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聽途說]粵語—中國最古老的普通話(轉載)

  我國古代有一種民族共同語,先秦到兩漢時期稱為「雅言」,宋朝以後稱為「官話」。雅言的基礎是原始華夏語,原來只通行於以皇帝為首的華夏部落聯盟。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書同文」,雅言的地位也就相應提高,成為當時的民族共同語——「普通話」。  秦朝征服「百越之地」之後,從各地徵發到嶺南的「墾卒」把雅言帶到百越,同時吸收了百越語言中的一些元素.逐漸形成了漢語的一支方言——粵語。著名語言學家羅康寧教授認為,粵語源自於「雅言」,是我國古代普通話的「活化石」。粵語,是我國最古老的普通話。  來廣州的人都可能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改革開放以來,直到現在,在內地,說粵語、吃粵菜、唱粵語歌已成為一種時髦和身份、地位的象徵。人們對廣東、對廣州的印象恐怕最早也是從粵語、粵菜和粵語歌開始的。

  有一年美國國際音樂艾美獎將全球唱片銷售量最大的個人獎頒發給唱粵語歌的香港四大天王之一張學友。這意味著,全世界個人音樂唱片銷售量最大的語言區,既不是全世界最多國家使用的英語,也不是全世界最多人口使用的普通話,而是粵語。粵語和粵語歌的流行和影響由此可想而知。連全世界通用的英語和全國通用的普通話都甘拜下風,這種現象對國內乃至全世界任何一種地方方言都不敢想像。這種看似不可思議、匪夷所思的現象,其實也是事出有因的:第一,憑心而論,粵語作為一種語言,本身就十分動聽,它的聲調比普通話要豐富得多,普通話只有4個聲調,而粵語竟然有9個聲調;第二,改革開放以來,以發達的經濟優勢為背景,粵語和粵語歌在內地逐漸流行起來;第三,世界近4000萬華僑、華人中,70%是廣東籍人,這些人當然不能忘記鄉音了。

  關於粵語,有人曾做過「廣州入在外地人中的印象」這樣一個抽樣調查,結果發現,幾乎將近l/3的外地人一提起廣州人首先聯想到的是廣州話,即粵語,成為排在第一位的印象。可見,粵語影響之大,它遠非一般地方方言所能比擬的。  粵語又稱為廣州話、白話,它通行於廣東、廣西東南部以及香港、澳門,使用人口超過7000萬,為現代漢語方言的七大方言之一(漢語七大方言為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粵方言、閩方言、客方言、贛方言)。廣州是粵語的中心,廣州市區的方言,是所有粵語區(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的標準語,廣州話在整個粵方言中最具權威,有著粵方言「普通話」的地位。而且長期以來,廣州一直是嶺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使得以廣州話為代表的粵語在整個嶺南地區都具有了「普通話」的作用。

  嶺南是漢語方言最複雜、差異也最大的地區。除了粵語,主要還有客家話和閩語兩大方言。粵語的形成也十分複雜,具有明顯的「移民」色彩:既有古越族、南方少數民族和古漢語的基本成分,又夾雜著相當成分的客方言、閩方言、湘楚方言、贛方言,同時還有相當數量的現代漢語,英語和東南亞語也融入其中。  一種語言中的外來語狀況與這個民族對外部世界進行交流的過程大體是一致的。對外接觸的面愈廣,交流得愈深,外來語的傳入也就愈多。廣州自古就有對外貿易和對外交流的傳統,改革開放後,廣州又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從開放的規模和深度來看,在整個中國都獨佔鰲頭。粵語中外來語之多和頻繁使用,是中國其它地方難以比擬的。  大家都知道,普通話有4個聲調,廣州話的聲調卻有9個。由於聲調豐富而且富於變化,廣州話聽起來很動聽,很悅耳,粵語歌更是獨具魅力、經久不衰。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廣州、廣東經濟的發達,粵語的地位也越來越高。曾幾何時,全國各地,北至黑龍江、南到海南,從北京、上海到西安、成都、烏魯木齊,幾乎是所有大、中、小城市甚至鄉村都辦起了廣州話學習班,都興起了學習廣州話、學唱粵語歌的熱潮,學習廣州話,會說那麼幾句廣州話已成了一種時髦的象徵。當然,更多的人學習廣州話是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當時,全國流行這樣一句話:「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要到廣東來發財,自然就有必要學會粵語。總之,在全國七大地方方言中,到目前為止,除了粵語,似乎沒有哪一種地方方言,被其它地方如此趨之若鶩地學習。這些年,廣州話學習班甚至辦到國外去,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均舉辦廣州話學習班。據說,在有些國家,作為華人,你可以不懂英語和普通話,但只要會廣州話就能生存了,在這裡,只會普通話的人是難以謀生的。這表明,在國外的華人、華僑大部分都是廣東人,據說全世界4000萬華僑和外籍華人中,廣東人佔了3000萬。

  廣州人因普通話水平差而鬧出過不少笑話,有的還被北方人編進了小品。但隨著南北交往的頻繁,廣州人講普通話也越來越自覺了。

樓主 回復

推薦閱讀:

粵語歌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第三集 (國、粵語) 視頻、文字
大開眼界啦!廣式粵語vs港式粵語,竟然有這麼多不同!
重拾經典 甜美再現 童麗《粵語十大金曲ⅡCD1》12首
從黃子華的「棟篤笑」看粵語文化保護

TAG:中國 | 通話 | 粵語 | 轉載 | 普通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