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兩黨制介紹
07-22
英國是現代西方議會制度和政黨制度的發源地,同美國的兩黨制相比,英國的兩黨制更具有典型性,對世界很多國家特別是對前英屬殖民地國家政黨制度的影響更深遠。 提起英國的兩黨制,必須首先明確的一點是:兩黨制在英國絕對不是某些政治家或政治組織的發明創造,也不是經過某一革命運動或政治事變而產生的;英國的兩黨制是英國議會制度長期發展的產物。英國議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而政黨在英國直到17世紀末才出現。英國最早出現的兩大政黨實際上是議會中的兩派,當時忠於國王的集團被稱為宮廷黨,又名托利黨;其對立面被稱為鄉黨,又名輝格黨。托利黨代表議會中的保守勢力,是保守黨的先驅;輝格黨是議會中的激進派,是自由黨的前身。當時,兩黨僅僅是在議會中活動,還不能說已經有了現代意義上的兩黨制。直到19世紀30年代以後,隨著一系列議會改革立法的實現,兩大黨的組織在全國範圍內得到發展。1832年,托利黨建立了「卡爾頓俱樂部」,次年改名為保守黨。幾乎與此同時,輝格黨改稱為自由黨,並於1834年成立了「改革俱樂部」。1867年保守黨又建立了「保守黨中央選區協會全國聯盟」,1877年自由黨成立了「全國自由黨聯盟」。到這時,現代英國兩黨制的基本特徵才具備。這些基本特徵是:(1)在合法存在的諸多政黨中,只有兩個政黨具備競爭議會中多數席位的實力;(2)兩大黨在議會內外,中央和地方都有永久性的組織,這些組織與選民不斷地互相影響著;(3)兩大黨都承認英國憲法並以通過議會選舉上台執政為活動目的;(4)反對黨得到憲法的承認並成為國家機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由此可見,英國的兩黨制不是人為產生的,而是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兩黨制同英國的歷史和社會以及政治制度的其他方面有著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聯繫。脫離當時的歷史條件和實際環境來談兩黨制必然陷入片面性。 兩黨制在英國運作了幾百年,可謂是效果不錯。與其他類型政黨制度相比,兩黨制主要功效是: 第一,兩黨制能產生長期穩定的政府。在英國的議會中,雖然不乏兩大黨之外的其他政黨的代表,但是真正有力量組織政府而不需要第三黨支持的,始終只有兩大政黨,先是托利黨和輝格黨,後來是保守黨和自由黨,從本世紀20年代開始,又是保守黨和工黨。根據現行制度,在大選中獲下院多數席位的政黨為執政黨。受命組織政府。在這種情況下,議會中的多數議員為政府派,這樣議會就很難把政府趕下台,這就為政府的穩定提供了根本的保證。這一點是多黨制國家所不及的。二戰後的義大利和第五共和國之前的法國就是例證。 另一方面,由於議會內各黨都是在憲法範圍內活動,反對黨有機會通過競選上台執政,這就使暴力奪取政權和宮廷政變失去了條件和動力。在英國政黨政治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個變化是:本世紀初工黨取代了自由黨的位置。但是這種取代過程完全是漸進的、和平的,其間沒有引起重大的政治動亂,更沒有武裝衝突,甚至連議會的法定程序都沒有發生變動。這是極權政治所不能比的。 第二,兩黨制能提供有效的政府。一般情況下,英國政府都是由在議會中取得多數席位的一黨組成。除非是遇到重大危機,如兩次世界大戰和30年代經濟大危機時期。在一黨多數政府的情況下,行政與立法就密切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高度的中央集權。這樣,政府可以憑藉其在議會中的多數席位,控制決策和議案的通過,從而有利於對國家的有效管理和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本世紀內,英國經歷了一系列的嚴重危機,都沒有在國內引起激烈的反應或社會動蕩,這不能不說與它一直有一個堅強而負責的政府有關。 第三,兩黨制能形成一個受到有效監督的政府。「女王陛下忠誠的反對黨」的存在,不僅為國家提供了後備政府,以便一旦選民要求改變政策時,反對黨便可接過政府的責任;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使政府受到了有效的監督。反對黨的真正目的是要在下次大選中擊敗現執政黨,以便上台執政。因此,它的主要工作就是挖空心思挑政府的「毛病」,即認真審查、批評政府的政策,尤其是必須反對那些不必要的、極端的、甚至可能會為獨裁政府打開方便之門的政策或議案,同時必須揭露政府侵犯選民個人權利的行為以及政府官員的官僚主義和腐敗行為。由於反對黨具有獨立性,它在執行這一任務時,絕不會留任何情面,也不會瞻前顧後,縮首畏尾。反對黨一方面可以通過議會的辯論和質疑,對政府的不適當的活動進行追究,要求政府作出認真、合理的解釋;另一方面,在議會之外,反對黨又可通過中央或地方黨組織,利用媒介和公開會議等手段進行宣傳和監督。同時,由於反對黨的活動也是旨在上台執政,並且是在英國憲法的許可範圍之內,所以它所提出的批評,必須有明確的針對性和責任心,不能只從本黨利益出發;而且它的批評必須是以知識和經驗為基礎,以便取信於民。由於反對黨的存在,政府必須小心謹慎,盡職盡責,始終在正確的軌道上行駛。 從上述可見,英國議會中兩大黨既是競爭對手,又是執政夥伴。它們既對立、又一致,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兩黨制的實質就是用兩個政黨輪流執政的方式來維護統治者的統治和國家的政治穩定。兩黨制既可以產生穩定而有效的政府,又有靈活性和機動性,這有利於調節社會各階級、各集團之間的矛盾,保持社會的穩定發展。 但是,英國的兩黨制並不是鐵板一塊、完美無缺的,它也存在著很多弊端。首先,從兩黨制中產生出來的執政黨不能充分代表民意。英國兩黨制是由英國的選舉制度作保障的。英國現行選舉制度是單選區出線制,以大選中獲議席多少定勝負,而不是依選票情況。這就造成這樣一種矛盾現象:有時反對黨所得選票反而會超過執政黨,如1951年大選,保守黨得票率僅為48%,而工黨得票為48.8%,可是保守黨卻因其比工黨多得26個議席而上台執政。這就是說有時多數選民支持的黨卻不能上台執政。當然,這種情況出現的機會不多。但是,在歷次大選中,執政黨所得選票超過半數者卻寥寥無幾。 其次,兩黨制對小黨的成長、發展極為不利。小黨在選舉中的得票率同其在下院所得席位不成比例。比如1983年,工黨得票率為27.6%,卻得209個席位,占席位總數32.1%,而自由黨——社會民主黨聯盟的得票率達25.4%,僅比工黨差2.2%,但僅得17個席位,占席位總數的3.5%,與工黨的差距達28.6%。在這種局面下,小黨奪得一個席位所需選票幾乎為大黨的10倍。這表明,在兩黨制下,小黨只能是一種政治上的點綴,小黨是兩黨制的犧牲品。小黨無參政機會,它所代表的選民的意志就不能直接通過立法和制定政策表現出來。在英國地方政權中,自由民主黨可以同保守黨和工黨平分秋色,有時它所控制的地方議會數甚至超過某一大黨,這表明自民黨有相當雄厚的群眾基礎。可是,由於兩黨制,國家政權卻與自民黨無緣。 第三,兩黨製造成英國政治上的保守。如前所述,由於兩黨制偏愛兩個大黨,使兩大黨可以安穩地輪流坐莊。據統計,在全國各選區中,屬於保、工兩黨的安全選區竟高達70%。在大選時,許多從心底里支持自由民主黨或其他小黨的選民,由於明知他所支持的黨不能獲勝,只好兩害相權取其輕,把選票投給他較不討厭的兩大黨中的一個。由於兩大黨對政權的壟斷,使得它們都趨於安於現狀,不圖進取。在制定政策上,也是力求穩妥,得過且過,不願從事任何有風險的事情。戰後以來,人們所公認的「英國病」久治不愈,不能說和兩大黨的這種價值取向沒有關係。 最後,兩黨制促進了英國公眾中的政治冷淡主義傾向。兩大壟斷政權,使得許多對兩黨都不喜歡的人無從選擇。在大選中,一部分這種人把選票投給了他較不討厭的那個大黨,而相當一部分選民根本就不參加投票。投票率低是英國的一個突出現象。儘管投票率在整個西方國家都有下降趨勢,但英國屬於最低的國家之一。戰後以來歷次大選中,除兩次外,選民的投票率都在80%以下,最低的是1970年大選,僅為72%。在當今英國,「政治盲」越來越多,政治冷淡主義盛行,這和兩黨制的長期作用、影響有著很深的關係。公眾對政治的關心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國的民族士氣高低。「英國病」的最根本病因是英國民族的士氣低落,在這一點上,英國和中國、日本等國家形成鮮明對照。 綜上所述,英國的兩黨制雖有功效,但也有很大弊端。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對立統一的,政治制度也不例外。採用某一種模式,在得到了它的功效的同時,也就把它的弊端接受了過來。應該看到的是,任何一種制度模式,都是這個國家歷史、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的產物。 作者:劉建飛文章來源: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推薦閱讀:
※肢體語言Body Language入門介紹(Psytopic)
※羊品種介紹
※AARS獎介紹與歷屆獲獎月季(更新編)3
※XML DOM介紹
※最適合最微型盆景的樹種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