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別真假寶玉
2014年08月23日 10:37新浪收藏
工人給強酸浸泡過的石頭料上色
經反覆加工後的成品
翡翠的知識您懂嗎?有時候認為很實惠地買了個寶貝,殊不知是買了個假貨,錢打水漂了還是小事,可怕的是戴在身上的假玉,很可能是會長期釋放毒素及放射性元素的高致癌化學產物。為此,本報記者進行了相關調查——
一不小心買到假貨
最近,小孫和家人去雲南旅遊,在當地的一家珠寶店看上一件精美的高檔翡翠掛件,翡翠碧綠通透,成色非常好。標價10萬元,經過一番砍價還價,以3.5萬元買下!當時小孫很是興奮,認為撿了個「大便宜」,回到家連連向家人炫耀。老公覺得翡翠不太靠譜,到珠寶檢測機構一檢測,才得知是人工做成的,小孫買到的竟然是贗品,實際價值只值四五百元。
去年年底,小藝在一家店買了一個翡翠玉鐲,戴了兩天沒覺得有啥問題,可從第三天開始頭就感覺到很暈,還頭痛,一直痛了三天,之後幾天就沒戴玉鐲,結果頭也不暈,不痛了。「難道真的是如那句話,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世,要先養她3年,就是說,用自己身體的陽氣養她3年?」於是小藝就堅持佩戴,可是沒過幾天,手腕上突然奇癢無比,還冒出來不少小紅包,到醫院一檢查是過敏性皮炎,醫生說是佩戴玉鐲造成的。
像小藝和小孫遇到的情況並非特殊個例。今年4月,王女士在淘寶看好了一個價值2390元的玉手鐲,店家稱玉鐲的材質是新疆崑崙一級白,正在進行限時特價銷售,見該商品的信息顯示已經有500多名顧客購買,且好評如潮,王女士於是花了289元買下了這隻手鐲。幾天後,手鐲到貨了,成色看似非常好,溫潤如羊脂。一位懂玉器的朋友將她的玉手鐲拿來看,覺得這玉鐲成色太好了,如果真的是崑崙玉,價格不可能這麼便宜。於是王女士將玉鐲送到珠寶玉石鑒定中心檢驗,果然,玉手鐲其實是幾塊錢的玻璃做的。鑒定人員還說,造假者手段很高明,一般人很難看出是假貨。
近日,有網友貼出了一組假翡翠玉鐲的製作過程圖,包括腐蝕、上色和注膠等,最後出來的翡翠跟真翡翠從圖片上看很相似。記者就圖片請教有著多年收藏玉器經驗的專家王老先生後獲悉,假翡翠的製作過程確實就是這樣的,這樣的「翡翠」一般都是在地攤上賣的,價格在幾百元左右。
魚龍混雜讓人難分真假
記者日前走訪了沈城部分黃金玉器市場,發現其中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發現翡翠價格最低幾千元,三五萬元的翡翠商品也只是銷售人員口中的「中等貨」,不少店面里標價二三十萬的翡翠產品並不少見,還有些具有收藏價值的產品則標上了百萬元的天價。
「我們這些產品都是『A貨』,這個櫃檯里的全部打8折。」在一家連鎖商場內的一珠寶櫃檯前,銷售人員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著,記者估算了一下,按照這些翡翠產品標籤上的價格打8折之後,也在5000元至上萬元不等。而在另一個比較知名的翡翠品牌櫃檯前,記者發現裡面的一個山楂大小的吊墜標價為27萬元,一個手鐲標價為15.6萬元。在中街的幾家翡翠專賣店,這裡的價格比商場里的要便宜一點,但上萬元的也是比比皆是。
記者在古玩城裡,卻發現這裡店鋪銷售的玉器飾品普遍沒有任何標籤標註,既無商品成色,也無質量、品質級別等說明,其產品檢驗合格證明、產品標準編號等也均未標註;記者看到了如「魚石玉手鐲」、「紅綠石手鐲」,「雲南翡翠」等非規範的名稱;有的定名不規範,出現了諸如「緬甸翡翠玉」、「緬甸翡翠A貨」等不規範名稱。
工商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工商部門掌握的情況,目前一些主要經營批發翡翠飾品的集散地可以說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ABC貨同場競買。金銀珠寶、翡翠玉石飾品標示不按規定的內容向消費者明示;價值較高的金銀珠寶、翡翠玉石飾品沒有法定檢驗機構出具的鑒定證明;故意提高金銀珠寶、翡翠玉石飾品原價,以打折優惠的名義欺騙消費者;還有以低等級鑽石冒充高等級鑽石,以人工處理翡翠冒充天然翡翠現象普遍存在;一些人甚至偽造珠寶玉石鑒定證書,用翡翠B貨C貨冒充A貨,用一種珠寶玉石冒充另外一種與其外觀相似更為高檔的珠寶玉石,或用合成珠寶玉石冒充同類天然珠寶玉石的行為等欺騙消費者。這對於真正遵紀守法經營的企業商戶是非常不公平的,亟待規範整頓。特別是一些高端消費場所都成了假冒偽劣翡翠銷售的場所,同時也是消費者上當受騙的高發區。有些不法商家把經過酸洗或染色處理過的翡翠飾品,冒充不經處理的天然A貨翡翠銷售;甚至有些高價翡翠竟然是經過染色處理的石英岩。因此,上述問題也成為消費者投訴最多,工商、質監等機關重點檢查的對象。
對此,工商部門特別提醒廣大消費者購買金、玉等珠寶商品時選擇信譽好的大型商場,消費者不要寄希望於市場、旅遊景點、流動展銷會、網上商店能「低價撿漏」,大型商場和品牌專賣店更可靠。根據要購買的商品具體種類,事先仔細了解商品的相關資料。仔細檢查珠寶玉石的鑲嵌狀況,如有鬆動應及時要求銷售者重新進行加固,以免發生脫落。不能只看價格、折扣,要看品質。玉器市場高標低折現象嚴重。由於珠寶玉石是依據其自身品質來定價,購買時千萬不能只看價格,還應注重產品品質。一定要注意看清鑒定證書,並留意開具鑒定證書的鑒定機構是否具有鑒定資質。此外,購買後索要中文發票。針對一些不法珠寶商利用似是而非的英文簡寫字母來以次充好的現象,消費者應要求用中文書寫的發票。要盡量將首飾標示上註明的內容都寫到發票上。如有問題,可向消費者協會、工商、質檢等部門投訴。
網帖揭露「假寶玉」誕生過程
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玉的解釋是:「玉,石之美者。」這一註解從物質上(石)和藝術上(美)兩個方面科學地闡述了「玉」字的概念,足可見玉石自古以來象徵的審美價值。
翡翠玉石在備受青睞的同時,也惹出些許非議。近日,在某知名論壇網友「憤青的小鳥」發帖曝光了不良商販把石頭「變」成翡翠的全過程,這也讓記者對記憶中路邊商販兜售的「廉價翡翠」有了重新審視。帖文標題所言「有圖有真相」,著實令人震驚。
在原帖中,網友提供了「假寶玉」的製作過程:找來一堆沒水、沒底、沒色的石頭料,用強酸以及包含大量放射元素的化學製劑浸泡石料半個月,從圖片顯示看,經化學物洗滌後,石頭料的色澤明顯變亮了,然後,對洗過底的石料進行人工加色,進入真空高壓注膠機,再次用劇毒的化學物品注膠,數天後半成品出爐,原來的毛料已經有水色了,再進行輕微加工,這樣的貨一般在市場上會要價七八萬,只要買家還價賣家就賣!
記者留意到,「憤青的小鳥」不僅公開了製作假玉的過程,他還提醒消費者,假玉,是會長期釋放毒素及放射性元素的高致癌化學「寶貝」。那麼這種說法是否可信,是不是在危言聳聽呢?對此,記者查詢了相關資料。
國家首飾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高級工程師王春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經說道,玉一般分為A、B、C三種貨,A貨是指原石原色的玉,是不經化學處理的玉器,價格較高。B貨是經化學漂白再充填樹脂的玉器,價格較便宜。C貨玉色較差,加溫至110攝氏度時放在鉻鹽溶液中浸泡一二天,使鉻鹽滲透進玉料裂縫中達到染色效果,初看時晶瑩剔透,一二年後就會褪色,此玉價廉物美,但沒有收藏價值。現在市場上多見的是B+C貨,以B貨和C貨同步結合加工而成。
王春生說,A貨是天然玉石,其構成元素較為固定,一般對人體無害;B貨中的樹脂不遇外力作用,一般也不會有太大的危害;B+C或C貨染色後其酸溶液在褪色後有可能會對體皮膚有損害,因為有些商人可能用氫氟酸、硝酸、硫酸、鹽酸等強酸來仿冒玉的古舊沁色,然後在假古玉的表面塗上一層地板漆、水晶漆或環氧樹脂等。
樹脂類物質與強酸在一起作用,很可能會產生刺激性,人體接觸後會患接觸性皮炎,出現紅腫、刺痛、瘙癢和脫皮等病徵。皮膚較為敏感的人最有可能出現癥狀。因此,王春生建議,為了健康和安全,最好戴不經化學處理的天然玉石。
鑒別真假寶玉
「翡翠行業水太深,不像黃金和鑽石,不懂行情的真的不敢買。黃金價格基本是透明的,鑽石等級全世界都是一樣的,但是翡翠不光有真假,還有三六九等,不是一般人輕而易舉就能看出好歹來的。」在一翡翠專櫃前轉了大半天的顧客周女士說道。
不僅顧客難以分辨翡翠質量,在記者採訪中,許多櫃檯的工作人員都不了解翡翠行業情況。在記者詢問產地、級別等方面的問題時,經常得到「不太清楚」之類的回復。
既然佩戴經過化學處理的天然玉石對身體有那麼大的害處,那消費者又該如何鑒別真假玉石呢?
收藏專家王老先生告訴記者,所謂的假玉石一般有三種情況,一是以次充好,這種基本不會影響人的健康;二是以其他礦石充玉石,礦石可能會含有有害物質,甚至破壞人體磁場,長久佩戴對人體會有不良影響;三是以染色或激光偽造的玉石,對人體會有輻射。
因此,王老先生根據他多年的經驗,總結出幾個鑒別寶玉的方法:
敲擊法,就是用硬物敲擊玉鐲,來聽玉鐲所發出的聲音。消費者可以用一根細繩,把所要檢測的玉鐲懸掛起來,然後用另一個手鐲再敲。如果發出的是「叮叮」的聲音,比較清脆,而且延續的聲音又比較長,那說明它是A貨,也就是天然玉石。
看結構,就是用肉眼看玉石。一個是看玉石的紋理。玉的品質越好,在光下就能夠看到絲絲縷縷的紋理,這是玉石的生長紋,雖然這有些影響美觀,卻是玉石生長的見證。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一定要會看鑒定證書,這樣才能保證買到的是A貨。
來源:遼寧法制報
推薦閱讀:
※蝰蛇與蝮蛇的鑒別
※犬、貓皮膚病發生部位鑒別診斷大全(病名錄)
※肩周炎的鑒別診斷
※茶葉類鑒別
※如何鑒別野生人蔘和種植人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