一位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除了經常研究法律的重要性外還提出了另外的一個觀點: 「Nature and the climate rule almost alone over the savages.……The empire of the climate is the first,the most powerful,of all empires」 (氣候王國才是王國的第一位)。他還有這這樣的氣候理論:「His view is that people living in very warm countries are"too hot-tempered』,while those in northern countries are"icy』or"stiff』.7(炎熱地區的人民就像老頭子一樣懦弱;而寒冷國家的人民則像青年人一樣勇敢。)拋去孟德斯鳩觀點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可以發現孟德斯鳩也認為地理環境對於人的心理有著很大的影響,他還說:「寒帶人體質和精神能從事長久、艱苦、雄偉和勇敢的活動,保持政治自由所以歐洲多民主政體」。 工業革命以後,英國歷史學家巴爾克在他的《英國文明的歷史》中指出:「高大的山脈和廣闊的平原(如在印度)使人產生了一種過渡的幻想和迷信」。「當自然形態較小而變化較多(如在希臘)時,就使人早期發展了理智」。 也同樣的強調了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有著巨大的有影響的。上面提到的地理學家拉采爾也說道:「地理環境以盲目的殘酷性統治著人類的命運。」
很多學者在戴蒙德教授以前就提出了地理環境對人類歷史進程有影響的,可見戴蒙德教授的觀點並非獨創的,他是一個觀點的繼承者,並不是開創者。也有很多人提出疑問,是否就可以將戴蒙德教授同以上學者劃分到一個相同的陣營中,即戴蒙德教授是一個持地理環境決定論的學者?
戴蒙德教授在一次採訪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戴蒙德:是的,把地理的影響簡單歸結為地理決定論,這當然是過分簡化,就像是把化學品或者人類的影響歸結為「化學決定論」和「人類決定論」一樣可笑。地理、化學品和人類都有很強的影響力,但這不等於它們當中有一個是起決定性作用的,而其他兩個就無關緊要。我們還是有希望超越我們所處的環境限制的,因為我們現有的政治和經濟環境並不是由地理決定的,只是受地理條件影響。新加坡、荷蘭、印加帝國、蒂蔻皮亞島、冰島和其他很多社會都超越了他們所在環境限制。
可以看到作者本身並不認為自己所持的觀點為「地理環境決定論」,他在書中只是強調地理環境會對人類歷史進程產生影響,因此不能單純的將戴蒙德教授劃分到「地理環境決定論」里去。
就像上文中已經提到的,戴蒙德教授是繼承了很多學者的觀點,但是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中又一些看法和觀點極具啟發性和創造性。
戴蒙德的一些觀點在未涉及自己觀點之前,就先否定了一個觀點,這個觀點的否定為之後的所有觀點做了重大的鋪墊。戴蒙德在書中說道:「人類在智力上存在著差異,但並沒有可靠的證據足以證明這種差異是技術上的差異平行發生的「 之後又舉出新幾內亞人的例子。作者在此向我們明確的之處社會之間的差異並不是由民族本身的差異產生的,即否定種族主義。他做出了這樣的總結:「不同民族的歷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進,其原因是民族環境的差異,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學上的差異。」 就是基於對種族主義的否定,作者才進一步向我們闡述造成人類社會發展差異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在序言部分作者也對一些其他觀點做出了否定。如氣候的絕對影響、河流的絕對影響等。在序言部分對這三點都做出否定後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不同民族之間的發展差異是由民族本身以外的原因導致的。本書之後的所有觀點都是基於這樣一個觀點而展開的。 在開篇第一章作者從猩猩開始向我們解釋了人類的進化進程,在第一章中他得出這樣的結論:「結果表明,某些大陸上的人類發展經過一段時間後取得了對其他大陸上的人類發展的領先優勢。」 但是他話鋒一轉又說道:「但結果表明,歐亞大陸社會發展較快的真實原因根本不是我們所虛構的公元前11000年時的考古學家所猜測的那種直截了當的原因。(即差異是在發展過程中展開的)」這一章中作者首先承認了各個地區之間在發展過程中最後產生了差異,有些人類群體的發展超過了另一些群體,但是他又否定了這些差異是在社會向前發展的過程逐漸產生的,那麼這個差異從哪裡產生,作者繼而開始探尋真正的原因。在第二章中通過莫里奧里人和毛利人的例子,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社會差異性問題的一個剖面,在這一章中作者朦朧的給出了一個造成差異的參考性的六個因素,即氣候、地質、海洋資源、面積、地形、隔離程度。但是他又在這一章的最後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這在所有大陸上是不是也發生過呢?如果發生,那麼造成這些大陸的差異性的環境差異是什麼?這些差異產生的結果又是什麼?」17 作者在之後的篇幅里為我們做出了解釋。作者在第三章通過講述皮薩羅征服印加最後一個皇帝阿塔瓦爾帕的過程,總結了印加帝國覆滅的幾個因素,即西班牙的軍事優勢、病菌、集中統一的行政組織、文字,使征服戰爭得以勝利。和第二章很像,作者又以小窺大向我們揭示殖民戰爭之所以勝利的原因,在此作者的基本觀點都已經提出,所有涉及影響人類發展差異的原因基本都囊括在一二兩章里。但是終極原因是什麼,作者就用去整個第二部分向我們說明。
本書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作者闡述了他在本書中的幾個重要觀點:1、糧食生產即為人類社會差異性產生的根本原因。2、糧食生產的發展在世界不同地區是不同的,有些地區獨立發展出了農業,有些地方農業發展是引進而來、有的地區到現在還過著狩獵的生活。3、野生植物是自然偶然變異的結果,而人類對此進行了有意識的篩選。4、野生動的馴化存在著一定必然性,地理環境造成的大型動物種類 不同造成可馴化的動物可馴化,不可馴化的動物無法馴化。因此不同大陸存在不同動物,不同動物又帶來了不同的傳染病,引起病菌交流的不對等。5、大陸軸線方向對糧食生產傳播速度造成了差異,而這個差異又對不同大陸的發展造成了影響。6、糧食生產的發展間接的導向了文字的發明,糧食的生產還造成了定居模式的出現,因此又導致了職業分工,產生了行政體系。
第四部分作者把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講的內容應用於每個大陸和一些重要的島嶼。第十八章中回到了第三章提到的問題,即歐洲民族和每周印第安人之間的衝突。總結出歐洲對美洲的征服只不過兩條歷史軌跡的頂。這兩條軌跡的差異表現在這兩個大陸在可馴化的動植物、病菌、定居年代、大陸軸線走向以及生態障礙方面的差異。
在後記中作者才提到與環境無關的文化因素的作用,以及個人的作用對於歷史的影響,補充了一些以環境地理因素難以解釋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最後一章里總結出中國之所以在以後的發展進程里落後於西方,是因為中央集權和君主力量的過於強大,阻礙了社會的改革創新,而歐洲在地理上被分割成了幾十個或幾百個獨立的、互相競爭的小國和發明創造中心。
為配合文字說明,我將戴蒙德教授在書中闡發的觀點梳理了一下形成下面這幅圖。
※《地理辨正》附 地理辨惑(1)
※為什麼俄羅斯這麼重視克里米亞半島?
※地理複習提綱
※中國地理應掌握的所有地圖,易懂好記
※7-8月,太陽直射點已經向赤道回歸,為什麼控制我國的副高還可以北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