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不是拖延症,只是不夠專註。
很多人都會有這種經歷:啥也沒做,感覺一天就過去了。或者回顧過去,發現生活被切割成很多碎片,結果沒有一片完整到值得我們記憶的成就。
所以有人就為自己的「拖延症」而懊悔,為自己的「懶」而羞愧。
其實,你不是拖延症,只是不夠專註。
如何把事情做到極致的藝術
1
信息過載時代的人類大腦
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我們的大腦一直在努力進化適應周圍的環境,比如我們會被風吹草動所影響,從而保持警惕;我們要同時通過聲音、光影、顏色、氣味、溫度等的變化來感知可能到來的危險或收集信息。
但到了近代,科技的發展已經遠遠快過我們大腦的自然發展,信息膨脹的速度也是的我們的大腦嚴重過載。
我們習慣於一邊走路一邊看手機,一邊工作一邊刷微博,一邊開車一邊打電話,一邊與家人或朋友談話,一邊時不時掏出手機看一眼——現代科技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加大了對我們大腦的干擾。
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教授研究發現,企業職員在日常工作中平均每3分05秒就會被打斷一次,而要重新進入工作狀態需要25分鐘左右的時間。
信息過載和大腦的不堪負重看起來似乎是由數字革命引起的,但個人個人電腦、互聯網、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興起只是表面現象,真正改變我們心理狀態的原因在於信息時代引起的商品本身性能的變化——新技術的多樣性和易用性,在開發產品時候追求產品在外觀和功能更能引起人們的注意,我們的注意力不斷被誘人的聲音、引人注目的視覺效果和持續的振動所吸引,與此同時我們的大腦試圖同時處理多個相互競爭的信息流。
2
你不是外星人,不能同時多任務處理
很多時候我們會產生錯覺,我們同時在處理幾件事情,但實際上我們的大腦並沒有這一功能——我們只不過是在多樣任務間同時切換而已,我們的思維具有以下局限。
選擇性局限:在複雜環境中,我們同時接受大量信息,大腦會判斷其重要程度有選擇地重視或忽視一些信息。
分配局限:注意力不會指向一個目標,而是分布於一個區域。
持續性局限:越是枯燥的目標,注意力越難以持續。
處理速度局限:大腦對信息處理和注意力重新分配需要時間。
工作記憶局限:這個局限包括容量和保真度,即我們可記憶的信息數量有限,存儲的記憶隨著時間流逝而衰減。
目標管理局限:我們一邊開車一邊打電話並不是我們真的能同時處理好這兩件事,而是在兩個任務間快速切換。其代價是精準度降低,處理速度變慢。
3
專註,就是修禪
有一則佛學佚事:學僧有源問大珠慧海禪師:「和尚最近怎麼用功?」大珠答道:「飢來吃飯困來眠。」「平常人不也吃飯睡覺?這也叫修行?」大珠禪師說:「平常人吃飯時千般計較,不肯吃飯;睡覺時百般思索,不肯睡覺。」
「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所以陳坤才會說:專註,就是禪修。
這在心理學上其實也是有相關解讀的,我們前面說過,人的大腦其實不能同時處於兩種狀態,也就是說,不能同時處於悲觀和樂觀的狀態,那麼當我們專註於學習或改變時,自然就不會糾結於負面情緒——有些煩惱,確實是因為想得太多。
4
如何保持專註
我們可以採用兩種辦法來減小干擾對我們的生活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改變我們的大腦和改變我們的行為。
學習:在任何年齡階段提升我們的認知能力。雖然能夠證明傳統教育直接提高認知控制力的證據看起來還處在理性假設的階段。但應該把教育看成一個終生的過程;我們在任何年齡都有潛力提高我們的認知控制。
冥想:提高思維能力。越來越多的證據使我們確信,冥想能夠幫助提高認知控制力,這已經成為一個很強的信號。當然,除了在認知控制力這一領域提高,有更多別的原因支持我們繼續努力進行注意力方面的練習。
腦力遊戲:認知訓練。認知練習試圖通過利用我們大腦內在的可塑性來提高大腦功能,而不是通過明確地教授一種策略或技術。大部分的訓練程序都不是想要通過重複的任務來完成一個目標,而是通過適應性(adaptivity)來完成。
電子遊戲:並非所有遊戲都有利於專註。我們需要明白不是所有的電子遊戲都是一樣的。有些能產生巨大的收益,有些也許對我們的認知控制力沒有絲毫收益,另外一些可能還有負面影響。
自然:環境影響大腦。我們還是鼓勵大家多與自然接觸,因為這麼做能給我們的身心健康帶來諸多好處。
藥物治療:虛假地增強認知調控能力。事實上,現在並沒有治療注意力分散的神奇藥物。其原因是分子方法(molecular approaches)會引發副作用和上癮問題。此外,這也涉及社會層面的倫理問題;人們把「大腦興奮劑」看作是一種干預,它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快速完成,這樣就失去了真實性,是不公平的,受限制的,是一種作弊。
體育鍛煉:更好的身體,更好的思維。行體育鍛煉應該成為人們,尤其是兒童和老年人緩解注意力下降的規範性方法。個體一生的隨機對照研究的元分析有低成本和易獲取的特點,它對其他方面的身體健康也有好處,其影響有強大的生物學基礎。
神經反饋:尚待完善的研究。作為提高認知的一種方法,神經反饋還無未做好面向大眾的準備,但層出不窮的研究都顯示出信號的存在。此方法的某些版本或許確實有助於增強認知調控能力。
推薦閱讀:
※【戈壁】融思想於藝術,專註阿拉善雕刻——石偉峰
※注意力失調了20多年,我是如何活得比正常人還要快樂一點的
※深度工作的33條細節,教你活出專註的人生
※人類的大腦才是最出色的計算機
※【開心食堂】這個專註畫網友缺陷的哥們,簡直就是國外版留幾手....
TAG:專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