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陸軍的「空中騎兵」未來面貌如何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席亞洲】
本周天津直博會上,直-19武裝直升機帶毫米波雷達首次亮相,中國組建「空中騎兵」部隊的節奏又加快一步。中國陸軍「飛起來」已經成為未來重要發展方向,那麼我國的「空中騎兵」未來面貌如何?
近年來,中國陸軍「飛起來」的步伐越來越快,各集團軍原來的陸航團都已經擴編為陸航旅,裝備的直升機總數已經達到1000架。在這次朱日和「沙場閱兵」上,直-8F運輸直升機搭載空騎部隊進行了空中突擊的表演。
但是客觀地講,這距離真正建立一支強大的陸航部隊還有很大距離。尤其是近年來國內組建的陸軍空騎快反部隊,要真正實現強大的作戰能力,現在還只能說是處於起步階段。
通過近期的國內公開消息來看,目前我軍陸航旅主要配備的機型是米-17系列直升機、直-8F系列直升機、直-19武裝直升機、直-10武裝直升機,直-9通用直升機。而這其中,目前真正裝備給「空騎」部隊的,主要是直-8F和武裝直升機。也就是說,目前我軍的空騎部隊主要執行突擊運輸任務的直升機,就是直-8F,未來可能將裝備更先進的直-18A。
直-8直升機沒有尾門,我們可以看到在沙場閱兵的空中突擊表演中,戰士們是從側面艙門中跳下飛機,在直升機兩側展開作戰隊形的。
建軍90周年閱兵期間空突部隊進攻
這對於士兵上下還可以接受,但沒有尾艙門對於搬運迫擊炮、重機槍、輕型火炮等空降兵的重型裝備而言,構成了一定的麻煩。
直-18A有了尾艙,改善了這方面的能力。
但依然,直-18A的機身寬度和直-8還是一樣的,這就意味著我軍空騎部隊實施地面機動所需要的重要裝備:「山貓」全地形突擊車將無法駛入直-18的機艙。那就會形成一個有些尷尬的局面。戰時除非能從其他部隊協調借來米-17系列直升機(「山貓」突擊車就是按照進入米-17機艙要求設計的),否則空騎部隊只能用直-8或者直-18吊運突擊車,這對於強調快速進入戰場的空中突擊來說是不可想像的。從作戰的角度來講就意味著突擊車只能和輕型火炮等大件裝備一樣,只能作為後續運來的重型裝備逐步抵達著陸場了。
2015年直-18A高原測試
至於為何沒有讓空騎部隊裝備米-17,原因或許與我國已經不再繼續購買這種直升機有關。
而且,這個矛盾甚至也沒法靠直-20來解決,直-20是作為突擊運輸直升機設計的,其機艙也是只裝側門,而且尾梁的設計也決定了它沒有開尾門的可能。再加上該機強調機身截面積小,避免增加中彈率,機艙空間其實也不甚寬敞,運送重型裝備基本就只能靠弔掛。
這樣一來,我空騎部隊裝備的山貓突擊車未免就顯得有些地位尷尬了,雖然這種車輛設計上是可以大大提高空騎部隊的地面機動能力,允許其在距離敵人更遠的距離上降落,然後利用車輛迅速突擊,但因為直升機的原因,車輛無法第一時間進入戰場……這就限制了我軍空騎部隊的作戰戰法。
山貓全地形系列車輛有如圖的120迫榴炮型,火箭炮型等。幾乎完全包辦了我軍空騎部隊的各級打擊火力
在本周的天津直升機博覽會上,出現的中俄合作重型直升機的模型表明,中國正在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新出現的重型直升機模型已經與以前的大不相同
當然,重型直升機起飛重量高達38.2噸,用這種直升機已經不是用來解決運送「山貓」這樣的輕型輪式突擊車問題的了。它已經可以用來運送類似03式傘兵戰車這樣的輕型裝甲車輛了(戰鬥全重8噸),對於陸航空騎部隊來說,甚至可以實現跨入「裝甲化」時代。不過,中俄合作重型直升機的研製目前尚未定案,而且該機由於體型龐大,也不太適於執行突擊運輸的任務。
其實我們可以設想,在現有直-18A基礎上,開發一種機艙更寬的新型直升機,或許是未來和直-20配合,實施機降突擊的重型直升機。
德國陸航的CH-53G直升機或許可以成為這種「寬體」直-18的借鑒,我們知道德國陸軍航空兵因為有運送「鼬鼠」輕型戰車的需求,因此裝備了數量較多的CH-53G直升機。相比之下,其運送人員用的主要是UH-1D和NH-90直升機,這兩種型號直升機數量加一起和CH-53G差不多。這與北約國家通常裝備美國UH-60或者NH-90等型號中型直升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CH-53G可以裝運2輛鼬鼠輕戰車
參考直-18A的數據,「寬體直-18」的載重量應當也不小於5噸,可同時搭載「山貓」突擊車和步兵,甚至可以裝載安裝122毫米榴彈炮的「山貓自行榴彈炮」。這樣一種直升機,比現有的直-18A對於陸航「空騎」部隊來說更加有效,而且其較大的剩餘功率可以保證這種直升機與直-20一樣能夠實現「快進快出」突擊運輸部隊的能力。大大增強我軍空騎部隊的作戰能力。
目前,我軍已經少量裝備的直-18A已經安裝了光電系統,能夠實現地形匹配和夜間飛行,這也表明了這種直升機明顯的突擊運輸任務的要求。在其基礎上研製的「寬體直-18」顯然也會保持這方面的能力。
現在已有消息表明這種「寬體直-18」或許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圖紙方案上了。
直-20和寬體直-18都沒有在本次航展上亮相,只有直-20使用的1600千瓦級的渦軸-10發動機亮相。
不過這次直博會上出現的帶毫米波雷達的直-19武裝直升機依然展示了中國陸航的未來發展方向。
在直博會上靜態展出的直-19E
此前一直有說法認為直-19直升機會扮演類似美國當年計劃中「科曼奇」,或已經退役的OH-58那樣的偵察和作戰兼容的任務。但直-19一直沒有展示出與扮演這個角色向匹配的特殊偵察系統,就像OH-58D旋翼頂上的光電球或者RAH-66後期安裝的桅頂毫米波雷達。
當然帶有桅頂雷達的直-19本身的照片已經在網上流傳一段時間,但本次直博會該機是首次公開亮相。
17年2月,微博網友@We_are哈迪S發表的直-19照片,已經用PS塗掉了戰術編號
網上有人管這個型號叫做「長弓阿帕豚」,其實這並不貼切。從這次直博會上帶桅頂雷達的直-19掛載的武器來看,8枚AKD-9空地導彈,8枚PL-90空空導彈,並沒有出現「長弓阿帕奇」所配套的毫米波雷達引導「長弓海爾法」那樣專門用來在短時間內同時攻擊大量裝甲目標的導彈。
當然,不排除會出現類似「長弓海爾法」的國產導彈,但僅就這次參展的掛載方案來看,帶桅頂雷達的直-19,更多的還是執行戰場偵察的任務。
該機可能通過數據鏈分發戰場數據,與其他直-19或直-10配合完成任務。
不要因此就小看這部毫米波雷達,它能夠給直升機部隊作戰帶來很大的好處。
現代戰場上,直升機看似是陸軍手中視野最好的作戰單位,但實際上,由於座艙設計,直升機很難實現對周圍情況360度的觀察,而現代戰場上已經普及的防紅外偽裝網等技術也已經能讓直升機用紅外熱成像儀識破地面部隊偽裝的能力大幅度下降。
桅頂毫米波雷達是改善著一情況的必要裝備,它一方面能夠為直升機提供360度的觀察視野,能有效看穿煙霧和大部分偽裝手段發現近距離的空中和地面目標。而且,在我軍99A坦克等新一代裝甲車輛上也都安裝了基於毫米波的敵我識別系統,直升機上的毫米波雷達也因此可以用於識別戰場上出現目標的敵我身份。
這樣一來,安裝毫米波雷達的直-19的任務也就呼之欲出,該機可能擔任未來陸航武裝直升機部隊的「眼睛」,通過數據鏈將其獲得的戰場信息有效分發到直升機,乃至地面部隊手中。
這就可以為作戰提供很大的好處。
也因此直-19E非常搶手,9月14日直博會直-19E直接簽訂了5架訂單
相比之下「長弓阿帕奇」那樣,為了應付蘇聯龐大坦克集群而設計的同時攻擊大量敵方裝甲目標的能力,在現代條件下對於我軍來說,反而意義遠不如毫米波雷達在戰場偵察,敵我識別方面的作用大。
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何在直博會期間出現的陸航部隊裝備桅頂雷達直-19的照片中,一群普通的直-19當中,只有一架裝備了桅頂雷達。
此次展會上直-11WB也進行了空中表演,該機攜帶4枚霹靂-90空空導彈和2枚CM-502KG導彈出現。儘管我軍自己已經擁有了直-9WZ直升機的前提下, 應該不會對這種過於輕巧的直升機感興趣,但對於一些經濟拮据的國家來說,直-11WB作為一種輕型攻擊直升機依然有其價值。不論如何,它所攜帶的武器載荷要比這些國家現在裝備的法國「小羚羊」,德國BO-105,或美國MD-500上攜帶的2-4枚第二代反坦克導彈有效的多了。
直-11WB空中表演
得益於中國當前空前發達的導彈產業,直-11WB可以執行直升機空戰,空地打擊等多種任務,對於很多戰爭中的小國而言,這種輕快靈的直升機反而有其特殊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珠海航展上,直-11WB還攜帶過於霹靂-90尺寸相近的「天雷2號」空地導彈,這種導彈直徑僅有90毫米,用來打擊各種地面軟目標非常合適,且直-11WB這樣的輕型直升機能攜帶8枚,火力可算是相當不錯了。
珠海航展上展出的直11-WB
當代條件下,直升機並沒有如前幾年一些觀點所說那樣,在空前強大的地面防空火力下失去生存空間。相反的,具備新型空地武器,電子設備和較強機動能力的直升機,在現代戰場上生存力一樣強大。
美國和俄羅斯都已經制定了研製新一代高速直升機的方案,俄羅斯計劃在米-24直升機基礎上融合米-24高速試驗平台的技術,開發新一代高速武裝直升機。而美國的S-97和V-280直升機也即將展開競爭測試,為美軍下一代高速直升機項目做準備。
不過近期內,對於剛剛走完從無到有,正在開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步伐的我軍陸軍航空兵而言,大量的現代化直升機還有待補課。
所以,在本次直升機展會上雖然一樣出現了大量的新概念直升機模型,但這些起碼在2030年以後,才會和美軍計劃中的下一代高速直升機差不多時間入役的未來概念,還遠沒有直-20、寬體直-18,重型直升機,直-19和直-10改進型這些近在眼前,即將大批量加入我軍服役的新型裝備來得「實際」。
推薦閱讀:
※環京樓市未來將向何方之燕郊篇
※父母影響孩子未來的四十句口頭禪
※未來三年有福星和財星眷顧能夠身家過億的四大生肖
※未來50億年,銀河系將與仙女座碰撞融合,並且逐漸消亡
※秋石 | 依靠學習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