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師完勝英國熊孩子,中式教育真的適合英國學校嗎?—— 中英專家跨國直播大吐槽!

昨天,BBC一共三集的紀錄片終於播完,最後一集,是檢驗成果的時候了,中國實驗班的英國熊孩子完勝!考試成績相比其他英國班的孩子高出了一節, 這個紀錄片的播出確實引起了中英兩國各界人士的關注!5位中國老師在英國的紀錄片在中英兩國都掀起巨大的爭議。 有人說這些老師其實都不是十分典型的中國老師,有人認為這些老師英語實在是太爛了,還有網友說那個愛哭的女老師太丟臉了!!(是說中間那個嗎?)

紀錄片確實達到了引起人們關注的目的,這個經媒體發酵的教育實驗真正值得思考的問題是什麼呢?這樣的教育模式真的適合直接嫁接在英國教育上嗎?教育的本質是追求健康快樂的學習,還是成績至上?槽點很多的樣子。。。。

圍繞著這些話題,8月19日(今日),搜狐教育、21世紀教育研究院、英國教育專刊、英國百福教育聯合在北京和倫敦同時召開沙龍,邀請中英學校校長、教育專家和家長就中英教育話題進行跨國對(tu)話 (cao)。

中英跨國對話沙龍於中國時間15:30開始,線上共有28萬網友參與直播討論,線下也有不少網友和教育界人士參加沙龍。

沙龍由楊東平老師主持,開始是中國會場嘉賓現場嘉賓主題發言,隨後是現場嘉賓自由討論,期間,連線英國分會場,由英國嘉賓發言分享觀點。

中國會場到場有:

主持人:楊東平,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

嘉賓:

熊永昌,北京市一零一中學副校長

夏谷鳴,杭州外國語學校副校長

房莉傑,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

英國分會場特邀連線嘉賓:

Chris King,英國名校長協會HMC主席,萊斯特文法學校校長

Ian Mullins, LVS校長

Pat Griffin,英國學校質量評審員

伍善雄,英國中文教育促進會會長

馬良,英國百福教育CEO

黃珍理,依嶺中文學校校長,並在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工作

李琳,布萊頓及豪富市華協會中文學校,任教務長

梁喬,飛鷹中文學校老師並任Sussex University 中文系講師

劉彥,雷汀中文學校校長,Oxford High School 中文教師

何秀華,原牛津中文學院老師,現職 Oxford High School 中文科教師

廖秀琴,倫敦普通話簡體字中文學校副校長,任教Hardly Community College

楊東平老師

最後是中英兩國嘉賓與現場和線上觀眾互動,嘉賓就網友提出的一些問題做出了回答。

下面與大家分享一些嘉賓的觀點:

夏谷鳴(杭州外國語學校副校長):反思我們自身的教育,我們應試教育背景下,我們學生負擔越來越重,這個案例出來以後,給一部分人找出理由了,我們不是很好嗎?我們要知道BBC搞的項目,搬過去的中國式教育,未必反映中國現狀教育,比如12小時待在學校裡面,在中國也許有這種學校,未必是全部,或者絕大部分的學生在學校裡面待12小時。再比如每天升旗上課,據我所知,我們學校一周升一次旗而已,BBC建構模擬中國教育,未必完全到位反映中國教育。他給你規定好了,就這樣做,你有班主任就安排班主任,升國旗就升國旗。我們要有批判的觀念去對待它。

馬良(英國百福教育CEO):關於學習的目的。中國人比較注重「高大威猛」、「望子成龍」、「家族基因」,而英國人比較注重「當下快樂」、「個性成長」、「互相尊重」。中國人注重「教化」,就是:我說,你聽。英國人注重「體驗」,就是:我不說,你自己感受。中國人總是說:要成為一個「偉大的人、成功的人」,英國人則強調: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幸福的生活」。中國人希望「先苦後甜」,英國人力爭「先爽再說」。這樣一來,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教師的作用,就大不相同了。

Ian Mullins(英國LVS校長):我認為從節目當中看到了有以下兩個方面是需要英國學校教育所值得重視的,一是提升教師本身的價值,二是使更多的家長和學生認識到教師的價值。所存在的問題是,學生不能夠對教師和學校教育足夠的重視。在多次造訪中國學校的經驗中,我發現中國學生普遍缺乏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並且自學能力相對較弱。如果我們說教育的長期目標是終身學習,那麼從小培養自學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Chris King(英國名校長協會HMC主席)萊斯特文法學校校長: 看完了BBC紀錄片之後對於教育的改革有何感想?看完我並不認為這個紀錄片對於中英的教育體系會帶來太大的變化,但是在一些細節上或許會有點調整或借鑒。比如,也許會讓部分中國老師有一些變化,減少追求整齊統一性,更偏向於個性化教學。對於英國教師而言,也許在此之後會對學生要求會更高,對於學生的期望值會變的更高。

熊永昌(北京市一零一學校副校長):我們確實有需要向人家學習的地方。我們競爭過於年齡偏小,向下延伸太多,甚至進幼兒園就要考試,這個年齡段,你給他過度競爭就容易出問題,特別是心理發展是否健康的問題,我們給學生和家長也灌輸,心理健康才能謀求幸福。你希望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你的終極目標是什麼?第一是要身心健康,我們這種競爭,可能在高中階段,比高中,比初中大一些,如果把低年齡段的競爭弱化或者沒有是最好的。

更多沙龍訪談內容,請點擊下方原文鏈接。

嘉賓們都紛紛根據BBC紀錄片的內容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總體而言,大部分嘉賓都並不認為這個紀錄片能完全反應出中英教育的融合,但是從一個側面,讓人們對中英教育體系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思。

將一個全新的教學體系嫁接到一個實驗的學生群體,再加上兩國的文化背景差異,註定了這個方法是行不通的。而教育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不是短短一個月就能改變學生的本質。BBC瞬間讓中英兩國的焦點瞬間彙集到了教育這個大問題上,其實才真正達到了這個紀錄片的目的。讓學生、家長、學校和廣大群眾都能正視教育現狀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從吸取兩國教育的優點。

By Landy


推薦閱讀:

應不應該給予獎勵以激勵孩子努力應試?
工程學科是否有必要攻讀碩士和博士?
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
我們的教育病了,扭曲了
2018年教師資格面試試講導入法——歌曲導入

TAG:教育 | 中國 | 孩子 | 英國 | 熊孩子 | 吐槽 | 直播 | 國學 | 學校 | 專家 | 英專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