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廣東人為保命努力喝湯

大家都知道,廣東人愛煲湯,喜歡把藥材作為湯料,煲出各種「養生湯」,形成了獨具物色的湯文化。其實,廣東人煲湯也是沒辦法的事,從歷史上來看,古代廣東人喝湯,其目的主要是為了保命,在極其惡劣的嶺南氣候下能夠活下來。

嶺南,指的是五嶺之南,也就是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和大庾嶺的南面,範圍包括今天的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因為五嶺的阻隔,嶺南地區與江南地區的氣候迥然不同,這裡高溫多雨,植被茂密,呈現出熱帶、亞熱帶季風海洋性的氣候特點。

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使得嶺南地區長年瘴氣不散,導致瘴疾流行。由史書可知,瘴氣自古就有,是中國古代一種令人談之色變的致命「殺手」。唐代文學家韓愈被貶到嶺南潮州時,臨行前寫詩給侄子韓湘辭行說:「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從詩中的凄涼絕望之情,足見瘴氣之可怕。那麼,什麼是瘴氣?它為什麼對人有如此巨大的危害呢?

專家解釋說,中醫里的瘴氣,指的是南方山林中濕熱蒸郁,讓人生病的氣體。正是因為瘴氣的可怕,中國唐宋時期,瘴氣瀰漫的嶺南地區,就成為流放犯人的主要場所。歷史上,很多像劉君錫一樣,因為犯事被流放到嶺南地區後,再也沒能回到家鄉。正如唐代詩人宋之問在嶺南端州發出的感慨:「處處山川同瘴病,自憐能得幾人歸。」

為了能夠生存下去,嶺南地區的人們於是尋找各種方法對抗惡劣的氣候條件。喝養生湯就是其中最有效的一種方式。現藏於廣東中醫藥博物館的養氣湯方拓本,就是遺留至今天的養生湯之一。

此拓片的原石,現存於廣西桂林南溪山的劉仙岩石洞,石刻年代為中國宋代,刻石者為當時的廣西官員呂渭。石刻共195個字:「按《廣南攝生論》載養氣湯方:附子,圓實者,去盡黑皮,微炒,秤肆兩;甘草,炙,秤壹兩;黃,湯洗浸壹宿,用水淘去灰,以盡為度,焙乾,秤貳兩……」

養氣湯方中,只有三味葯,可惜因為年代久遠,石碑已經殘缺,其中兩味葯的名字看不全了「附子」和「黃」的前面缺了兩個字。在藥材中,附子有白附子、香附子、草附子等。帶「黃」字的葯,有雄黃、牛黃、大黃、地黃、薑黃等。養氣湯方中殘缺的兩味葯,到底是其中的哪兩種呢?

專家研究,專家認為藥方中缺失的兩味葯,應該是香附子和薑黃。其中,香附子具有行氣解郁、調經止痛等作用,是很重要的一味理氣葯,薑黃同樣是行氣葯,具有破血行氣的作用。嶺南地區瘴氣瀰漫,導致很多病症侵犯人體。一旦人體氣血不暢,就容易生病。香附子和薑黃這兩味行氣葯,正是通過促進人體氣血的運行,實現「流水不腐,戶樞不蠧」的保健效果。而甘草,則是一味清熱解毒的補益中藥,在藥方中起一個調和的作用。

拓本還詳細說明了養氣湯方的製作和服用方法,「同搗,羅成細末,每服壹大錢,入鹽點,空心服。」意思是說,要把三味葯一同搗碎,篩成細末,每次空腹服用一錢。

關於養氣湯方的來源和療效,文中寫道:「劉君錫以事竄嶺南,至桂州遇劉仲遠先生,口授此方……」意思是說,早年,有一個叫劉君錫的官員因為犯事被流放到嶺南,在桂林有幸遇到劉仲遠。劉仲遠當時已經一百多歲了,把這個方子傳授給他,並囑咐說,每天清晨早起,梳洗完畢後,空腹先服用此湯,可保你一天無事,天天如此,便可終身無病了。劉君錫遵照囑咐,服用此湯後,雖在嶺南數年,竟免除了瘴氣之患。劉君錫後來回到了家鄉,常年服用此湯,很健康地活到了九十歲。

拓本中提到的「劉仲遠」,是桂林地方史中的一位傳奇人物,他原本是屠夫,後來潛心修道,據說後來羽化成仙了。

拓本記載的養氣湯方,有著神奇的療效,然而專家卻說,養氣湯方雖然行氣活血,可以預防因瘴氣所生的疾病,但因為偏於溫補,不能長期服用,一定要在專家指導下服用。而且養氣湯方的應用,有很強的地域性,只適用於嶺南地區的氣候特點。

以地處嶺南中部的廣東為例,這裡的氣候濕熱多雨,具有典型嶺南氣候的特點。因為珠江流域多是喀斯特地貌,水質含鈣多,加上當地溫泉遍布,礦物質含量,特別是硫的含量比較多,這種含鈣、硫較多的水質,飲用後容易上火。在這種情況下,就形成了廣東獨具特色的葯膳養生文化。

與養氣湯方一樣,煲湯,也是嶺南人應對瘴氣,適應特殊氣候環境的一個創舉。俗語說「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長期以來,嶺南人在應對氣候方面,總結出很多煲湯養生的飲食經驗,以湯養生的中醫養生觀念深入人心,成為嶺南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中國古人看來,肴饌是最滯飯的東西,而湯就如同下飯之水,把飯送入腹中。古人提出「食貴能消」,最好的消食方法,就是喝湯。所以,無論南北,喝湯都是飲食中至為關鍵的一部分。嶺南地區的煲湯文化,大致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據史書記載:「嶺南之地,暑濕所居。大家篤信湯有消熱去火之效,故飲食中不可無湯。」

今天,在廣東,傳統的養生湯仍然發揮著它獨到的功效。這些適合不同季節、不同體質飲用的養生湯,有的強身健體,有的養顏美容、清補滋潤,有的則用於調理季節變化對人的影響。如春天時,廣東山林瘴氣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期,就會煲竹蔗紅蘿蔔馬蹄茅根湯來加以預防;夏天時,天氣炎熱,人們就會煲老冬瓜湯來預防中暑;秋天天氣乾燥時,無花果、霸王花煲豬肺等清潤的湯水,就會成為人們飲食的首選。這些根據不同季節煲出的養生湯,真正體現了「順應時令養生」的中醫思想。

在輔助治療疾病方面,廣東養生湯也發揮著不小的功用。有人生病了,家人都會煲各式各樣的湯給病人喝。如動手術的有生魚湯,骨折的有杜仲煲豬骨湯,生孩子的有豬腳姜醋湯,冠心病的有蠍子、田七湯等。這些根據不同疾病煲出來的養生湯,對病人疾病的恢復起著很好的輔助作用。

廣東人的養生湯,多是針對濕熱氣候而來,如除濕、治熱氣等。經常用到的藥材有五指毛桃、薏米、霸王花等。五指毛桃補氣健脾,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被稱為「廣東人蔘」。用五指毛桃煲雞、煲豬骨,不僅味道鮮美,還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薏米是上好的除濕佳品,霸王花則具有清熱祛q 濕、潤肺止咳的功效。

除了煲靚湯,廣東人還喝涼茶,泡藥酒,這些膳食中,哪一樣都離不開中草藥,人們把各種中藥與食材搭配在一起,真正體現了中醫里「葯食同源」的養生思想。
推薦閱讀:

年消費量近25萬噸!廣東人為什麼這麼愛喝茶?
廣東人秋天最啱飲嘅8個湯,快D叫你阿媽煲比你飲啦!
旗幟鮮明地支持廣東人「撐粵語」
都說這些才是正確的粵語讀音,十個廣東人九個會念錯?!
廣東人的湯譜(未整理)

TAG:努力 | 廣東人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