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不吼不叫,才能走進男孩的心裡(轉)

作為媽媽,無論我們多麼愛自己的孩子,如果缺少了良好的教育方式,也無法讓他接受我們的愛。每個人都渴望被了解,渴望被愛,男孩也不例外。其實,好媽媽不吼不叫,才能讓男孩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才能讓我們了解男孩神秘而豐富的內心世界。要善於傾聽男孩的心聲   一位14歲的男孩,曾經幾次離家出走,他講述了自己與媽媽的關係:「我和媽媽現在已經到了相對無言的地步,無論我說什麼,都無法得到她的理解,她總能找 出任何理由來反駁我。有一次,我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想學習……』還沒等我說完,媽媽就說:『我辛辛苦苦供你上學,希望你有個好前途,你竟然不想學 習……』原本想和媽媽說說心裡話,誰知她根本就不了解我的真實想法。從此以後,我再也不向媽媽表露自己的內心感受了。」  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很多男孩在我們面前把自己「包裹」起來,不願意向我們敞開心扉。究其原因,是我們不懂得傾聽男孩的心聲,在家裡經常是「我們說,孩子聽」,從來沒有留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時間。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如果父母從不聽孩子說話,孩子長大後往往要經過多年的治療才能恢復自尊。因此,我們要改變那種「我們說,孩子聽」的方式,與其做一個高明的訴說者,不如做一個高明的傾聽者,要善於傾聽男孩的心聲,進而走進男孩的心裡。  給男孩傾訴的機會  「媽媽,我們班今天發生了一件事……」  「好了,好了,盡說些沒用的話,你要是把心思都用到學習上,還愁學習不好嗎?快去寫作業吧!」  這樣的場景也許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男孩還沒說兩句話,我們就以這樣的方式回絕了他。然而,當男孩什麼都不對我們說的時候,我們又開始指責他。其實,這一切都是我們親手造成的,因為我們沒有給男孩傾訴的機會。   英國教育家赫伯特斯賓塞曾經說:「給孩子訴說的機會,認真傾聽孩子的話語。這樣父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並對孩子不正確的思想與做法及時進行糾正與引導, 使孩子一直走在健康快樂的身心成長之路上。」的確是這樣,我們只有給男孩傾訴的機會,他才會向我們敞開心扉,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他、幫助他。  因此,我們要給男孩一個傾訴的機會,靜下心來傾聽他的心聲,做他最忠實的傾聽者。這樣,男孩對我們的信任會越來越深,也會越來越願意向我們訴說他的心裡話。  不打斷男孩,耐心聽他訴說  傾聽男孩的心聲,最重要的是尊重。尊重男孩,最基本的原則是在男孩傾訴的過程中不打斷他,耐心地傾聽他的心聲。   一天,7歲的彬彬和同學發生了摩擦,回到家後,他生氣地向媽媽訴說。媽媽什麼也沒有說,只是坐在彬彬的身邊,耐心地聽他說。不一會兒,彬彬就恢復了平 靜。?著說著,彬彬好像突然想起了什麼,他一邊收拾玩具,一邊對媽媽說:「媽媽,我約了小朋友在樓下玩,我先去玩兒了。」說完,彬彬就高興地跑出了家門。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彬彬情緒上有如此大的變化,這完全要歸功於媽媽,歸功於媽媽傾聽他說話的態度。媽媽沒有打斷他的話,而是耐心地傾聽他的煩惱,讓他把內心的不高興一吐為快。  其實,很多時候,男孩向我們傾訴他的心聲,並不是要我們幫助他解決什麼事情,而是一種宣洩方式。這時候,我們不要去打斷他,要用耐心的傾聽給他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  用誠意去傾聽男孩的心靈  當男孩主動向我們傾訴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拿出誠意來,善於用肢體語言和眼神來表達對男孩的話感到愉悅和有興趣。   在男孩訴說的過程中,我們要用眼睛注視著他,不時加上一些話語,比如:「發生了什麼事情,說來聽聽。」「這樣啊,然後呢?」「真是沒想到,接著說下 去。」我們也可以用一些肯定語氣的詞語回應男孩的感受,比如「嗯」、「哦」等等。當我們表現得如此感興趣的時候,男孩才會更願意說出他的心聲。允許男孩指出媽媽的錯誤  如果男孩對我們說:「媽媽,您做錯了!」這時候,可能很多媽媽會反駁道:「你膽子還真不小,還敢說媽媽做錯了!」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我是你媽媽,你沒有資格來批評我。很多媽媽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以此來制止男孩的批評,進而維護自己在男孩心目中的形象。  事實上,這種做法不但不會維護我們在男孩心目中的形象,還會讓男孩學到對待錯誤的不良方式——不承認錯誤。其實,當我們允許男孩指出自己的錯誤時,他會更加信任、尊重我們。  儒家啟蒙經典《孝經諫諍章第十五》中有這樣一句話:「父有爭(同『諍』)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意思是說,父母有一個可以指正自己錯誤的孩子,就不會使自己陷於不仁不義之中。因此,我們應該允許男孩指出自己的錯誤。  一次,媽媽帶著7歲的小澤過馬路,媽媽見到路上車輛不多,於是就拉住小澤的手準備過馬路。這時,小澤使勁晃晃媽媽的手,說:「媽媽,我們不可以闖紅燈!」  媽媽說:「沒事,路上車不多,沒有危險的,走吧!」  「媽媽,我小時候,您經常對我說『紅燈停,綠燈行』,現在為什麼還要闖紅燈呢?」  媽媽想了想,平靜地說:「兒子,謝謝你,媽媽不應該闖紅燈,媽媽以後不會這樣做了。」  聽了媽媽的話,小澤高興地說:「那我們一起遵守交通規則,拉鉤!」說著,高興地伸出小手指和媽媽拉鉤約定。  試想一下,如果媽媽沒有接受小澤的批?,而是硬拉著小澤闖紅燈,後果是什麼樣呢?也許這一次不會發生交通事故,但是小澤會跟著媽媽學,以後也會闖紅燈,也許就會發生意外。然而,當媽媽勇於承認錯誤、改正錯誤時,相信小澤也會效仿媽媽對待錯誤的正確態度。  其實,男孩給我們指出錯誤,一方面顯示了他的勇氣,另一方面也說明他擁有了判斷是非、善惡的能力,這些特質都是男孩形成獨立人格所必需的。因此,我們應該允許男孩指出自己的錯誤,更要勇於承認並改正。  不要在男孩面前掩飾自己的錯誤   俗話說:「人無完人。」所以,我們不要有太大的壓力,不必非要在男孩心中樹立一個完美的形象。事實上,我們犯錯誤正是在給男孩呈現一個真實的世界,如果 我們懂得恰當地利用自己的錯誤行為,反而會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機會。因此,我們不要在男孩面前掩飾自己的錯誤,要展現出真實的自己,要允許男孩指出自己的 錯誤。  虛心接受男孩的批評  俗語說:「福在受諫。」一個真正有雅量、度量去接受他人勸諫的人,是真正有德行、有福氣的人。所以,當男孩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提出批評時,我們不要因為自己的面子而辯解,而是要虛心接受他的批評。  當男孩指出我們的錯誤時,我們可以這樣說:「謝謝你,確實是媽媽做錯了,媽媽以後會注意的。」雖然是簡單的一句話,卻贏得了男孩對自己最大的信任和敬佩。  如果男孩指出的「錯誤」是對我們的誤會,我們也不要急著否定他的意見,而是應該認真聽他說完,然後告訴他其中的道理。如果男孩還是不理解,我們也可以和他探討:「你認為應該怎樣去做呢?」在這樣的討論中,男孩會建立更清晰的是非觀。  讓男孩擁有正確的「勸諫」方法和態度  儘管我們有了接受男孩指正錯誤的雅量、度量,也一定要注意引導男孩,讓他擁有正確的「勸諫」方法和態度。一旦男孩擁有了正確「勸?」的方法和態度,不僅有利於我們和孩子之間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而且還有利於男孩人際關係的發展。   儒家啟蒙經典《弟子規》中有這樣一句話:「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意思是說,當父母有過錯的時候,孩子要耐心勸諫,令他們改正,勸諫的時 候,態度要和顏悅色,語氣要輕聲細語。另外,我們也應該告訴男孩,「勸諫」要考慮時間和場合,要委婉地指出他人的錯誤,切忌生硬。勇敢地向男孩承認錯誤並道歉  當我們錯怪男孩的時候,當我們失信於男孩的時候,當我們傷害到男孩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向他承認錯誤並道歉呢?很多媽媽可能會說:「向他承認錯誤,給他道歉,做媽媽的威嚴何在?以後還怎麼管他啊?」  然而,在生活中,我們卻經常教育男孩:做錯了事就要勇於承認,知錯就改才是好孩子。但是,當我們自己做錯了事情時,不僅不向男孩承認錯誤,甚至還掩飾錯誤、自圓其說。那麼,男孩會怎麼想?以後又會怎麼做呢?  我們要知道,身教的作用遠遠大於言教。因此,當我們有過失的時候,一定要勇於承認,並及時向男孩道歉。這樣一來,男孩的心裡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媽媽犯了錯誤都勇於承認並道歉,那我還有什麼錯誤不能承認呢?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道歉呢?  一天,媽媽接7歲的小宇放學?在校門口的一側,小宇一下子被一盆花吸引住了,於是問媽媽:「媽媽,您知道這花叫什麼名字嗎?」  媽媽匆匆瞟了一眼,就告訴小宇:「媽媽不知道。」  小宇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裡,看著媽媽,說:「媽媽,您沒有認真回答我的問題。」  媽媽被小宇的一句話點醒了,因為她剛才分明就是在敷衍小宇,小宇從她的表情、語氣中,看出了她沒有心思回答問題。  於是,媽媽真誠地對小宇說:「小宇,對不起,媽媽剛才沒有認真回答你的問題,媽媽向道歉。」 說完,媽媽仔細看了看那盆花,說:「媽媽不知道這是什麼花,但我們可以問一下賣花的阿姨。」  然後,母子倆走近賣花的地方,和賣花的阿姨高興地聊了起來。最後,媽媽買了這盆花,並和小宇一起來照顧它,小宇很高興。  可見,當我們勇於向男孩承認錯誤並道歉時,不但不會失去威嚴,反而會贏得男孩的認可和讚美。美國心理學家羅達鄧尼曾經說:「父母錯了,或違背自己許下的諾言時,如果能向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時能培養孩子尊重他人的習慣。」#本文內容來自好家長網(www.hjzcn.com)  因此,當我們做錯了事情,或者是失信?男孩時,我們要勇敢地向他承認錯誤並道歉。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放下做媽媽的架子  作為媽媽,在教育男孩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誤,這時候,我們要放下做媽媽的架子,要勇於向男孩承認錯誤並道歉。正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然而,在生活中,很多媽媽不敢放下做媽媽的架子,更不願向男孩承認錯誤,害怕會失去做媽媽的面子和威嚴。  殊不知,當我們放下做媽媽的架子,對男孩說一句「對不起,媽媽做錯了,希望你能原諒媽媽」,不僅可以讓他懂得承認錯誤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而且還可?得到他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敬佩。  選擇合適的道歉形式  每個男孩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個性,而且隨著年齡的不同,道歉的形式也應該有所不同。對於年齡小一些的男孩,我們可以當面向他承認錯誤並道歉,只要讓他看到我們明顯的行為表示就可以了。  對於年齡大一些的男孩,我們除了可以當面向他承認錯誤並道歉外,還可以選擇留個道歉便條、寫封道歉信等道歉形式。另外,我們不僅要表明自己承認錯誤的態度,也要向他說明犯錯誤的原因,更要讓他看到我們改正錯誤的過程。  總之,無論我們選擇哪種道歉形式,都應該讓男孩從?們承認錯誤並道歉的行為中得到學習和啟發。  向男孩道歉要及時、誠懇  很多時候,我們雖然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過失,但是礙於面子和威嚴,沒有及時向男孩道歉,或者只是輕描淡寫地草草了事。這樣一來,男孩會從我們的行為和態度中感受到,我們道歉不夠及時、不夠誠懇,反而不利於他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  因此,我們一旦意識到自己的過失,就應該及時主動地承認錯誤。而且,當我們向男孩道歉時,一定要保持誠懇的態度,坦誠地與他進行溝通。我們也可以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肩膀,給他一個擁抱。這樣,孩子會感受?我們道歉的誠意,我們也會更容易得到諒解。力爭做男孩心目中的偶像  崇拜偶像,是每個男孩的正常心理。男孩從小到大都會在心中樹立一個個偶像,也許是父母,也許是某位英雄人物,也許是某位成功人士。事實上,在每個男孩的心中,媽媽才是他的第一偶像。媽媽的品德、言行舉止、為人處世的方法,都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男孩。   在一個男孩眼中,媽媽無所不能,只要有媽媽在,就什麼也不怕了。比如,遇到不懂的問題,媽媽總能耐心地一一回答;遇到困難的時候,媽媽總能第一時間出現 在身邊;生病的時候,媽媽會一直守候在身邊;肚子餓的時候,媽媽總能端出可口的飯菜……媽媽所做的這一切,足以讓一個剛剛開始認識世界的男孩崇拜。  但是,隨著男孩年齡的增長和認知能力的提升,媽媽的偶像地位很有可能被他人代替。男孩可能會開始崇拜老師,崇拜成功人士,崇拜英雄人物甚至是一些歌星、影星。這就意味著,男孩開始想從他人身上吸取「養分」,以加速自己的成長。#本文內容來自好家長網(www.hjzcn.com)  同時,男孩也會效仿媽媽的一些不良行為。比如,媽媽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男孩就學不會整理房間;媽媽隨手亂扔垃圾,男孩就學不會保護環境;媽媽亂闖紅燈,男孩就學不會遵守交通規則,等等。  我們要想確保自己在男孩心中的偶像地位,要想用好的言行去影響他,就要先從自身做起,用好榜樣趕走壞榜樣。總之,我們要力爭做男孩心中的偶像,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他的一言一行。  確保在男孩心中的偶像地位   某地一所研究中心組織了一項調查,調查的內容是關於「誰是你最尊重和崇拜的人」,調查的對象選擇了中國、美國和日本各1000多名中小學生。調查的結果 是:日本和美國的學生都把自己的父母列入最尊重和崇拜的人,有的還把父母排在了首位。但是,在中國,學生最尊重和崇拜的名單中,父母卻極少被列入其中。  可見,我們與其他國家的媽媽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孩子的一切,為什麼卻得不到他們的尊重和崇拜呢?男孩可以把英雄、偉人、運動員甚至是一些明星,當成自己的偶像?為什麼就不包括朝夕相處的我們呢?  「媽媽根本就聽不進我的想法,什麼事情都要聽她的安排。」  「我只要做錯了事情,得到的總是媽媽的責備和批評。」  「媽媽總是讓我學這個學那個,我卻一點兒也不喜歡,可是我又不得不去做。」  ……  從這些男孩的話語中,我們得出了結論,在教育男孩的道路上,我們採用了一些不合適的教育方法,硬生生地把他從自己身邊推開。因此,我們要根據男孩不同的成長階段和性格特點,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以確保我們在他心中的偶像地位。 時刻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  我們應該明白深藏在偶像背後的含義:在男孩小時候,他會以各種方式模仿他最崇拜的偶像,那就是我們。我們的言行舉止體現在生活的每一瞬間,他都看在眼裡、 記在心上,他會情不自禁地模仿他所看到的、所聽到的一切。如果我們不好好扮演這個神聖而重要的偶像角色,又怎麼能對得起男孩的信任和崇拜呢?  因此,我們要時刻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用自己的良好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他。我們教育男孩要做到的事情,我們自己首先要做到;我們教育男孩不能做的事情,我們自己首先不能做。  用偶像的力量感染男孩  我們力爭做男孩心中的偶像,就是希望用偶像的力量感染男孩,用偶像的品質和精神激勵男孩。如果男孩對我們有強烈的崇拜,就說明我們身上有吸引他的閃光點,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教育機會,影響和感染他。#本文內容來自好家長網(www.hjzcn.com)  一旦男孩把我們當成他的偶像,就會產生一股無形而強大的力量,牽引著他走向美好的未來。因此,我們要做男孩心中最有價值的偶像,做他的精神領袖,給男孩不斷前進的力量和勇氣。盡量多抽出點時間陪伴男孩  一位80後媽媽在某網站論壇上發表了一篇帖子,引發了眾多年輕父母的關注。個80後媽媽在帖子中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我們作為新中國的「獨一代」,有著自己的人生理念:快樂、獨立、個性和那麼一點堅強,但自從有了「獨二代」這個磨鍊我們毅力的特殊群類,生活的一切都圍 繞著他們轉了。但是我們自己的生活呢?周末電影院里肯定沒有我們的身影,音樂會和演唱會也只能通過電視瞄兩眼,同事、朋友聚會、夜場派對……因為「孩奴」 的原因統統被取消了。我們作為身負艱巨任務的父母,現在已經到了該聯合的時候了,為了我們自己的快樂和自由,在這裡我提倡大家,我們一起「拼養」孩子吧!   如今,這種多個家庭在一定時間段里輪流承擔撫養孩子責任的親子行為——「拼養」孩子,正在社會上蔓延開來。雖然這種方式讓年輕媽媽減輕了養育的負擔,為 男孩提供了一個和小朋友玩耍的機會,但是這樣做減少了親子交流的時間,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和睦發展,不利於男孩的身心健康發展。  其實,孩子不在 乎我們給他買了多少玩具,也不在乎我們給他買了多少好吃的東西,只是希望我們可以陪伴在他身邊。正如一首兒童歌曲《愛我你就抱抱我》中唱到的「爸爸媽媽, 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地陪陪我」,這才是孩子發出的最真實的心聲。因此,無論我們多忙,都要盡量多抽出時間伴孩子,給予他足夠的精神關懷。  平常多陪伴男孩  英國教育家夏洛特梅森曾經說:「很多父母總是終日奔忙,從來無暇顧及孩子。當他們終於有一天想好好關心孩子的時候,發現竟然無法與孩子進行溝通了,父母對孩子來說已經變得無足輕重。」   我們一定不希望與男孩之間的關係發展到這樣的地步,那麼我們平常就要盡量多抽出點時間陪伴他。比如,我們可以陪男孩一起在家看書或者看一些有益於身心健 康的電視節目;可以帶男孩一起玩拼圖、做木工活兒;可以帶男孩外出打羽毛球、滑旱冰、爬山、游泳……有時候,我們也可以將自己孩童時的遊戲與男孩一起分 享,讓他體會一下我們當時的快樂,這樣他的心會和我們挨得更近。  另外,在陪伴男孩的過程中,我們要從他的角度出發,全身心地沉浸在他的世界裡,不要只是單純地做個旁觀者或陪護者,而是要讓他自然地將我們當成他的玩伴,與他一起享受童真,一起體會玩耍的快樂。  在陪伴中教育、引導男孩   在陪伴男孩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所接觸到的各種事物,也可以利用發生在他身上的某件事情,有針對性地對他進行教育、引導,進行正確的誘導、啟發。這 樣,不僅可以讓男孩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到相關的知識,而且還可以教育他怎樣做人,指導他如何做事。  比如,春天到了?我們帶著男孩去郊外放風箏,在玩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引導他去思考:為什麼在春天最適合放風箏?放風箏與風向、風力有什麼關係?如果男孩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我們可以給他講解,也可以鼓勵他自己去查資料。  邀請爸爸加入到陪伴男孩的行列中  在如今這個時代,爸爸擔負著養家糊口的重任,通常會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工作或事業上,常常無法陪伴在男孩身邊。結果,男孩與爸爸之間的關係就會逐漸疏遠,爸爸身上獨有的男子漢氣概也很難傳遞給孩子。  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相對於由媽媽一手帶大的孩子而言,在父母共同陪伴?長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可見,在男孩的成長過程中,爸爸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們要邀請爸爸加入到陪伴男孩的行列中,共同擔負起教育男孩的重任。當男孩感受到爸爸身上所散發出來的男子漢氣概,就會沿著爸爸的腳步,逐漸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敢於向男孩敞開自己的心扉  我們都希望走進男孩心裡去,這不僅要求他向我們敞開心扉,還意味著我們也要向他敞開心扉。只有這樣,我們與男孩之間才能互相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關係。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媽媽卻總把自己擺在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不願意向男孩表露自己的內心世界,卻反過來要求孩子向我們坦露一切。這樣的溝通是不公平的,往往會成為我們與男孩之間溝通的障礙。  事實上,當我們向男孩敞開自己的心扉,主動與他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時,他才會把我們當成可以信賴的人,才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鳴,從而促進親子關係的發展。  維磊9歲了,是個調皮好動的男孩子。一天,鄰居小明的媽媽找到維磊的媽媽,說維磊昨天去他們家玩兒,偷偷拿走了小明的一個小型變形金剛。 維磊放學回家後,媽媽沒有直接過問這件事,而是先和他閑聊了幾句。然後,媽媽說:「我今天突然想起了小時候做過的一件錯事。」  維磊立即來了精神,問:「您做過什麼錯事呢?」  「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學拿了一個特別漂亮的小卡子,我就給偷偷拿回了家。但是,我又怕被人看到。」  維磊追問道:「後來呢?」  「後來,你姥姥看出了我的心思,於是我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她,她只對我說了一句話:『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聽到這句話,我覺得自己非常慚愧,我發誓以後再也不偷拿別人的東西了。」說完,媽媽的眼睛濕潤了。  聽到這裡,維磊低下了頭,對媽媽說:「媽媽,我昨天偷拿了小明的玩具,我給您丟臉了。」  媽媽也同樣只說了一句話:「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  維磊抬起頭,用堅定的眼神看著媽媽,說:「我以後再也不偷別人的東西了,我現在就把玩具還給小明,並請求他原諒。」  可見,當我們敢於向男孩透露自己的內心世界,就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維磊媽媽正是通過講述自己小時候的犯錯經歷,讓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這樣更容易讓他接受,也更容易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們要勇於向男孩敞開自己的心扉,與他平等地交流和溝通。  讓男孩適時了解自己  如果我們問男孩:「你知道媽媽喜歡吃什麼嗎?」可能大部分男孩都回答不上來,但是媽媽卻清清楚楚地知道孩子喜歡吃什麼。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我們把關注的焦點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想要了解他多一些,卻忘了也要讓男孩適時地了解我們。   在平日里,我們應該多與男孩聊聊關於自己的話題,比如,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喜歡穿的衣服,喜歡聽的歌曲,最希望去哪裡玩,等等。這樣一來,男孩就會更深 入地了解我們,也會慢慢學會適應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而且,我們經常和男孩聊這些話題,我?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就會更加真實、鮮活,就會拉近親子之間的關 系。  與男孩分享自己的心情  李威看到媽媽的臉色不太好,於是關切地問:「媽媽,您怎麼了?」  「大人的事你別管,回屋寫作業去!」媽媽一句話就把李威打發走了。  李威小聲嘀咕著:「又是這樣,還總希望我把心裡話告訴你,自己卻不說,真不公平,以後我也不說了。」  李威希望分享媽媽的心情,但是媽媽卻將他的關心拒之門外,結果,他感受到了不公平,並表示不願意向媽媽敞開自己的心扉。美國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認為,應該讓孩子知道父母的煩惱。這無論是對父母還是對孩子,都是明智之舉。   因此,我們應該與男孩分享自己的心情。但是,我們千萬不要經常向男孩嘮叨自己的「痛苦史」,比如,十月懷胎的辛苦,生育的痛苦,養育的不容易,等等。如 果我們動不動就對男孩講這些事情,不但不能讓孩子體會我們的辛勞,反而會給他們增加壓力,讓他覺得厭煩,進而不願意與我們進行溝站在男孩的角度考慮問題  美國教育家塞勒賽維若說過這樣一句話:「每個人觀察、認識問題,都會有自己的視角和立足點。身份、地位不同,所得出的結論就不同。父母與子女間的年齡懸殊、身份各異是影響相互溝通的重要原因。若父母能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一切將迎刃而解。」  的確是這樣,在教育男孩的問題上,當我們能夠嘗試著換個角度去思考,站在男孩的角度考慮問題,才能在與他的溝通中產生共鳴,才能真實地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才能理解他的所作所為,才能使教育產生良好的效果。而且,這樣的處理方式,還能快速拉近我們與男孩的心靈距離。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與男孩溝通時,不要提前下結論  一天,10歲的浩然放學回到家,難過地對媽媽說:「媽媽,這次數學考試,我考得不太好,只考了82分。」  「82分,怎麼這麼少呢?最近是怎麼回事啊?是不是又貪玩了?以後不許再隨便出去玩了,現在馬上回屋學習去!」  看到媽媽這樣的態度,浩然什麼也沒有說。其實,浩然還沒來得及告訴媽媽,真實的情況是這次老師出的考卷普遍偏難,班上只有5名同學考了80分以上。  類似的場景也許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當我們與男孩溝通的時候,我們經常是憑他的隻言片語就提前下結論。結果,有時候,自己最初的結論與最後的事實是截然不同的。我們難免會冤枉了男孩,就像浩然的媽媽一樣。  只有不以成人的眼光武斷地下結論,才能減少我們與男孩之間的衝突,才能贏得他的信任和尊重。因此,當我們與男孩溝通的時候,一定要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一定要聽他把話說完,不要憑藉隻言片語就妄下結論。  多考慮男孩的感受  一天,9歲的志偉放學回到家,把書包一丟,氣呼呼地說:「今天真是氣死我了,李浩把我的玩具弄壞了。」  媽媽說:「哦,他把你的玩具弄壞了,我想你一定很難過。」  「是啊,那個玩具是爸爸送給我的生日禮物。」  媽媽平靜地說:「媽媽能夠理解你的心情,不過,你也不要太難過,我想李浩也不是故意的。玩具壞了可以再修理一下,或者是買個新的,但是如果因為這個原因而破壞了與同學之間的友誼,就不值得了。」  志偉想了一會兒,說:「嗯,媽媽,我知道了。」   從心理學角度講,當男孩受到了委屈,或者是情緒上產生了波動,他最需要得到媽媽的認同和理解。志偉媽媽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面對志偉的問題,她首先考慮 了志偉的感受,然後在認同和理解志偉感受的基礎上,給予了引導。這樣一來,志偉才能聽進她的話,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果我們從不考慮男孩的感受,不僅得不到他的信任和尊重,而且還容易引起他的反感。因此,我?要想站在男孩的角度考慮問題,首先要考慮他的感受,認同並理解他的感受,然後再給予引導和幫助。  拋棄成人的主觀偏見  男孩有自己的世界,男孩有自己的想法,男孩有自己的思維方式,男孩的一切都是那麼簡單而純潔。但是,我們作為成年人,已經不再簡單純潔,充滿了很多世俗的觀念,會將很多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如果我們硬要用成人的眼光和觀念去對待男孩,勢必會影響親子關係的和諧發展。  因此,我們要拋棄成人的主觀偏見,把自己的心態擺在與孩子一樣的水平線上,試著用「孩子」的眼光和觀念來了解他。這樣才能真實地領會到他的內心世界,才能理解他的很多想法和行為。善於向男孩學習一些新知識   今天的孩子成長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他們不僅樂於接受新鮮事物,而且獲取這些知識的能力遠遠超過我們。比如,面對一些高科技產品——數碼相 機、智能手機、電腦等,我們可能一開始不知道從何下手,而男孩們卻可以很快掌握這些產品的使用方法。可見,在某些方面,男孩的確比我們懂得多、學得快,足 以成為我們的老師。  美國著名哲學家米德認為:當代青少年有著很強的「文化反哺」能力,他們能夠把對不斷變動中的社會生活的理解和不斷湧現出的新知識傳遞給自己的長輩。因此,我們一定要善於向男孩學習一些新知識。  博遠12歲了,生活在一個民主的家庭。媽媽開了一個賣茶葉的小店,最近經常有外國?客來光顧她的生意,由於語言障礙,她無法與外國顧客交流,生意做得不太順利。  一天,媽媽回到家,看到博遠正在聽英語磁帶,於是走過去,真誠地說:「媽媽也想學英語,但不知道如何去學,你可以教教媽媽嗎?」  博遠一聽,高興地說:「當然可以了。」   自此以後,媽媽每天跟著博遠學習英語,一邊聽磁帶,一邊朗讀單詞、語句。博遠為了更好地教給媽媽英語,平日里非常用功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而且也提高了英語水平。在博遠的幫助下,媽媽也可以用英語接待外國顧客了。更令人欣慰的是,母子倆的關係更加親密、和諧了。  媽媽善於向博遠學習英語,不僅使彼此的英語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使親子關係更加和諧。因此,我們要學會尊重、欣賞男孩,要善於向他學習一些新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進男孩的內心世界,才能讀懂男孩這本「書」,才能更好地教育、引導他,並與他一起成長。  關注並欣賞男孩的閃光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其實,男孩就是我們的一位老師。我們要想向男孩學習新知識,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要學會關注並欣賞他的閃光點。這樣不僅可以激勵男孩進步,而且還能為我們向他學習創造機會。  首先,我們要相信男孩身上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然後,我們要抱著這種心態,在與男孩相處的過程中,逐步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並學著欣賞他的閃光點。最後,我們要真誠地向男孩學習。  向男孩學習要有具體內容  著名教育家孫雲曉說:「由我們這一代人自己喊出『向孩子學習』的口號,不是作秀,而恰恰是我們不甘心落伍的心靈寫照。」的確是這樣,在信息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需要向男孩學習很多新知識。  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只喊口號,只對男孩說「我要向你學習」,而是要真正付諸行動,要明確向他學習什麼。比如,?孩的計算機水平不錯,我們就要向他學習,隨時請教他這方面的知識;男孩會操作數碼相機,而我們用得不熟練,那我們就要向他請教相機的具體使用方法。   請教男孩一定要虛心  「兒子快過來,告訴我這個是怎麼回事?」媽媽命令道。  兒子來到媽媽身邊,嘟囔著說:「平時就喜歡命令我做這做那,想請教我問題了,還是這樣!」  這種請教的方式只會讓男孩覺得媽媽太強勢,雖然他表面上告訴了媽媽應該怎麼做,但心裡卻不是心甘情願的。所以,我們要放下做媽媽的架子,拋開自己的面子,虛心向男孩請教,真誠地把他當成自己的老師。   比如,我們可以這樣說:「兒子,媽媽不知道應該怎麼做了,你現在可以過來幫幫媽媽嗎?」在我們的話語中,男孩能夠聽出我們對他的尊重和信任,也能夠看出 我們認真學習的態度。這樣一來,我們能從男孩那裡吸取知識,男孩也能從我們的虛心請教中形成內在的激勵機制,增加自我成長的動力。做一個有幽默感的媽媽  我們與男孩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總結起來不外乎這三種:心平氣和、聲色俱厲和風趣幽默。男孩可以拒絕平和,可以去拒絕批評,但絕不會拒絕幽默。可以說,風趣幽默是我們與男孩溝通最有效的方式。   在家庭中,如果我們懂得從男孩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形象、生動的語言闡述人生的道理,就會令他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也會感受到其中的快樂。當男孩犯下錯誤 時,我們可以用幽默的方式讓他改正錯誤;當男孩沮喪時,我們可以用幽默的方式讓他破涕為笑;當男孩出現自卑的情緒時,我們可以用幽默的方式讓他樹立自信。  如果我們時常用幽默的方式與男孩溝通,就有助於把他培養成一個幽默的人。這樣不僅可以讓他在面對生活中?不愉快時保持樂觀的心態,而且可以讓他把快樂帶給自己和身邊的人。可以說,具有幽默感的男孩會擁有更快樂、更積極的人生。#本文內容來自好家長網(www.hjzcn.com)  因此,我們要做一個有幽默感的媽媽,以幽默的方式與男孩溝通。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一個有幽默感的媽媽呢?  學會用幽默去激勵男孩  其實,每個男孩從內心深處都渴望得到媽媽的激勵和賞識。但是,如果我們總用幾句熟悉的話語去激勵男孩,他就會形成「聽覺疲勞」,就會因為聽膩了而不再感受到被激勵。因此,我們的激勵方式要有新意。   比如,男孩玩完玩具就把它們收起來了,我們就可以對他說:「玩具被送回家,就可以好好睡一覺了,睡醒覺後再跟你玩」;男孩把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我們就 可以對他說:「是灰太狼幫你收拾的嗎?灰太狼的本領真大,把這裡收拾得乾乾淨淨的。」等等。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男孩獲得一份勞動後的快樂,而且也可以激 勵他下次做得更好。  用幽默去應對男孩的問題  一天,媽媽在給上一年級的兒子檢查作業,發現他有3道數學計算題只做了2道。然後,媽媽問道:「你的數學作業留了幾道題?」  兒子立即答道:「3道題。」  「那你怎麼只做了2道題呢?」  「第一道做了,第二道也做了,第一加第二不就等於第三嗎?」  媽媽明白,兒子是故意不想做數學題,於是什麼也沒有說。過了一會兒,媽媽買來兩塊雪糕,對兒子說:「爸爸吃一根,媽媽吃一根,你就吃第三根吧!」  兒子眨了眨眼,不解地問:「就兩根,哪來的第三根啊?」  媽媽說:「第一根加上第二根不就等於第三根嗎?」  聽到媽媽這樣說,兒子「撲哧」一聲笑了。然後,兒子馬上回到書房,去做那道剩下的數學題了。  媽媽正是運用了幽默的溝通方式,觸動了兒子活潑的天性,不僅讓他主動自發地做完了數學作業,而且也避免了母子之間不愉快的發生。在教育男孩的過程中,我們完全可以用幽默的方式代替生硬的命令、批評,用幽默的口吻或行動讓男孩明白自己的錯誤,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幽默也要把握尺度  真正的幽默是我們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是為了讓男孩在笑聲中感受到我們對他的尊重和寬容。如果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把握幽默的尺度,就會弄巧成拙,可能會讓男孩感受到自己被嘲笑、諷刺了,尤其是對於一些比較敏感的男孩。  9歲的曉龍渾身髒兮兮地從外面跑回家,媽媽想用幽默的方式讓他知道自己身上太臟,於是對他說:「你可真是乾淨啊!身上一點兒塵土都沒有。」話音剛落,曉龍就氣呼呼地走進了自己的房間。  這位媽媽的語言根本不算是幽默,在曉龍看來,這就是對他的冷嘲熱諷。所以,我們要把握幽默的尺度,千萬不要讓自己幽默的話語變成嘲笑、諷刺男孩的「劍」。如果我們真的不知道如何把握幽默的尺度,最好不要輕易使用幽默。善於用肢體語言與男孩溝通  談到與男孩溝通的話題,我們的腦海中馬上就會浮現出這樣的場景:媽媽說?男孩聽。我們一直都認為,與男孩的溝通方式就是語言。其實不然,即使我們不說話,也可以通過肢體語言向男孩傳遞我們內心的真實想法。  美國語言學家艾伯特梅瑞賓通過研究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高達93%的溝通是通過非語言溝通進行的,只有7%是通過語言溝通的。而在非語言溝通中,有55%是通過面部表情、形體姿態和手勢等肢體語言進行的,只有38%是通過音調的高低進行的。  根據艾伯特梅瑞賓研究結果,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樣的溝通公式:溝通的總效果=7%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肢體語言。可見,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中,肢體語言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們應該掌握男孩的心理,學會運用肢體語言的溝通方式與男孩進行溝通。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採用以下幾種肢體語言:  經常給男孩燦爛的微笑  法國文學家雨果曾經說:「笑,就是陽光,它能消除人們臉上的冬色。」的確是這樣,當我們給男孩一個燦爛的微笑,他既能從中體會到一份濃濃的愛意,又能感受到一種來自媽媽的認可與鼓勵。   平日里,我們要經常給男孩燦爛的微笑。在與男孩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以微笑待之,他會更願意把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當男孩正在做某件事情時,我們以微笑待 之,他會更加努力做好;當男孩傷心難過時,我們以微笑待之,他會慢慢恢復平靜;當男孩犯錯誤時,我們以微笑待之,他會因慚愧而努力改正錯誤。  給男孩溫暖的擁抱  一份調查報告指出:70%的孩子喜歡父母的擁抱,大約30%的孩子認為人的一生需要父母的擁抱。同時,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皮膚飢餓感」,在父母與孩子的接觸中,擁抱最能使孩子產生強烈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當男孩做對某件事情時,我們要給他一個讚揚的擁抱;當男孩沮喪時,我們要給他一個安慰的擁抱;當男孩產生自卑情緒時,我們要給他?個鼓勵的擁抱;等等。擁抱可以拉近我們與男孩之間的距離,可以代替表揚、鼓勵、安慰、理解等等。  用眼神與男孩交流   著名作家周國平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父母們的眼神》,裡面有這樣一段話:「我不忍心看中國父母的眼神,那裡面飽含著關切和擔憂,但缺少信任和智慧,是 一種既複雜又空洞的眼神。這樣的眼神彷彿恨不能長出兩把鐵鉗,把孩子牢牢套住。我不禁想,中國的孩子要成長為獨立的人格,必須克服多大的阻力啊。」   這段話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我們不應該給男孩的成長帶來阻力,而是應該給他帶來動力。所以,我?要傳遞給男孩既飽含著關切又充滿著智慧的眼神。當男孩受 委屈時,我們要用關切的眼神溫暖?;當男孩膽怯時,我們要用充滿力量的眼神激勵他;當男孩無理取鬧時,我們要用嚴肅的眼神約束他;等等。孩子能夠讀懂我們 通過眼神傳遞的這一切,進而會按照我們的教誨去做。  拍拍男孩的肩膀  有時候,一個簡單的拍肩動 作比其他的溝通方式更加有效。當男孩遇到挫折、失敗時,我們可以拍拍他的肩膀,他會從我們的激勵中振作起來;當男孩取得好成績時,我們可以拍拍他的肩膀, 他會因為得到認同而更加努力學習。對於男孩而言,如果我們能經常拍拍他的肩膀,可以帶給他一種無限的力量。  用雙手拉近與男孩的距離  通過拉手這個動作,我們可以把尊重、鼓勵、期望傳達給男孩,而男孩也會在無聲無息中感受到我們的認可、支持和肯定。  當男孩哭鬧時,我們可以拉起他的手,傳遞給他關愛和溫暖;當男孩執拗時,我們可以拉起他的手,感化他的內心;當男孩嘗試做某件事時,我們可以拉起他的手,給他力量和信心。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要主動拉起男孩的手,縮小與他心靈上的距離。掌握一點批評男孩的藝術  「肖磊,你真是給我丟臉啊,你是不是不犯點錯誤就難受啊?」  「陳默,你看你考的這點分,我就不明白了,你和其他同學一起上學,聽同一個老師講課,考同樣的內容,為什麼你的成績就這麼差呢?」  「王小蒙,看看你的房間,跟個豬窩一樣,你要是再不收拾,我就把你這些玩具全部清理出去!」  ……  當男孩做錯某件事情的時候,說教、挖苦、警告是很多媽媽最常用的批評方式。我們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男孩可以快速改正錯誤,進而獲得進步。但是,這種批評方式真的能收到好的效果嗎?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批評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更應是一種藝術,一種智慧。」男孩有了過失,我們應該給予教育和引導,也可以給予適當的批評,但是批評並不是對他說教、挖苦、警告,而應該掌握一點藝術,應該讓他更容易從心底里接受。  不要在別人面前批評男孩  有的媽媽認為,只有隨時隨地批評男孩,才能表現出自己的原則和態度;有的媽媽認為,只有在別人面前批評男孩,才能讓他長記性。事實上,這些想法和做法不但不能糾正男孩的過失,反而會妨礙他的成長。  一天,家裡來了客人,媽媽讓8歲的佳明給客人拿糖果。一不小心,他把糖果撒了一地。媽媽非常生氣,當著客人的面就批評佳明:「你都多大了,怎麼連個糖果都拿不好呢?」  這時,佳明低下了頭,客人忍不住說:「孩子還小,沒關係。」  媽媽卻說:「真是沒見過這麼笨的孩子!」  聽到媽媽這樣說,佳明更覺得無地自容了。從此以後,只要媽媽讓佳明做事情,他都會非常緊張,害怕因為出錯而遭到媽媽的訓斥。  如果當時佳明媽媽這樣說:「沒關係,我們一起撿起來,以後做事情要當心一些」,然後拍拍他的肩膀,就不會出現後面的結果了。#本文內容來自好家長網(www.hjzcn.com)  美國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曾經說:「在他人面前揭露孩子短處的父母,不配做父母。」也許這句話說得有些嚴重,但是我們應該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因為,當我們在他人面前批評男孩時,會使他無地自容,會摧毀他的自尊心,會傷害到他幼小的心靈。  所以,在批評男孩的時候,我們要找準時機,要注意場合,要講究分寸。我們千萬不要當著別人的面批評男孩,可以用手勢、眼神等非語言形式給他暗示,也可以把他帶到沒人的地方,然後再對他進行教育、引導。  批評男孩要簡明扼要   在批評男孩的時候,很多媽媽經常採用長篇大論的說教方式,結果男孩會因此而變得焦躁不安,從而聽不進我們的話語,無法起到教育的效果。因為,我們對男孩 進行長篇大論的說教,是一種消極的方式,只會更加強調他的過失。因此,在批評男孩時,我們要簡明扼要、適可而止,只要他領會了媽媽的意思就可以了。   比如,男孩經常因為磨蹭而遲到,我們不要這樣說:「又這麼磨磨蹭蹭,這會浪費很多時間,你上學就會遲到,我上班也會遲到……」我們可以這樣說:「動作只 要再快一點兒,就不會遲到了。」雖然我們只說了一句話,但是對男孩卻會產生一種震懾力。這樣更容易讓男孩接受,進而讓他改正不好的行為。  學會利用一些批評的技巧  我們要想讓男孩樂於接受批評,就要學會利用一些批評的技巧。比如,我們可以利用「反彈琵琶效應」。也就是說,當男孩犯錯誤時,我們先不要急著批評或懲罰他,而是要充分肯定或表揚他的長處,使他自己去反省,進而認識並改正自己的錯誤。  另外,還有一種批評的技巧——「三明治效應」。意思是說,當男孩犯錯誤時,我們可以把批評的內容夾在兩個表揚之中,第一層是對他認同、肯定的積極語言,中間一層夾雜著對他的批評,第三層是對他鼓勵、信任的積極語言。  這兩種批評的技巧,可以起到消除男孩防衛心理的作用,容易讓他在短時間內接受我們的批評和建議,更容易讓他認識並改正自己的錯誤。
推薦閱讀:

摺紙鶴的男孩
安徽男孩子
為什麼可愛男孩會變成糟糕丈夫?
出自古文的男孩名字大全
男生會討厭女孩子考試作弊嗎?

TAG:媽媽 | 男孩 | 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