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是否真正領會了道家的「無為」?

前言:當我們的身心處於疾病痛苦之中時,就很難安寧,整日里與各種疾病、痛苦、習性、缺點鬥爭,時間精力都因此消耗,成長修行障礙重重;當我們身心安寧明凈時,我們身上就不再有各種病痛,對萬事萬物才會保持開放、友善的態度,時間精力亦能聚焦,此時修行身心成長會突飛猛進,若是在人世間做事,事業亦能一帆風順。那麼,如何達到身心的安寧明凈呢?聖哲帕坦伽利以慈悲之心給出的藥方(教導),這些教導已被古往今來的無以計數瑜伽好者們的實踐證明——最為有效的方法。這些方法簡單、實用,人人可學,立竿見影。

道家對此深有體會和感觸。在道家看來,無論是身心內的紊亂還是家國災禍,全部來自我們的造作和人為。這是人類所可能有的最偉大的智慧和洞見。而整個道家學說就是建立於這個偉大的智慧和洞見之上的。這個人類最偉大的智慧和洞見就是:

所有相對獨立的事物(此處「所有」包括社會的、精神的和天地萬物全在內),都是自足、自在、自由、自律和自然的。不要人為地去干涉事物,就是對事物最大的尊敬,就可以讓事物處於最佳狀態,亦即是讓事物處於獨化或自化的狀態——自己按照自足性、自律性等而生生演化不止。

我們社會中、精神中、人與萬物之間,之所以有層出不窮的麻煩和痛苦,就是因為我們妄加干涉得太多,使得事物沒法處於它們自己的自足、自在、自由、自律和自然狀態。痛苦就是異化,煩惱就是提醒,提醒我們那個讓我們煩惱的事物正處於非自足、非自在、非自由、非自律和非自然的狀態。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經》第二章)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經》第七章)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道德經》第二十二章)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道德經》第四十九章)

…………

全部《道德經》所論,兩個字可盡之,曰「無為」或「無執」。

欲達到無為無執,需注意兩點:

其一,必須深知有為、有作、有我、有執之害,說之難以窮盡。人類自身和社會中,不自然、強造作、非理性等等現象在在處處。此皆為攀緣執著自我造作之處也。此見,乃極高明之見,乃上帝般覺照下的通透之見。若無此極高明之見為底子,是不可以隨便妄談無為無執的。如此方可與狡猾、懶散、懈怠、不精進、心智癱瘓等明確地區分開來。

其二,必須深知道體(自性、本體)是真正意義上的自足、自在、自由、自律、自覺和自然之體。它們如上帝,如濕婆,只有他們做主的份,沒有我們做主的份。作如此想,則為真無執、真無我、真自然。無執同樣是即工夫即本體,即本體即工夫。

——摘自潘麟導師生命科學系列著作之《〈瑜伽經〉直解》

推薦閱讀:

打算做合夥生意的朋友,請看下你們八字是否相合?避免破財!
測一測:你是否受異性歡迎?
怎樣通過夫妻宮發現遇到的是否是好男人(好女人)
中國經濟是否一枝獨秀?
新能源出盡 寶馬在華是否還有「底牌」

TAG:道家 | 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