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馬茂元:李商隱和他的政治詩
X
李商隱和他的政治詩 「馬茂元:李商隱和他的政治詩」暫未找到,另一篇文章參考,了解一下。 李商隱詩歌題材研究: 本世紀尤其是五十年代以後,學界對李商隱詩歌的題材和體裁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就李商隱詩歌題材的研究而言,主要成果有:劉開揚的《關於李商隱的愛情詩》、《關於李商隱的政治詩》、馬茂元的《李商隱和他的政治詩——玉溪詩論之一 載入中... 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 載入全文 》、陳貽焮的《談李商隱的詠史詩和體物詩》、陳伯海的《略論李商隱的政治詩》、韓理洲的《李商隱的詠史詩》、陳伯海的《李商隱和晚唐詠史刺政詩》、楊柳的《李商隱詠女冠詩初探》、張明非的《李商隱的政治詩》、鍾來因的《唐代道教與李商隱的愛情詩》、《李商隱玉陽山戀愛詩解》、王蒙的《對李商隱及其詩作的一些理解》、劉學鍇的《李商隱的托物寓懷詩及其對古代詠物詩的影響》、《李商隱詠史詩的主要特徵及其對古代詠史詩的發展》、蘇涵的《一個弱者的愛情世界》等。 其中劉開揚的《關於李商隱的愛情詩》把李商隱的愛情詩分為三類:(一)他年輕時戀愛中的作品,戀愛的對象有宋真人姊妹和柳枝,這兩次戀愛都失敗了;(二)寫他和他的妻子王氏相愛和王氏死後的悼亡詩;(三)不知道所寫戀愛對象是誰的作品。文章認為,李商隱的愛情詩有可取之處,而封建糟粕也是很多的。「他的詩表現了一些真摯的愛情,而且對封建禮教束縛著男女青年,不讓他們自由相愛,也是有一些反映的這是應該肯定的地方。」但是,「李詩對封建勢力的不滿卻表現得不夠有力,並且幾乎完全沒有表現出當時的社會生活來,這是它的弱點。」而其《關於李商隱的政治詩》一文則認為,雖然「我們不必把『愛國詩人』的頭銜加給他,但他的政治詩也反映了當時的朝廷和社會的政治面貌」,所以文章分析了李商隱的詠史詩、描寫當時政治生活的詩以及戰爭詩,強調了李商隱詩歌中的現實精神,同時也看到了商隱政治詩的缺點,一是他對黨爭的危害認識得不足,他對令狐綯的剖白和屢啟陳情,也是他思想庸俗的一面;對於社會混亂的原因,他更沒有認識到;還有他的政治詩也有類似他的愛情詩的,寫得很隱晦,用典太多,而且好逞才華,使讀者讀起來很困難。 馬茂元文也強調了研究李商隱政治詩的重要性,他認為,「就研究的程序來說,先從直接表現政治態度的作品入手,弄清作家創作思想的基礎及其傾向性,然後由此及彼,互相印證,對進一步進行全面的探討,將會起著開啟關鍵的作用。」文章指出,「積極關心現實和消極逃避現實的互相矛盾著的心理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李商隱詩歌意識形態的複雜性。」「把政治上的感觸和生活上的抒情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通過個人的身世遭遇,通過日常生活的歌詠而表現出自己對現實重大問題的肯定或批判,這是李商隱大量政治詩中的主要內容;從這可以看出他在思想上所能達到的高度。然而這僅僅是問題的一面,我們不能忽略其另一面,那就是他詩歌中所表現的濃厚的消極感傷情緒。」文章最後認為,「政治詩是李商隱全部詩的重要內容之一,無論從質量或數量上看,它們在文學史上以及詩人創作中所應占的地位,都並不低於他的愛情詩」;「從政治詩來看李商隱,他雖不能和稍早的張籍、白居易等詩人相提並論,但卻高出於與他齊名的杜牧和溫庭筠」。 陳貽焮文則指出,李商隱體物詩《牡丹》中「運用大量富於生活氣息的典故來描寫、烘托因某一事物而引起的種種感受和情緒的作法,在以前的詩歌中是罕見的」,然而,這只是「一個很有趣很成功的嘗試」,「很難在一般詩中,甚至在詠物詩中被普遍地加以運用的這一事實,卻顯示出這一作法在構思和表現上所存在的嚴重局限性」。對於李商隱詠史詩中藝術上的創新,陳文同樣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李商隱這類詩歌的構思和表現顯然受到了李賀的影響。是李賀使他懂得了怎樣憑藉歷史陳跡或前人詩文的啟示而馳騁想像,進行構思和表現;但同時又體現出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和藝術特色,作出了新貢獻。」陳文又極讚賞其詠史絕句,說李商隱的「這類作品大多想像生動,感受逼真,將歷史陳跡和傳聞寫活了」,「此外他還特別注意構思的凝練,取材的精當,力求出奇制勝,小中見大。」在論及李商隱「一些專寫特定生活環境中特定感受和情緒的精美詩篇」時,作者指出,這些詩「表現入微」、「體物入神」,「但最可注意的是,由於他有時將一些感受、情緒、感情寫得很形象很具體,以致使詩歌或多或少地帶有象徵意味」,這就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 陳伯海的《李商隱和晚唐詠史刺政詩》一文則認為,詩人詠史的深刻性,在於他能夠從政治著眼來看待一些歷史現象,經常把封建帝王的荒淫惡習同政治上的禍國殃民聯繫起來考察,使得作品中的暴露具有一定的社會深度。文章還探討了李商隱詠史刺政詩題材表現上的貢獻和體裁上的創新。張明非文則認為,李商隱的政治詩反映了他的政治觀點,從中可以比較清楚地了解到李商隱的真實面目,顯示了他敏銳的觀察力和清醒的見解,而且不為尊者諱。 鍾來因前文指出,李商隱的愛情詩與道教關係密切,前人謂其詩風清峭感愴、譎怪、隱僻、精深,均與道教有關。文章聯繫唐代崇尚道教的風氣及李商隱玉陽山學道的經過,認為義山為追求愛情的幸福,觸犯了封建禮教,也違反了道門教規,受到重大挫折,這對其生活、思想、詩風都有重大影響。文章從三個方面論述了道教給義山愛情詩打上的烙印:第一,充滿了仙風道氣的愛情詩,為讀者展示了一幅瑰麗多姿、極富仙家色彩的愛情畫卷;第二,義山大量運用隱比手法、比興體制來寫愛情生活中的種種感受,致使這些詩呈現出隱晦、精深的風格;第三,義山愛情詩受道教好靜虛無的影響,在戀愛的悲劇中更易產生感傷、頹廢的情緒,使他的詩塗上了濃郁的悲劇色彩。鍾來因後文選取李商隱「學仙玉陽山」期間所寫的有代表性的戀愛詩三十首,一一剖析,揭示出其中隱藏著的奧秘。作者認為,道藏中的秘訣隱文的表達方式給義山的愛情詩打上深刻的烙印。他的無題詩的制題藝術,愛情詩的隱比、象徵手法,都從道藏學來。因此,揭開其中隱藏著的道藏的奧秘,有助於我們真正理解這些戀愛詩。 王蒙文認為,李商隱的政治詩既有一種旁觀者的清醒,又有一種旁觀者無法投入的無可奈何的悲涼。作為政治上的失敗者(甚至連失敗也談不上),李商隱對政治無益無效的關注與政治進取願望,拓寬了加深了熔鑄了他的詩的精神。文章還指出,李商隱善於將負面的情緒用艷麗精緻的形式加以表達,詩中充滿了迷茫與悲涼的體驗。文章對李商隱諸多名作的分析大都發人所未發,且文筆洒脫,激情洋溢,很有個性。 劉學鍇前文首先勾勒出詠物詩的發展史,指出李商隱之前的詠物詩形成了借物托寓和單純體物兩種傳統。李商隱的詠物詩在繼承前人傳統的基礎上兼具多種類型,但最能體現其詠物詩藝術特徵及成就的則是托物寓懷之作。他的這類詩的最主要的特色和貢獻,是實現了從類型化到個性化的轉變。文章還指出了義山對文學表現真實個性的重視是實現從類型化到個性化的轉變的內在原因。詠物詩的創作離不開對物與人、形與神、情與理等關係的處理,義山在這些方面對傳統都有明顯的發展。概言之,從物與人的關係看,義山把前二者比較簡單的比附發展為注重整體神合的較高層次的象徵。從形與神的關係看,義山此類作品的顯著特徵是離貌取神,物與情或理的關係看,義山此類作品的特徵是不涉理路,極饒情韻。總之,無論從感情的產生或傳達看,義山托物言志詩都更接近於「興」體,而與傳統的比體和賦體詠物詩判然有別。劉學鍇後文則指出,李商隱詠史詩的第一個特徵是強烈的諷時性,第二特徵是具有較高的概括性與典型性。李商隱為正確處理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作了多方面的成功嘗試,具體而言,一是用假想推設之辭突破史實局限,更深刻地揭示諷刺對象的本質與靈魂,二是將兩件本不相接之事,略去時間距離,將其緊相組接,以突出歷史現象的前因後果,三是抓住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或微物來表現深刻的主題,四是在史實或傳說的基礎上加以生髮,創造出帶有虛構色彩的場景,五是深入開掘歷史現象的某一本質方面,熔鑄多方面的生活內容,使之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典型性。濃郁的抒情色彩和深長的情韻是李商隱詠史詩的第三個特徵。如果說,諷時性賦予詠史詩以鮮活的生命靈魂,典型性賦予它豐滿充實的血肉肌體,則抒情性便賦予它動人的情韻風神。 蘇涵文則對李商隱的愛情詩作了人格闡釋。作者認為:政治失落和三次愛情失落造成了李商隱的弱化人格,這決定著詩人的藝術選擇。具體而論,首先,是他的人格特質中孱弱、退縮的一面的主導作用,使他只能以委婉曲折的方法在藝術中追求愛情的自由。其次這種性格驅動他去追求相應的刺激情境,在那情境中獲得滿足。再次,這種人格特質使他既執著於情的苦戀,又不能隱去愛情生活的真實事迹,從而形成了情的高度濃化和可敘述內容盡量淡化的藝術特點。李商隱的弱化人格所營就的愛情詩的藝術價值有三點:一是對情的偏執造成了深隱朦朧之美;二是以「弱者的強愛」這種特殊的愛情形態深刻揭示了人間愛情悲劇的共性;三是從一個特殊的方面使後人更深一層地認識了晚唐衰弱的時代精神。總之,缺陷的人格的另一面竟是藝術的圓滿。 為何我月入十萬 你年入十萬 優步司機曬收入 存款驚人 分享 我的博客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N 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國防建設在中國和平崛起中的作用?
※作為留學生,如何應對公開反對川普的老師?
※康德的保護人策德利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把權力關進籠子是擲地有聲的政治承諾
※為什麼看9.3大閱兵會有由衷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