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中國互聯網就是一個「想賺錢」的東西

導讀:第六屆中國網路視聽產業論壇(CNAIF)今天在上海開幕,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作為演講嘉賓,以「局外人」的角度,暢談了他對中國互聯網與美國互聯網的理解與判斷。

來源:鈦媒體

摘要:

1、吳曉波認為,在中國,我們看到的互聯網發展和美國非常不同。中國互聯網的誕生從第一天起就是一個「想賺錢」的東西,和精神層面的關係並不是很大。

2、現在的中國正處在一個「第三次浪潮產生的結果對第二次浪潮的再造」,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中國式道路。中國這個國家由傳統的農耕文明國家向現代國家的進程中,互聯網在我們的屁股上狠狠踢了一腳。

3、吳曉波總結了中國互聯網過去20年在商業上取得的成功。從94、95年開始北京有了第一個區域網,到2004年左右,我們花了10年左右的時間,中國的互聯網對美國互聯網全面抄襲:

2001年,網易通過簡訊方式實現盈利,之後百度找到了競價排名,騰訊找到了虛擬道具的模式。

2001、2002年我們開互聯網會議,基本上4個演講的有2個是美國人,美國人會講趨勢、技術。

2004、2005年,中國人越來越統治這樣的論壇,基本是中國人講自己的故事,美國人也不太看得懂。

2004-2014年,中國互聯網公司形成了全新的商業模式,我們叫BAT,我們和美國不一樣,和亞洲地區的也不一樣。

4、吳曉波還表示,我們都活在一個非常不確定的世界裡面,原來非常非常陌生的概念會對我們進行改變。中國每年季度的出貨量是9000萬左右,幾乎所有的商業關係、社交關係、信用體系和學習模式,以及對娛樂的需求,大規模的向手機端做轉移,已經變成了我們身體中的一部分。

而阿里、京東等電商的崛起,對實體經濟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一方面是摧毀式的,一方面是再生式的。

5、吳曉波還提到,在未來,大數據將會讓我們每個人變得非常透明。

6、最後,他總結到互聯網的本質精神是自由、開放、失控,引用湯因比的一段話結束演講:自覺能力的提升與喪失,是判斷文明興盛與衰落的最終標準。這樣的情況,依然發生在我們的互聯網行業。

以下為吳曉波演講全文,經鈦媒編輯:

其實我對網路視聽行業的發展沒有什麼想法,因為我是唯一的一個「局外人」,我和這個行業唯一的關係,就是今年在愛奇藝上開了個「吳曉波頻道」。他們給我一個數據,每期收看人群裡面,有70%多以上是80後,90後佔1/3。這是我特別吃驚的一個數據。我長期在財經寫作,是一個特別枯燥的行業,很多年來我的讀者大概有是50後、60後、70後。

這次開了愛奇藝的頻道,另外還在騰訊的微信裡面也開了一個公眾號,公眾號的後台數據也差不多,80後佔60%多,很感謝互聯網,感謝這些平台能夠讓我的讀者年輕了10歲,這是互聯網給我的很大福利。

我們這一代人的身上,改變我們最大的確實是互聯網。前兩天我在北京和互聯網業界的老朋友在聊天,我們回憶一個問題,誰發明了互聯網這個詞?最早翻譯進來的時候叫信息高速公路。

後來我們怎麼算、怎麼也想不起來是誰,大概知道這個名詞在正式的媒體上出現,應該是1994年底,1995年的二季度左右。大家覺得,這個名詞其實非常的「天才」,概括了這個技術幾乎全部的特徵,首先是「互」,改變了這個國家、這個社會一向以來單向傳輸的模式。

另外,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把熟悉、陌生的人在虛擬的世界聯動起來,第三是形成了虛擬的網路,首先是信息網路,後來變成商品信息的網路,未來有可能變成娛樂、支付信用的網路,所以「互聯網」三個字確實非常非常天才。

中國互聯網,早期是亦步亦趨,在美國互聯網的陰影下發展而來。發展到今天,中國互聯網在很多方面,特別是在商業應用方面,對美國造成了全面的超越,我們的上網人口在去年超過了美國,現在的智能手機每個月的出貨量是美國的3倍,電子商務的利潤率、阿里巴巴的凈利潤率去年是38%,亞馬遜他們看了要瘋掉了。

中國騰訊等網路遊戲的巨額利潤,也是美國難以想像的,中國的互聯網發展現在的確非常迅速。

我們怎麼能夠在一個全球化的背景下審視中國互聯網的崛起?現在反倒變成一個問題。我最近在寫騰訊傳,花了很大的精力研究互聯網的企業和產業,我談談我的粗淺看法。

首先我們在互聯網領域看到,這個世界有兩個互聯網,一個是美國式的,一個是中國式的,這可能也是全世界的基本格局。但是在很多模式、價值觀方面是完全不一樣的。美國互聯網在矽谷的誕生,在精神上延續了1968年北美學生反抗運動的結果,這批人在美國西部地區,保持了顛覆現有秩序的精神。

90年代中期,雅虎上市的時候,商業周刊登了一個楊致遠的照片,我記得那是20年前的景象,但我現在還記得很清楚。楊致遠坐在一個老闆椅上,穿著牛仔褲,光著腳。這是第一個上《商業周刊》光腳的企業家,代表極端、極客的精神。

第二,美國互聯網的發展是時空的,處在分享、失控的狀態。第三,是外生性的,美國希望通過互聯網向全球輸出他的價值觀。第四,他認為是「不作惡」,價值觀的底非常鮮明。

在中國,我們看到的互聯網發展和美國非常不同。中國互聯網的誕生從第一天起就是一個「想賺錢」的東西,和精神層面的關係並不是很大。中國互聯網第一批的,向張朝陽等,他們講述的第一批就是商業類的,就是想賺錢,是被一群非常務實的人所通知的。

第二是從一開始就是被控制的狀態,寡頭特徵明顯。現在我們由PC端轉移到手機端,今年我看了艾瑞的數據,我們現在每天使用最多的20個APP裡面,屬於BAT的有3家公司。比如我們只有一個社交網路,在美國會有很多的社交網路。

第三,我們整個是內生性的,面對中國人口紅利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第四對所有互聯網公司的評價,基本上是沒有價值觀只有價值,我們用市盈率來評價。

中國互聯網的過往20年,商業上我們取得巨大的成功。從94、95年開始北京有了第一個區域網,到2004年左右,我們花了10年左右的時間,中國的互聯網對美國互聯網全面抄襲。當時所有的人都在說,模仿是最大的創新。這在商學院裡面也講得通,也是商學院的經典理論。

所以,無論做門戶也好,做搜索也好,包括像QQ,也是一個全面的模仿。搜狐最早的名字SOHOO,對雅虎的模仿,現在是SOHU。之後互聯網泡沫,中國的互聯網開始尋找自己的道路。

2001年,網易通過簡訊方式實現盈利,之後百度找到了競價排名,騰訊找到了虛擬道具的模式,到了2004、2005年後,出現了全面的反彈。中國互聯網業界裡面自信心越來越大,我印象很深,2001、2002年我們開互聯網會議,基本上4個演講的有2個是美國人,美國人會講趨勢、技術。

2004、2005年,中國人越來越統治這樣的論壇,基本是中國人講自己的故事,美國人也不太看得懂。我寫「騰訊傳」,他們和我說,美國人到2009年的時候才發現深圳有一家公司叫騰訊,很厲害。2008年他們都不知道騰訊,看互聯網都是在上海、北京來看的。

2004-2014年,中國互聯網公司形成了全新的商業模式,我們叫BAT,我們和美國不一樣,和亞洲地區的也不一樣。我們的網路視頻、網路遊戲,中國很早是全面的模仿了韓國、日本的模式,但是今天龔宇、劉德樂,他們未來領導優酷、愛奇藝,他們未來的模式一定是「中國模式」。

中國人均的人口紅利的想像,是別的國家難以想像的。劉先生說優酷5億用戶裡面,人均只貢獻了8塊錢。劉先生是做財務出身的,如果到10塊錢很快翻身,到16塊很賺錢,到24塊錢比阿里巴巴都賺錢了。這個商業模式的創新,已經是完全不一樣了。

如果把中國和美國做另外一個研究,互聯網在過去20年裡面,對中國社會的改造、影響,遠遠大於對美國社會的改造、影響。我2005年去波士頓做了4個月的訪問學者,2005年美國人就和我說,現在我們很少談互聯網,我們主要談怎麼克服癌症,怎麼可以把海水變成淡水,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新的,以生物科學、材料、能源革命為主的革命浪潮。

中國在過去10多年來,中國最大的變化來自於互聯網,我們用信息化革命的手段,再造非常陳舊的社會體制和非常陳舊的實業、傳統行業。中國現在是處在一個「第三次浪潮產生的結果對第二次浪潮的再造」,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中國式道路。

比如在傳播方面,由門戶到博客、到微博、微信,使公共社會的輿論環境出現了變化,每個人現在可以在網路上表達你的思想,雖然邊界非常清楚。我們獲得信息的方式,也不是來自由上而下的管道,傳播角度來說已經越來越「平」。中國這個國家由傳統的農耕文明國家向現代國家的進程中,互聯網在我們的屁股上狠狠踢了一腳。

社交網路,1999年3月份QQ誕生,中國第一次出現了一個虛擬人,也就是QQ人。QQ人和傳統人來說最大的區別,我們原來生活在街道、單位裡面,QQ再造了一個虛擬的人,使我們可以找到虛擬空間裡面的找到另外一個人。今天中國主要的互聯網消費人口是從QQ人開始,從QQ人到QQ空間到微信朋友圈到陌陌,這使中國人,雖然我們每個人有戶口,但是虛擬世界裡面我們擺脫了戶口,成為自我解放的人。

第三是電商,阿里、京東,對實體經濟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中國的實體經濟,原來中國的營銷模式,北上廣深先打下來,再大市級、縣級再到集鎮。有了互聯網之後,全部被擠平了。昨天我看到一個新聞,中國最大的羽絨衫公司,今年上半年關了6000多家連鎖店。這說明,世界徹底被扁平了。服務業的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電商,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一方面是摧毀式的,一方面是再生式的。

信用方面,是互聯網金融。一方面對傳統銀行造成巨大的衝擊,如果不是3月份銀監會停止了虛擬信用卡和虛擬支付,到今天可能各位口袋裡的信用卡都不見了。

另外一個很大的貢獻,終於在一個大數據的平台上面,終於建設了每個人的信用和企業的信用。我們現在每一筆消費,每一個出行,包括每一個視聽都是被記錄在案的,我們終於變成了一個真正的「透明人」。因為這樣的透明和大數據,使每個人在未來,互聯網幫我們建立我們的信用體系,幫企業建立企業的信用信息。

今年阿里巴巴推出外貿貸,不需要抵押,最高限額1000萬。阿里能夠做,因為這些企業,所有的外貿數據都在阿里的大數據平台上可以跑出來的。

在傳播、社交、電商、信用方面,其實美國社會在這幾個方面得到的改造,比如美國人的信用體系,很多年前就建立起來了。電商的部分,也沒有中國衝擊那麼大。

美國人的亞馬遜等,美國的實體經濟和連鎖服務業的衝擊,遠遠沒有中國這麼大。美國人對社交的喜好度和瘋狂度也沒有亞洲人那麼大。當年簡訊的時候,我研究過,美國人一年用的簡訊,相當於我們一天的春節拜年簡訊量,想想我們對社交的瘋狂。

未來,誰也看不清楚,我們都活再一個非常不確定的世界裡面。但是我覺得在原來非常非常陌生的概念會對我們進行改變。中國每年季度的出貨量是9000萬左右,幾乎所有的商業關係、社交關係、信用體系和學習模式,以及對娛樂的需求,大規模的向手機端做轉移,已經變成了我們身體中的一部分。

中國人每一天在手機上消耗的時間是3小時,比我和我女兒、太太談話的時間都長。這3個小時是被切割的,是由5分鐘、15分鐘、20分鐘、30分鐘這樣被切割、組合的。手機,把時間剁成了碎片。

接著是物聯網,98年的時候有一本書,當時我們看到的時候覺得很難想像,當時預言未來所有的商品都有一個晶元,任何一件衣服、眼鏡、餐桌甚至一幢大樓的磚頭裡面都會有晶元,世界由晶元構成。16年前我們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震驚,因為晶元非常貴,但是我們現在覺得會變成事實。現在,這個在技術當中已經被攻克了。

大數據,把每個人變得非常透明,每個人的消費行為變得非常透明,最終讓世界變得非常透明。以後,利潤不會是在信息不對稱當中產生,而是在技術的本身、創意的本身產生。為什麼現在大家非常看好文化行業,看好軟體開發?很大因素來自於這個地方。未來,會有圈層,每個人活在自己的圈層裡面,60後、70後對90後的消費習慣非常非常陌生,未來會變成圈層化,這在娛樂行業應該非常明顯。

我前些天問女兒,你最喜歡的歌星是誰?她說是鹿晗,我都不知道誰是鹿晗。我只知道姚晨,姚晨今年出了一個事,前男友說她出軌,微博有40萬條跟貼,我覺得很厲害了。鹿晗在今年七夕說了「大家好」,跟了1732萬條跟貼,超過了世界基尼斯記錄,非常難以想像。

在90後的圈層社會當中,所喜歡的娛樂明星和所欣賞的商業行為,是他的父輩完全難以理解的。未來,你問一個大學畢業生他所了解的運動鞋品牌和億萬富翁、喜歡跑北京馬拉松喜歡的運動鞋品牌,完全是不一樣的,未來社會會變成圈層化。

金融革命,未來金融業會發生非常非常大的變化。我認為中國在下一個經濟周期裡面,中國會變成一個金融資本主義的國家。

視頻,我把我以前從艾瑞拿到的PPT調出來,這是在吳曉波頻道裡面做了一個「誰統治了我們的手機」,這個數據我看到很震驚。中國人使用的APP當中,最常用的20個有7家是視頻網站。三分天下,被視頻所統治。這個行業,確實處在一個井噴的前沿。

未來,這些事情都會一一發生。實體經濟會越來越被討論和互聯網有什麼關係。前兩天我去泉州,泉州有中國最多的運動服飾、運動品牌,有11家上市公司來自這個行業。

我看了3家企業,惶惶不可終日,不停的關店,消費者在流失,每個CEO都在講我們和互聯網有什麼感到。有一個CEO和我說,我看了《親愛的》之後,我就想我能不能在我的運動鞋裡加一個晶元,賣給中國的孩子,這樣孩子丟了之後可以找到。

他們找到百度合作,真的開發出這樣的鞋子,和中國三大運營商談了流量包年的協議,有了這樣的晶元,孩子丟了比較容易找到,另外孩子每天走了多少路,你的腳步是否穩定,這些大數據都可以傳輸到後台,對你孩子進行分析。這樣的一些事情,在傳統的製造業中正在層出不窮的發生。

社群,今年所有的行業,特別是文化行業裡面,比較糟糕的還是報紙行業。報紙行業,今年應該說是陡狀的下滑。我們有一個藍獅子的出版公司,我們2010年的時候就出現了一個情況,紙質圖書每年20%到25%的下滑,同時銷量部分,網店的銷售部分每年以50%的增長。

2010年,傳統出版業已經發生了這樣的情況。之後,是出版業的轉型、洗牌。這個行業,在報紙行業也發生了,未來很可能在視頻行業發生,這是不可逆的事件。

當所有的信息傳播由單向精英創作式的傳播,變成每個人在社交的信息流裡面通過非線性的閱讀,從政府到每個企業、每個個人都在想一個問題,我們怎麼生產一個新聞,以及讓老百姓可以看到這個新聞,這是非常大的問題。包括我個人的消費體驗,我幾乎已經不看任何的新聞客戶端,不僅不看報紙、不看電視,對新聞客戶端也不看了。

以財經觀察為生的一個人,我百分之百的信息來自朋友圈,社交幾乎控制了我所有的信息。知識供應,我作為60後,之所以要搞「吳曉波頻道」,我首先要感謝愛奇藝為我開這個不娛樂的節目。我發現長期以來我的專欄寫作、圖書寫作,造成了我的受眾非常老化,我必須要讓我的思想融入到更年輕的族群,擁抱互聯網。

未來我認為會發生的事情,是世代的交替,我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調查,當前的中國互聯網的「統治者」是哪個年齡段?在什麼時候創業的?我後來發現新浪、搜狐、網易、百度、360、京東等等這些人,進入互聯網的創業時間是1998年四季度到1998年的四季度。

16年前的種子,由這波人發芽,他們通知了中國的互聯網。中國每年的創業人口大概是240萬左右,100%是80後。互聯網運用人口,也主要是80後、90後,這是未來10年的事實。80後、90後、00後的朋友,如何把1964、1974年後的朋友「幹掉」,或者1964到1974的朋友用資本方式來「控制」他們。

這樣的變化,會在不同的行業當中發生。最終的一個問題,是我們這個國家,能夠利用互聯網,從1990年矽谷跑出來的這個魔鬼,能讓我們這個國家真正走向開放,互聯網的本質精神是自由、開放、失控,最後一句話是湯因比的:自覺能力的提升與喪失,是判斷文明興盛與衰落的最終標準。這樣的情況,依然發生在我們的互聯網行業。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

周忻房地產與互聯網

互聯網變革房地產

創新而立

迎接房地產新鉑金十年

******************************

歡迎訂閱

微信搜「zhouxinwx2013」

查找公眾賬號「周忻房地產與互聯網」

******************************

分享朋友

點擊右上角菜單

選擇發送給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推薦閱讀:

女人肯把這3樣東西都給你,不用懷疑絕對是真愛!
【提醒】3歲寶寶中毒住院,這個10塊錢買的東西,快從家裡扔掉!
東西方描繪的末日有何不同?
時間是種極好的東西,原諒了不可原...
上聯:「小偷偷偷偷東西」,網友的下聯亮了!

TAG:中國 | 互聯網 | 賺錢 | 中國互聯網 | 吳曉波 | 東西 | 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