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視巴黎 | 那些社交媒體里的生死、愛恨、思考還有勇氣
拾貳君說
我們在生活的煩惱中穿行
在冷酷的世界中奔向遠方
那些仇恨的子彈
怎能射穿所有愛的心臟
用懲戒的手銬
銬住瘋狂掃射的「他」
而不是以「他」為符號的族群
11月13日晚,巴黎多地遭遇恐怖襲擊,截至目前死亡人數已達到132人。
(救援人員在巴黎十區的一間餐廳外搶救傷者,地上放有多具屍體。攝:Jacques Brinon/Ap)
每一次災難發生,社交媒體都能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從中,我們能透視生死、愛恨,還能感受到思考與勇氣的可貴。
生死邊緣間的求救信號
當Benjamin Cazenoves在Facebook發出第一條求助訊息的時候,沒有人知道,被恐怖分子控制的巴黎巴塔克蘭音樂廳內,究竟是什麼情況。
「我現在在巴塔克蘭音樂廳的第一區,情況很嚴重,恐怖分子的動作很快!裡面還有倖存者,但他們(恐怖分子)還在殺人,一個接一個,一樓!快!」
訊息很快得到廣泛傳播,超過兩萬次的分享,人們奔走相告,呼籲儘快救人。
大約半小時後,Benjamin Cazenoves發出了第二條訊息,但言語中充滿了無奈。
「還活著。還在砍……這是場大屠殺……屍體遍地都是。」
消息再度被大量轉發,不久後,Benjamin Cazenoves成功獲救。他特意更新了狀態,感謝這個帖子的傳播引起大家關注,也感謝熱心人的幫助。
像Benjamin Cazenoves一樣,這場突如其來的襲擊中,許多受波及的親歷者以及現場目擊者,正是通過不同的社交媒體平台這一「廣播台」,向外界傳播著事件的最新進展。除了第一時間傳出消息外,報平安、幫助陌生人,都成了社媒的亮眼之處。
在近年的歷次類似事件中,社交媒體開始在信息傳播和人際互助方面,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事發後僅一個小時,即有人發出圖文twitter,首先爆料巴黎發生恐怖襲擊的消息。接下來的十數個小時內,現場的twitter和Facebook用戶不斷更新最新情況。
由於巴塔克蘭音樂廳人質一度被挾持,廳內情況只能由部份傳出的被困人員Twitter和Facebook的文章內容獲取,可以說,事件中的新聞當事人成為了新聞源。
恐怖氛圍中,信任如此需要勇氣
除了傳播的快速,社交媒體在「後事件時間」內扮演的輿論場角色同樣不能忽視。
社媒平台上針對本次恐襲,迅速展開了有關穆斯林的爭辯。Twitter上關於伊斯蘭國的討論量激增,專門打擊伊斯蘭國網路資產的幾大賬號下,被「消滅伊斯蘭國」、「立即針對伊斯蘭國發動網路戰爭」的評論淹沒。歐洲接收敘利亞等地難民的政策,也備受攻擊。
而在巴黎恐怖襲擊案事發不過半小時,歐洲著名穆斯林學者塔里克·拉馬丹(Tariq Ramadan)在臉書上發布了一幅法語漫畫。漫畫中,他身著西服,帶著手銬。旁白大意是:不要妖魔化全體穆斯林。
這是英國政府與歐盟顧問、牛津大學教授、穆斯林兄弟會創始人哈桑·班納的外孫、穆斯林非政府組織——瑞士穆斯林運動的創始人,以及全歐洲最有名和最有爭議的穆斯林公共知識分子之一。
次日清晨,拉馬丹發布了對恐襲事件的法語版聲明,又在近一小時後發布了聲明的英語版。法語版聲明在發布9個小時後獲得超過62000個「贊」,17000餘次分享。英語版也贏得了5200餘次贊和1500餘次分享。
在聲明中,拉馬丹首先向遇害者及其親友表示同情,並譴責這些以伊斯蘭名義屠殺的恐怖分子,強調伊斯蘭永遠不會混同於這些極端分子的暴力行徑。
在聲明的回帖中,支持率最高的一條主張將伊斯蘭和個體區分開。這條回帖稱:伊斯蘭是完美的,但我不是。如果我犯了一個錯,應該歸罪於我,而不是我的宗教。
支持率次之的回帖是:我不是穆斯林,但我知道宗教和恐怖主義的區別。恐怖主義沒有國家,沒有宗教,沒有靈魂。
由愛打開的門
在恐怖襲擊發生後短短几小時內,#Paris attacked#(巴黎襲擊)、#PrayForParis(為巴黎祈禱)#、#MuslimsAreNotTerrorist(穆斯林不是恐怖分子)#和#ISIS Paris(伊斯蘭國 巴黎)#等關鍵詞,迅速登上Twitter熱門標籤榜。其中一個被廣泛報導的標籤,是名為#PorteOuverte(法語,意為開門)#的活動。
活動首先由一個叫做Sylvain Deville(@DevilleSy)的用戶發起,呼籲普通巴黎人,為陌生人打開家門,收留在本次恐襲事件中滯留街頭的人。活動很快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網頁,參與的市民只要輸入自家的地址,就可以讓附近有意借宿的人在網頁上看到地圖訊息,進而依指示找到借宿的地方。
這樣的一扇門,其實已經不是物理意義上的大門,而是因為恐懼很容易鎖上的心門,還籠罩在恐怖的氛圍中,讓它打開的鑰匙,只有愛。
法國的一位鋼琴師,則在傷亡最慘重,恐怖攻擊最慘烈的Bataclan劇院外,演奏約翰列儂的《Imagine》,向受難者致意。他就這樣靜靜地演奏,不發一語,旁邊有不少觀眾哽咽了起來。不管在怎樣的境遇下,音樂真的能撫慰人心。
最後,還是附上來自Dan Holloway(@RFCdan)的推文:
那些批評難民製造今晚巴黎襲擊的人們,大概沒有意識到,犯下這起罪行的人,正是那些難民想逃離的人。
別忘了那個死在海灘上的敘利亞小男孩。
讓懲戒止於罪惡,讓愛留在人間!
推薦閱讀:
※媒體札記:鄒之碧華
※媒體:特朗普請聽清,「一個中國」不能買賣
※政府不睬媒體不來 福島南相馬市長上YouTube控訴
※日本媒體報道日艦訪華大多與事實不符 時政要聞
※韓媒體稱彭麗媛今日中午將單獨宴請朴槿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