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凱:為什麼只有做第一名才有意義?
文 |曲凱
閱後即焚成功有兩個維度,一個是幅度、一個是頻度。而對於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來說,幅度往往比頻度更重要。所以一次第一名,勝過無數次第二名。
大多的事情是靠運氣的,這句話沒錯。又所以,社會中的大多數事件都是概率事件。
股票有 70% 的概率會漲,但漲幅可能只有 1%; 有30% 的概率會跌,對應的跌幅卻是 -10%。雖然漲是大概率事件,但買跌的預期結果卻更優。這就是算期望的價值。
假設你參加了三次比賽,有兩種結局可選,分別是:兩次不入圍,一次奪冠
三次入圍,但都是亞軍
你會如何選擇?
人們都知道,第二名是不被記住的。別說是三次,哪怕十次第二名,大概結果都不如一次第一名。
第一名能得到更豐厚的財務回報,也能有更多的想像空間。畢竟,哪個活動會要一個自我介紹為「我拿過十次第二名」的嘉賓,而不是「某某比賽冠軍」的嘉賓呢。
這個問題的本質其實是:成功有兩個維度,一個是幅度、一個是頻度。而對於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來說,幅度往往比頻度更重要。所以一次第一名,勝過無數次第二名。
Babe Ruth 是美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棒球運動員,他在很多美國人心中的地位甚至超過阿里或喬丹等人。
他是歷史上第一個在單賽季打了 60 個全壘打的人,這個記錄維持了 34 年;
他整個職業生涯打出了 714 個全壘打,這個記錄維持了 39 年;
但同時,他還有另一個記錄,他整個生涯被三振出局 1330 次,這個記錄維持了 29 年。
Babe Ruth 放棄了更高「頻次」和更大概率的安打,而不懈地去追求更低概率卻有更大「振幅」的全壘打,這真正踐行了上面圖片中所引用的話:「Hit Big or Miss Big」。
這讓他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運動員,也給人們留下了一個魯斯效應(Babe Ruth Effect)—— 追求成功的人應該冒更大的風險,獲得更高的收益。
很多人覺得,真正好的投資人是不靠運氣的不冒風險的,也有人說,講運氣的都是年輕人道行淺。但其實,我把人世間所有的事情分為三類:
只和自己有關的,比如健身、背單詞,這類事情絲毫不靠運氣,只要足夠努力就會有收穫,就能夠成功。
只和外部有關的隨機事件,比如扔骰子、賭大小點,不管自身如何努力,最終都是完全依靠外部概率。
和自身與外部都相關的,比如德撲、比如投資、比如其它的絕大多數事情。這類事情最終的結果都是靠運氣的,因為只要有外在因素的影響,你就永遠無法有 100% 的概率實現一件事。不同人所能做的,只是提高自己實現某種結果的概率,僅此而已。
所以大多的事情是靠運氣的,這句話沒錯。又所以,社會中的大多數事件都是概率事件。
既然得到這個結論,那對這些概率事件做選擇的時候,計算數學期望就是最重要也是最科學的方法。
《黑天鵝》的作者 Nassim Taleb 在他的另一本書《隨機致富的傻瓜》中曾經舉過一個有意思的例子。
有一次,一個同事問 Nassim Taleb,「你覺得某隻股票的走勢會怎麼樣?」,Nassim 回答說,「70%的大概率會漲」。但是,那個同事卻發現 Nassim 在做空這隻股票,就質問他是否在耍自己。
Nassim 用上圖解釋說,股票確實有 70% 的概率會漲,但漲幅可能只有 1%,而 30% 的概率跌所對應的跌幅卻是 -10%。這樣算數學期望值的話,買漲的期望是:70%*1%+30%*(-10%)= -2.3%。
所以回到中國股市上來,我最不喜歡買的其實是大的題材股,所有人都知道這個股票是大概率會漲的,那麼這個事情的潛在期望也就很低。所以越是熱的股票、越是熱的題材,就越容易把人套牢。那麼你下次再進行理財選擇的時候,不妨想想看,這個理財選擇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嗎?可以幫助我做到第一名嗎?可以讓我產生最大的盈利預期嗎?
以上就是今天給大家講解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用。
所以,雖然漲是大概率事件,但買跌的預期結果卻更優。這就是算期望的價值。基於此,希望大家都能夠更好地對風險和回報進行選擇。
直達電梯:
【1樓】馬光遠:「收房地產稅, 70年後還要有償續期」是最壞的選擇
【2樓】王福重:乾脆取消個人所得稅得了
【3樓】王一鳴:朴槿惠的頑抗與兩難,歷史不會允許她等來那一刻
文章版權歸「功夫財經」所有
推薦閱讀:
※【索達吉堪布】一定要觀察自己所作所為有沒有意義
※血糖監測選對時間才有意義
※【凈土法】聽法、觀修、念佛,這就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佛陀的智慧(七)大龍說禪 4 生命不延續學佛就沒有意義
※??2016.8.31,八月的最後一天,最最吉祥最有意義的一天,送給朋友們,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