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志丨方言劇里 追鄉情
古今中外,方言一直存在於各種藝術形式之中。有楚國方言的《離騷》,更有以各地方言為載體而遍地開花的中國地方戲曲,都有著說不完道不盡的關於方言的話題。方言就像一顆種子一樣,隨著我們的成長而愈發紮根在我們心中,當我們漂泊異鄉時,忽聞家鄉方言,那種親切無以言表。承載著濰坊「鄉情」的「鄉音」,在影視劇里、地方戲中都得以保留和呈現。聞見鄉音引發共鳴,鄉音連著鄉情,寄託著人們的情感,凝結著文化的認同,無論身處何地,一句方言,一出家鄉戲,最能勾起思鄉之情。
1「影視方言劇輕鬆調侃受歡迎」
在現實中,方言在特定地域特定領域的人群交流溝通、傳承地域文化乃至整個民族文化等方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藝術創作中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東北味十足的《鄉村愛情》、南腔北調的《我的團長我的團》、陝西腔「佟掌柜」領銜的《武林外傳》,都或多或少佔了方言的便宜。
諸城小伙高雯一是一名影視劇導演,在山東藝術學院學習戲劇影視表演畢業之後,回到家鄉諸城拍攝影視劇,如今他在諸城成立了自己的影視傳媒公司,「我就想拍出一些反映本地民生、貼近人們生活、有諸城特色的影視劇。」高雯一表示,一次偶然的機會,諸城電視台要拍攝一部欄目劇,找高雯一做導演。
這部劇的主旨就是讓身邊人演身邊事,讓咱身邊的普通老百姓都有個上電視的機會。」高雯一說,為了這個劇,他付出了很多心血,電視劇採用邊拍邊播的形式,每周一集。事實證明這種接地氣的電視劇非常受歡迎,此後他還製作了《致青春》等20多部單片和一部22集的電視劇。
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市民,基本都認同方言帶來的喜劇效果。有人認為方言契合了普通人的故鄉情懷,還有人認為方言表達更傳神。有關專家表示,目前,方言的運用常常出現在影視劇中,在影視劇中加入方言有助於表現時代氛圍和塑造人物,輕鬆調侃的風格與輕鬆的劇情相得益彰,更容易達到搞笑誇張的效果,讓人物更生活化。但並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適合用方言表達,當影視劇一窩蜂地都用方言,觀眾難免會產生厭倦感。
2「地方戲說方言,生活氣息濃」
作為地域特色濃厚的地方戲曲藝術,方言的融合有著獨特的美感。臨朐縣群眾性創作和演出活動活躍,上世紀70年代便有「小戲之鄉」的美譽。在這裡,流行著地方戲曲——周姑戲和呂劇,兩者的白口,也就是戲曲里的說白,都會說上幾句本土氣息的方言。有時候一句故意拖著長調的「剛好連」不禁讓人捧腹。
「小戲之鄉」培養了一批根在民間的小戲創作隊伍,其中不乏一些唱功不俗的戲曲演員。土生土長的臨朐人馮太平就是其中一位,精通呂劇,更是當地周姑戲的傳承人。馮太平說,周姑戲的演唱形式原始古樸,唱腔樸素優美,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而呂劇風格自然舒展、樸素平實、清新自如。這兩個不同的劇種,多年來傳承不息,一直深受當地人民群眾的喜愛,成為「不息的鄉音」。小戲劇目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運用生動的群眾語言,可以表現各種不同的人物性格,富有強烈的感染力。「不管是呂劇還是周姑戲,白口中都少不了說上幾句臨朐方言,這樣的表達不僅通俗易懂,也使得戲曲更有生命力。」馮太平說,在戲曲中,有時候普通話起到的效果不如方言,觀眾聽一場不夠,還經常會要求加場。
「茂腔一唱,餅子貼在鍋台上,鋤頭鋤到莊稼上,花針扎在指頭上。」這段民謠形象地表達了當地人對高密茂腔藝術的喜愛。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茂腔里也有很多語音平和溫軟的高密方言土語。它憑藉新奇的唱法,獨特的民俗色彩,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高密市藝術劇院黨支部書記史煒介紹,茂腔特點鮮明,由於方言有異,唱腔不同,同一句唱詞,更顯得婉轉悠揚。「茂腔作為一種地方戲,唱詞多用高密方言,通俗易懂,喜聞樂見,尤其是近幾年新編的茂腔小戲,更加貼近百姓生活,比如《窪里人家》《換婆婆》《灶王搬家》《紅高粱》等現代戲,也備受觀眾喜愛。」史煒說,前幾年,一部濃郁民俗風情又不乏詼諧幽默的茂腔動漫劇《牆頭記》在高密電視台各頻道循環熱播,讓不少觀眾耳目一新,而這部動漫《牆頭記》分兩個版本,一個是方言版,一個是普通話版,兩個版本相比起來,方言版更受歡迎。
3「受眾有限,方言劇品質難保障」
「每一種方言都積澱著久遠的歲月印痕,並深植於當地老百姓之中,這就決定了方言將在很長一段時期存在,方言電視劇的存在具有合理性。」高雯一表示,方言影視劇發展存在很多局限性,比如說受眾很有限,比如他拍的方言電視劇,受眾多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而且方言本身受眾面就會窄,只是針對當地市民觀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對方言影視劇的投入少。」高雯一說,「一般情況下,當地投資拍攝方言影視劇,投入都不會很大,加上受眾面窄,專業人士做方言劇的很少,做這個帶都是業餘愛好者,這就決定了拍出的方言劇品質上得不到保證。」
儀修磊拍攝了多部濰坊方言影視劇,他希望通過鏡頭把濰坊的故事、風土人情、文化底蘊呈現給大家。他表示如今方言影視劇的發展處於初期階段。好多拍攝方言影視劇的多是一些小的廣告公司製作的,目的也只是好玩,並沒有從根本上重視方言劇的傳承和發展。
同樣,地方戲方言演唱也面臨問題,戲曲老齡化嚴重。專業學習呂劇並唱了30多年的臨朐人康學玲表示,戲曲的每一句都講究手、眼、身、法、步,要練好基本功並不容易,加上如今專業學習戲曲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戲曲人才嚴重匱乏。而且現在的年輕演員幾乎都無法用純正的方言語音演唱地方戲,失去了地方的鮮明特點,所以有時候聽起來沒有了地方的特色。馮太平也坦言,地方戲的粉絲基本都是當地老百姓,在當地表演用方言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要去外地演出,說方言難免會遭遇觀眾根本聽不懂的尷尬。
4「做好方言劇,咋接地氣是關鍵」
儀修磊致力於將濰坊方言影視劇推廣發展壯大,他正與山東廣播電視台《拉呱》節目的主持人之一小青島計劃合拍一部電影,名字叫《瘋狂的婚禮》。「電影中有人用濰坊方言、有人用青島方言,也將茂腔都展現出來。」儀修磊表示。
「要想做好方言劇,首先深挖劇本是關鍵。」高雯一表示,很多人只是把方言創作影視劇用來搞笑,其實方言劇並不僅僅是敷於表皮的搞笑。每一種方言都體現了一種特殊的地域文化,都包含了無數只能用方言表達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俗語、諺語,都蘊藏了祖先留下來的智慧。
「演員的專業素養也有待提升。」高雯一表示,由於方言劇的特殊性,很多劇中演員都是業餘愛好者,而一部成功的影視劇離不開演員對角色的把握和塑造,如今他拍攝影視劇時,將招募選拔的演員進行專業培訓,提升專業表演素養,從而提升整部劇的質量。「我認為方言有其濃厚的文化特色,也是語言文化的調味品。方言影視劇的出現,滿足了某些群體對於影視劇的特殊需求,也是我國『小眾化』影視劇市場的一個初步探索。」高雯一說。
「要傳承地方戲,該用方言的時候就得用方言,而且要唱得好聽!」這是戲曲老演員們的經驗之談。然而,方言和地方戲本是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下產生的,在當今文化交流繁榮的信息化時代,伴隨大眾審美觀念及心理的變化,地方性在逐漸淡化。
要把劇本中融合了很多當地方言的地方戲發揚光大,修改和深挖劇本也是關鍵。對此史煒提出,可以考慮邀請相關文化專家和專業演員,在保持原汁原味、保留自身傳統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把劇本改成通俗易懂、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
文/圖 隋煒鳳 劉江峰
推薦閱讀:
※《全備真理》關於說方言和預言醫病的聖經教導
※北京方言四百年
※廣東話失驚無神是什麼意思?
※有哪些過於洗腦,以至於讓你無法用普通話說出來的方言梗?
※有些影視作品會出現潮汕話,這是為什麼?
TAG:方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