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打開經方之謎的鑰匙
北京經方師承論壇
北京中醫藥大學
付幫澤
大家都知道經方非常的重要,但是你會發現走進經方的時候他雖然很好用,但是想要理解卻是非常困難,因為張仲景他只是講了怎麼用,他沒有講原理,所以千百年來我們的古人都想去研究他,都想去突破,但是我們所得到的信息都沒辦法確證,都是假說。現在我們要是研究經方的話還大有可為,今天我要說的主題是《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也有人稱《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實際上他是一本書,經方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最大的問題不是臨床效果好不好,效果好是肯定的,關鍵是他這個方劑我們不是特別的明白,確鑿的依據不是很多,今天我們通過《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這本書,來探討經方的組方機理,我先介紹一下《傷寒雜病論》的成書之源,有一篇《傷寒雜病論序》,專門有人考證,發現裡面有問題,但是還是可信的,仲景集《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葯錄》來做《傷寒雜病論》。但是跟張仲景時代非常接近的《針灸甲乙經》的作者是皇甫謐,他在《針灸甲乙經》的緒論里特意寫張仲景說:伊尹以亞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十數卷,用之多驗。因為年代比較近嘛,比較可信,張仲景是參考《湯液》寫成《傷寒雜病論》。但是很可惜,《湯液》誰也沒見過。民國的時候,有一個河南人,到敦煌花幾十塊錢把《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買回來了,他就研究這本書,等到新中國成立以後,他的孫子叫張大昌先生,他把這本書獻給了祖國,當時把書寄到中央沒人理,到後來又寄了一次,後來出版的時候原作已經被毀掉了,所以現在考證這本書的真偽存在很多的問題,但是有一個東西可以確認,就是沒有可以偽造出這麼有水平的書,所以我們權且當它是真的。拿到《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他就說是陶隱居寫的,陶隱居當時得到《湯液經》這本書,為了修行,寫下《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這本書,後來他把這本書藏在洞裡面,到民國時候被發掘出來了。那麼這個《湯液經》是根據《神農本草經》而來的,他們是一脈相承的關係,但是張仲景並沒有說。那麼在《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裡面,陶隱說過這麼一句話,漢晉以還,諸名醫輩,張機、衛汜(衛汜是張仲景的徒弟)、華佗、吳普(是華佗的徒弟)、皇甫玄晏、支法師、葛稚川、范將軍等,皆當代名賢,咸師式此《湯液經法》。說這些名醫啊,他們都師法《湯液經法》。這是一個爆炸性的消息。這本書咱們沒見過,但是他們這些大家都見過,陶隱是一個大家,他說外感天行,經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湯。昔南陽張機張仲景,依此諸方,撰為《傷寒論》一部,療治明悉,後學咸尊奉之。可以看出張仲景確實是根據《湯液經法》寫的《傷寒論》,我們很有幸能看到這本書,也就是說我們有可能通過在這本書破譯組方的機密,因為時間比較短,太多的背景我們就不說了,就說一下這本書的基本結構。
首先是辨五臟病症的方子,每一個臟,肝心脾肺腎的大小補瀉,最基本四個方子,還有五髒的瀉方,他是誤治之後出現的變證,還有救諸勞損方,二十五味藥物的五行五味屬性的一段文字,非常重要。再下面有一個附圖,這個附圖是最精彩的內容,之前有老師跟我說這個圖,讓我重點講這個圖,後面就是我們特別熟悉的治療外感天行的二旦、六神湯。
我們先說這個圖,這個圖少一個字,是在博上面的,少了一個字。陶隱說:此圖乃《湯液經法》盡要之妙,學者能諳於此,醫道畢矣。也就是說這張圖非常非常的重要,你要能把這張圖搞明白,《湯液經法》的原理你也就搞明白了,可能對你經方的處方基底有一個很大的幫助,我們看他很複雜要怎麼研究他呢,這就是我們所要談的內容,大家看看能不能看出什麼端倪來,有五行,有五味,有化甘啊,我們先看處方的結構。在《內經》里,提出君臣佐使的處方結構,但是沒有落實到實際的方劑當中,沒看出來。經云:主於補瀉者為君,數量同於君而非主故為臣,從於佐監者為佐使。大家看這張圖,如果用文字表述的話,就是這樣,肝德在散,心德在耎,脾德在緩,肺德在收,腎德在堅。經指的就是素問,以辛補之,以酸瀉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適其性而衰之也。我相信學過內經的同學的話,實際上對這段文字很熟,是《臟氣法時論》的內容,五臟內容都差不多的,它和那個《臟氣法時論》相比的話稍有不同,因為大家要是研究過《臟氣法時論》的話,了解五臟補瀉這塊內容,實際上會有一些矛盾的地方,這個是可以理解的。
五臟有一個德,有補瀉,補和瀉是對五髒的德而言的,比如說肝德在上,心是善的,所以是補的作用,酸是收的,對善是一個反作用,所以他是瀉,大家要把補和瀉搞清楚,跟我們平時所講的補益肝腎啊,不太一樣,這是我對五臟補瀉《法要》與《素問》的比較,不一樣的用紅色標記出來了。那麼我們猜想,這有可能,他把合適的地方摘錄了下來,但他沒明白這個圖,所以他拿到的只是一個方子。而《湯液經法》不只是處方,我們的《素問》是集大成之作,他把很多的內容集合到了一起,所以他是一個節儉本而不是一個全本,他對這個《湯液經法》來講。
剛才我們說五髒的補瀉方,我再次把補方瀉方分開來講,這是補的方子,這個方子非常規整,像吳老師說這個方子非常有規律,那我們具體看下是什麼規律。我們看這個方子,看小補肝湯大補肝湯,它每一臟都有大小,而這個小方子都是四味葯,而大的都是七味葯,從數來講非常的規整,我們再看裡面的藥味,比如這個補肝湯,桂枝和乾薑的話我們從五味來講,他應該屬於辛味,所以剛才說過肝德在散,以辛補之,以酸瀉之。所以桂枝幹姜是辛,來補肝的,五味子是酸收,起到瀉肝佐制的作用,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所以有大棗,急食大棗以緩之。那麼這四味葯構成小補肝湯。補心湯,補脾,補肺,補腎都是一樣的結構,都是兩味補藥,一是君葯一是臣葯,一個是瀉德的葯,再一個是制所苦的葯,都是這個規律。那麼我們再看看這個大方,大補肝湯,大方的前四味葯和小方的四味葯是一樣的,因為現在我們要用方子的規律來推斷其組方的機理,這個大家看的出來,那麼剩下的這三味葯是哪來的。我們看大補肝湯,旋覆花,代赭石,竹葉,這是小補益湯的三味葯。大家可以看到這個規則非常的明確。
上面是補方,下面我們看瀉方,瀉方的數量和補方不一樣,他也分大方和小方,小方的話是三味葯,結果跟補方有類似的地方。枳實和芍藥的話,枳實是酸,瀉肝,是君,芍藥是臣葯,那麼他又搭配生薑,辛,來補肝,二瀉一補的結構;心也是一樣,心德在耎,而苦他是瀉心的一個葯,黃芩黃連是瀉心,大黃是鹹的,是補心的葯。這和我們平時補瀉差別特別大,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從「德」這個方面來理解。像我們《傷寒論》里的瀉心湯,他提出的很多脾胃的癥狀,我們很難理解他那個心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瀉心,我們從這就知道,黃芩黃連就是瀉心的,他這個心指的不是脾胃的胃。我們再看那個瀉脾湯,附子乾薑甘草實際上就是四逆湯,他把瀉脾湯理解為回陽救逆的四逆湯,這個跟現在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大家要繞過這個彎來。小的就說這麼多,現在說大的。大家仔細看可以看到大的的君葯和小的是一樣的,後面五味葯,都一樣的,所以說這五大瀉方,由十個葯組成的,看補方瀉方的結構我們能看出來,他說補或瀉外,他有一個比較嚴謹的君臣佐使的結構,是結構化的處方,他在《內經》里就有三方面的示例,《素問·至真要大論》曰:「有毒無毒,所治為主,適大小為制也。帝曰:請言其制。岐伯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我們能看出補瀉和君臣佐使的結構與《內經》稍有不同,但也成了他的規律在裡面,所以我們要是與常見的知識相比較的話,《臟氣法時論》並沒有講具體的葯。到金元時期的劉完素,錢乙,他們都以五臟補瀉來組方,比如說這個以辛補之,他就把川芎之類的葯列出來,他所缺乏的就是組方嚴格的君臣佐使的結構,比如說兩個補的葯一個瀉的葯一個輔葯,或者兩個瀉的葯一個補的葯,他們有這樣的結構,而在輔行訣里有一套這樣完善的結構,這是他的不同,可能大家還是有點模糊因為大家沒有看過這本書,那麼下面我們還是以肝為例子,來闡述一下怎樣根據這個圖來做這個方子,因為我們之前說過圖是《湯液經法》盡要之妙,那麼下面就根據方子的結構來談論圖的思想。
我們先看這句話:肝德在散。故經云:以辛補之,以酸瀉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適其性而衰之也。回到這個圖來,這裡面是五味,加上五行,化甘,我們把剛才那段話對應進來的話,就是以辛,木對應的就是肝,以辛補之,以酸瀉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就是這個意思,那麼辛就代表咱們的心火,以咸軟之,酸是制所苦的,所以五臟是相互緊密的,我們把那段話帶進來大家把這段明白了,我們再看這幾味葯的位置,一般我把君葯放在這個位置,底下都是一樣的,在補方瀉方里位置不同。比如說肝的話,瀉,是用枳實當君葯瀉肝,酸瀉,用芍藥作為臣葯,而生薑為臣葯,補的,這是這三味葯,這是小方。
我們再看小補肝湯,補的話應該是辛補之,有桂枝和乾薑他是補的,而在五味他是酸味葯,是瀉,而那個急食甘以緩之用的是大棗來補,我把君葯放在這個位置他也是好的。現在我們已經把小的補方瀉方結構已經了解了,我們現在要看大方的結構怎麼組出來的,我們看最下面有兩段話,豎著寫的,一個是順時針一個是逆時針:其陽數進七為火補數也,其陰數退六為水瀉數也,這裡面像是古代術數的內容,大家從六七里有沒有什麼啟發呢?剛才說補方的大方是七味葯,瀉方的大方是六味葯,那麼他們之間可能就有一定的關係。陽進是順時針,陰退是逆時針的,也就是說,陽進為補,大補肝湯里的辛味葯就是這個意思;
再看瀉方,瀉方就是陰退為瀉,是逆時針;比如說大瀉肝湯,小瀉腎湯這幾味葯,後邊是這幾味葯,這是大瀉肝湯,大瀉肝湯比較難一點,再看大補肝湯就比較簡單一些,小補肝湯的四味葯我們都知道是怎麼組出來的,旋覆花代赭石用咸來軟堅來補心,而代赭石是君葯,旋覆花這個臣葯放在最裡邊,竹葉是來瀉心的,這兩味合在一起再加上君葯,這三味葯和小補肝湯的四味葯合在一起就是大補肝湯。我們數一下數是七味,七為陽數。
我們再看方向,從肝到心是順時針,這就是說的陽進為補,就是補要按順時針轉,瀉要用逆時針轉法,後面這兩個在這個方子里加進去,所以,我想大家對主題結構有一個把握,大家回去把這幾個方子可以做一下這樣的嘗試。其實我們剛才講的是第一個內容,因為剛才這些方子實際上是由很有限的中藥所組成的,《傷寒論》常用的這些葯大概七八十味,是由少數的葯重複組合得到380多個經方,《輔行訣》所反映的《湯液經法》的概貌也是由少數的幾十味組成的。
說一個大家剛接觸可能比較難的一個問題,就是五味五行的互含,看過《神農本草經》就會知道他的葯是365味,但葯的數量肯定不只365味,之所以有365味葯是要應周天之度,因為一個太陽年是365天,但是準確的是365又四分之一點幾天,有一個法天則地的原則在裡面。《湯液經法》也是360首,360是太陰曆,陶弘景還說「今檢錄常情需用者六十首,備山中預防災疾之用耳。檢用諸葯之要者,可默契經方之旨焉」, 就是說通過這些葯這些方可以掌握經方的藥理。經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氣,化生五味,五味之變,不可勝數。今者約列二十五種,以明五行互含之跡,以明五味變化之用」,列了25味葯出來。
這裡談到一點我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內容,我們以前知道葯的五味和五行是分開的,沒有含在一起,他把五味和五行含在一起了就稍微複雜一些。至於列的這25味葯,因為《輔行訣》原本已經丟了,所以現在所看到有好多個版本,但實際上不同的版本里這25葯的排列順序是不同的,或者是用的不同的葯,雖然這些葯各個版本不一樣,但是都能反應裡面的精髓,有可能是張大昌先生不想別人太容易就搞明白這裡的道理,所以他可以稍微改一改,也可能當初寫書的人就稍微改了一下。就是說此25味葯為諸葯之精,多療諸五臟六腑內損諸病,學者當深契焉。也就是說這25味葯不是普普通通列了25味葯,這25味葯非常的重要,如果仔細看的話,實際上就是構成五臟五方補方和瀉方最核心的藥物。現在做一個大膽的猜想,這大概是我十年前做的一個內容,當時也是在這個地方,第一次講《輔行訣》,咱們設想可以把五臟五方的補方和瀉方那25葯帶到這裡來,實際上這裡面的主要葯就是這25味葯當中的內容,可以把不是這裡面葯的內容替換掉。但不只是我做這個工作,包括張大昌先生還有他的徒弟衣之鏢,我可能比較幸運一點,大概做了兩個月,衣先生大概做了十多年,這個內容看起來比較困難,為了簡化思維模式,我用了大家比較能夠理解的思維來講,因為要推導這個東西很困難。我們現在小瀉肝湯由十味葯組成,第一位是君葯,後邊是臣葯,它的佐使葯是重複用的,實際上就10味葯,而這個補方由15味葯組成,第一位君葯是通用的,第二位臣葯和佐葯、治所苦藥十味加起來就是25味。剛才說的五行五味互含也是25個位置,但是裡面有個難點也是深入點,就是姜和甘草還有個重複的問題,這就涉及到了生薑和乾薑、甘草和炙甘草的問題,這個問不是很好懂,因為衣之鏢大概搞了一二十年才恍然大悟。
這是二十五味葯表的原圖,是一段文字,我把它做成圖了,大家可以一目了然,我標紅的是五個補方的君葯,而我標藍色的地方是瀉方的君葯。有種規律在裡面,是一個連續的階梯狀態,把五味葯在這個表裡以隔一的順序排布,最終的結果是我校正之後的,這一列是五臟補方的君葯,這一列是五臟瀉方的君葯,這裡除了我們剛才說的五味之外還有五行的內容。舉個例子,以肝為例,所有補方的君葯的五行屬性和五髒的屬性是一致的,比如桂枝是補肝的,肝主木,所以他的五行屬性是主木的,味是主辛,所以他是補肝的君葯,再者如人蔘,以此類推。再看瀉的君葯,肝的君葯是枳實,枳實的味甘瀉肝,瀉方的君葯的五行的屬性也是跟五臟相對應的,所以他的屬性也是木。通過這麼一種思維就把五行和五味結合在了一起,由於葯不只有一個味在裡邊,還有五行的屬性,藥物就多了一個維度的信息。平時講氣味、五味和寒熱溫涼是不同的,在這本書里沒有講寒熱的問題,只是把寒熱的問題涵蓋在裡面沒講而已。通過這樣的校正,我們就把五行和五味聯合到了一起,後來衣之鏢老師還對這些藥物做了很深的研究,專門寫了一本書。剛才首先把補方的君葯和瀉方的君葯拉了出來,單獨拉成兩點,補方的君葯相對於髒的五行屬性是一致的,瀉方也是一樣的,另外這三味葯囊括了五行生剋的問題,對這兩味君葯比較還是容易的,對剩下這三味就比較難,剩下這三味葯不一定對,但我做了很多嘗試,應該是最接近最合理的。
以上就是五髒的補瀉的方子,我們剛才講的只是五臟補瀉方子的最基本的方子,還有比如說實熱證,經過了誤治之後,有的時候五髒的補方和瀉方會有一個結合的應用,比如半夏瀉心湯等一系列的方子,實際上就是瀉心和補脾放到了一起,從輔行決的角度來講就是瀉心加上補脾,而通常分析瀉心湯叫辛開苦降,從《輔行訣》的角度有了一個更高維度的認識。這是五髒的補瀉方,如果把這些方子拆開還可以有很多的變化。
再來看外感病的方子,是把方子分了兩大塊,前邊是五髒的補方和瀉方,後面是外感的天行,天行是比較嚴重的外感疾病,又分了一塊方,是二旦和六神和大小二旦,但起初叫四神。陶弘景總結了一段話,這段話是破解外感方子的一個關鍵的線索,我們對裡邊字眼可能比較熟一點,比如陽旦,但是《傷寒論》沒說陽旦具體是什麼,只是一個猜測。那麼有陽就有陰,就有陰旦,《傷寒論》裡邊沒講,在《千金要方》裡面有,但並不是一個正式的方子。另外,在《傷寒論》裡邊有青龍白虎和玄武,沒有朱雀,其實有朱雀的方子,只是沒有這個名字而已。如果我們了解的話就是四象,陰旦陽旦在這個圈裡很少講,適度理解的話應該講的是日和月的問題,有個人通過文獻考證是講的冬至、夏至,所以理解為日月更合理一點。陽旦的昇陽之方,陰旦的扶陰之方,青龍宣發,白虎收重,朱鳥清滋,玄武溫滲,都很好理解。說個題外話,看過《內經》就知道,天文跟中醫的關係特別密切,中醫的理論可能就來源於天文,天文在我們中國的歷史非常悠久。這是一個漆箱蓋,這是曾侯乙的墓,戰國時期的一個墓,這兒是原箱的一個塌陷,中間這些字我也不認識,據討論這是二十八宿的古體字,中間是個島,旁邊兩幅畫像什麼動物?青龍白虎,青和白是根據四象填進去的顏色。再看這個歷史更悠遠,這是河南濮陽西水坡出土的一件文物,是白的,國家博物館就有,大家再看這兒,和剛才漆箱蓋的圖,似曾相識,這個據考證大約是距今6500年,也就是說我們國家天文歷史非常久遠,正因為有久遠的歷史,才能讓天文和我們中醫融合,根據天文來命名,或天文的基本思想來組方的一套方劑體系。《神農本經》的葯的味數就法天,合周天之度,而五臟對應的是五星,陰旦陽旦對應日月,其中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對應的是四象,四象我們再細分就是二十八宿。我們繼續看方子,小陽旦就是我們說的桂枝湯,大陽旦就是加了參芪和飴糖,小陰旦用黃芩,多了一味生薑,大陰旦湯多了小柴胡多了芍藥。我們先用《千金方》里的記載,《千金方》里有陽旦湯, 「虛勞里急正陽旦主之」,《傷寒論》里的小建中湯就是這個陽旦湯,倍了芍藥,加了飴糖。
這樣我們可以推出正陰旦湯,這個本來沒有,是我推出來的,大家根據這四個方子和這個結構可以推出來,還有小正陰旦湯,看這幾味葯,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也就是說二旦湯有合理性,在這裡面推出來的東西在《傷寒論》里能找到原方依據,如果去查文獻的話,通常只有二旦湯,而沒有正陰旦湯。
再看六神,在這兒這兒只講四神,青龍的話就宣發,像小青龍湯,就是《傷寒論》里的麻黃湯,大青龍湯的話實際是我們《傷寒論》中的小青龍湯,白虎湯是一樣的,大白虎湯類似石膏粳米湯,看一個朱鳥湯,《傷寒論》里沒有,下面看這個葯的成分就是黃連阿膠湯,玄武的話就是真武湯,後面這幾個可能是張大昌先生補充的,我們沒法確定是不是原書有的就不講了,通過四象我們就能明白這些道理,也就是說四象根據天文還有四季的問題造了這一套方子。現在外感病里還包括非常基礎的大青龍湯,「治天行,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小朱鳥湯「心氣不足,內生煩熱」,心氣不足是臟腑基礎病變,所以《輔行訣》裡邊外感病的方子蘊含了五臟補瀉湯的影子。我的報告已經說完了,現在大家能夠看出來,《傷寒論》組方有非常嚴謹的內在結構。陶弘景說張仲景對《湯液經法》的方子進行了加減神秘變化而寫了《傷寒論》,所以裡面很多方子看不出明顯的規律來,只是說一點,《傷寒論》中隱含的第一個方劑結構,裡邊有陰旦,還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如果把它補全了就是你一個很嚴謹的天文結構,瀉心湯、半夏瀉心湯一系列,還有大棗瀉肺湯,在一個方子里用了瀉肝法,把他們合在一起就是五髒的補瀉方。《傷寒論》很少談五臟,但涵括在裡面,只是沒有說而已,從剛才的講解再加上《傷寒論》隱藏的這些內容可以看的出來,《傷寒論》里其實是有《湯液經法》的影子,有很嚴謹的結構在裡邊,所以可以通過一個方子得到很多內在結構,《輔行訣》就是闡述內在結構非常重要的一個武器。我今天就講這麼多,不耽誤時間了,謝謝大家!
感謝幫澤博士的報告,請馬新童老師做一下點評,掌聲歡迎。
每次聽幫澤講課都如沐春風,好多事情我沒有干而想干,而要在臨床上看病,對輔行決中的有些方子有些體會,今天看完了有一些新的體會。剛才聽幫澤講的,我們的中醫是沒有規律嗎,是一針一眼嗎,隨隨便便就能寫嗎?不是的,他剛才講的非常好,《輔行訣》里臟腑的方葯我接觸快有十年了,在用的時候會驚嘆古人用藥的精準,現在很多人對劑量好像不是很重視,但是《輔行訣》非常重視,比如小瀉肝湯,枳實和芍藥各3兩,生薑是1兩,當我看到方子時在想這三味小葯能幹什麼呢?當時碰見一個病人,什麼都好,就是兩邊脅下緊,吃了好多葯,什麼方都不好使,突然有一天想到這個方,枳實45g,白芍45g,生薑15g,我開了3劑,老先生吃了說方子很怪,有一味葯藥房沒有,自己在家拿了一個秤稱了15g姜,一劑就好了,三付葯浪費了兩付,太神奇了。剛才《輔行訣》里的瀉心湯,其實瀉心湯的構架其實就是張仲景的豆豉湯,都是三味,區別就一味,就是生薑和乾薑的區別,還有一個區別是半夏量的多少,《輔行訣》里半夏用了一升,而現在只用半升,說明一個問題,在歷史的發展當中,前輩們因為一味藥劑量的增減經歷了很多考慮,絕對不是我們想的隨意加減,為什麼呢?我們知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剛才我們看了好多數,天的數是幾?地的數是幾?人的數是幾?天的數字是5,地的數字是6,男人的數是7,女人的數是8,但是陰陽必須要交互,這時候在《內經》知道,女人是按7分,男人是按8分,天地有數。五行當中乘以2,是10,地支是6,乘以2,要和陰陽之數,剛好是12,全部是有數的,構成一個完美的中醫元素周期表,非常精妙,當我們擁有的時候會更加精妙。舉個例子,大瀉肺湯,有一個病人在天津給我打電話,人也沒見,描述了一大堆癥狀,邀請我坐飛機去,當時在新疆,他講完了我有一種感覺,書上描述的非常嚴謹,就這幾句話,而且和病人介紹的完全一樣,當機立斷就用大瀉肺湯,但是當時心裡有點沒把握,就加了兩味葯,加的是柴胡和白芥子,為什麼加,當時看到張大昌先生治病不確定時加的就是這兩味葯,它們屬於三焦膜原的位置,用了葶藶子45g,當時胸水非常多,嚴格按照張先生的方法去煎服,病人吃了以後胸腔積水就沒有了。他的診斷是肺癌,當時胸腔積水都沒有了,我就想這方子好神奇啊,太不可思議,所以說我們要研究純正的中醫、傳統的中醫,不從《傷寒論》、《輔行訣》入手,作研究是挺難的!
推薦閱讀:
※灰指甲的用藥原則
※老人用藥十二忌
※老人用藥適當「折半」
※[處方剖析] 常用幾種不合理用藥處方分析
※老年糖友用藥謹記六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