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焦慮的媽媽,忘了對自己溫柔?

1

最熱衷在朋友圈曬娃曬美食的小澄,最近突然像消失了一樣。

昨天,一去小澄家才知道,原來她真的是沒有空閑和心情去曬了。

前一陣,她媽媽流感住院。新聞里有過老人得流感去世的案例,她很擔驚受怕,每天陪在醫院,寸步不敢離。

好不容易熬到老人家好的差不多了,老公又出差了,小澄只好一個人,又帶孩子,又上班。

小澄說:把孩子扔下這麼久,心裡很愧疚,雖然辛苦,還是想多陪陪兒子。

於是早上起來,自己給孩子做早飯。孩子吃的時候,才開始打理自己,等孩子吃完,就把孩子往幼兒園送。看著孩子進去了,又得趕緊往公司趕。

到了公司,又是忙碌的一天,因為下午四點之前,怎麼都要放下手中的工作,去接兒子。

這樣天天開溜,為了不受上司的白眼,工作必須做得又快又好。

到了家,緊繃的弦還松不了。一邊工作上的尾巴還得處理,一邊孩子渴了餓了,要弄吃喝,還要媽媽陪著玩。

小澄說,里里外外這麼多事情,我還惦記著老人家的身體,實在沒心情陪兒子玩了。

我就想,你自己玩會吧,最好能玩累了早點睡覺,我就能消停會了。

現實卻不可能如意。前兩天,兒子回來要做手工,非拉著媽媽一起做。

小澄只好哄著孩子說,自己做個禮物好不好?給媽媽一個驚喜呀。

孩子一會要剪刀,一會要膠水,還要喝水。小澄一邊處理著文件,一邊給他拿,心裡越來越焦躁。

折騰了好一陣,孩子終於安靜了,小澄終於有空把文件處理完。

她想去看看孩子做得怎麼樣了。

過去一看,孩子把她的手機當作小船的船底,上面用膠水貼滿了彩紙,屏幕也被劃得不成樣。

小澄覺得,「腦袋裡嗡的一聲,感覺天花板都在轉」。

手機屏幕已經完全看不了,還有一些重要文件在手機上,也沒法處理了。

她緩過神來,一股火氣冒了上來,一把抓住兒子,對著他吼了幾句,在屁股上狠狠甩了幾巴掌。

越吼就越生氣,越生氣巴掌就越重。

孩子被打得愣住了,以前沒見過媽媽這樣。

打完一通,小澄也坐在地上喘氣愣神。

不一會,孩子嚎啕大哭,當媽的也直抹眼淚。

小澄跟我說的時候,眼睛紅紅的:

我實在太累了,老人家生病,我感覺好無助。

好不容易熬過去了,連老公的面都沒見上。

我一個人在家,又要賺錢養家,又要當保姆帶孩子,就是個大男人也頂不住。

我哭的比兒子還委屈,眼淚鼻涕一大把。倒是兒子哭了一會,自己睡著了。

看著孩子掛著淚痕的小臉,我也好心疼,我脾氣這麼壞,其實並不是孩子犯錯不可饒恕,只是我實在太心累了。

做媽媽的,心累又焦慮,還沒處釋放,只能自己憋著。

平時能承受的各種事,到了這種時候,也變得一點火就要爆炸。

小澄面對這麼大的負擔,一把全抗了下來,我是由衷佩服的。

說負擔不重的,都是不知道當媽的有多累,有多焦慮。

2

韓劇《告白夫婦》中,張娜拉帶孩子的片段,一度讓很多人淚崩。

媽媽一個人帶孩子,真的是一刻也停不下來。

吃飯、上廁所都要哄著孩子,沒有時間打扮、也沒有時間做手臂的康復,衣服上也沾上了蠟筆印。

孩子受傷了,既心疼又擔驚受怕,想哭又不敢。

到了最後,看到老公一句,我今天不回去了,心裡真不知有多崩潰。

然而,嘆了口氣,生活還得繼續。

就像片中那樣,光是一些小問題,一點點累積,都會把媽媽壓垮。

當媽的都懂,很多孩子的「小問題」,外人看起來沒什麼,對於自己而言,就是整個世界。

最常見的,孩子的身體健康,只要有一點不對勁,媽媽都會想得很遠。小到孩子現在是不是舒服,遠到孩子將來的身體健康和健壯。

組裡的徐老師最近除了工作,就是唉聲嘆氣,整個人都有點陰鬱。

一問起,原來是女兒剛剛斷奶,又不好好吃東西,她擔心得不得了,怕孩子吃得太少太偏,會影響發育。

除了吃飯,孩子的爸爸有些感冒,結果傳染給了孩子,雖然不很嚴重,但是老是咳嗽,她也很心疼。

最讓她擔心的,是孩子的便秘,動不動就幾天不拉,去了醫院通便,還是攢肚。

雖然知道孩子還小,腸胃蠕動差,但是總是便秘,孩子一定也很痛苦,總是去通便又怕產生生理依賴。

真是不知如何是好。

有時說著說著,徐老師都開始抹眼淚。

光是這些「小事」,就已經很難了,更不要說,趕上老人生病這樣的大事了。

於是當媽以後,生活都變得灰暗了,一想到未來,也感覺灰濛濛的,看不到希望。

徐老師說,自己一面在想,是不是帶孩子方法有問題,有失誤?另一面,動不動就找老公的碴。

這一陣,整個家裡都雞犬不寧,說話不是特別低沉,就是大聲在吼。

有天她照鏡子,看著自己憔悴的臉龐,堆得亂七八糟的家,還有同樣疲憊的家人,覺得整個人都丟了魂。

她說,在不知不覺間,我已經把焦慮傳染給了家人。

家裡不應該是這個樣子,家裡應該是溫馨而熱鬧的,不是冷冰冰、死氣沉沉的。

3

是的,媽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家庭氛圍,是家庭的最中心的人物。媽媽的一顰一笑,都帶動著全家人的心情。

越是焦慮的媽媽,越容易引起孩子和其他家人的焦慮。媽媽一焦慮,往往憤怒之下,就把家人當成了出氣筒。被一頓吼,家裡誰也開心不起來吧。

不過,焦慮也沒有那麼可怕。

著名心理學家羅洛·梅在《焦慮的意義》中,這麼說,「焦慮是人類的基本處境。」

孩子是媽媽血肉相連的寶貝,全身心投入是肯定的,越是投入,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就越是焦慮。

對媽媽們來說,焦慮是不可避免的。

既然無可逃避,那為什麼不正視焦慮,用正確的方式處理呢?

安慰焦慮的媽媽們時,我們總是會說:「不要擔心,這些都沒事,過兩天孩子就好了」。

可是媽媽們還是抑制不住內心翻湧的焦灼,像碰到搖擺的火舌,不時就刺痛一下。

該怎樣直面焦慮呢?

在發展心理學中,解決焦慮的最好辦法,就是獨處。

這裡的獨處,並不是說就把焦慮的媽媽放置一邊不再理會。而是因為獨處時,人的內心沒有外界其他人聲音的干擾,更容易靜下來。人在平靜時,更容易引發出積極樂觀的思考。

樂觀向上的思考,無疑能夠緩解焦慮,看到事情更好的一面。

所以我們需要給焦慮的媽媽們,一些獨處的空間和時間。

很多媽媽已經習慣了對自己太嚴苛,忘了給自己寬容和溫柔。

能給媽媽溫柔的,首先是自己,然後是當爸爸的。

不妨讓孩子爸爸動起來,自己給「放放假」。由爸爸帶著孩子出去玩兩天,或者去爺爺奶奶家呆上兩天。老人家見到孩子開心,媽媽也有時間獨處,反思自己和孩子的生活,獲得幾天寧靜和休息。

很多媽媽怕爸爸帶不好孩子,其實,好爸爸也是需要時間培養的,就像沒有誰一開始就是個好媽媽一樣。

有人開玩笑說,孩子交給爸爸,完全成了「散養」。「散養」其實在某些方面能讓孩子更輕鬆,發揮出更多的天性。適當的和媽媽的「圈養」結合,未嘗不是件好事。

很多時候,夫妻倆都很忙,那麼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不妨:

先深呼吸,聽聽孩子的想法,感受一下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就事論事,不牽扯到過去和未來,先把眼前的事處理好。一時間想得太多,對眼下並沒有太多益處。

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嘗試一下大膽的想法。

接納自己,學會自我同情,允許自己有不完美。

多給孩子一些積極的暗示,整個家都一起樂觀起來。

……

只有一個不盲目逞強,能夠自我同情,自我放鬆的媽媽,才能讓孩子也感到輕鬆,成長中不必要的阻力,才會減少。

願天底下的媽媽們,都能夠被溫柔地對待,遠離焦慮,成為幸福的母親。

-END-


推薦閱讀:

?【別讓自己活的太累】勵志短文
年輕人,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別學著別人混日子
如何覺察自己的振動頻率
三月,你好!給自己,給每一個人!
禪語智慧,讓你解脫自己讀懂人生!

TAG:媽媽 | 焦慮 | 自己 | 溫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