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2
14.肺 結 核【處方 1】 盤腸草(即南瓜種子在果實內萌發的幼苗)60g,夏枯草 20g,百部 10g,銀柴胡、黃芩、川百合、石斛、女貞子、甘草各 15g,地骨皮 12g。加減 若伴有感染者,加魚腥草、蒲公英、金銀花;若高熱煩渴者,加石膏、知母;若咳嗽者,加杏仁、前胡、紫蔻;若痰中帶血者,加仙鶴草、阿膠;若胸腔積液者,加葶藶子、大棗;若氣虛者,加党參、黃芪;若血虛者,加當歸、熟地;若鏈黴素中毒引起的耳鳴眩暈者,加半邊蓮、鉤藤。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早、晚 2 次口服,每日 1 劑。療效 用上方治療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腸結核、骨結核、淋巴腺結核患者共 78 例,均收到滿意效果。多數病例在服藥10 ~ 15 劑獲效。【處方 2】 壁虎 1 只。制用法 將壁虎放在瓦片上焙乾研細,裝入膠囊(無膠囊可用同量壁虎粉),每日 3 次,每次服 3 ~ 4 粒,小兒 1 ~ 2 粒。若小孩服藥粉困難,亦可每次用壁虎 1 只,剁碎炒雞蛋食,每日 2次。連服 3 個月為 1 個療程,治療期間不加任何抗結核藥物。療效 用上方治療結核病患者 50 例,其中肺結核 5 例,痊癒 4 例,好轉 1 例;肺門淋巴結核 20 例,痊癒 16 例,顯效 3 例,無效 1 例。【處方 3】 鮮白果、菜油各適量。制用法 在七八月份白果將黃時,尤以白露前後二三天內採摘為最好。選擇顆大、表皮完整的,勿摘去柄蒂,勿用水洗,採下即浸沒在菜油內,嚴密封蓋,放在室內暗處。浸制之盛器宜用瓷器及有色玻璃製品,忌金屬器皿。浸泡時間至少 80 天,泡2 ~3 年尤佳。用時,每天早飯前和晚上睡覺前各服 1 枚(初服半枚,兒童酌減)。服時將白果放在碗內,用筷子搗成像黃豆大小塊狀,然後用溫開水送下,不必服菜油。療效 本方系筆者祖傳。用上藥治癒肺結核患者 100 余例,一般病人服 60 枚左右可愈。服後如身上出現紅點,停服 1周,待紅點消失再繼續服用。【處方 4】 用三七 9g(加水研汁,分兌),白茅根、仙鶴草、生地各 15g,白果、白及、桔梗、杏仁、藕節各 10g,甘草 5g。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分 3 次內服。對照組 58 例,用安絡血 5mg,維生素 K48mg,每日 3 次口服;用 3 ~ 7 日。兩組均用異煙肼(雷米封)0.3g,乙胺丁醇 0.75g,利福平 0.45g,吡嗪醯胺0.5g(用 2 個月),每日 1 次口服。用半年後觀察療效。不用鎮靜葯。療效 用上藥治療肺結核咯血 126 例(其中治療組 68 例,對照組 58 例),兩組分別臨床治癒 39、23 例,顯效 25、16 例,有效 2、4 例,無效 2、13 例,總有效率為 97.06% 、76.79% (P <0.01)。【處方 5】 沙參、桔梗、炒杏仁、百部、陳皮、半夏、白朮、雞內金、白豆蔻、當歸、炙桑白皮各 15g,紫草、山藥各 20g,生黃芪30g。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並用異煙肼 300mg,利福平450mg,吡嗪醯胺 200mg,每日 1 次,空腹服。1 個月為 1 個療程。療效 中西醫結合治療浸潤型肺結核 20 例,用 1 ~ 3 個療程後,其中治癒 12 例,有效 6 例,無效 2 例,總有效率為 90% 。
15.淋 巴 結 核【處方 1】 全蠍 6 個,七星蜘蛛(即黃色蜘蛛有散在白點者,如無,可用黑蜘蛛代替)6 個,蛇蛻 1g。制用法 先將全蠍和蜘蛛用開水燙死,陰乾,再加上蛇蛻共研為細末,調入 2 個去殼生雞蛋內,用芝麻油煎成雞蛋餅(餅無異味),每晨空腹食用 1 次。7 天為 1 個療程。療效 用上藥治療頸或頜下淋巴結核患者 12 例(均經西醫確診),其中在 1 周后痊癒 7 例,因病程較長,服藥後 2 周有效5 例。12 例患者,經隨訪 3 ~ 5 年未見複發。【處方 2】 癩蛤蟆 1 只,雞蛋 1 個。制用法 於秋冬之交,取癩蛤蟆剖開去內臟,置於雞蛋中並縫合於其內,用清水煮熟後,去殼食蛋。7 日服 1 次,連服 3 次。療效 本方系自祖傳。用於治療瘰癧(淋巴結核)患者,一般 3 次即告痊癒。【處方 3】 新鮮澤漆 500g。制用 法 將上藥洗凈,如無新鮮的則可用干品,加水1 000ml,煎至 500ml,去除藥渣,裝瓶備用。如配製量大,可按此比例煎制。若備用時間較長,可加防腐劑苯甲酸,每1 000ml加苯甲酸 0.8g。用時,根據破潰面積大小,用藥液反覆洗滌創面。創面洗凈後,再用注射器(一般用 50ml)抽取乾淨藥液,伸入瘺管腔深處沖洗,以把膿腔分泌物洗凈為度。每日 1 ~ 2 次,直至瘺管、潰瘍面完全癒合為止。如瘺管腔壞死組織多,引流不暢,應先進行清創術,清除壞死組織,疏通管腔,則效果更好。用藥後,覆蓋消毒敷料。療效 用上藥治療破潰性頸淋巴結核患者 18 例,均獲治癒。一般在 15 ~ 60 天治癒。治療過程中,未發現任何毒性反應。【處方 4】 生雞蛋 1 個,活壁虎 1 只。制用法 將生雞蛋用鑷子輕輕敲一個小孔,直徑約 1cm,用鑷子將活壁虎放入雞蛋內,外用蛋殼封住孔口,塗以泥土密封,烘乾後去殼(以不枯焦為度),研末裝於瓶內備用。每日服壁虎雞蛋 1 個(約粉末 30g)。10 日為 1 個療程。療效 用上藥治療頸淋巴結核患者 50 例,均在用藥 1 ~ 3個療程治癒。【處方 5】 阿膠 200g。制用法 將阿膠塊用搗筒搗成粉劑,倒在較硬的紙上攤開,用紫外線治療燈消毒 15 ~ 20 個生物劑量進行消毒(如裝入瓶內將瓶一起消毒,不裝瓶可將消毒好的阿膠粉包好備用)。治療前先將潰瘍或竇道清創消毒,可清除壞死組織,疏通管腔,之後將阿膠粉敷於創面或填入竇道,用無菌紗條或紗布覆蓋創面固定,根據病情每日或隔日換藥 1 次,治癒為止。療效 用上藥治療頸淋巴結核患者 15 例,經換藥 28 ~ 34次,潰瘍完全癒合,隨訪 3 年,未見複發。【處方 6】 柴胡、半夏、陳皮、香附、昆布、海藻各 15g,僵蠶、生地、麥冬、貝母各 20g,夏枯草、生牡蠣、炙百部、貓爪草各30g,桔梗 10g,蜈蚣 2 條(分沖)。加減 氣虛者,加党參、生黃芪;血虛者,加當歸、白芍;氣滯血瘀者,加鬱金、丹參、枳殼。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小於 5 歲小兒用 1/3 量,5 ~ 14歲用 1/2 量。連續用藥至癥狀消失。療效 用上藥治療頸淋巴結核(結節期)20 例,痊癒 15 例,好轉 4 例,無效 1 例。【處方 7】 馬錢子 12g,土黃連 60g,生雞蛋 7 枚。制用法 將馬錢子、土黃連加水 500ml,文火煮 1 小時,加雞蛋 1 個,每日晨頓服,21 日為 1 個療程。雞蛋殼破損禁用;停用其他葯。16.真菌性腸炎【處方 1】 苦參粉 2g,雲南白藥 1g。制用法 將上藥共研拌均勻,為 1 次劑量。每日早、晚各服1 次,溫開水送服。1 個月為 1 個療程。療效 用上藥治療真菌性腸炎患者 40 例,其中治癒 28 例,好轉 12 例。【處方 2】 鮮桃樹葉 100g。制用法 將上藥加水 300ml,煎至 100ml,每次服 50ml,1 日2 次。療效 用上方治療真菌性腸炎患者 15 例,治癒 13 例,顯效2 例。治癒的 13 例中,有 4 例先用灰黃黴素和制真菌素無效,改用本方治療而獲痊癒。【處方 3】 孩兒茶 150g。制用法 將上藥研為極細末,加入涼開水或蒸餾水1 500ml中,充分攪拌均勻後令其沉澱,再用 5 ~ 6 層紗布過濾,取上清液,裝入瓶內備用。用時,成人每次口服 30 ~ 40ml,小兒每次5 ~ 10ml,均每日 3 次。1 周為 1 個療程。若合併口腔炎者,可用藥液塗擦潰瘍面,每日 5 ~ 6 次,直至痊癒為止。療效 用本方治療真菌性腸炎患者 31 例,其中治癒 22 例;顯效 6 例;好轉 2 例;無效 1 例。一般用藥 1 ~ 2 個療程即可獲效。【處方 4】 党參、懷山藥、白芍、檳榔、白頭翁、苦參各 15g,秦皮、白朮各 12g,葛根、黃芩、防風、烏梅各 10g,厚朴、陳皮各6g。加減 若氣血兩虛者,加生黃芪、全當歸各 15g;若腹部脹痛者,加廣木香、枳殼、大腹皮各 10g;若久瀉不止者,加罌粟殼、訶子各 8 ~ 10g;若咽喉乾燥者,加石斛、北沙參各 10g,玉竹 15g,萊菔子 12g。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3 ~ 4 次口服,5 劑為 1個療程。療效 用本方治療真菌性腸炎患者 45 例,其中用藥 1 個療程治癒者 20 例;用藥 2 個療程治癒者 11 例;用藥 3 個療程治癒者 9 例。【處方 5】 扁豆、白芍各 30g,肉豆蔻、石榴皮、茯苓、党參、生黃芪、訶子各 15g,罌粟殼、白朮、陳皮、附子、赤石脂、雞內金各 12g,小茴香、砂仁各 5g,生甘草 6g。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3 ~ 4 次口服。5 劑為 1個療程。如大便已成形,日行 1 ~ 2 次,大便鏡檢無真菌孢子及菌絲,則停服上方,以補中益氣丸善後。療效 用本方治療真菌性腸炎患者 30 例,經用藥 2 ~ 3 個療程後,均獲治癒。【處方 6】 葛根、秦皮、黃芩、苦參、茯苓各 10g,川厚朴、陳皮、劉寄奴各 8g,澤瀉、白朮、白芍各 12g,生甘草 5g。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後合併藥液,分早、中、晚 3 次口服,每日 1 劑。10 天為 1 個療程,直至痊癒止。未愈,可行下 1個療程。療效 用本方治療真菌性腸炎患者 55 例,經用藥 1 ~ 2 個療程後,治癒 51 例,有效 4 例。
17.麻 風 病【處方 1】 獼猴桃 120g,鹿銜草、葎草、牯嶺勾兒茶各 30g,天葵子 15g。加減 若眼紅、鼻衄,加野菊花 9g。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服,每日 1 劑。療效 用上藥治療麻風病患者 30 例(其中瘤型 19 例,結核樣型 11 例),單服及合併服氨苯碸各 15 例,對臨床癥狀的改善和麻風桿菌的抑制,具有較好的效果,有效率達 96.6% 。【處方 2】 參三七、延胡索、雞血藤各等量。制用法 將上藥共研為細末,裝入膠囊後備用,每粒含生葯0.4g。口服,每日 3 次,每次 2 粒。劇痛者可增至每次 3 ~ 4 粒,待緩解後減為 2 粒或 1 粒。神經痛消失後再鞏固治療 7 ~ 14天。療效 用上藥治療麻風性神經炎患者 15 例,經用藥 5 ~ 10天後疼痛緩解消失。【處方 3】 穿心蓮適量。制用法 將上藥研為細末,壓成片,每片含生葯 1g。用時,初服 15 ~ 22 片 /日,以後逐漸增加至 30 ~ 50 片 /日。療效 用上藥治療各型麻風病患者 35 例,痊癒 28 例,顯效3 例,無效者 4 例。【處方 4】 按辨證分型治療。①血瘀型用桃紅四物湯合失笑散加減:桃仁、當歸各 12g,紅花、川芎、赤芍、五靈脂、蒲黃各10g,生地 15g,乳香、沒藥各 7g。②濕熱型用四妙勇安湯加味:金銀花 24g,元參、當歸、炒甲珠、澤瀉、木通、萆薢各 10g,牛膝12g,蒲公英、梔子、紫草各 20g。③寒濕型用陽和湯加減:鹿角膠、党參、茯苓各 15g,肉桂 6g,麻黃 9g,乾薑、白芥子、陳皮、白朮各 10g,牛膝 12g,薏苡仁 30g,砂仁 7g,炙甘草 5g。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對照組 16 例,4 例用潑尼松(強的松)45mg,5 例用沙利度胺(反應停)200 ~ 400mg,均日分3 次口服;4 全用酒石酸銻鉀 5ml/日,靜註:3 例用氯苯吩嗪(B663)300mg/日,頓服。兩組均用吲哚美辛(消炎痛)25mg,每日 3 次口服。療效 用上藥治療麻風結節性紅斑反應 31 例(治療組 15例,對照組 16 例),兩組紅斑消退分別為 15、13 例。【處方 5】 党參、黃芪、熟地各 25g,白朮、丹參、川芎、續斷各 20g,當歸、茯苓各 15g,甘草、三七各 10g,蜈蚣 9g(後二味葯合研後,分沖)。加減 若痛處發涼,神經腫大,結節堅硬者,加麻黃、桑枝、淫羊藿、葛根;若神經腫痛,灼熱者,加黃柏、防己、金錢草、木通。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後合併藥液,分早、中、晚內服,每日 1 劑,連續服藥至癥狀消失為止。療效 採用八珍湯加味治療麻風病神經痛 20 例,全部治癒,療程中未見不良反應。
18.鉤端螺旋體病【處方 1】 鮮青蒿 20g,鮮魚腥草、鮮茅根、鮮旱蓮草各60g,鮮薄荷 10g,大黃 15g。加減 若熱盛者,重用青蒿、魚腥草、旱蓮草,加黃連、黃芩、黃柏、元參、麥冬、生地;若濕盛者,重用茅根,加豬苓、薏仁、滑石、通草;若絡傷出血者,加丹皮、生地、百草霜、童子便;若濕熱發黃者,合用茵陳蒿湯。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早、晚 2 次服,每日 1 劑。療效 用上方治療鉤端螺旋體病患者 102 例,均獲治癒。平均退熱時間為 3.68 天,各主要癥狀及體征多隨體溫下降而逐漸消失,平均治療時間為 10.59 天。【處方 2】 膽木、大青葉、地膽頭、紫珠草各 60 ~ 90g(均為干品,小兒酌減)。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 3 次口服,每日 1 劑。療效 用上藥治療鉤端螺旋體病患者 41 例,其中治癒 39例,占 95.1% 。一般於用藥後 1 ~ 6 天內體溫恢復正常。本方副作用小,3 例有輕微腹瀉,2 例因味苦發生嘔吐。【處方 3】 銀花、連翹、蘆根、白茅根各 30g,黃芩 18g,梔子15g,淡竹葉(或竹葉心)、藿香(或佩蘭)各 12g,通草 9g。制用法 將上藥加水 500ml,煎沸 30 分鐘,取煎液。藥渣加水 200ml,煎沸 30 分鐘,過濾,再煎。合併 3 次煎液,加涼開水至 600ml。發熱期間,每隔 4 小時 1 次,成人每次 100ml;熱退後,每隔 6 小時服 1 次,每次 150ml。連服 3 ~ 5 天,以鞏固療效。療效 用上藥治療鉤端螺旋體病患者 310 例,全部治癒。【處方 4】 法半夏、僵蠶、當歸尾、赤芍、膽南星、茯苓、地龍、桃仁各 10g,黃芪 15g,紅花 6g,甘草 5g。加減 若重症,一側或四肢癱瘓,神志欠清、失語、抽搐、口眼歪斜者,加生龍骨、生牡蠣、石菖蒲、竹茹、生薑,用湯液送服安宮牛黃丸。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2 ~ 3 次後合併藥液,分 3 次口服,每日 1 劑。必要時,可每日服 2 劑。療效 用上藥治療鉤端螺旋體病引起的腦動脈炎患者 28例,痊癒 21 例,顯效 6 例,無效 1 例。【處方 5】 白參、麥冬、阿膠(烊沖)、金銀花各 10g,五味子3g,生地 12g,連翹、土茯苓各 15g,黃連、炙甘草各 5g。加減 心陽偏亢者,加杏仁、煅龍骨;陰損及陽、心陽不振者,加桂枝、附子。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對照組 32 例,用心得安、地戈辛、阿托品、青黴素、地塞米松(或氫化可的松)等治療。療效 用上藥治療鉤端螺旋體病致心肌損害 88 例(其中治療組 56 例,對照組 32 例),兩組分別治癒 48、18 例,有效 7、12 例,無效 1、2 例,總有效率為 98.21% 、93.75% 。
19.瘧 疾【處方 1】 甘草、甘遂各等份。制用法 將上藥研為細末,取 0.5 ~ 1g,用棉花包裹成球狀,在發作前 3 小時置於臍窩中,外用膠布固定,四周粘緊勿使泄氣,每次貼葯 1 ~ 2 天。療效 用上方治療瘧疾患者 46 例,均是 1 次貼葯即抑制癥狀。【處方 2】 雄黃 0.3g,六一散 2g。制用法 將上藥混勻分為 2 包。於瘧疾發作前 2 小時調服1 包,4 ~ 6 小時後服另 1 包。療效 用上方治療頑固瘧疾患者 29 例,均能迅速控制臨床癥狀。【處方 3】 胡椒 10 ~ 15 粒。制用法 將上藥研為極細末,置膠布(約 8cm ×8cm)中央,貼在大椎穴上,1 周為 1 個療程。若膠布密封者,可連續 7 天,如膠布脫離時,應立即更換。除個別病人感覺局部發癢或脊柱部微有熱感外,無其他不良反應。療效 用上藥治療間日瘧患者 6 例,其中治癒 5 例,無效 1例。其中有 1 例出院後 7 天複發,再用前法治療又獲愈,追訪 8個月未見複發。【處方 4】 巴豆 4 粒,普通黑膏藥 2 張。制用法 將巴豆去殼搗爛,置黑膏藥中,用白紙將巴豆蓋上,鑽孔,當瘧疾發作前貼大椎穴及雙內關穴,注意不能口服。療效 用上藥治療瘧疾患者 400 例,其中觀察 65 例,1 次治癒的有 35 例,2 次治癒的有 29 例,無效 1 例。【處方 5】 黃姜糊劑(含雄黃、白鬍椒各 25g,良姜 2g。研細末,過 100 目篩)。制用法 用 75% 乙醇消毒臍窩,用黃姜糊劑 12g,加稀粥薄湯調糊,填臍,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 1 次。療效 採用黃姜糊劑敷臍治療瘧疾 22 例,用藥 3 ~ 5 日後,其中痊癒 17 例,好轉 4 例,無效 1 例,總有效率為 95.45% 。
20.傷寒與斑疹傷寒【處方 1】 金銀花、連翹、大青葉、蒲公英、葛根、山藥各15g,生石膏 30g,知母、柴胡、黃芩各 10g,甘草 6g。加減 若食欲不振、噯氣吞酸、腹脹者,加枳實、谷芽、麥芽、炒神曲各 10g;若舌黯或舌有瘀點,皮膚出現斑疹者,加丹參15g,赤芍 10g;若胸脘痞悶,頭暈腦脹,舌苔膩滑者,加半夏、陳皮、貝母、竹茹各 10g;若口咽乾燥、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者,加生地黃 15g,麥冬、玄參各 10g;若便溏者去知母。制用法 將上藥先用涼水浸泡 60 分鐘,煎 3 次合併藥液600ml,分 4 次徐徐溫服,每日 1 劑,小兒酌減。退熱後繼續服1 ~ 2 劑,以鞏固療效。療效 用本方治療地方性斑疹傷寒患者 86 例,其中服藥後24 小時體溫降至正常者 22 例;24 ~ 48 小時之間體溫降至正常者 50 例;48 ~ 72 小時之間體溫降至正常者 10 例;72 小時以上 4例。臨床癥狀隨體溫下降而恢復正常。【處方 2】 黃連、杏仁各 12g,銀柴胡、板藍根、厚朴、通草各 15g,滑石 20g,蒲公英 30g。加減 若濕熱穢濁擾胃者,加半夏、藿香;若發斑疹者,加牡丹皮、薏苡仁;若血尿及大便潛血者,加白茅根、仙鶴草;若神昏譫語者,加服安宮牛黃丸。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後合併藥液,分 2 ~ 3 次口服,每日 1 劑。療效 用本方治療腸傷寒患者 95 例,均獲治癒。平均治療時間為 15.3 天。【處方 3】 生地榆、黃芩、制川軍、白頭翁、虎杖、丹皮。加減 若濕重於熱者,加藿朴夏苓湯;若熱重於濕者,加王氏連朴湯;若濕熱並重者,加蒼朮白虎湯。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 2 次服,每日 1 劑。病重者加服 1劑。療效 用上藥治療腸傷寒患者 60 例,均在服藥 3 ~ 5 天治癒。部分病例因毒血癥狀嚴重,並發消化道出血、心肌炎等,需加用氯黴素、復方新諾明等西藥。【處方 4】 薏苡仁 18g,金銀花 20g,黃芩、白豆蔻、通草各12g,滑石 30g,厚朴、半夏、菖蒲、川連、梔子各 10g,連翹 15g,黃柏 8g。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2 ~ 3 次口服。療效 用本方治療腸傷寒患者 35 例,均獲治癒。與西藥氨苄青黴素,復方新諾明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 均 <0.05)。【處方 5】 杏仁、厚朴各 9g,薏苡仁 20g,滑石(包)、紅藤各15g,蒲公英 30g,通草 6g,黃連 12g。加減 濕熱穢濁擾胃者,加法半夏、藿香、佩蘭;發斑者,加丹皮、赤芍;神昏譫語者,加連翹、水牛角、玄參、菖蒲。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 3 ~ 4 次(或頻)口服,每日 1 劑;至熱退後 2 ~ 3 日。對照組均用喹諾酮類(兒童不用)、氨苄青黴素(或頭孢菌素)及敏感抗生素靜滴,至體溫降至 38℃ 改口服,共用 2 周。低渣飲食。療效 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傷寒、副傷寒 30 例(兩組各 15例),全部治癒。【處方 6】 金銀花、連翹、黃芩、藿香、法半夏各 15g,梔子、大黃、黃連、白豆蔻、甘草各 10g,滑石 20g(包),薏苡仁 30g。加減 有黃疸者,加茵陳;腸出血者,加炒地榆。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對照組 50 例,均用氨苄青黴素(或氯黴素,或環丙沙星,或諾氟沙星)靜滴。療效 用上藥治療腸傷寒 110 例(其中治療組 60 例,對照組 50 例),均治癒。兩組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 7、11 日。
21.淋 病【處方 1】 白茅根 25g,金銀花 20g,黃柏 15g,萆薢、薏苡仁各 12g,懷山藥、竹葉、車前子、茵陳各 10g,燈芯 4 根,甘草 6g。加減 若尿頻尿急者,加澤瀉、木通;若大便秘結者加川軍、芒硝。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2 ~ 3 次口服。療效 用上藥治療淋病患者 16 例,均在服藥 4 ~ 8 天獲治癒。隨訪 1 年未見複發。【處方 2】 茵陳、白茅根、茯苓、生薏苡仁、金銀花各 30g,連翹、梔子、川黃連、黃柏、滑石各 20g,黃芩 10g,甘草 8g。加減 若熱重者,加知母、生石膏;若大便秘結者,加大黃、芒硝;若濕熱重者,加車前子、龍膽草;若屬慢性淋病者,應輔以補腎。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後合併藥液,分 2 ~ 3 次口服,每日 1 劑。療效 用上藥治療淋病患者 51 例,其中痊癒 48 例,顯效 3例。【處方 3】 金銀花 20g,茯苓 15g,生地黃 12g,川黃連、淡竹葉、木通各 10g,梔子、黃柏各 8g,生甘草 6g。加減 若發熱者,加青蒿、柴胡各 10g;若嘔吐者加蘇葉、法半夏、藿香各 8g;若水腫者,加澤瀉、車前草各 10g;若尿血,重用梔子至 20g。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後合併藥液,分 3 次口服,每日 1劑。6 天為 1 個療程。療效 用上藥治療淋病患者 25 例,痊癒 22 例,顯效 3 例。【處方 4】 熟地、枸杞子、山藥、車前草各 30g,山萸肉、黃柏、萆薢各 20g,五味子、黃芩各 15g。加減 失眠者,加茯神、棗仁;腰酸痛者,加川斷、寄生;濕甚者,加滑石、薏苡仁。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第 3 煎坐浴 20 ~ 30 分鐘,每晚1 次。並用米諾環素(美滿黴素)100mg。每日 2 次口服,首次加倍。10 日為 1 個療程。療效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淋菌性尿道炎 60 例,用 1 個療程,治癒 38 例,好轉 18 例,無效 4 例,總有效率為 93.33% 。【處方 5】 黃柏 10g,金錢草、魚腥草、白花蛇、蛇蛻各 30g,赤芍 15g。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10 日為 1 個療程。對照組 80例,用大觀黴素 2g,每日 1 次肌注,3 次為 1 個療程。療效 用上藥治療慢性淋病 204 例(其中治療組 124 例,對照組 80 例),兩組分別痊癒 112 例、56 例,無效 12、24 例,治癒率為 90.32% 、70% 。治療組療效明顯優於對照組(P <0.05)。
22.下 疳【處方】 雞蛋殼適量。制用法 將數個雞蛋殼炒至黃焦(以孵過雞仔的蛋殼為佳),研為極細末,貯瓶備用。如患處有滲出者,直接將葯末撒於患處,無滲出者,則用麻油調後塗於患處。每日 2 次,若病情嚴重者,可加入孩兒茶、川黃連、冰片、板藍根各 10g,研為細末同上藥混合均勻後應用。療效 用上藥治療下疳患者 35 例,均獲治癒。其中 1 ~ 3天治癒者 20 例,4 ~ 6 天治癒者 10 例,7 天以上治癒者 5 例。治癒後經隨訪 2 年,均未見複發。
23.尖 銳 濕 疣【處方 1】 板藍根、苦參、土茯苓各 100g,蛇床子、木賊、川黃柏、桃仁各 50g,紅花、明礬各 30g,川椒 15g,甘草 10g。制用法 將上藥加水 1 500 ~ 2 000ml,煎半小時後過濾取汁,共煎 2 次,合併藥液濃縮至1 000 ~ 1 500ml。用時,趁熱先熏後洗,溫度適宜時浸泡患處,每次半小時以上。也可用乾淨紗布蘸藥液稍用力搽洗患部,早、晚各 1 次,每日 1 劑。7 天為 1個療程。對疣體較大者,可先手術切除大塊疣體,再用本方熏洗。治療期間不另用其他任何治療。禁房事,每日更換一次內褲(內褲用開水煮沸消毒)。尖銳濕疣脫落後再連續用藥熏洗5 ~ 7 日,以防止複發。療效 用本方治療尖銳濕疣患者 55 例,其中 1 個療程治癒者 25 例,2 個療程治癒者 12 例,3 個療程治癒者 10 例;顯效者 6例,無效 2 例。【處方 2】 黃柏、香附各 50g,川黃連 30g,白礬、莪術、苦參、川椒各 20g,生甘草 10g。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去渣,濃縮至 250ml,外洗患處,每日 1次,5 次為 1 個療程。可連用 2 ~ 3 個療程。療效 用上藥治療尖銳濕疣患者 55 例,均獲得治癒。2 例複發,再次用本方治療 2 個療程痊癒。【處方 3】 板藍根 50g,土茯苓、玄參、黃連各 30g,百部、地膚子、蛇床子、苦參各 25g,龍膽草、炒黃柏各 15g,蟬蛻 5g。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1、2 次,分 3 次口服,用第 3、4 次煎液熏洗患處,並用 2.5% 5-氟脲嘧啶藥液點於疣體表面,每日數次。療效 用上藥治療尖銳濕疣患者 38 例,經 1 個療程(10天)痊癒者 25 例,2 個療程痊癒者 10 例,顯效 3 例。【處方 4】 蒼朮、萆薢、車前草、紫草、黃柏各 10g,土茯苓、生薏苡仁、大青葉各 30g,龍膽草 6g,甘草 3g。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對照組 120 例,用 5% 阿昔洛韋軟膏外塗患處,1 日 4 次。均 3 周為 1 個療程。禁房事。療效 用上藥治療尖銳濕疣 270 例(其中治療組 150 例,對照組 120 例),兩組分別痊癒 112、3 例,顯效 26、3 例,有效 10、82例,無效 2、32 例,總有效率為 98.67% 、73.33% (P <0.01)。【處方 5】 地膚子、白鮮皮、苦參、虎杖、椒目各 30g,蛇床子 20g,防風 25g。制用法 均用 1 ! 15 絡合碘常規消毒局部,0.66% 利多卡因麻醉,用微波點灼病灶至基底層。治療組術後當晚用本方水煎取液坐浴,2 日 1 劑;對照組於術後次日開始用高錳酸鉀溶液。均坐浴半小時,每日 2 次。禁房事,禁辛辣、油炸等品。用10 日。療效 兩組共治療尖銳濕疣 114 例。其中治療組 57 例,治癒 54 例,好轉 3 例,總有效率為 100% ;對照組 57 例中,治癒 40例,好轉 10 例,無效 7 例,總有效率為 87.72% 。治療組明顯優於對照組(P <0.05)
24.梅 毒【處方 1】 土茯苓 30g,黃芪 20g,生薏苡仁、茯苓各 12g,金銀花、白朮各 9g,木通、木瓜各 6g,川芎 5g,大黃 4.5g,皂莢子3g。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用 14 日。對照組 26 例,均用苄星青黴素 240 萬 U,每周 1 次肌注,用 3 次。療效 用上藥治療早期梅毒 68 例,其中治療組 42 例,對照組 26 例,兩組臨床治癒分別為 38、21 例。血清學檢測轉陰分別為 36、16 例(P <0.05)。均未見不良反應。【處方 2】 土茯苓 250g。制用法 用土茯苓 250g,每日 1 劑,水煎分 3 次餐前服。20日為 1 個療程。療效 用土茯苓治療梅毒 30 例。用 3 個療程後,其中治癒27 例,中途改用青黴素 3 例。
25.艾 滋 病【處方】 生大蒜。制用法 每日取生大蒜 10g,分 3 次內服。有皮膚癥狀者,塗敷生大蒜泥。療效 有人用上藥治療艾滋病 98 例,其中顯效 49 例,有效15 例,總有效率為 65.31% 。
26.囊 蟲 病【處方 1】 藏紅花、法半夏、昆布、陳皮、赤芍、浙貝母、川芎、生黃芪各 35g,乳香、沒藥、柴胡、炮山甲各 25g,煅牡蠣 50g,當歸、炒棗仁各 40g,川芎、皂角刺、丹皮各 15g。制用法 將上藥共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 15g,每服 1丸,每日 3 次。20 天為 1 個療程,肌肉與皮下組織囊蟲病者連服 2 個療程。無效時改用其他療法;腦囊蟲病者連服 3 個療程,無效時改用其他療法。療效 用上藥治療囊蟲病患者 15 例,其中腦囊蟲病患者 2例,肌肉與皮下組織囊蟲病 13 例,經 2 ~ 3 個療程治療,腦囊蟲病治癒 1 例,有效 1 例;肌肉與皮下組織囊蟲病治癒 9 例,有效 3例,無效 1 例。藥物反應大部分患者服藥後無不良反應,少數患者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輕微反應,停葯 1 日後,反應可自行消失。反應消失後,可繼續服藥。【處方 2】 半夏、陳皮、雷丸各 30g,茯苓、白芥子各 40g,薏苡仁 50g。加減 若心煩者,加丹皮、棗仁各 15g,龍骨、茯神各 20g;若結節消失緩慢者,加紅花 15g,海藻、大貝母各 30g。制用法 將上藥共研為細末,過 100 目細篩後備用。用時,每次服 15g,每日 2 次。本方亦可製成水丸或蜜丸,每次服 15g,每日 2 次。1 個月為 1 個療程。可連服 2 ~ 4 個療程。療效 用上藥治療囊蟲病患者 35 例,均獲痊癒。其中 1 個療程痊癒者 10 例;2 個療程治癒者 13 例;3 個療程治癒者 12例。【處方 3】 珍珠 6g,明礬 550g,黃蠟 130g,蜂蜜 80g。制用法 先將珍珠放入豆腐中,盛碗內放入蒸籠中蒸 60 ~120 分鐘,取出珍珠,研為極細末,也可將珍珠文火炒至微黃色,再研成極細末。將明礬研成細末,與珍珠粉混和攪拌均勻備用。再將黃蠟以文火融化,加入蜂蜜,待其融化為液狀時,將珍珠、明礬末攪入蜂蠟溶液中,攪拌均勻後,趁熱做成豌豆大小丸,晾乾收貯備用。用時,每次服 3g,每日 3 次。飯前 1 小時服。如服後有胃腸道反應者,可改為飯後服。療效 用上藥治療囊蟲病患者 15 例,均獲得治癒。【處方 4】 生黃芪 20g,半夏、防風、菊花、當歸、茯苓、白朮各 10g,細辛 5g,白芥子 15g,甘草、川芎各 6g,蔓荊子、天麻各8g。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2 ~ 3 次口服。連服 30劑為 1 個療程。一般須服 1 ~ 3 個療程。療效 用本方治療囊蟲病患者 11 例,均在服藥 1 ~ 3 個療程治癒。
27.蛔 蟲 病【處方 1】 鮮苦楝皮 30g,苦楝子 10g,花椒 6g。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 3 次服,每日 1 劑。小兒用量酌減。服時加食醋 10 ~ 15ml。療效 用上方治療腸道蛔蟲病 20 余例,均獲滿意效果。【處方 2】 鮮苦楝根白皮(按每公斤體重 5g計算)。制用法 將上藥緩火煎沸 30 分鐘後取汁,空腹服。療效 用上藥治療腸道蛔蟲病患者 316 例,痊癒 311 例,顯效 5 例。排出蛔蟲最多者 122 條,最少者 6 條。【處方 3】 烏梅 30g,川楝子、使君子各 15g,花椒、黃柏、枳殼、檳榔各 10g,苦楝根皮 20g,廣木香 8g,青皮(醋炒)9g。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2 ~ 3 次口服。療效 用上藥治療蛔蟲病患者 39 例,均獲治癒。
28.膽道蛔蟲症【處方 1】 烏梅 30g,使君子、苦楝子、檳榔各 15g,枳殼、花椒、榧子、廣木香各 10g,甘草 3g。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後分為 4 次服,每日 1 劑,兒童酌減。療效 用上藥治療膽道蛔蟲症患者 42 例,癥狀體征均消失,均獲得臨床治癒。其中住院時間最短者 1 天,最長者 16 天,平均 6.4 天。【處方 2】 檳榔 30g,苦楝皮、使君肉各 15g,枳殼、廣木香各 9g。制用法 將上藥加水 500ml,煎取 200ml,去渣即得。用時,成人每日服1劑,兒童減半(或視年齡大小定量),每次服100ml,每日 2 次溫服。療效 用上藥治療膽道蛔蟲症患者 38 例,其中痊癒者 22例;癥狀明顯好轉者 10 例;未能隨診者 6 例。一般病人經用藥2 ~ 3 劑後即可獲得治癒。【處方 3】 杭白芍 9 ~ 24g,炙甘草 6 ~ 9g,蘇梗 3 ~ 9g,生薑3g,大棗 3 枚。加減 若發熱、脈弦數者,加綿茵陳 9g;若消化不良者,加焦山楂、六曲各 9g;若腹脹、便秘者,加川軍、枳殼各 6g;若吐蟲者,加烏梅 9g。制用法 將上藥加水 300ml,煎至 200ml,每日分 3 次溫服。療效 用上藥治療膽道蛔蟲症患者 11 例,一般均以哌吡嗪驅蟲,大便見有蛔蟲排出後,再服用本方。11 例患者,均服藥 1劑痛減,2 劑即獲治癒。無不良反應。【處方 4】 藿香 9g,烏梅 15g,黃連 5g,川楝 3g,白礬 1g。加減 若並發感染者,加合四逆散(柴胡、白芍、枳殼、甘草);若嘔吐者,加旋覆花、代赭石;若腹痛甚者,加玄胡索、七葉蓮;若大便秘結者,加大黃、玄明粉。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為 2 次口服。療效 用上藥治療並觀察膽道蛔蟲症患者 430 例,除 3 例轉外科手術治療外,其餘均獲得治癒。治癒率為 99% 。平均疼痛消失時間為 3 天。【處方 5】 檳榔 30g,烏葯、烏梅、元胡、乾薑、制大黃、藿香各 10g,沉香 3g,木香、半夏各 6g。加減 發熱、舌紅者,加生地、焦梔子、黃芩;嘔吐甚者,加竹茹。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療效 用上藥治療膽道蛔蟲症 21 例,均愈。【處方 6】 烏梅 30g,細辛、乾薑各 3g,川椒、桂枝、熟附子、黃連各 6g,黃柏 9g,檳榔、川楝子各 15g。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並用阿托品 0.5 ~ 1mg,皮下(或肌內)注射,必要時用哌替啶 50mg,肌注;癥狀緩解後,用阿苯咪唑(腸蟲清)400mg,空腹頓服。抗感染。兒童劑量酌減。療效 中西醫結合治療膽道蛔蟲症 64 例,治癒 62 例,中轉手術、自動出院各 1 例。【處方 7】 柴胡、枳實各 15g,黃芩、茵陳各 20g,白芍 60g,法半夏、大棗,川楝子各 10g。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分 3 次服。並用生大黃 20g,代茶飲,用至大便稀時減量。療效 治療膽道蛔蟲症 20 例,治癒率為 90% 。
29.蟯 蟲 病【處方 1】 黑、白牽牛子各等份。制用法 將上藥炒熟,共研成粉末。然後用雞蛋 1 個煎至將成塊時,把藥粉撒在蛋上面,捲成筒狀,待煎熟雞蛋後,於早上空腹服用。用時,成人每次用量 3 ~ 4.5g,小兒 1.5 ~ 3g,每隔 3天服 1 次。重症患者可服 3 次,一般患者服 2 次。服藥後一般有輕微腹瀉,大便次數增多,個別患者會出現短暫的腹痛。療效 用上藥治療蟯蟲病患者 41 例,均在服藥 2 ~ 3 次後獲痊癒。【處方 2】 樟腦 1g,黑白丑 3g,檳榔 6g。制用法 將上藥共研為細末,入睡時取開水 100ml沖合,待水溫降至 30℃ 左右時,用注射器抽吸,通過肛門注入腸道內。療效 用上藥治療蟯蟲病患者,一般 3 ~ 5 次即獲痊癒。【處方 3】 雄黃 6g,苦參 5g,樟腦 1g。制用法 將上藥共研為極細末,用布包成一小團,浸沾香油或食醋,於晚間睡覺時塞進肛門口處,每晚 1 次,1 周為 1 個療程。療效 用上藥治療蟯蟲病患者 45 例。均獲治癒。【處方 4】 大黃、桃仁、桂枝各 15g,芒硝(沖服)、甘草各10g。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療效 用本方治療蟯蟲病患者 123 例,治癒 120 例,顯效 3例。一般 2 ~ 5 劑收效。【處方 5】 百部 150g,川椒 60g,苦參 200g,明礬 10g。制用法 將上藥加水 500ml,煮沸 20 ~ 30 分鐘,去渣過濾,備用。成人每次用量為 40ml,兒童酌減,睡前保留灌腸,每日 1 次。療效 用上法治療蟯蟲病患者 50 例,均獲良效,一般用藥2 ~ 4 次,少數患者需 4 次以上方可痊癒。
30.鉤 蟲 病【處方 1】 雷丸 120g。制用法 將上藥共研為細末,裝入瓶內備用,首次口服60g,隔 1 周再服 60g。療效 用上藥治療鉤蟲病患者 131 例,其中治癒 128 例,顯效 3 例。【處方 2】 烏梅 60g,磁石、玉竹各 30g,神曲 12g,苦楝子 10粒。制用法 將磁石燒紅醋淬,苦楝子去外皮,其餘各葯均晒乾,碾為粗末,分別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夜後,水煎 2 次,過濾,濃縮備用。用時,成人每日 3 次,1 日內服完。小兒按 1/3 成人量服用。療效 用上藥治療鉤蟲病患者 46 例,一般僅服藥 1 劑,4 ~7 天內鉤蟲卵即可轉陰性。【處方 3】 党參、貫眾各 20g,白朮 15g,薏苡仁、山藥、檳榔各 30g,榧子肉 80g,紅棗 20 枚,砂仁(後下),炙甘草各 5g。加減 若氣虛脫肛者,加黃芪、升麻;若氣血兩虛者,加當歸身、阿膠、黃芪;若脾陽不足者,加肉桂、炮姜;若脾陰耗傷者,去白朮、党參,加蓮子肉、芡實、沙參、石斛;若腎陽不振者,加附子、四神丸。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 3 次口服,每日 1 劑。6 天為 1 個療程。療效 用上藥治療鉤蟲病(伴腹瀉者)69 例,均在服藥 6 ~10 天獲痊癒。
31.腸 滴 蟲 病【處方 1】 使君子適量。制用法 將使君子去皮,選肥胖仁,炒黃。成人細嚼服下,兒童搗碎過篩服下。用時,1 歲以下每日服 3g,分 1 ~ 2 次服;1 ~ 3 歲每日服 4.5g,分 1 ~ 2 次服;成人每日服 15g,1 次服。3 ~ 5 天為 1 個療程。間隔 3 ~ 5 天便檢複查,如無效時進行第 2或第 3 個療程。如第 3 個療程仍無效時,不再繼續服用。服藥期間,不用其他驅蟲葯,不忌食。療效 用上藥治療腸道滴蟲病患者 7 例,其中成人 3 例經1 個療程治癒,嬰兒 4 例經 2 ~ 3 個療程治癒。7 例中有 1 例孕婦,治癒後對胎兒無礙。服本方未見任何副作用。【處方 2】 苦參 60g,仙鶴草根、白頭翁各 45g,石榴皮 27g,苦楝根皮、莧菜各 18g,檳榔 16g,廣木香 15g,辣蓼、鳳尾草各21g,甘草 12g。加減 若胃腸濕熱,加葛根、黃芩、薏苡仁、車前子、木通;若濕盛困脾,加蒼朮、白朮、陳皮、大腹皮;若脾胃虛弱,加山藥、蓮肉、扁豆、砂仁。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 2 次口服,每日 1 劑。療效 用上方治療急、慢性滴蟲性腸炎患者 200 例,均於5 ~ 25 天治癒。【處方 3】 花檳榔、苦楝根皮、苦參片各 9g,石榴皮、大烏梅、生百部各 6g(以上為 10 歲兒童劑量,其他年齡酌情增減)。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早、晚 2 次口服,每日 1 劑。療效 用上方治療滴蟲性腸炎患者 48 例,均獲痊癒。治癒時間最短 3 天,最長 12 天,平均 5 天。
32.絛 蟲 病【處方 1】 檳榔 60 ~ 90g,雷丸、貫眾各 10 ~ 15g,紫蘇 5 ~10g。制用法 驅蟲前 1 日晚不進或少進食,次晨空腹先將第 1劑藥水煎服後,繼煎第 2 劑,待煎成後立即服下。半小時許,若不解大便,無腸鳴、腹痛等感覺時,可服元明粉 30g(或硫酸鎂25g)。療效 用上方治療絛蟲病患者 7 例,均獲治癒。多數患者於服藥後 1/2 ~ 1 小時內即可將完整的絛蟲排出。【處方 2】 檳榔片 50 ~ 100g,使君子仁、木香、川軍各 15g,雷丸(研末,沖服)、苦楝皮各 25g。制用法 驅蟲前 1 日禁食,每劑水煎 2 次,合併藥液於第 2天晨起空腹 1 次服下。如未見效,可於第 3 天用上法再服 1 劑。一般服藥 2 ~ 3 小時後,絛蟲即隨糞便排出。如遇絛蟲體部分排出其餘不下時,可將肛門外蟲體置於 37℃ 左右溫水盆中,蟲即可緩緩全下,切勿直接牽拉蟲體,以免拉斷。如蟲體未全排出即已中斷,或服第 2 劑後患者仍未排便排蟲,則可用肥皂水通便灌腸把蟲驅除。療效 用上方治療絛蟲病患者 30 例,服藥 1 劑者 22 例,2劑者 8 例,均見排蟲,有 3 例各排蟲 3 條,其餘 27 例各排蟲 1條。經鑒定 36 條蟲中有豬肉絛蟲 26 條,牛肉絛蟲 10 條。【處方 3】 苦楝根皮 60g(鮮 120g),大白(檳榔)180g。制用法 將上藥加水 1 000ml,煎沸 20 分鐘,過濾,渣再加水 750ml,煮沸 20 分鐘,濾出。將兩次濾液混合煎煮,濃縮至250ml,貯瓶備用。用時,早上空腹 1 次服完,小兒酌減。療效 用上藥治療絛蟲病患者 500 多例,治癒率達 98% 。用上藥驅蟲後,未獲蟲頭者,不一定表示失敗。3 ~ 4 個月後隨訪不再發現絛蟲體節與妊娠節片和蟲卵,即可視為治癒。反之,則應再次治療。【處方 4】 檳榔 30g(後下),大黃、鶴虱、榧子、雷丸、二丑各 9g。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空腹服,每日 1 劑,連服 1 ~ 3 劑,兒童減半。療效 用上藥治療絛蟲病患者,一般服藥 1 ~ 3 劑,即可排出全絛蟲而獲愈。【處方 5】 檳榔 80 ~ 120g。制用法 將上藥打碎,加水 600ml,文火水煎 2 小時,濃縮成 200ml,早晨空腹 1 次服下。療效 用本方治療絛蟲病患者 15 例,其中排出絛蟲 14 例,無效 1 例。
33.腸道鞭毛蟲病【處方 1】 委陵菜。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成人每次服 22.5g,小兒酌減,每日分 3 次口服。療效 用上方治療腸道鞭毛蟲病患者 235 例,其中,服藥 3天痊癒 183 例;6 天痊癒 34 例;好轉 14 例;無效 4 例。【處方 2】 苦楝根皮 15g,烏梅 12g,茯苓、神曲各 10g,雷丸、陳皮各 8g,花椒 6g,甘草、木香各 5g。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2 次口服。本方為成人量,小兒酌減。療效 用上藥治療藍氏賈第鞭毛蟲病患者 18 例,經服藥3 ~ 5 劑,諸症消失。
34.絲 蟲 病【處方 1】 檳榔、榧子肉各 75g,制雄黃 50g,吳茱萸、生牡蠣、茜草根各 150g,木瓜 30g,蘇子 100g。制用法 將上藥共研為細末,裝入瓶內備用。用時,每次服10g,每日 2 次,溫開水送服。20 天為 1 個療程。本方也可製成水丸。療效 用上藥治療絲蟲病患者 29 例,經服藥 1 ~ 2 個療程痊癒 27 例,顯效 2 例。【處方 2】 番木鱉炭 0.5g。制用法 本方為 1 日劑量,分 2 次服,連服 2 ~ 3 日,或間隔4 ~ 5 日再服 1 日量。療效 用上藥治療絲蟲病患者 10 例,均獲治癒。隨訪 2 年未見複發。
35.血 吸 蟲 病【處方 1】 半邊蓮 8 ~ 45g。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濃縮成 10% ~ 20% 煎劑。療效 用上藥治療晚期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患者 65 例,其中痊癒 56 例;顯效 5 例;無效 4 例。【處方 2】 鴉膽子。制用法 將鴉膽子去殼取仁,每次 10 粒(重 0.4g左右)裝入膠囊內吞服,每日 3 次。10 歲以下兒童減半。1 個月為 1 個療程。療效 用上藥治療血吸蟲病患者 28 例,痊癒 26 例,有效 2例。一般大便孵化檢查第 4 周即為陰性。【處方 3】 黃芪、懷山藥、三棱、莪術、蘇木、當歸、雞內金各60g,茯苓、白朮、白芍、鬱金、澤瀉、車前子、桃仁各 40g,穿山甲、鱉甲各 100g,木香、柴胡各 30g,丹參 80g。制用法 將上藥製成蜜丸。每日 10g,分 3 次口服,<1 個月用完;3 個月為 1 個療程,見消化道出血及其他急、重症暫停用。西醫支持療法及對症處理,酌情用吡喹酮。療效 中西醫結合治療晚期血吸蟲病腹水 159 例,治癒 38例,好轉 61 例,無效 60 例。
推薦閱讀:
※艾滋病是從黑猩猩傳染給人類的嗎?
※豬支原體肺炎
※傳染病知識-每日學習(第3期)艾滋病
※乙肝、性傳播疾病會通過游泳池傳染嗎?
※【原創∣白挨泉】豬場傳染病的科學診斷
TAG:傳染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