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裁者會消失嗎?
生活在民主政體下的公民常常會把獨裁政體與壓迫、侵犯人權、貧窮和動蕩聯繫起來。獨裁政體確實掠去了無數生命,包括約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lin)統治之下死去的4900萬俄羅斯人和慘死於波爾布特(Pol Pot)手中的300萬柬埔寨人。
面對這些數據,徹底終結獨裁政體似乎是個值得追求的目標。但這個目標能達到嗎?獨裁者是憑藉什麼而崛起的呢?對於這些領導人來說,未來又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獨裁者」和「獨裁政體」這樣的詞語當然帶有主觀色彩——甚至含有貶義。但是在學術界,這些字眼則有更加客觀的定義,可用來判斷一個政體的性質。英國埃塞克斯大學政府研究系高級講師娜塔莎·艾茲柔(Natasha Ezrow)說,大多數研究獨裁政體的專家都會從一個簡單的定義入手。她說,「如果一個政體中不存在執政權交替,那麼這個政體就是一個獨裁政體。」這就意味著,獨裁可以建立在個人崇拜之上,也可以建立在一黨執政之上,還可以建立在軍政府寡頭統治之上。
「對於獨裁者來說,『心腹團』非常重要。」
研究者發現,獨裁政體還有其他一些典型特徵。君主通常是從一小圈子人群選拔出來的,例如皇室家族。與君主不同,獨裁者可能是從一大批人中脫穎而出的,但是獨裁者組成的執政聯盟很小,而且只依靠少數人來維持自己的權力。在一些國家,真正能夠決定掌權者的人只是少數,甚至可能只有十幾個人或是幾百人。
獨裁政體可能會也可能不會有國家恐怖主義的成分,但是研究者認為,獨裁政體幾乎總會包含合謀勾結,特別是挪用國家資金給某個特定的心腹小圈子。「當你依靠極少數人的支持來維繫自身統治時,最為有效的途徑就是通過腐敗、賄賂、訛詐和勒索等方式。」美國紐約大學政治學教授布魯斯·布恩諾·德·梅斯奎塔(Bruce Bueno de Mesquita)說,「你可以給一小群人真正的實惠來收買到他們的忠心。」
獨裁者的權力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如果這個獨裁者想要保持其無上的地位,他就不會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他只能為少數人謀取利益。「獨裁者的惡行並不因為天生的缺陷,也不是人民不幸遇上了一個精神變態的領導人,」布恩諾·德·梅斯奎塔說。「這種行為完全是政治體製造成的。」
即使是在籠絡了心腹之後,往往還剩下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錢。布恩諾·德·梅斯奎塔等學者認為,這才是真正檢驗獨裁者品性的時刻:他要麼將這些錢搜羅來留給自己和自己的支持者,要麼用這筆錢去改善人民的生活。但是就算他真的選擇了後者,也並不代表著事情會盡如人意。真心想為社會做些事情並不會自動轉化為可以落實的好主意,一些災難性事件印證這一點。這些獨裁者想努力增進人民的福利,卻使得老百姓的處境更差。
研究者還發現了與獨裁政體相關的另一個普遍問題。獨裁者並不是生來就是邪惡,但是許多獨裁者確實擁有一些共同的人格特質。他們可能幻想擁有無限權力、美麗、榮耀、榮譽和支配地位,但是他們缺乏同情心。「獨裁者這一職位很可能吸引了我們人類這一物種中較為卑鄙的那一批人,特別是自戀者。」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說。
既然如此,那麼獨裁政體之下的生活顯然有許多缺陷——但是根據學術定義,比你所能想到的多得多的國家都能夠合理地歸入獨裁國家之列。事實上,總部位於華盛頓的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進行了調查。該組織估算,目前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獨裁政體之下,全球有20億人生活在高壓統治的環境中。自由之家表示,至今全球仍有106個獨裁政權或半獨裁政權,佔全世界國家的54%。
幾個世紀以來,當初催生獨裁政治的原因迄今並沒有發生多大改變。最早的獨裁政體中有一些出現在古羅馬時期,當時國家正處於危急時刻。「人們將權力授予尤利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一個人來協助社會應對危機,危機過後權力本應歸還人民,」埃塞克斯大學的歷史學家理查德·奧弗里(Richard Overy)說。「但是通常說來,這個人是不願意交出權力的。」許多近現代的獨裁政治——例如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和本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的獨裁——也是在動蕩之中出現的,將來的獨裁政治很可能也會如此。「下個世紀同樣將會出現危急關頭,」奧弗里說。「我認為獨裁的終結和戰爭的終結一樣遠在天邊。」
然而,總體上說,正如歷史上的暴力有所減少一樣,獨裁政治的數量也在下降,特別是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拉丁美洲和東歐的政權紛紛倒台了。「如今如果人們想為獨裁辯護就更加困難了,一部分原因是當今全球都處於媒體的聚光燈下,」奧弗里說。「與從前相比,現在想僥倖逃脫懲罰更加困難。」
「經濟壓力可以推翻獨裁」因此,尚存的獨裁政權中至少有一些已經是時日不多了——如果這些政權的高壓統治加劇了國內經濟問題,那就更是如此。「當獨裁處於權力衰敗之勢,在其經濟條件之下,支持者擔心獨裁者將無法繼續為他們提供幫助,所以他們會開始進行比較,尋求更好的靠山,」 布恩諾·德·梅斯奎塔說。這種情況有時會導致軍事政變。他補充說,至少就以前的例子來看,軍事政變常常會推動國家走上有利於人民安樂的積極道路。
但是,一些獨裁政權並沒有出現崩潰的跡象。「如今大多數獨裁政權極為牢固,」美國丹佛大學國際學研究副教授艾麗卡·切諾維思(Erica Chenoweth)說。「能夠留存至今的獨裁政權是已經完善了其獨裁體制的政權。」
持久的國家比如,一些符合獨裁政權定義的非洲和中東政府因為足夠富裕而得以繼續存在。「在非洲,民主的驅動力已經存在,但這些國家擁有鑽石、石油和礦產等資源,這些資源一方面導致了動蕩,另一方面當局利用這些資源,收買人心,」艾茲柔說。「而在中東地區,並沒有外部驅動力促使各國走向民主,因為這些國家政局穩定,其他人則希望它們保持這種穩定的狀態。」
一些獨裁政權很可能會繼續存在的另一個原因是反直覺的,那就是民主會促進獨裁。「人們天真地認為民主政體會促進民主,」 布恩諾·德·梅斯奎塔說。「但事實並非如此,而且理由充分。」他解釋說,民主型領導人最根本的任務是實施能夠惠及本國選民的政策,而非幫助別國人民。
由於獨裁式領導人需要滿足心腹的需求,民主型領導人常常會發現,自己可以通過付款給獨裁者這種簡單的方式讓對方聽命於自己。這是雙贏的交易,獨裁者需要錢,而民主領袖則需要讓國內選民滿意的政策。
因此,儘管我們無法預測獨裁政體將會出現在何處,將在哪裡長期盤踞,但我們卻可以斷定,獨裁將會永遠與我們同在。切諾維思說,「我認為每個國家都存在一些變成獨裁政體的風險。」
「仁慈的獨裁勝過敗壞的民主?」
然而,與盛行的西方觀點相反,對於所有地方及其人民而言,這不一定是件壞事。獨裁政權並不總是以悲劇收場,也總有人不想生活在民主政治之中。平克指出,「敗壞的民主可能比仁慈的獨裁更加糟糕。」
艾茲柔說,沒有證據表明對自由和民主的嚮往是人類天性中固有的一部分。只要能維持較高的生活質量,人們可以按自己的意願生活,即使在獨裁政治之下,人民也可以過得非常幸福。有些人甚至會在失去了這種生活之後懷念獨裁政權時代。「我年輕時,當時我在研究生院就讀,我推定每個人都想生活在民主政治之中,」艾茲柔說。「但是如果看看對獨裁政權國家的調查研究,你就會發現那裡的人們感到很幸福。」
換句話說,終結一切獨裁政權可能並不是所有人的共同理想。只要獨裁統治者避開這種治理模式固有陷阱,傾聽人民的呼聲,獨裁政體就只是一種領導國家的不同方式罷了,這種統治方式重視秩序勝過個人自由。正如艾茲柔所說:「一些文化可能更傾向於安全穩定而不是自由吧。」
請訪問BBC Future閱讀英文原文。
(責編:友義)
推薦閱讀:
※消失千年的古陽關 大風過後會有金銀露出地面
※《消失的動物》
※新報停刊成報暫停發行印刷版 逐漸消失的報刊亭
※男性GG裡面原本有骨頭?科學家發現消失的原因了!
TAG: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