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乳腺癌治療,保乳又保命

單中心 多學科 個體化 乳腺癌治療,保乳又保命 ——訪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腫瘤中心主任劉強 來源:羊城晚報 2017年10月31日 版次:B03 作者:陳映平``范佳文 劉文琴 林偉吟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映平

實習生 范佳文 通訊員 劉文琴 林偉吟

據2017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我國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排在各種癌症之首,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發病率越高,屬於典型的「富貴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腫瘤中心主任劉強教授介紹,目前在中國,每20到25個女性中,就有一個會在一生中的某個時間點患上乳腺癌。對於人們因對乳腺癌的科學認識不足,誤區多並走向了兩個極端的做法,專家深感遺憾。如何才能更好地治癒乳腺癌?劉強主任向記者介紹了自己的經驗與體會。

誤區 1

中老年女性:過度恐懼而諱疾忌醫

典型案例:六旬大媽乳房長腫塊一年多不尋醫

劉強主任介紹,有個60多歲的大媽,發現左乳房長腫塊一年多了,最初腫塊很小,不痛不癢,沒在意。後來腫塊越長越大,大媽心裡隱約猜到可能是乳腺癌,但認為癌症是不治之症,治不好乾脆就不治了,也不敢告訴家人。直到乳房局部潰爛流膿、有臭味了,她的女兒發現母親身上的異味,才馬上帶到醫院。劉強主任接診時發現,患者左乳上的腫塊已長滿整個乳房,破潰流膿,診斷的結果是乳腺癌晚期,因為已出現肺和骨轉移。

所幸經治療後,患者癥狀得到控制,到現在已經維持兩年多了。據介紹,當時採用化療的手段,但患者對經典的TEC方案不敏感,幾經更換才找到對患者有效的方案。化療一年後,潰爛處傷口癒合,局部腫塊消失,目前使用內分泌治療維持,患者生活質量相當不錯。

劉強主任指出,臨床上類似的病人並不少,多見於中老年女性。她們認為乳腺癌是不治之症,因而形成了「鴕鳥」心態,諱疾忌醫,不做體檢,發現腫塊也不及時就醫,最終耽誤了治療。劉強主任提醒,早中期乳腺癌完全治癒率為60%-70%,乳腺癌早發現,絕大多數可以完全治癒。

誤區 2

年輕高知女性:過度恐懼而杞人憂天

典型案例:30歲女白領5年內做六次微創術

過度恐懼的另外一個極端就是過度檢查、過度治療。劉強主任舉例稱,曾遇到一位女病人才30歲,但兩側乳房已做過六次乳腺微創手術。原來,該患者從25歲開始,每次體檢發現乳腺有結節就因擔心會惡變,而主動要求做微創手術除去結節,前後六次手術對乳房造成了相當大的傷害。「這六次手術完全沒必要做,因為切除的都是典型的良性腫塊,有的甚至只有幾毫米大,與正常乳腺組織相比,其癌變的概率並不會增高。普通乳腺增生的結節就像韭菜,割了又長,只要沒有影像學上的可疑徵象,沒必要去割它。」劉強說。

劉強介紹,目前年輕女性、尤其是高知女性對於乳腺癌的防範意識大幅度提高了,卻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一旦檢查發現乳腺有結節,即使醫生告知是良性、不用緊張,不少女性仍非常擔心會癌變而強烈要求專家行手術切除進行過度治療。

劉強指出,由於工作壓力、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因素,女性乳腺增生非常常見,據調查,80%的城市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很多乳腺增生的表現是良性的結節和周期性的乳房疼痛,其實,只要結節不快速增長、屬於BI-RADS(乳腺影像報告及數據系統)分級中的1-3級的話,都是良性的,此時只需定期觀察即可(一般3-12個月做一次檢查)。劉強提醒,做B超檢查的最好時間是在月經乾淨後5-10天。因為來月經時,激素水平的變化可能會導致乳房充血腫脹、疼痛,這時檢查,一些良性的腺體可能也會被誤認為是結節。

厲害!治乳腺癌十年生存率超80%

劉強主任介紹,乳腺癌的治療日新月異,目前總體的發展趨勢是強調綜合的個體化治療。乳腺癌的治療手段多種多樣,包括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乳腺癌手術已從以往切除胸大小肌的經典根治術,逐漸演變到保留胸肌的改良根治術,再發展到現在的保乳根治術,總體來說乳腺癌手術越做越精細,這同時也反映了綜合治療的地位提高,因為作為一種全身性疾病,乳腺癌的綜合治療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劉強主任透露,歐美乳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為89%,我國是73%,而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腫瘤中心對既往的五千多乳腺癌患者進行的隨訪顯示,五年和十年的生存率分別為89.8%和80.3%,達到了歐美的先進水平。

「我們腫瘤中心的一大特色是多學科綜合治療,有乳腺外科、內科、診斷科、整形修復外科、放療科、遺傳諮詢門診等科室,這種多學科團隊協作保證了乳腺癌患者能夠得到全面完整的診斷和治療。」他說,據介紹,乳腺中心每周舉行一次MDT多學科會診,無論是早期還是晚期的病例,只要有疑難問題都會拿出來,由中心各科的專家坐在一起,共同討論,制定出最適合患者的綜合個體化治療方案。

「單中心負責制是我們另一大特點」,劉強主任強調,雖然是多學科協作管理病人,但若沒有一個中心統籌負責,病人難免在各科室之間暈頭轉向地奔波轉診。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腫瘤中心接收病人會根據其具體情況,分診指引病人先到哪個科就診,科學高效地為患者服務,避免耽誤最佳的治療時機。若每周的MDT討論後,認為目前所在的科室不合適,則會安排轉診去相應的科室。

領先:保乳率57%,接近歐美

上個月,劉強主任接診了一個42歲來自潮汕地區的病人,最初她本人和家人都堅決要求切除乳房以求保命。她的丈夫一心想把她治好,說:「保命才是第一位,外觀不重要。」但病人的乳房腫塊僅2cm,沒有出現淋巴結轉移,各種情況完全符合保乳手術的指征。劉強主任認為可以保乳,於是用一個通俗易懂的比喻向病人及其家屬解釋,以求改變他們的選擇,「以前做乳腺癌手術,就像一個蘋果只要被蟲咬了一個小洞,就把整個蘋果扔掉,但現在醫學技術可以讓我們精確地找到病變的具體位置,從而做到精準的切除,這相當於只把被蟲咬的部分切掉,把剩下健康的部分保留下來,而且,這種治療已被國內外證明和全乳切除一樣安全」。病人入院後,看到周圍許多保乳的病人都很積極樂觀,最終轉變了心態,接受了保乳治療術。

據介紹,相比歐美50%-60%的保乳率,中國的保乳率較低,即使是在大醫院,大多數也只有10%-20%,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腫瘤中心多年來在蘇逢錫和宋爾衛教授的帶領下,乳腺癌患者保乳率長期在50%左右,去年更是達到了57%,是全國保乳率最高的醫院之一,與歐美先進醫院水平相當。

劉強主任指出,中國的保乳率之所以這麼低,除了發現遲、分期晚之外,還與病人的理念有關。很多病人對乳腺癌的治療有誤解,總認為一切了之才是最好的。然而事實上,保乳一樣可以保命,甚至保的更好。據近年對美國十幾萬和荷蘭3萬多名乳腺癌患者的大型回顧性分析顯示,「在乳腺癌同等分期的情況下,保乳手術的生存率完全不亞於全切的生存率,甚至保乳的生存率比切乳更高。」他說。

專家檔案

劉強,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普外科主任、乳腺腫瘤中心主任、乳腺外科主任、教授、研究員及博士生導師。 先後在哈佛大學Dana Farber 癌症中心任博士後及講師。

現任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分子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及廣東省醫學會乳腺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主持多項國家級重點項目,研究乳腺癌對內分泌治療和化療耐葯的機制。

長期從事乳腺腫瘤外科臨床及科研工作,對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及個體化治療有深入的研究,擅長乳腺良性疾病與乳腺癌的鑒別診斷以及乳腺癌的手術和綜合治療。先後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際著名腫瘤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SCI論文,參編多本英文腫瘤學術專著,並多次在國際腫瘤學術會議上作大會發言。

知多D

科研帶動臨床,

個體化精準治療得到體現

為什麼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腫瘤中心能夠做到這麼高的保乳率,同時還保持了超八成的十年生存率呢?這離不開乳腺腫瘤中心強大的科研實力。乳腺腫瘤中心先後獲得國家級科研基金數60多項,省級科研基金30多項,到2016年年底以乳腺腫瘤中心為第一完成單位發表的國際學術論文上百篇,2015年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該中心作為組長單位還主持了乳腺癌相關的多項臨床研究,參與多項全球性及全國性的多中心臨床研究,包括使用最新乳腺癌藥物TDM1、CDK4/6抑製劑和PD-L1抗體的多項臨床研究。

走在學術前沿的科研,更快與世界接軌,將最先進的治療理念和技術引入臨床治療,從而有效帶動了個體化精準治療的開展,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治癒率。劉強主任說:「中心會根據每個病人不同的情況,進行量體裁衣式的治療方案制定。東西方人種存在不少差異,比如在發病年齡上,西方人乳腺癌的發病高峰在55-60歲,而中國人比她們早十年,45-50歲是發病的最高峰。」因此,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腫瘤中心在學習歐美先進醫療技術和理念的同時,也建立了自己的資料庫,為個體化精準治療服務。中心在乳腺癌個體化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國內較早地開展了乳腺癌的術前化療,提高了乳腺癌的可手術率和可保乳率;堅持精準、足量和按時的原則設計乳腺癌術前新輔助及術後輔助化療和放療,以盡量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治癒率和降低副反應;對於複發轉移性乳腺癌,通過個體化的綜合治療,盡量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質量。

(感謝諾華對乳腺癌患者的關愛)

(《乳腺癌治療,保乳又保命》由金羊網為您提供,轉載請註明來源,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版權聯繫電話:020-87133589,87133588)


推薦閱讀:

小兒功能性便秘怎樣治療?
慢性膽囊炎的病因與治療
異維A酸治療痤瘡的常見問題
慢性心衰規範化治療:β受體阻滯劑應用事項

TAG:乳腺癌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