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淵從太原到長安到退位歷史概述
07-22
一、從太原到長安 (一)太原起兵 大業十三年(617)春,馬邑軍人劉武周殺死太守王仁恭,佔據郡城,自稱天 子,國號定楊。不久,劉武周又攻下樓煩郡(今山西靜樂),並佔據了隋煬帝的離宮——汾陽宮。李淵認為這是集中軍隊的好時機,於是對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 說:「劉武周佔據了汾陽宮,如果不能儘快剿滅,當犯滅族之罪。」二人懼怕治罪,又計無所出,只好請李淵拿主意。於是李淵藉機調動軍隊、糧廩,調整部署,安 排親信於要害部門,並下令招募軍隊。 李淵準備就緒後,借故處死了王威、高君雅,這一舉動標誌著李淵與隋朝徹底決裂。在正式興兵進軍關 中之前,李淵認為必須先解決突厥這個後顧之憂,但是由於雙方力量強弱懸殊不能硬來,於是李淵主動向突厥始畢可汗寫信稱臣,始畢允許與其講和,並支持他代隋 而立,自為皇帝。由於軍中缺馬,突厥又送來良馬千匹到太原交易,並答應派軍隊協助李淵攻取關中。李淵考慮到突厥兵多,恐其騷擾百姓,所以只要求突厥派來少 量的軍隊,以達到壯大聲威的目的。 諸事齊備後,李淵打開太原的官倉,救濟貧苦民眾,爭取民心,使得前來應募的貧民越來越多,二十日內 得兵數萬。然後派其子李建成、李世民統兵征討不肯聽命的西河郡丞高德儒。李氏兄弟軍紀嚴明,百姓菜果非買不食,且能與士卒同甘共苦,故軍隊士氣很高,很快 便攻下了西河郡,僅斬殺高德儒一人,此外秋毫無犯,不妄殺一人。從出兵到返回太原,前後僅用了九天時間。李淵對此戰非常滿意,認為有這樣的軍隊可以縱橫於 天下了。 此戰之後,李淵建置了大將軍府,命李建成為左領軍大都督,統率左三統軍,封隴西公;李世民為右領軍大都督,統率右三統軍,封 敦煌公;李元吉為太原郡守,留守太原。裴寂、劉文靜、武士彟、溫大雅、唐儉等均為大將軍掾屬,劉弘基、長孫順德、王長諧(一作「階」)等為各級統兵軍官。 至此,李淵藉以爭奪天下的軍事、政治機構就基本組成,把改朝換代的願望開始轉變為實際行動了。 這年七月,李淵親率大軍三萬從太原經西 河向霍邑(今山西霍州)進軍。在這裡擊敗了隋將宋老生所率精銳軍隊二萬,斬殺宋老生,攻下了霍邑。接著連下臨汾(今山西臨汾)、絳郡(今山西新絳),直抵 龍門。然後兵分兩路,以主力渡過黃河攻取關中,另派一支軍隊開赴河東,對付駐守在那裡的隋將屈突通。李淵派王長諧、劉弘基率兵渡河,很快攻佔了韓城(今陝 西韓城),然後率軍南下,擊敗隋軍,迫使駐守河東的隋軍自斷蒲津橋。李淵自己卻率主力直下河東,隋軍堅守城池不出,李淵乘機在這裡渡過黃河。這時馮翊、永 豐倉均為李淵軍所佔,京兆萬年、醴泉(今陝西禮泉)等地官員也派人與李淵聯繫歸降事宜。三秦士庶,郡縣長吏,豪強子弟,扶老攜幼來投者甚多。 李淵見民心可用,決定直攻長安。他命李建成率軍數萬屯於永豐倉,扼守潼關,命李世民、長孫順德等率軍數萬,經高陵(今陝西高陵)、涇陽(今陝西涇陽)、 武功(今陝西武功西)、盩厔(今陝西周至)、鄠縣迂迴進攻長安。沿途吏民歸順者甚多,到達涇陽時,這支軍隊已經擴大到九萬多人。後又會合了李神通和李淵女 平陽公主所率的軍隊,聲勢更加壯大。 李神通是李淵的堂弟,太原起兵時他正在長安,為了躲避隋朝官吏逮捕,逃入鄠縣山中,與史萬寶等人 聚兵響應李淵。平陽公主與丈夫柴紹也在長安,李淵在太原起兵時曾密召其赴太原。柴紹認為夫妻同行易暴露,自己單獨赴太原,平陽公主則潛回鄠縣自己的別墅, 散家財,聚徒眾,起兵四處攻討。多次擊敗來犯的隋軍,陸續攻取了盩厔、武功、始平等地,組成了七萬餘人的大軍。李淵得知消息後十分興奮,派柴紹率數百騎兵 從華陰沿南山以迎公主。後來這支軍隊在渭北與李世民的軍隊會合,號稱「娘子軍」,參加了圍攻長安的戰鬥。 這年十月,李淵也到達長安城 外,並調李建成之軍於長安城外彙集,使得大軍總數達二十餘萬。這一時期輔佐代王楊侑留守長安的是隋刑部尚書衛玄、左翊衛將軍陰世師、京兆丞骨儀等人。衛玄 見勢不妙,憂懼成疾,死於家中。只有陰世師、骨儀督軍乘城,據守不降。十一月,李淵見諸軍做好了攻城的準備,遂下令攻城。諸軍奮勇向前,一舉破城,俘獲 陰、骨二人,將其斬首。 鎮守河東的隋將屈突通見長安已破,知道關中大勢已去,遂率部向洛陽退去。李淵部將劉文靜派騎兵追趕,屈突通部下潰不成軍,紛紛解甲投降,屈突通本人被俘。解送長安後,被李淵免罪釋放,並任命其為兵部尚書。 十二月,李淵派人招撫巴蜀之地,不費一兵一卒便使巴蜀之地歸於李氏。自此,李淵便以長安為基地逐步穩定關中,並開始了統一全國的事業。 (二)隋帝禪位 李淵從太原起兵僅半年時間就攻佔了長安,管轄區域包括今山西、關中、巴蜀等廣大地區,奠定了帝業的基礎。但是他並沒有立即登上皇帝寶座,而是擁立代王楊 侑為皇帝,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並改大業十三年為義寧元年(617)。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李淵認為關中還有許多州縣沒有完全降服,關中人心還未完全穩定, 加上國內還有許多勢力強大的割據者沒有放下尊隋的旗號,如瓦崗軍李密、河北竇建德、洛陽王世充等。各地一些隋朝官吏仍有相當的力量,如果急於稱帝,勢必會 引來許多割據者和隋朝官吏的敵視,使自己陷於孤立的位置。還有一個原因使李淵不便馬上稱帝,即他是打著尊隋的旗號進入長安的,這時隋煬帝還沒有死,馬上撕 破假面具必然暴露了自己政治上的虛偽性。在時機還不成熟的情況下,李淵只能奉楊侑為帝,把他作為一個過渡性的傀儡。既然尊隋,李淵為什麼不尊隋煬帝呢?因 為尊隋煬帝就無法實現他改朝換代的目的,且隋煬帝已搞得天怒人怨,成為眾矢之的,既為廣大人民所反對,又不為各地官吏所擁戴,沒有多大的號召力了。 為了給改朝換代創造條件,李淵剛剛進入長安就宣布約法十二條,除殺人、搶劫、逃兵、叛逆者仍要處以死刑外,其餘隋朝酷法苛政全部廢除。此舉對飽受隋朝暴 政壓迫的關中百姓來說,無疑是一項最大的善政,從而使人心更加傾向於李氏。在尊楊侑為皇帝的同時,他自封為大丞相、唐王,並改武德殿為丞相府,改「教」為 「令」。當然這一切還都要以楊侑的名義頒布。按照隋朝制度,藩王的命令只能稱「教」,李淵的命令此時改稱「令」,形式上與皇帝已經沒有多大的區別了。當時 還規定軍國大事、禮樂征伐、兵馬糧仗、文武百官全歸大丞相掌管,這是李淵自己給自己封官授權。幾天之後,他又以李建成為唐王世子,李世民改封秦國公,李元 吉改封齊國公,仍然留守太原。 義寧二年(618)二月,李淵又讓隋帝楊侑任自己為相國,「加九錫,賜殊物,加殊禮焉」(溫大雅《大唐 創業起居注》卷3)。所謂「九錫」,是古代天子尊禮諸侯而賜給的九種器物,魏晉以來凡禪代者多以授九錫作為登基的前奏曲。李淵雖然急於改朝換代,但卻不願 暴露得過於明顯,所以他又拒絕接受九錫,只是將丞相府改為相國府而已。 同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等人縊殺,另立秦王楊浩為 帝。不久,王世充在洛陽擁立越王楊侗為帝。這樣就同時存在幾個隋朝皇帝,至於各地的割據勢力稱帝稱王的也不少,在這種情況下,李淵改朝換代就不存在障礙 了。於是李淵一面加快了登基的準備,一面又假惺惺地對隋煬帝之死表示悲痛,並率文武百官舉哀於大興殿後殿,當然這一切都是做做樣子給世人看,當不得真。 本來此時稱帝已經是水到渠成,可是李淵還覺得戲演得不夠,還要其部下開動腦筋再做些戲文。這年四月,楊侑下詔禪位於李淵,裴寂等率文武百官兩千餘人上書 勸進,李淵退回上書,不肯接受禪位。裴寂等人又當面勸進,說什麼「臣等為大唐將佐,陛下不為唐帝,我們只好辭官回家了,請陛下深思,給我們一個繼續做官的 餘地」。李淵說:「裴公何必相逼太急,容我再慎重思考一下。」既不把話說絕,又不馬上應承,可見李淵還是覺得文章沒有做完。於是裴寂等人又編造了許多歌 謠,偽稱太原慧化尼、蜀郡衛元嵩等人所作,並說天下之人都在傳唱,可見謠讖天降,違天不祥。這些謠讖的內容無非是說李氏當做皇帝,如慧化尼的歌謠說:「東 海十八子,八井喚三軍,手持雙白雀,頭上戴紫雲。」(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卷3)十八子是一個「李」字,「八井喚三軍」暗含一個「淵」字,紫雲是絳 色,白雀代表白色,當時唐王的旗幟雜用絳白之色。這一套東西並不新鮮,自古以來每逢改朝換代都會有人出來搞一些諸如此類的東西,表示新朝上膺天命,下順民 心。 經過再三勸進後,李淵終於要粉墨登場了。 這年五月二十日,李淵即皇帝位於長安太極殿,國號為唐,改元武德,建都長安,立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李淵後來廟號高祖,是為唐高祖。 二、高祖及其后妃 (一)奢華的宮廷生活 唐高祖李淵的個人生活從來都是放縱的,早在任太原留守時就經常與裴寂飲酒作樂、弈棋賭博,連晉陽宮中隋煬帝的嬪妃都敢與之同宿。他還喜好聲色犬馬,甚至到了某種痴迷的程度。當了皇帝以後,雖然屢有臣下勸諫,希望他不要貪圖安逸享受,他口頭上表示接 唐高祖像受,但實際上並未完全停止此類活動。武德元年(618),他下令太常寺到民間借得婦女衣裙五百套作為散樂百戲演出之服,準備於五月五日在玄武門 外表演。此時唐政權剛剛建立,府庫尚不充裕,所以才到民間借服裝。在條件尚不具備奢侈之時,寧願向民間借用也要追求享樂,可見高祖對安逸享受的追求是多麼 的迫切。只是這一時期全國尚未統一,國家財力有限,使得他不得不對這種生活的追求稍稍有所收斂。 武德四年(621)以來,國內勢力最 強大的幾個割據集團相繼覆滅,國內基本統一,除了突厥尚有威脅外,唐朝的統治大體上已經鞏固了。在這種情況下,高祖便放心大膽地追求起奢侈生活了。據《資 治通鑒》卷190載:「上晚年多內寵,小王且二十人。」能夠考知名字的小皇子和其生母即達十七人之多,即莫嬪生荊王元景,孫嬪生漢王元昌,尹德妃生酆王元 亨,宇文昭儀生韓王元嘉、魯王靈夔,崔嬪生鄧王元裕,楊嬪生江王元祥,小楊嬪生舒王元名,郭婕妤生徐王元禮,劉婕妤生道王元慶,楊美人生虢王元鳳,張美人 生霍王元軌,張寶林生鄭王元懿,柳寶林生滕王元嬰,王才人生彭王元則,魯才人生密王元曉,張氏生周王元方。這些皇子絕大多數都是李淵當皇帝後出生的。據 《舊唐書》記載,高祖共二十二子,除以上十七人外,均為其當皇帝前所生。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希特勒為何突然停止進攻?
※二戰歐陸雄心系列視頻·一
※86版《水滸傳》與原著相比有哪些刪改的地方呢?
※《瞭望》:汲取黨執政以來的歷史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