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的心理障礙及調適

如今,在大學校園裡,休學、退學、自殺、犯罪等現象屢見不鮮,有心理障礙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多。前不久,在南京召開的大陸、香港、台灣三地21世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學術研討會上,有報告說:在我國,80年代中期,23.5%的大學生有心理障礙,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來已達到30%。如何防治心理疾病,克服心理障礙,已成為高校學生管理的重點工作。

大學生的心理障礙,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有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有很多是在剛進入大學時,由於高中與大學各方面的不同,伴隨著進入大學的喜悅,有些同學夾雜著幾許憂愁、幾許焦慮,種種心態,給一些同學帶來不適應,造成心理問題。為防微杜漸,及時解決大學新生的心理問題,使他們擺脫心理困境,恢復心理平衡,增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及對挫折的承受力,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對新入學的大學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學新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大學與中學的不同,是造成大學新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1.學習方面的不同

中學和大學都要學習,但學習目的和方法等都不同。中學時,教師不厭其煩地「傳道、授業、解惑」,負責的態度一點也不亞於父母對你的關心。大學則實行學分制,學習完全靠個人,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自學能力強的學生脫穎而出,而有些中學時的姣姣者,由於對大學的學習方式方法掌握不好,加之強手如林,昔日的優勢風采不復存在,自尊心和好勝心得不到充分滿足,家長和個人的期望值過高,容易產生失落感。

2.環境的不同

大學校園比中學校園面積大,樓群林立,是個小社會。我國高校採取的是住宿制,步入大學即意味著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過集體生活。在中學,為迎高考,除了學習,一切事情家長代勞,加上獨生子女驕生貫養,上大學後,一切親力親為,適應能力不強的就會經常被孤獨不安、焦慮所困擾,尤其是習慣了農村生活環境的大學生到喧鬧的城市後,易產生壓抑和自卑感。如一位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對滿眼灰色的樓群產生厭惡情緒,大腦反應慢,經常出現忘記返迴路線的情況。

3.人際交往的不同

中學裡的人際關係要簡單些,一心只讀「聖賢書」,而大學的交往是廣泛的,有同學、同鄉、師生、異性、社會活動團體等。同居一室的有來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城鄉背景,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他們之間的磨合是個新問題。一些學生個性強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性格內向的學生不合群,孤獨寂寞,經常埋怨自己沒有,甚至想逃避。

4.戀愛方面的不同

中學時,家長、老師不止一次告誡大家絕不許戀愛。大學裡卻聽不到告誡的話,也找不到學校關於戀愛問題的明文規定。當看到高年級一對對、情意纏綿地走在一起,有些剛入學的大學生為尋求安慰、擺脫空虛和寂默,也有的為滿足一種虛榮心,開始尋找異性。他們不知道接觸到什麼程度合適,有時候,他們根本不知道傷害了對方,反過來也傷害了自己。異性的接觸,易形成失戀、暗戀等現象,嚴重時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二)人格缺陷易產生心理問題

人格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總和,培養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偏執、強迫、自負、多疑等不良人格,都會產生些心理問題。如:小A是個敏感、多疑的小夥子,他認為大學是自己生活的新開端,因此,從言談舉止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處處想盡善盡美,給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可越是這樣想,越感到自己處處不如意。一次上課回答問題時,儘管老師肯定了他的答案,但在坐下來的瞬間,幾個女生在偷偷地注意他,似乎還議論著什麼,他頓時感覺難受極了。以後,上課就不再敢回答問題了,更怕教師冷不丁地叫自己。過了幾天,他彷彿感到同學們都在議論自己,別人的一舉一動都會讓他產生牽連性想像。剛進入大學時的那種自信一下子變成自卑。

(三)家長意志引發的心理問題

家長望子成龍心切,認為學習是主要的也是唯一的目的,所以想方設法阻止學生的一切業餘愛好。上大學後,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多才多藝的同學,在活動中脫穎而出,而受家長壓制的學生,除學習外,沒有一技之長,很自卑。有的家長強迫學生念自己不喜歡的學校或專業,以至於上學後,對大學沒感情,對學習沒興趣,甚至有的想退學。

(四)大學生就業,引發的心理問題

近年來,由於不斷擴招,大學生人數增多,給大學生就業帶來困難,從學歷上講,本科就業難,專科更難。加之大多數企事業單位結構調整,本身就有一些下崗職工等安排,這無疑給大學生就業增加了新的困難。加之,在我們的就業過程中,由於制度不完善,人為因素干擾太多,一個公章不如一個老鄉現象的存在,當學習努力、分數高的普通家庭學生,看到父母有錢有勢的自費生,成天逃課、上網、睡覺等無所事事的樣子,深感社會的不公,覺得前途渺茫,以至於沒有了學習的熱情,有的甚至想逃避。二、大學生容易產生的幾種心理問題

1.焦慮

焦慮是一種情緒反應,是個體對當前或預感到的挫折產生的一種緊張、憂慮、不安而兼有恐怕的消極的情緒狀態。它包括自信心、自尊心的喪失,失敗感與罪疚感的增加等。而過度的或過於持久的焦慮會損傷他們正常的心理活動,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如憂慮症、神經衰弱等,從而嚴重地影響大學新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

2.冷漠

冷漠是個體遇到挫折後的一種防禦手段。它包括缺乏積極的認識動機、活動意向減退、情感淡漠、情緒低落、意志衰退、思維停滯。在生活中,當一個人面臨困難和挫折時,表現出漠不關心的心態,以來保護自己。具有這種性格的人,缺乏進取精神,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終日隨波逐流,無所事事。3.狹隘

狹隘表現為受到委屈或遭到貶抑後,思想上產生「意結」,常常為一些小的意見和得失而煩惱,耿耿於懷,不能自拔,遇事好猜疑,萬事計較,一天到晚疑神疑鬼,悶悶不樂,苦惱不滿。如學習和生活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傷害了自尊心,生活上單調乏味,缺乏必要的人際關係,易產生狹隘心理。

4.狂妄自大

狂妄自大是對自己的品質和才能給予過高的估價而產生的一種虛狂的心理狀態。具體表現為:自以為是、任性逞能、目中無人、事事以我為中心,好發表自己的見解,聽不進別人的意見等。比如,家庭溺愛、嬌慣,導致習慣支配別人、命令別人;個人天份較高、學習成績突出、有較強的自尊心和好勝心的學生,形成固執已見,不聽別人勸,往往阻礙著他們接受新的教育。

自卑表現為完全喪失信心、膽子小、信心不足。病態的表現為:怕見生人,一見生人就會全身緊張,手足無措,惟恐別人笑話自己,自我感覺一切不如人,對前途完全失去信心,人際關係冷漠。

三、大學新生心理問題的調適

人的心理狀態雖然受社會學習、生活、環境的制約,但是,人們仍可以通過各種努力來進行調節,以維護心理平衡,達到心理健康的目的。調節大學新生的心理問題,使其健康發展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做好新生入學教育

大學生入學後,做好新生入學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過報告、座談等活動,對大學生講大學與中學的不同,可能遇到的困難、出現問題,讓學生有個思想準備。帶學生熟悉校園環境,多組織有益、健康的集體活動,讓同學在活動中增加了解、增進友誼,儘快適應新環境。同時,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了解並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2.努力營造一種溫馨的氛圍

創造一種和諧學習生活環境,師生之間團結友愛,教師要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做同學的良師益友,同學之間要互相關心,彼此敞開心扉,傾吐心聲,讓新生消除陌生感,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3.健全、豐富、優化黨團組織

通過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如: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先進人物報告會、優秀團活、黨課等多種途徑來陶冶自己的情操,並在情感的升華中構建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框架。

4.確立符合自己實際的目標

心理障礙往往源於挫折,而一個人心理上能否體驗到挫折感,與他的抱負水平密切相關。如果自我抱負水平過高,失敗的機會就愈多,則更容易體驗到挫折感。如:一門功課兩人都考了80分,如果一個人原定目標為90分,他便有可能產生挫折感,而另一個人原定目標為70分,他便沒有挫折感。因此,幫助新生正確認識、評價自己,制定計劃時考慮到它的可實現性,多訂一些近期目標,少定長遠目標。

5.建立心理檔案,開展經常性的定期心理檢查

新生入學後,找學生談話,做心理檔案,進行跟蹤了解,開辦心理選修課、舉辦心理講座等,學校應成立心理諮詢機構,撥專項經費、有專人負責。心理諮詢的形式很多,一般有面談、集體諮詢、電話諮詢、通信諮詢等多種形式。對已發現有心理危機或有家庭病史的同學,要注意跟蹤了解、交談,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特點是要與家庭配合,共同做好學生的工作。

通過了解大學新生入學後,容易產生的心理問題及原因,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使新生在智力上、情感上得到全面發展,為大學生認識自我、完善個性、開發潛能提供最大的幫助,使每個莘莘學子都成為21世紀的棟樑之才。


推薦閱讀:

《大學直指》
【大學秘典】誰說蘭大上學都是騎駱駝的?
馬伊俐大學舊照曝光 甜美清純甩姚笛十條街
無量壽經  (第三十二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32
「我們快被大學慣壞了。」

TAG:大學 | 心理 | 心理障礙 | 大學新生 | 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