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國人是誰?為什麼今天全世界都在紀念他?
2018年5月25日,
谷歌美國區的塗鴉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因為紀念的,竟是一個華裔男子的黑白畫像。他是誰?
竟值得這般「大張旗鼓」的紀念?
Google解釋說:「他對美國電影,
帶來如此獨特和不可磨滅的烙印,
所以我們決定,
在他最著名的作品發行周年之際,
運行該紀念塗鴉。」
而一提及美國電影界地位最高的華人,
我們第一個想到的自然是李安,
但如果回看歷史,你會發現,
谷歌紀念的這名華人,
他的成就可比李安還高很多!
他是第一位被載入奧斯卡史冊上的華人,
之後更成為奧斯卡的常客,
如今的李安已是成就非凡,
可是至今未能沖入「世界十大導演」行列,
而他卻扛著攝影機,挺進「世界前五」!
美國人說,
世界電影史上他已是一個傳奇。
他,就是黃宗霑。
1899年,他出生於廣州台山市,
5歲時,他隨父移民美國華盛頓州,
而那時來美國的華人,
日子一點兒都不好過,
種族歧視會堂而皇之畫在廣告傳單上,
廣告上寫著「老鼠、蒼蠅、
蟑螂、臭蟲一掃光」,
旁邊畫著長辮子中國人正要張嘴吞鼠,
華人背著「髒亂差」的標籤,
沒地位,無顏面。
而黃父做苦力,打零工,
硬是在當地人冷眼歧視中熬過來,
開起一家雜貨店,
可儘管父親當上老闆,
他的童年卻仍舊慘淡,
沒有人願意和他玩,還經常結夥嘲笑他,
而他想個辦法,
從自家雜貨店偷糖果給別的小孩吃,
一來二去,竟和當地小孩交上朋友。
而他長大後才發現,
當地對華人的歧視,
並不是一把糖果就能夠解決的問題。
16歲時,他離家四處打零工,
不可避免地受到冷落刁難,
他不肯認命,立誓要出人頭地,
要為華人爭一口氣!
而他的想法卻有些「天馬行空」,
個子不高卻跑去當拳擊手,
沒想到靠著腦子活、身手快,
一次比賽中還拿到了金腰帶。
而當時適逢電影藝術誕生,
市場急缺人手,
好多拳友都轉戰電影圈當攝影師,
於是,頭腦靈光的他,
又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1917年,他進入拉斯基電影公司
(派拉蒙影業的前身),
而這次轉行,是他嶄新人生的最大轉折。
雖說踏入電影界,
可他卻絲毫不懂攝影技術,
只能從雜務做起,很長一段時間內,
除了做清潔打掃、搬運器材,
就是負責打板,開拍時在鏡頭前喊:
「第一鏡第一次,開拍」之類。
這活沒技術含量,但他幹得很來勁,
因為他有一顆「偷學」的心,
」那段時間,我能在第一線觀察,
現場學到很多攝影的東西,
時間久了,那套東西在腦子裡就記熟了,
肯學的人總是特別走運。」
1919年,
塞西爾·B·戴米爾拍攝《男人與女人》,
在某一幕中,
女主演葛洛麗亞·斯旺森(默片女神)
要與真獅子演,
導演臨時決定增加四處機位,
從不同方位捕捉鏡頭,
當時攝影助理不夠,
塞西爾問他:「你會不會操作?」
他忙不迭點頭:「沒問題。」
就這樣他成為第四號機位攝影助理,
最後居然一遍過。
從此,他告別雜務工,
正式當起了攝影師,
只是工資還是可憐的十美元,
但他憑藉聰明的頭腦,
很快改變自己在劇組的地位,
一日,他在塞西爾的片場盯鏡頭,
當時塞西爾想拍一個金絲雀唱歌的特寫,
一切準備就位,但金絲雀就是不開口,
終於有人發現了問題:
這是雌鳥嘛,雌鳥本來就不叫的嘛。
就在塞西爾急得不行的時候,
他站了出來,
直接塞了一小塊口香糖到鳥嘴裡,
那小東西懵了,
嘴巴一張一合想把口香糖吐出來,
雖然沒聲音,可這是默片呀,
金絲雀只要張嘴,看起來就是在歌唱,
這下子所有人都服了,
這個中國人不僅搞得定人,
居然還搞得定鳥!
他當即獲得大幅加薪,
從此劇組裡再也沒人敢小看這個中國人。
而他人生的最大機遇,
就在這時悄悄到來了。
1922年,他為著名影視女星,
瑪麗·邁爾斯·明特拍攝造型照,
當時是黑白片時代,
藍色和白色在銀幕上很難區分,
而瑪麗的眼睛是藍色的,
拍出來總是泛白,沒有神采。
可沒想到他竟成功將她的藍眼睛,
在照片上「變」成了黑色。
這張照片上的瑪麗,
擁有一雙神采奕奕、美麗動人的眼睛,
頓時轟動了整個美國電影界。
第二天,瑪麗立刻找到他,
要雇他當私人攝影師,
這等好機會上門,他反而卻愣住了,
因為問題是,
他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咋拍出來的。
但這樣的機遇他也絕不會錯過,
當即答應下差事,回家開動腦筋,
他前前後後回想技術上的程序、
拍攝的細節,
還專門去拍攝棚觀察了一下午,
沒想到果真有了發現,
當時照相機後面是一大塊黑色的簾幕,
拍攝時那黑色映入了瑪麗的眼睛,
所以拍出來眼睛就有黑色的感覺。
於是,以後再拍瑪麗,
他就準備好關鍵道具,
用一大塊黑天鵝絨布料,掛在相機前,
中間只剪出一小塊地方露鏡頭,
拍出來的效果,瞬間美呆,
他終於打響了自己的第一個名號:
第一個把藍眼睛明星,
拍出神韻的黑白攝影師。
很快,整個好萊塢開始風傳,
瑪麗·明特,
找到了一名有神秘能力的中國攝影師,
當紅的影星們,爭相請他來當首席攝影,
到了1930年,
他已是全球最著名的攝影師,
是好萊塢身價最高、
最搶手的攝影大師,
可誰曾想,
伴隨一夜走紅而來的卻是非議。
當時出人頭地的他,
購買了一架豪華名車帶著家人四處兜風,
卻引來白人社會的譏諷:
一個中國人開名車在好萊塢兜風?
有沒有搞錯!
到了1945年日本偷襲珍珠港,
美國社會更掀起一陣「反亞裔」的狂潮,
對亞裔的不忿變本加厲,
他也受到更多的非議,
而他毫不顧忌那些帶著歧視的目光,
每次出門都要在胸口扣個小別章,
寫著「我是中國人」。
而他面對的歧視還有更過分的,
他與白人女作家薩諾娜·巴布相戀多年,
卻不能結為合法夫妻,
因為當時加州有個法令,
叫「反種族通婚法」,
明令禁止白種人和中國人結合,
直到1948年法令廢除,他倆才終於領證,
可那時兩人都已錯過了青春年華。
而他攝影事業的成功在美國人看來,
這名華裔什麼讓金絲雀歌唱,
什麼將藍眼珠拍成黑色,
都不過是有點「中國式小聰明」,
誰願意服一個矮墩墩的黃種人?
但他用事實告訴他們,
一兩次可能是小聰明,
但一直不斷,就是實力,
他用他的「小聰明」,
之後征服了整個好萊塢。
為了證明自己,他不斷推陳出新,
發明出創新攝影手法,玩轉好萊塢,
他為導演維克多·弗萊明的《誘捕》掌鏡,
人們發現,
他鏡頭下的克拉拉·鮑的性感,
幾乎是三維立體的,
而這種劃時代、先驅式的畫面,
離不開他的打光技巧:
我用柔光,讓擋板周圍,
閃爍著微弱的自然光,光影參差,
落在她身上就有立體的效果,
單是光影效果上,
克拉拉性感的形象就呼之欲出。
1946年,他為《出賣靈肉的人》掌鏡,
需要拍攝約翰·加菲爾德拳擊的場面,
為了跟上拳擊演員的速度,
更讓觀眾覺得身臨其境,
他在拳擊台上,腳踏一雙溜冰鞋,
全程在拳擊賽場里追著演員抓拍,
這一役後,他成了
「第一個踩著溜冰鞋拍運動鏡頭的人」。
1947年的《追蹤》,他精於用景,
為了製造高空俯瞰的效果,
他更是別出心裁地,
直接把攝影機架在大樹枝幹上拍攝……
1950年,拍《鬥牛壯士》,
他把攝影器材綁在演員腰部,
還挖個地洞放進攝影機,
拍攝四個牛蹄橫空飛來的場景,
這逼真的視角,
讓鬥牛場面一下子就緊張萬分。
他獨特的攝影風格,
為不同的電影打造出了最佳觀影效果,
在當時的好萊塢獨樹一幟,
也讓他收穫了真正的肯定。
1956年《玫瑰紋身》,
他捧回了第一座小金人。
緊接著,在1963年的《原野鐵漢》中,
構圖、景深、光影,
都成為主角內心戲的助力,
開場畫面一片肅殺,
孤寂的德州平原,
襯托出一個孤獨的美男子。
《原野鐵漢》讓他,
繼1956年《玫瑰紋身》後,
捧回第二座小金人。
而他除了開創獨特攝影技術,
還創新攝影技術,成為動態攝影的先驅。
1966年,
拍約翰·弗蘭克海默導演的驚悚懸疑片:
《第二生命》,
他創造性地在多處使用魚眼鏡頭,
用詭異的空間感暗示人物精神的異變,
美媒稱:這次實驗是「革命性的」。
然後他又得到了新頭銜:
第一個用魚眼鏡頭拍驚悚犯罪片的人。
他還是最先使用移動攝影機的攝影師,
在一個帶有移動臂的四輪活動平台上,
讓電影畫面「更富動感」,
如今,
任何一部電影都已離不開動態攝影,
可以說,
他一出手就是開山式的非凡成就。
由於他製造的驚喜實在太多,
到了七十年代,好萊塢主流媒體,
終於忍不住給他「封王」:
華人黃宗霑,國際頂尖光影大師。
從被說成中國式的「小聰明」到終成大器,
他近了四十年的努力,
終於讓好萊塢全體服氣,
為自己贏得了應有的尊敬,
更讓全世界看到了華人的才華與創新。
這時的他,也已經是70歲的老人了,
而他還不肯停下工作的腳步,
1974年,75歲的他被聘請擔任歌舞巨片,
《俏佳人》的攝影指導,
期間他一度因病住院,仍勉力完成工作,
最終憑藉這部影片,
他獲得生平最後一次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1976年7月12日,病痛纏身的他,
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他一生的不懈奮鬥令人肅然起敬,
更令國人感佩的是,
他雖然5歲就去美國生活,
可他一生都充滿對祖國的熱愛,
不僅多次提及自己是中國人,
還回到中國想親自拍攝《駱駝祥子》,
只可惜由於戰爭原因,
他最終無奈回到美國,
沒有為中國拍成電影,
這也成了他最大的遺憾,
彌留之際,他說:
「我拍攝《駱駝祥子》的目的,
並非為了賺錢,
而是要為中國千千萬萬的普通勞動者,
在舊社會的壓迫下發出一個申訴的聲音;
假如中國的勞動人民的生活,
得到一定的改善和保障,
那麼,我的拍攝目的也就達到了。」
而他逝世30年後,
國際電影界重新開始審視他的分量,
21世紀初始,美國的主流電影節,
紛紛推出黃宗霑作品回顧展。
這次2018年5月25日,
谷歌推出他畫像的塗鴉,
來紀念這位偉大的國際電影攝影師,
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他的身上。
他一生拍過130多部電影,
拿過兩次奧斯卡,獲提名達10次!
在那個種族歧視盛行的年代,
這樣的成績足以傲視群雄,登峰造極,
成為世界電影史的傳奇!
而他一生備受歧視,
用了60年為不公待遇抗爭,
如果說歧視的根源之一,
在於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那麼消滅歧視的最大武器,
就是粉碎這種優越感,
要讓別人信服,
沒什麼比作品更有力量了!
在這條為中國人爭奪尊嚴的路上,
海外華人走的異常艱難,
成果也很難一蹴而就,
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努力,
終將扭轉潮水的方向,
從這個角度說,每一個華人,
今天都應該更記得黃宗霑。
防止未來失聯,
推薦閱讀:
※我這個料理白癡跟著「零失敗方法」成功做出焦糖布丁,室友才吃一口就求我明天一定要再做! EZGOE
※《風馬牛》亂燉:就要你這個人
※傳說能讓老婆變賢惠的北京OUT了 來這個地方吧!
※請不要辜負我們這個時代
※?這個歌不聽後悔一輩子,太好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