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花語:疾病、病人和醫生
醫聖希波克拉底早已有言:醫術包括三方面——疾病、病人和醫生。因此,病人必須和醫生一道對付疾病。
病人和醫生第一次見面,第一眼,最初的印象顯然非常重要!
對於病人——無論是年輕還是老邁,無論是漂亮還是醜陋,無論是富有還是貧窮,無論是權貴還是百姓……醫生都一視同仁。他們都只是病人:沒有技術傲慢,沒有人格傲慢,沒有疾病歧視,沒有階層偏見。醫生給予他們的都是關愛。
對於醫生——無論是男子還是女性,無論是青澀還是老道,無論是率直還是婉約,無論是快捷還是沉穩……病人都要一樣尊重。他們都是醫生:沒有金錢傲慢,沒有權利傲慢,沒有年齡歧視,沒有性別偏見。病人給予他們的都是信任。
醫生和病人相見伊始,就應心連心,手拉手,齊步走向前。如此健康之路才能寬闊,生命之樹才能長青。
病人和醫生一初見,彼此還陌生。雖天長日久,仍會有差異。
醫生與病人的感受不同:患者是按照自身體驗看待功能障礙或者問題的,而醫生是按照醫學規律去審視病情決定處理方案的。所以,行醫實際上是對另一個生命體的悉心體察和感情交流。如果沒有同情、憐憫、關愛與救助的感情因素,知識和技術的價值將大為降低!
醫生和病人的價值觀不同:醫生更想減少診治風險並控制疾患進展,常常是相對的;病人則想沒有任何痛苦和副作用,甚至徹底擺脫病痛獲得痊癒,常常是絕對的。兩者要拉起手來,縮小距離,斬斷任何一隻手都不對。要彌平溝壑,坦誠相待,任何一方不努力,都不可取。況且,每一位醫生和每一位病人都有其不同的文化觀念、社會環境、生活方式和人際關係等等,誰都不能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對方。重要的是雙方都應感到平等,相互之間心存感激。
行醫是個過程。醫生的一招一式體現的是技術,更是內在品格。
就醫也是個過程。患者每時每刻關注的是結果,更是內心感受。
醫生在臨床工作中有三條基線:
心地善良——醫生給病人開出的第一張處方是關愛。
心路清晰——從繁雜的現象中清理出診治方案。
心靈平靜——會遇到各種難治的疾病,也會有些難處的病人。
病人在接受診治時也有三條基線:
心地善良——病人給大夫的第一感覺是尊重。
心路清晰——把自己最痛苦的、最需要解決的、最強烈要求的告知大夫。
心靈平靜——有時是治癒,常常是緩解,總是去慰藉。
醫生和病人都應有四個敬畏之情:
敬畏生命——生命屬於每個人只有一次而已。
敬畏病人,敬畏大夫——病人把健康和生命交給大夫,病人是大夫最好的老師;大夫負責病人的健康和生命,為此不遺餘力。
敬畏醫學——醫學是未知最多的瀚海,是莊嚴、神聖的事業。
敬畏自然——自然不是神靈,是規律和法則。
病人和醫生之間的關係就應該是這樣的啊!
推薦閱讀:
※糖尿病人能吃粉條和豆腐腦嗎?原因是什麼?
※腫瘤病人是否可以吃雞肉?
※冬天糖尿病人怎樣鍛煉
※吃什麼有利於癌症病人康復
※糖尿病人一旦缺乏這些物質,很有可能會導致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