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學堂036】3種臨近部位侵及顱內的腫瘤
成長緩慢,起源於胚胎殘存脊索組織,低到中度惡性腫瘤。特徵性表現:對斜坡的溶骨性破壞。
22、概述:顱內脊索瘤30-50好發,發病部位斜坡>鞍區>頸靜脈孔等。
33、影像表現:MRI平掃位①不規則形,邊界清晰,信號不均,囊變、出血少見。②T1WI上斜坡、鞍區及後床突上骨髓高信號被等或低信號腫瘤替代,T2WI信號混雜。
MRI增強:輕中度強化,強化不均勻,形式多樣(蜂窩樣、顆粒樣)。
44、鑒別診斷:
侵襲性垂體瘤:正常垂體結構消失,腫瘤擠壓周邊結構,骨質破壞,T2WI信號較脊索瘤低。
軟骨瘤:多發生於蝶骨、岩骨尖,多不伴斜坡破壞,囊變、出血及壞死少見。
神經鞘瘤:於鞍旁成長的脊索瘤鑒別,神經鞘瘤多不破壞斜坡,沿神經走形,強化明顯。
(二)軟骨瘤11、要點:
少見、生長緩慢,起源於胚胎軟骨殘餘。多見於蝶骨和岩骨尖(由於顱底是軟骨化骨),「蜂窩樣」強化是其特徵。
22、概述:好發20-40歲,大多數在鞍旁、岩骨尖。
33、影像表現:MRI平掃:呈類圓形,信號不均,常呈「毛線團樣」表現。T1WI等低信號,T2WI高信號,其內可見多發點狀低信號(為腫瘤鈣化及骨化)。MRI增強:呈典型的「蜂窩樣」,輕中強化。
44、鑒別診斷:
鞍旁畸胎瘤:青少年,T1WI可見脂肪存在。
脊索瘤:常破壞斜坡,信號不均,囊變、壞死及出血多見,強化方式多樣。
(三)副神經節細胞瘤(Ⅰ級)11、要點:
又稱化學感受器瘤,位於頸靜脈窩及鼓室內,位於頸靜脈窩者稱頸靜脈球瘤,位於鼓室者稱鼓室球瘤。頸靜脈球瘤為最常見的副神經節細胞瘤。
22、概述:好發成年人,女性多見。
33、影像表現:MRI:T1WI低信號,信號不均,T2WI稍高信號,可見流空血管影。高流速高信號和低流速高信號,形成「胡椒征」。MRI增強:明顯非均勻強化。
44、鑒別診斷:
神經鞘瘤:後組神經鞘瘤少見,且多為神經受壓癥狀,囊變、壞死常見。頸靜脈球瘤常伴頸靜脈孔擴大。
室管膜瘤:體積較大發生於側孔的需與頸靜脈球瘤鑒別,室管膜瘤多見四腦室側孔受累,囊變、壞死、鈣化常見,信號不均,但其瘤內血管流空征少見,且主體位於延髓小腦池內。
腦膜瘤:頸內脈孔腦膜瘤,腦膜尾征,臨近骨質常增生改變。明顯強化。
讀書筆記作者:郭贊央,男,影像主治醫師、放射主管技師,現工作於河南省登封市中醫院,任影像科病例隨訪統計組組長,磁共振診斷組組長。2004年畢業於鄭州大學醫學影像專業,本科學歷,學士學位,先後從事放射、CT、磁共振影像技術及診斷工作。曾在鄭州大學一附院、河南省人民醫院、鄭州大學五附院進修學習CT診斷、CT引導下穿刺、MRI診斷。從事影像診斷工作十幾年,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善於鑽研磁共振新技術開發應用並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尤其在腦部病變磁共振ASL(灌注)技術的應用、磁共振動態增強在女性盆腔腫瘤的診斷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推薦閱讀:
※化療常見不良反應處理對策 (轉載)
※在「吃」這件事上,腫瘤患者絕對不能馬虎
※給我一管微球|我能撼動腫瘤
※哥斯大黎加女子體內取出68斤重巨型腫瘤
※103歲老和尚全靠吃這個惡性腫瘤全消失!
TAG: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