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寫錯了袁世凱》連載(131)

第八章 鐵血民國

三、府院之爭與千古迷案

(4)孫文北上

1)對袁世凱來說,這幾個月的臨時大總統當下來,實在是焦頭爛額、心力交瘁。

處在王朝末與民國初這樣一個過渡時代,袁世凱無異於身處最原始的角斗場,群雄割據的局面必須直面;同時,還必須面對這個國家和民族最深沉的災難,內憂外患就擺在面前!

而在這樣一種格局當中,國民尤其是知識階層還寄望於他能仿製出一個民主共和這樣一個最具現代化的政治結構。

任務何其艱巨!這總統又何其難干!

亡清興中的理想,其實只是實現前一半。後一半何日實現?

很多人認為,民主政治的實施,必須具備一些前提條件:

教育的普及(使國民文化素質能得以提高),以及國民收入的增長(使國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但再看辛亥之後的中國,這一切先決條件根本就不存在。

因此,儘管袁世凱認同梁啟超所謂的「不與民權,民智又如何得開」,但他同時也深信中國的問題絕非一副單一的藥方就可以施治。

選擇終究兩難:

首先,不終結軍閥割據、各自為政的亂局,國家的制度建設就無從落實,民主共和就無從談起;

其次,要想上下令行禁止、有序運轉,震住貪官污吏、軍閥以及暗自滋長的利益集團,又必須加強中央集權,自然也就會授人以獨裁之話柄,且愈是集權,離民主共和勢必愈遙遠。

徐世昌就料想,民主政治再過一百年也未必能夠實現,十年內就更不用奢望。勉強仿行,君權下移,其結果就是官員分了民主的好處,文人過了民主的嘴癮,平民依然受專制的盤剝。

所以,在徐世昌看來,民國大總統根本就是一步無解的死棋。

擦,不想這個了,一想就頭大呀!

2)陸徵祥內閣垮塌,誰繼任內閣總理,是眼前要處理的事兒。

還是讓趙秉鈞先代理吧。(「代」總理的任命,不需要到臨時參議院過堂。)

內閣老是如此短命,成天將精力耗在與臨時參議院的拉皮扯淡上,一點正事幹不了,想起來就糟心。

到底該怎麼辦呢?

有人出了個主意:

不如請孫文、黃興兩位同盟會的精神領袖來北京,開誠布公,共商國是。

這是個好主意。袁世凱眼前一亮。

只有懷柔與妥協,才能彌合各派系之間的裂痕,才能最大限度地團結不同階層、不同利益主體,才能使要辦的正事兒向前推進。

這樣的事兒,在中國,也只有袁世凱能辦。

之前就有團結籠絡汪精衛的成功先例。

就連清朝末年斗得死去活來的瞿鴻禨、岑春煊和康有為等,袁世凱都能拉下臉、躬下身子主動示好,邀請他們來參政議政。

那麼,將孫文、黃興等團結過來一起「辦共和」,有何不可?

袁世凱這一想,腦子裡就泛起一絲小得意:

天下人看來還是腦袋清楚的,中國的難事兒(包括袁世凱近段時間的口頭禪「辦共和」),舍我袁某人還有誰能辦得了?

中國不能沒有我袁世凱!

中國離不開我袁世凱的領導!

很顯然,這後來也成為袁世凱自己腦中的執念(最堅定或說最固執的信念)!

而這樣一種執念,也許正是袁世凱後來所有作為的內心原動力。

3)想到就做。

北京政府立即向孫文、黃興發出了誠意十足的邀請電。

不僅如此,袁世凱還派出了迎接孫、黃北上的專使,同時讓「海琛號」巡洋艦到上海護航迎接。

要說同盟會也真夠小心的。

就孫文和黃興是否應該應邀北上問題,竟分成了截然相反的兩派意見。

支持北上的認為,兩位領袖與袁世凱的三巨頭會晤,具正面意義,有利於穩定政局,有利於建立南北互信,是民國未來發展之福。

奇葩的是,反對北上的聲音竟相當大!認為,這是袁世凱的圈套,兩位中國革命最高領導人一旦進京,有可能遭到軟禁。

可笑的是,《民權報》竟然在頭版刊登了一幅漫畫,題為「行不得也,哥哥!」畫中北京城頭張開一張大網,正等著孫黃二位「大哥」。一個字,擦!

最後的商談結果是,孫文一人先行,黃興則先稱病;如果孫文去了沒啥問題,黃興的病就可以好了;如果有啥不對勁,黃興也好在外採取措施。

足可見南對北的成見之深。

4)8月22日烈日炎炎的下午5點多,孫文攜夫人盧慕貞、秘書宋靄齡等十餘人一行到達北京。

總統府秘書長梁士詒、內閣代總理趙秉鈞以及各部總長,早已在車站迎候,個個熱得汗流浹背。

袁世凱給孫文的歡迎儀式備極隆重。

鼓樂聲中,孫文走下火車,同政府官員簡單寒暄幾句,坐上一輛朱漆金輪的超級豪華大馬車,在三十多個騎兵的開道下,從正陽門直入外交部街,下榻於袁世凱特意命外交部改建的迎賓樓。

如此高規格的禮遇,讓孫文很是受用。

當晚宴會開始前,袁世凱親自到廳前迎接。

晚宴上,袁世凱為孫文親自執盞添酒,殷勤備至。

袁世凱在致辭中非常誠懇地說:

余盼見先生與克強久矣,今克強未與同行,不能共聆偉論,甚為遺憾。所幸先生惠然肯來,世凱不勝欣慰。現今時局動蕩,邊警迭至,余見識淺陋,能力有限,謹代表四萬萬同胞感謝先生,還望先生不吝賜教,大力匡助!

袁世凱的謙恭和吹捧,讓孫文舒泰到了極點。

兩人在席間攜手攬腕,觥籌交錯,相談那叫一個甚歡,相見那叫一個恨晚。

宴會結束後,兩人又繼續就一些國家大事交換意見,一不小心就聊到了很晚。

袁世凱索性邀請孫文在府中住下。

5)孫文激動得夜不能寐。

他感覺袁世凱還真不像之前想的那樣——

袁世凱明明就不是那種飛揚跋扈的軍閥嘛!

也並非那種暮氣沉沉的舊式官僚!

其人不僅很有城府,對時局的看法和見識也十分高明。

而袁世凱對自己的熱情與褒獎有加,也令孫文有些小感動。

接下來的二十餘天里,孫文與袁世凱會談十三次,每次都長達六小時以上。

袁世凱極盡謙恭之能事,盛讚孫文「光明正大,毫無私意,所恨相見之晚!」

孫文後來也如是對外宣稱:

「維持現狀,我不如袁;規劃將來,袁不如我。為中國目前計,此十年內,似仍宜袁氏為總統,我專儘力於社會事業。十年後,國民欲我出來服役,尚不為遲。」

由於會晤只有梁士詒在場,具體的談話細節已無從考證。

但可以確定的有兩點:

第一,這是兩大政治巨擘的首次會面,這二十多天的日子也是兩人絕無僅有的蜜月期。

第二,由袁世凱再當十年總統,練兵百萬;孫文則在十年里專任鐵路,把全國鐵路延長至二十萬里。

修路這樣的要求,袁世凱自然是求之不得——

只要你老孫不搞政治尤其是不搞破壞性的政治活動,別說修路架橋了,你特么修航天空間站我都全力支持!

他立刻委任孫文為「全國鐵路督辦」,每月給撥辦公費3萬元,修路所需行政用人權一概歸你,政府概不干涉;並將慈禧當年西幸歸來所乘坐的豪華專列也撥付給孫文,供其巡視四方。

背地裡,袁世凱開則玩笑對人說,孫文確實是個「大炮」,還二十萬里呢!

孫文終其一生也未能修成一寸鐵路,銀子倒是花了不少。

以致於秋後算賬時,孫文在北洋政府眼裡,不單是政治犯,還是貪污犯。

至於中國二十萬里鐵路的目標,直到一百年後,才在那位叫劉志軍的鐵道部長任上實現。(有意思的是,同是貪污腐敗分子,孫文沒有被抓,劉志軍卻是結結實實地落了馬。)

(待續)

推薦閱讀:

馬勇:放虎歸山——袁世凱歸隱
皇帝夢葬一世英名:袁世凱時期的中國最開明?
蔡鍔與袁世凱
水煮日報第203期:袁世凱不夠忍

TAG:歷史 | 袁世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