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唯心主義和上帝的思考——讀《吸引力法則》

今年的網上流行一個叫《secret(秘密)》的視頻,其實就是這本書的視頻版。本書的作者華萊士·沃特爾斯(1860-1911)是美國本土成功學作家,他與同時代的奧里森·馬登(《成功》雜誌的創辦人)一起用充滿激情與思想的文字喚起人們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激勵無數人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他認為,人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思想和心態,最終改變自己的行為和生活。他倡導新思想運動,不僅改變了無數普通人的命運,而且造就了一批偉大而傑出的商界世人和成功學在師,如戴爾·卡耐基、拿破倫·希爾、奧格·曼狄諾、諾曼·V·皮爾等。

本書收錄了他至今仍暢銷於西方的三本經典之作:《致富的科學》、《健康的科學》和《成功的科學》。他將自己的個人信念與生活哲理融入書中,倡導讀者學會積極正確的思考,由此在體內形成一種強大的吸引力,並藉助這種力量獲取財富、幸福與人生的成功。

他把「吸引力法則」看成是「一個從古至今的大秘密」,他認為成功者的成功原因最根本在於吸引力法則的成功運用。吸引力法則說白了就是:「你想什麼,你就得到什麼。」你想得到財富,就會得到財富;想得到健康,就會得到健康。吸引力在發揮作用時,不僅所有美好的事物會被吸引過來,那些不太美好甚至醜惡、有害的事物也會被吸引過來。如果你天天想「我不行,我不如別人」,那你也就真的不如別人了。

這不就是唯心主義嗎?在我們的傳統教育中,唯心主義是錯誤的,世界先有物質,後有意識,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的,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

這無疑是完全正確的。但從另一個角度想,假設在大西洋的某個地方有一個小國家,它確實存在,但你從來不知道它的任何信息,它對你也沒有任何影響,那麼它的存在對你有什麼意義呢?推而廣之,在人類產生之前,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對人類來說有什麼意義呢?沒有誰愚蠢到認為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不存在,唯心主義者同樣不會這樣認為。其實唯心主義並不是洪水猛獸,它與唯物主義是看待這個世界的兩個不同視角,一個是從客觀角度,一個是從主觀角度,兩個角度都看看,才是對世界更全面的了解。

有些真理是有用的,有些真理是沒用的,比如大話、空話、套話,每一句拿出來都經得起最苛刻的理論家的論證,可每一句話都對實踐起不到任何作用,這樣的真理要之何用?假如是一句有爭議的話,用經典理論可以駁它個千瘡百孔,可它在實踐中實實在在起到了積極作用,那它即使有問題,又有何妨?象鄧小平的貓論、摸論等等。

這本書同樣有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輕鬆地將其歸為唯心主義,但它確實可以改變我們的心志,養成積極的心態,這無論對自己還是對社會都是有益處的,為什麼要反對呢?就因為它是唯心主義?世界因豐富而精彩,如果只有一個聲音、一個思想,那這個社會的活力是不夠的。

本書引發的另一個思考是關於上帝的問題。一說上帝,馬上就會被歸於宗教範疇,而宗教是唯心主義的典型版本。可如果把「上帝」換成「美好事物的客觀規律」,情況會不會有所改變?比如這句話:「我的靈魂完全遵從了上帝的指引。」換成:「我的靈魂完全遵從了美好事物的客觀規律的指引。」立刻就象變成了唯物主義。「上帝」這個詞很好,它把抽象的思想形象化,更容易理解和傳播,更易於被一般百姓所接受。上帝並不存在,但「美好的事物背後的客觀規律」是存在的。這本書里講的其實大多是這些規律。

上大學時曾教一個美國人學漢語,他是個基督徒,他說基督就在門口,隨時聽從你的召喚。我堅定地認為那是唯心主義,並不接受其觀點。但讀到孔子的話:「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猶豫了,這話跟「基督在你門口」不是一個意思嗎?

大智慧在本源上往往是相通的,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也並不是截然分開的,並沒有絕對的正確和錯誤。比如這次地震災區的心理輔導志願者,他們所做的只是改變災民的想法,客觀事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而災民的情結穩定了,對生活更有希望了,他們做的工作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他們的工作應當肯定還是否定?如果把宗教稱為一種特定意義上的心理輔導,宗教不也是唯物的嗎?

爭論唯物還是唯心,有點象當年爭論姓資還是姓社,其實只要是對人有好處的,對社會和諧有好處的,唯心還是唯物又有什麼關係呢?

推薦閱讀:

DR.LOVE:哪種女人最有吸引力?
愛情心理測試:你對異性的吸引力有幾分?
在婚戀關係中,如何讓自己保持長期的吸引力?
董鄂妃為何對順治有如此強的吸引力
如果「高富帥」對女孩的吸引力為及格分數60分。那麼,「矮窮挫」需要加持哪些特性,才可以及格?

TAG:思考 | 吸引力 | 吸引 | 引力 | 吸引力法則 | 法則 | 主義 | 上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