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佛念佛暨《印光大師文鈔》學習筆記系列自序

(2012-02-24 14:26:32)

轉載▼標籤:憶佛念佛自序雜談分類:印光法師文鈔學習筆記憶佛念佛暨《印光大師文鈔》學習筆記系列自序文/凈菩2007年4月「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是《大佛頂首楞嚴經》裡面的一句話。這個「憶佛念佛」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憶佛念佛呢?從字面上講,憶念就是惦念、牽掛、惦記、念念不舍的意思,憶佛念佛,也就是時時刻刻惦記佛、牽掛佛、不要忘了佛。其實學佛之前,我們也時時刻刻在憶念,只不過不是憶念佛而已。那個時候,我們會憶念如何多賺點兒錢,憶念去哪裡吃飯,憶念去哪裡去玩,憶念孩子上學有沒有在好好聽講,憶念家裡的衣服收進來沒有,憶念自己的股票股價有沒有漲…………看看,憶念的東西還真不少來,可謂朝思暮想,夢寐以求,白天想了晚上想,今天想了明天想,醒著想了夢裡想,可憶念了這麼多東西,就是沒有憶念佛的,所以成了「去佛甚遠,需假方便,才得心開」,眾生心顛沛流離,執著於外面的花花天地,陷於六道輪迴。修行,便反其道而行之,把朝朝暮暮憶念其他東西改變為時時刻刻憶佛念佛,走也念,停也念,坐也念,站也念,總之是對佛念念不舍,時刻不離,是之為憶佛念佛。憶佛念佛,憶的什麼佛念的什麼佛?一般來講,是指凈土學人都知道的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修東方凈土的憶念東方藥師琉璃佛,修其他凈土的各自憶念其佛土之佛),如此憶佛念佛便是要像諸多蓮宗大德一直以來所教誨的那樣,行住坐卧不離一句佛號(六字或者四字),直教念得風吹不入,雨打不透,打成一片,即事一心不亂。但也有人講是憶佛念佛指憶念自性佛,所謂「聲聲喚醒主人翁」,這麼一來,憶佛念佛就變成了禪宗的時時觀照,而聲聲佛號則變成了觀照的方法,言道佛性本具,心凈則佛土凈,即心即佛,不必外求他方凈土,只求自性本具凈土即可。道理上確實如此,古來禪宗大德,根性利並且修行精進,業障少,完全可以通過禪宗的修行路子,不假他力,完全靠自力修行得果,不懼輪迴,甘願隨著眾生在六道裡面打滾,實為值得佩服;但阿彌陀佛大慈大願,化現一個西方凈土世界給我們當作修行路上的歇腳之處,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凈土法門殊勝在於假借佛力橫出三界,雖也要靠自力,但也有佛力加持,佛力和自力力量之懸殊,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似末學這等根基淺薄業障深厚之人,若單憑自力參禪觀照,只求證自性凈土而不發願往生,恐今生難以脫離輪迴,來生到哪一道還難以保證,即便再生為人,何時能再聞佛法尚不一定,至於能否肯學肯修更是未知數了,似這般甚不保險的事情,末學是萬萬不肯做的。想蓮宗歷代大德,難道會不知即心即佛,心凈即佛土凈,自性凈土之道理耶?卻仍敦敦教導我們要發願往生,深信凈土之存在,莫非這些大德比我們還著相不成?當然不是。所以還是乖乖的聽從蓮宗大德教誨,儘力具足信、願、行三資糧,深信凈土之存在,發願往生,老實念佛修行,爭取先了分段生死,先出六道,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中講道,「七寶池內,勝蓮華中。華開見佛,見諸菩薩,聞妙法音,獲無生忍。於須臾間,承事諸佛,親蒙授記。得授記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無量百千陀羅尼門,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後不違安養,回入娑婆。」這個時候,才有真正度眾生的能力,算是倒駕慈航普度眾生,不負本師一片教導。想末學學佛之初,也是說道要一心念佛,一門深入(凈提還會偶爾用此事來刺激末學 嘿嘿),奈何根基不牢,腳跟不穩,聞到有大德說「見性之前,屬盲修瞎練;見性之後,才是腳跟點地真修實練」,於是乎,就轉而研究禪宗學習有關禪宗的修習方法,聽說「密宗有上師加持,持名號不如持咒力量大」,於是乎,又去學習密宗,如此折來倒去,反覆不定,徒費時光。如今將近2年的時間過去,總算對凈土法門體驗的算是更深了一些,對「一句佛號就包含8萬四千法門」和廣欽老和尚所說的「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總誦」算是有了點兒體悟,於是又老老實實的回到了凈土念佛法門,當初誤打誤撞得到的一套《印光大師文鈔全集》卻沒好好看過,實在有愧。時值五一將近,於是計劃五一期間學習一下《印光大師文鈔》,寫寫筆記記錄一下,作為自己修學路上的一個參考記錄,就以此文作為一個自序罷。(全文完)
推薦閱讀:

周末學習筆記:年底最重要的還是高送轉預期(股票池)
第七期奇門筆記2
【中華歷代筆記全集】《漢末英雄記》(魏)王粲 著
Couch?time如何教養孩童?筆記二
習武練功筆記之一,小扎

TAG:學習 | 筆記 | 大師 | 印光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