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書]五運六氣解讀《傷寒論》,易經易醫最著作

《傷寒論》創作的理論體系是五運六氣理論

(一)《傷寒論》三陰三陽與六經

(二)不能以「熱病」概括一切外感病

(三)《傷寒論》序言說張仲景族人多死於外感

(四)理論和臨床的結合

(五)《傷寒例》論外感病屬於五運六氣理論

(六)外感最多雜氣

(七)疫病

二、六經病欲解時:仲景創作《傷寒論》之大綱

(一)《傷寒論》以陰陽「時」為綱,六經為目

1.解時

2.時立氣布

3.六經病欲解時分兩層次

4.生陽死陰

(1)少陰陽回欲愈

(2)少陰陽亡不治

(3)厥陰陽回欲愈

(4)厥陰陽亡不治

5.生命四元素在子丑寅三時

(二)六經病欲解時,就是六經病向愈的時間

(三)陰陽離合

三、從五運六氣角度解析六經病欲解時

(一)少陽主春

(二)心主夏主太陽

(三)陽明主秋應肺金

(四)太陰脾主冬天亥子丑三時寒水

(五)太陽主外主表,太陰主內主里

1.太陽主外,太陰主內

2.救表、救里

3.上焦

(1)上焦位置

(2)上焦生理

(3)上焦病理

(4)小結

4.夏秋病在陽,冬春病在陰

5.陰陽兩儀

(1)陽儀三經三氣所致太陽病

(2)陰儀三經三氣所致太陽病

(3)陽儀所致陰儀病

(4)陰儀所致陽儀病

(5)四季感邪

(6)六經病欲解時與四時養生

(7)任督統兩儀

6.病發於陽、發於陰

7.合病並病

(1)寅申分和辰戌分

(2)合病並病

8.晝夜卯酉分

9.人體構造

10.陽氣怫鬱

11.陽病、陰病

12.《傷寒論》寒溫一統

13.「病發於陽」和「病發於陰」的誤治

14.柴胡湯證

15.少陽統內外

16.對睡眠的影響

(六)太陽病三篇

1.太陽病上篇

2.太陽病中篇

3.太陽病下篇

4.太陽感六淫

5.六經皆有表證

6.少陽和太陰

(七)少陽三焦寄於肝膽

(八)一個少陽統三陰

1.一個少陽統三陰

2.相火本位與元氣

3.三陰以太陰為主

(九)水火木金四象

(十)二至病

1.《內經》論述

2.《傷寒論》論述

3.腹診

4.手魚際診

5.臨床治療

(十一)創立辨證體系

(十二)從發生學論人之三本及治病二統

1.人之三本

2.治病二統

(十三)從三本論人之真氣及病入膏肓

1.真氣為後天之氣

2.病入膏肓

3.真氣運行

(1)膏、肓兩關

(2)腕、踝兩關

4.十二經脈

5.飲食輸布

6.心腎

(十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1.先天有形之神

2.後天無形之神

3.先天後天結合之神

(十五)人之三本與丹田

1.膻中丹田

2.神闕丹田

(十六)拯救《傷寒論》——正本清源探傷寒

(十七)小結

1.大表部發病

2.大表部診斷

3.大表部治療

4.大里部診斷

5.大里部治療

6.病癒規律

四、運氣之輪常轉——五運六氣是本源

五、外感病概說

(一)外感病的種類

1.以病因分類

(1)六淫分類

(2)按六淫陰陽屬性分類

2.按發病時間分類

(1)四時正氣為病

(2)非時行之氣為病

3.以病名分類

(二)外感病傳變方式

1.從表到里的傳變方式

(1)《素問·皮部論》所說從皮傳腑

(2)《素問·熱論》所說的六經傳變

(3)《靈樞·百病始生》所說從皮傳募原

2.本經系統為病

3.以勝相加傳變方式

(1)以五行勝克相加傳變

(2)以陰陽相加傳變

(3)「合病」「並病」傳變

4.旺氣發病與滯後傳變

六、張仲景論營衛氣血辨證和三焦辨證

(一)張仲景三焦辨證

(二)營衛氣血辨證

1.關於營衛的生理病理

2.關於營衛失常所致外感病證

3.關於營衛失常所致內傷雜病

4.營衛生理病理與三焦

七、外感病傳變規律

(一)《傷寒論》傳變規律

1.「病發於陽」太陽陽明病傳變規律

2.「病發於陰」太陰少陽病傳變規律

(二)《溫熱論》傳變規律

(三)《溫疫論》和《濕熱論》直中傳變規律

1.吳又可《溫疫論》論直中

2.薛生白《濕熱論》論直中

3.膜原七法

(四)小結

……

八、張仲景甘溫扶陽重黃庭

九、三陰三陽開闔樞

十、三陰三陽類別

十一、排病現象之原因

十二、再論陰火

十三、張仲景怎樣撰成《傷寒雜病論》

十四、現代三部六經學說的比較

十五、五運六氣將中醫標準化

十六、田氏「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

十七、醫案

文摘

版權頁:

11.陽病、陰病

陽病、陰病有三種類型:

第一,即陽儀系統(春夏厥陰、少陽、太陽三經,有太陽少陽合病、並病)為陽病、陰儀系統(秋冬陽明、太陰、少陰三經)為陰病,如《金匱要略》中的陽病十八(頭痛、項、腰、脊、臂、腳掣痛)、陰病十八(咳、上氣、喘、噦、咽、腸鳴、脹滿、心痛、拘急)。這種類型講感受外感風寒、燥熱、濕熱三大病種傳變之途徑,寒邪傷人陽儀,燥熱傷人陰儀,濕熱傷人中道。現代醫家在臨床中也得到了驗證,如莊嚴在《姜附劑臨證經驗談》中說:「體溫升高與汗出、吐、咯、咳為上為陽,腹瀉與小便、帶下等為下為陰。陽者出現在陽時,陰者出現於陰時為常,所以腹瀉以下午及上半夜、秋冬季(田按:屬於陰儀系統)多見;汗出、吐、咳於下半夜和上午、春夏季(田按:屬於陽儀系統)多見。」這種三部六經體系以《臟氣法時》和五運六氣為基本理論依據,此說以少陽太陰為太極及以厥陰主春、少陰主冬。

第二,即夏秋「病發於陽」的太陽陽明為陽病,冬春「病發於陰」的太陰、少陽為陰病,如太陽陽明合病、並病,以及少陽陽旦湯證和太陰四逆湯證等。這種類型講內外及病勢,太陽陽明病在外,太陰少陽在內,少陰、厥陰論回陽;在太陽陽明病輕,在少陽太陽病進,在少陰厥陰病重。這種三部六經體系以《陰陽離合》《金匱真言》及《傷寒論》「六經病欲解時」為基本理論依據,此說以「病發於陰」的太陰少陽為太極及以太陰主冬、少陽主春,並以吲陽的少陰厥陰主下焦。

以上兩種「三部六經體系」的基本理論依據雖然有所不同,如「臟氣法時」法足講生理的,而《傷寒論》六經病欲解時是講病理的。但三部六經的橫向分法是相同的,都以太陽陽明為上部、少陽太陰為中部、少陰厥陰為下部。


推薦閱讀:

養生誤區解讀:長期過度喝粥未必是好事!
八字命理中的「歲運並臨」解讀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解讀與探究
女命訣解讀(四)
《文明衝突的背後--解讀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復興》

TAG:另類 | 易經 | 著作 | 解讀 | 傷寒論 | 六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