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將亡於中藥【第2期】 中醫傳承的沒落
中醫藥在全世界愈來愈受到重視,但是這一切,都與中國無關。我國的貢獻,僅在於為日韓等國的漢方葯提供原材料。
1949年,大局已定,蘇共代表米高揚來到西柏坡。滹沱河畔,沒有什麼山珍海味,品嘗著汾酒和紅燒魚,堪稱美食家的米高揚讚不絕口。
毛澤東笑道:「我相信,一個中藥,一個中國菜,這將是中國對世界的兩大貢獻。」這番評價,他在1953年杭州劉庄賓館小憩時,又再次重提。
他不會想到,作為中草藥的發源地,今天中國大陸拿到的份額,只是世界草藥銷量的2%,日本則以90%的市場份額牢牢佔據第一把交椅。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則佔5%-7%。曾獲得日本醫師會授予「最高功勛獎」的日本醫學權威大冢敬節,1980年去世前,曾叮囑弟子:「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10年後讓中國向我們學習。」不幸言中。
在日本,超市藥店中賣得最火的,莫過於漢方葯,甚至中國遊客來此都會大買特買,帶回去分贈親友。
一杯喝下去,不一會兒就舒服多了。現在已經好幾年過去,沒有再複發過。」一位在日本常年出差的中國工程師告訴筆者。
漢方葯是在公元513年經朝鮮引入日本的,受寵1000多年。明治維新之後,漢方醫學遭到拋棄,又在幾年前再度重興。「中醫學概論」2006年成為日本醫生臨床考試內容之—,2008年又被納入日本醫生資格考試。
生產漢方葯的龍頭企業集中在津村等少數企業手裡,他們特意在深圳開辦一家涉足中藥飲片的葯業公司,高薪聘請從中國葯企退休的老葯工擔當技術指導,涉及人蔘、桂皮、柴胡等500餘種中藥材原料、中藥飲片。
美國方面也不乏「卧底」。一位葯界人士告訴記者,幾年前美國人曾以旅行團的方式到山西運城來治療結核病,當地有一位老中醫有獨門絕技。他曾公開打擂台:「你們哪家醫院說治不好,最後發了病危通知的,都可以送到我這裡。我保證一個月好轉,三個月出院。」而美國病人來此,正是為了拿到他那張治療結核病的方子。2008年,美國有關部門又撥款500萬元給北京協和醫院,委託該院幫其了解我國中藥材資源和開發利用情況。著名中醫學家鄧鐵濤老先生,則收了一位美國徒弟。
如今中國六七十歲的老中醫,到美國去就有可能享受「敞開綠卡」的特殊優待。而一位中醫學教授,在國內開不了藥店,更開不起醫院——他是老師,沒有辦法考執業醫師,沒有處方權。開醫院則必須有100平方米的地方,配上檢驗員、藥師,以及5名以上的醫生。
中醫淪落到這個地步,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從直接原因看,因為中醫里的良醫少,庸醫多。一劑中藥幾十味,像霰彈槍打麻雀,瞄得不準,總有一味對症的。一些病人也相信中醫,特別是在中小城市和鄉鎮農村,由於中醫醫療費用低,受大城市的西醫至上論的污染少,找中醫看病,但是常常找的是庸醫。雖然一時治不死病,但也治不好病。一來二去,病人失去了對中醫的信心,還是找西醫開刀動手術,搞「暴力革命」。
然而,庸醫為什麼會這麼多呢?這又與中醫的西醫化培養有關係。
現在的中國,醫學院的學生都把分子生物學當作未來醫學的至高點,甚至一部分中醫學院的學生也如此,這是非常值得擔心的。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很可能離單細胞生命越近,而離人體越遠。
更讓人擔憂的是,西醫把自己宣布為唯一的科學,扼殺其他各種整體論、運動論的人體哲學指導下的傳統醫學,特別是扼殺中醫。如果在西醫治療下病人死了,這是病人該死;如果在中醫治療下病人死了,這是醫療事故。
求醫問葯的人們經常感嘆,找到合格的好中藥難,找到一位好中醫,就更難了。醫之用藥如用兵,須有良醫辨證施治、對症下藥、才能精確打擊。
但中國還有多少中醫專家呢?
「過去能被國家外派給其他國家領導人治療疾病的『名師』已基本上沒有了,只有高徒這一稱謂,其中中醫有145人,計劃讓他們再帶上一批具有一定中醫水平的中年中醫,總數達到500人。」駱詩文談道。
凡是師傅帶徒弟的,基本上是學徒出身,沒有這種學歷,一律不能考執業醫師,也就無法行醫。僅有一條狹窄之門,允許七八十歲的帶五六十歲的,五六十歲的帶四五十歲的。如此以來,只有提高,沒有繼承。
「我在中醫藥局好幾年,問老中醫:『你帶了幾個徒弟?』他說:』上面給安排的,又不是我自己帶徒弟。如果是我自己帶徒弟,肯定會像親生兒子一樣教他。現在我都七八十歲了,徒弟五六十歲,他都形成自己觀點了,能跟我學什麼?什麼也學不了!『中醫這不是等死嗎?前年我寫了調查文章,有領導批示我反映的問題很好,要允許中醫帶徒弟,可惜下到執行層面就不了了之。」
呂柄奎被譽為中醫泰斗,他的兒子呂嘉戈告訴記者:「從中醫人數上的變化,就能說明問題。西醫人數,從1950年到2004年,增長了70多倍,達157萬人。而中醫從1950年的27萬-30萬人,達到2004年的27萬人,實現了零增長!況且這27萬人和55年前的那27萬人,醫療水平無法相比。」
自從清末太醫院被廢止,中醫藥就開始走上了不被重視之路,經過「現代化」的洗禮,如今更是日漸風雨飄搖......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韓國家族財閥頻受衝擊 或已走向沒落?
※新婚夜沒落紅
※天價玉器背後的沒落產業
※兩人同為搖滾大咖:一人沒落無人問津,另一個卻紅透半邊天
※從周星馳的遭遇看香港電影為何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