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一群王爺自作死鬧叛亂,激發一個慫包朝廷的自強路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1月17日,是個常出爆炸新聞的日子,只看二十世紀,爆的全球震驚的軍事事件就有不少。比如上世紀七十年代某年這天,一個今天已消失的「地區霸國」偷拿中國領土,被中國海軍一頓老拳揍進南海里餵魚。上世紀九十年代某年這天,某超級大國突然發飆,轟炸加導彈的雷霆打法,把一個號稱世界第三的中東強國輕鬆打躺下,全新戰術理念,瞬間震驚全球。
而對於中國古代史,乃至華夏民族的強國史來說,漢景帝前元三年,即西曆公元前154年1月17日的這條爆炸新聞,卻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長期霸道且富得流油的實在親戚,漢景帝的好叔叔吳王劉濞,徹底翻臉變了惡魔,先是大刀片子狠砍,把治下所有兩千石俸祿以下的漢朝直派官員全殺光,接著下總動員令,境內十四歲以上六十二歲以下所有男丁,都要披甲從軍,眨眼間聚起二十萬大軍,高調向全天下宣告:造反了!
當然造反這話,他當時也沒明說,冠冕堂皇的話,叫「清君側,誅晁錯」。也就是漢景帝身邊的晁錯是個奸臣,叔叔我打進長安宰了他。但別管怎麼說,打仗是一定的。
當消息爆炸般傳遍時,漢朝上下一致的驚嘆就是:承平了四十年的漢朝,竟然又打仗了。確切說,慫包了四十年,還是逃不過打仗。
那個年月的漢朝,史料上通常叫「文景之治」,在後人的眼裡,出名的國泰民安,但在當時好些人眼裡,卻是出名的窩囊:自從劉邦過世後,一統天下的大漢王朝,一直是夾著尾巴做人。
北方驕橫的匈奴?當然是不敢打,出點麻煩事,自己被殺了多少人搶了多少人,甚至曾在國內呼風喚雨的鐵腕女強人呂后,被匈奴單于赤裸裸寫信性騷擾,都是打落門牙往肚子咽,陪著笑臉送錢送女人換和平。當然也有拍案一怒,大規模出兵防備匈奴的時候,卻也就是擺個樣子,一路尾隨,卻干看著匈奴燒殺搶掠。比如那位漢文帝十分欣賞的名將周亞夫,帶兵抗擊匈奴,就是一路跟著送走,比送親朋還熱情。
對外如此慫包,對內也好不到哪去,比如對那些諸侯王們,那更是常年慫到沒尊嚴,就說這終於扯旗造反的吳王劉濞。那就是個常年橫著走的角色,從來不拿皇帝當領導,莫說是平日私開銅山鑄幣,自己造的錢嘩啦啦往市場扔,鬧的國家通貨膨脹,軍隊更是成天擴充。而且連諸侯王分內的入朝朝拜,也是從來擺譜不去。如此囂張,漢朝從文帝開始到此時漢景帝,都是好言安慰,半句重話也不說,可慫到這地步,還是翻臉了!
常年蹬鼻子的劉濞,這次徹底上臉,而且陣仗十分大,漢朝各地諸侯,和他一條戰線的,保守估計十多家,連他算上一起扯旗翻臉的,更是多達七家,單是動員軍隊,數量就多達六十多萬。這劉濞本人更是囂張爆棚,直接一篇戰鬥檄文表決心:寡人節衣食之用,積金錢,備兵革,聚谷實,夜以繼日,三十餘年,凡為此。這話粗點翻譯:叔叔我節衣縮食備戰三十年,就為打死漢朝這個慫蛋!
這是忍辱負重的西漢王朝,勵精圖治近半世紀後,遭遇的最殘酷國難危機!史稱「七國之亂」!
當然,此時得意洋洋的劉濞,大概沒有想到,貴為朝廷的西漢王朝,為什麼會長期慫?說白了,還不是為他們這些諸侯王。
西漢開國,制度上一大創舉,就是郡縣制和分封制並行,這個制度對漢朝早期休養生息,乃至拱衛皇權,都曾起過大用,漢文帝本人就是諸侯王出身,也正是諸侯王的力挺,才讓西漢在呂后專權時,總算沒改了姓。但是,發展到漢景帝年代,這個好制度,已經成了大坑。
有多坑,看地圖就知道:西漢開國,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地區,只有十五個郡,而諸侯王佔有的領地,卻多達四十五個郡,中央政府從開國起,就是弱勢地位。發展到漢景帝年間,長期休養生息,增強了大漢國力,卻也養肥了諸侯,這些諸侯們霸著朝廷的地,享受著朝廷特權,卻成了朝廷政令的最大障礙,好些人更有強悍軍隊,稍有風吹草動就能發難。
這樣的西漢,再有錢又有什麼用,就說對匈奴,哪怕匈奴再凶,漢朝稍一狠,後院就可能起火。哪裡可能下定決心抗擊匈奴?兩面夾擊下的西漢,表面繁榮下,其實已經陷入到危機里,正如漢文帝時代名臣賈誼的感慨:西漢就像一個表面強壯的巨人,其實卻是嚴重營養不平衡,諸侯的威脅,就好比大腿上的肉比身子還粗,百分百畸形!
如果一直這麼畸形下去,西漢王朝的災難,恐怕會立刻到來。所以漢景帝登基後,在其最信任大臣,御史中丞晁錯的謀划下,開始向這個問題開刀,可諸侯已成氣候,只有橫下心來動手術:削地!動作特別大,所以也給了劉濞這樣的諸侯口實,真箇高調反了!
劉濞一造反,一開始真順利,打了不少勝仗,把關中平原的門戶睢陽也圍了。倡導削地的晁錯,更被漢景帝狠心殺掉。但是他卻忘記了這個道理:西漢一直這麼慫,就因為他們這些絆腳石,現在自己撕破臉,西漢還能客氣?
果然,既然生死存亡的時刻,西漢王朝在一忍再忍後,終於驟然使出全力,晁錯生前苦心籌劃的新型騎兵軍團,在確認了匈奴近期不會南下後,終於呼嘯南下,幾下暴烈衝擊,就把幾十萬諸侯軍隊打的七零八落。下邑大決戰上,本為雪恥匈奴而不惜血本打造的西漢騎兵軍團,彷彿牛刀殺雞一般,將劉濞的主力徹底殲滅,劉濞在逃亡路上被殺,其他造反諸王也紛紛敗亡,這場聲勢熏天的叛亂,三個月就滅掉了。
說到底,還是這些王爺,錯估了長期慫包的西漢王朝,面對這場戰爭的決心,總以為慫習慣的漢朝,還會息事寧人,完美想到,西漢是忍辱負重,忍辱中默默磨刀,這下撞到了刀口上。
而這場不作不死的叛亂,對於西漢歷史,也是一個重大轉折點,由於七國之亂平定,反對西漢軍政改革的諸侯王力量,幾乎就被一勺燴,等於一腳踢開絆腳石,休養生息的西漢,這下更高速發展,軍事特別是騎兵實力突飛猛進,一批新崛起的將官,更成為未來漢軍的棟樑。到了漢武帝在位時,漢朝終於以追亡逐北的方式,將死敵匈奴送上了敗亡之路。說起來,也正是這些諸王們的不作不死,加速了漢朝的華麗蛻變。
在一個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改革面前,任何企圖做絆腳石的力量,最終都會淪為笑柄。這幾個不作不死的王爺,就是見證。
推薦閱讀:
※歷史上的今天——4月11日 大事件
※【今日歷史】1月14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歷史上的今天 ——土倫港自沉
※歷史上的今天——「俠盜羅賓漢」成了共黨分子
※解密清朝第一疑案:孝庄文皇后下嫁多爾袞|歷史上的今天(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