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毀三觀的謀略著作《鬼谷子》,到底說了什麼?-今日頭條

一直嘗試在陽明心學和鬼谷縱橫學裡找到個平衡點,原本得意洋洋用陽明心學來闡述「無善無噁心之體」的先進性,論證陽明的良知,李宗吾的厚黑之惡與鬼谷子的人性之惡笨是一回事,結果是讓人大失所望的,當然路還很長。

為什麼?簡單的說是什麼樣的果實結出什麼樣的話?惡之果非要結出善之花,其實荀子真的論證並且做到了,他提出了「性本惡」的哲學命題。我一度認為荀子是贊同鬼谷子思想的,理由是他們都是提倡性本惡的,可是後來發現,非也。

荀子:惡之果結出善之花。認可人性本惡,所以誘人以「禮」。

鬼谷子:惡之果結出惡之花。認可人性本惡,所以誘人以利。

二者同是性本惡,卻一字之差,謬以千里。

1、道德觀

有時候用道德倫理是無法約束縱橫家的,這是一個很讓人頭疼的事情,雖然鬼谷子說過「聖人居天地之間,立身、御世、施教、揚聲、明名也」,還曾以聖人自居,從某個角度上講聖人必然是與道德有關係的。縱橫家只利用道德,不信仰道德。而這一點以仁義為核心的儒家是萬萬不能接受的。沒有了禮,儒家的根基便沒了。而縱橫家只把禮作為用來遊說誆騙他人的借口。

2、謀略觀

鬼谷子是一本謀略學著作,汲取了包括儒家在內的百家之長,自成一派。但是有個問題,鬼谷子闡述的更多是方法論,不管是道家的陰陽思想、兵家的奇正思想、儒家的中正思想,這些引用最終只有一個目的——遊說。至於其理想抱負遠沒有儒家那麼宏大。且儒家並不認同縱橫家的觀點,認為他太過於「器小」,是奸詐之人。比如衛靈公尋問孔子關於作戰布陣的事情,孔子立即回答:「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嘗學也。(註:祭祀禮儀之類的事,我聽說過;用兵打仗的事,我沒有學過。)」 ,這句話再明白不過了,禮儀之事,孔子是市場細分領域的高手,但是涉及到軍事謀略方面,孔子說他沒學過。其實背後的言外之意是,禮才是正道,謀略之學等雕蟲小技,我是沒學過,也不屑於學。

3、出世觀

有人認為儒家提倡「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事二夫」,其實是這句話是處於《史記·田單列傳》,儒家並非像後人想像的那麼愚忠,愚忠起源於西漢的董仲舒,更後來的程朱理學。整部《論語》,其實孔子並沒有直接表達對君主的「忠心」的語錄,反之《左轉》倒是記載了孔子說過「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衛王問孔子會不會帶兵打仗,結果孔子選擇離開。可見孔子的出世觀是有選擇的,而非盲目愚忠。

這一點與鬼谷子有著驚人的相似,相較於儒家的「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的儒門八法,鬼谷子也提出了「立、御、施、揚、明」縱橫五法,歸類不同,其實目的是相同的,能當個聖人受萬人景仰,誰想做個小人遭萬世唾罵呢?

4、人才觀

有趣的是鬼谷子的「揚、明」正好對應了儒家的另一個聖人陽明。如前文所言,鬼谷阿信一直認為陽明心學和鬼谷縱橫學能在某個地方找到平衡點。而其實很難,比如人才觀。

《傳習錄·薛侃錄》里有這麼一段記載:

薛侃問:孔子說的上等智慧的人和下等智慧的人不能改變,這是為什麼?

王陽明:不是不可以改變,這兩種人都不肯改變。

原來孔子的用人觀和鬼谷子有著驚人的一致,認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仁人、智者、勇士和愚者、不肖者和貪者是本性使然,很難改變的。所以只能順應他人本性,而不是試圖改變他人本性。

聰明的王陽明並沒有打破孔聖人的論斷,而是繼承和發展了祖師爺孔聖人的思想,發展出了「不可」與「不肯」的區別。其實這裡也看出來,王陽明更多是受到孟子的思想的直接影響,因為他堅信人人都可成聖人。但王陽明也承認想改變一個人的本性的確很難。

最後,也沒說個孰高孰低出來,其實鬼谷阿信沒什麼高低,只是果實不同,縱橫家雖然跳脫了道德倫理的束縛,但最終卻在人慾與縱慾的路上向右走。而儒家卻喪失了自由,在道德的束縛下,向左走。二者是否會有或者可能有交集,不得而知。

如您喜歡鬼谷子,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號【中華鬼谷子學院:guiguzi7619299】吧!每天更新最有價值的國學鬼谷子智慧文章。50000名鬼谷子愛好者智慧社群歡迎你的加入!

推薦閱讀:

油燜大蝦的做法 - 今日頭條(TouTiao.com)
要麼做自己生命的主角,要麼做別人的配角-今日頭條
做「春夢」原來是這麼回事?-今日頭條
人老腿先老 膝蓋不能承受之重-今日頭條
不懂績效管理,何以為繼?-今日頭條

TAG:三觀 | 謀略 | 毀三觀 | 著作 | 今日頭條 | 鬼谷子 | 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