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課堂細節 注重有效教學──結合案例反思思想品德課教學
2008年9月底,筆者在南京師大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培訓。培訓期間,一位教授的講座引發了我對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思考。記得當時她列舉的一些教學片段,給了我很大的觸動。
教學片段1:《人民怎樣當家作主》
新課導入:
教師:一個三口之家要買房這樣一件家庭大事是怎麼做出決定的呢?
學生(眾):父母商量。
學生(個別):好像是爸爸做主。
教師:這一般是以一家三口坐下來共同商討的方式做出決定。那麼,一個國家遇到大事該怎麼辦呢?13億人一起坐下來這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就有了一個制度,叫做?
學生(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思考:你如何評價這節課的導入?
乍一看,這位教師力求貼近學生生活,從小家到大家,由具體到抽象,導入新課自然流暢。可仔細想想:(1)我們家庭買房子都是一家三口坐下來商量嗎?這貼近生活嗎?不貼近,可這位教師全然不顧學生的回答,而按照自己的預設直接引出課題。這是以學生為主體嗎?
教學片段2:在教學七年級下冊《尊重別人是我的需要》時,教師組織開展了一個給同學寫贈言的活動,並說比一比看誰得到的贈言多。當學生將寫好的贈言送給同學後,教師統計:請收到三張以上的同學舉手;請收到兩張和一張贈言的同學舉手。最後教師說:「還有好多同學一張也沒收到,沒收到的同學一定很失落吧?」
思考:你如何評價這位教師的點評?
教師設計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同學的友情。收到友情卡的學生一定很開心,而沒收到友情卡的學生的內心可能會有一些失落和自卑感。這位教師的點評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將這種失落感強化了。感受尊重的教育,卻變成了對學生心靈的傷害……
人們說,過程決定結果,細節決定成敗。應該說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的教師按照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理念想盡一切辦法來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課堂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觀。但由於一些教師對教育的主體──學生的思想動態、內心世界、需要、興趣等了解得不夠深入,關注得不夠具體,在教學細節方面有時會出現一些與思想品德教育和新課程理念背道而馳的現象,影響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發揮。基於此,我想就《關注課堂細節 注重有效教學》這一問題與大家交流探討。
成功的教學離不開精彩的課堂細節。課堂細節是透視教學理念的放大鏡。關注課堂細節,就是關注新課程的理念是否落實到位,就是關注我們的教學行為能否根據新課程的要求重新塑造;關注課堂細節,也是追求教學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確化,是教學達到一定境界後的品味與追求。只有關注課堂細節,特別是捕捉有價值的細節,才能使課堂教學煥發出更大的生命活力,才能有效地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細節涉及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如課題如何導入,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提問的設計,板書的設計,如何就學生的回答因勢利導作出相應的評價或點撥,乃至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種表情等都屬於細節。
下面我想結合一些具體的教學案例僅從兩個方面簡單地談一談,通過反思我們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或許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尋找貼近生活的細節,激發課堂教學的活力
先看一組教學片段:
教學片段3:《學會合理消費》
教師在講《學會理財合理消費》之前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
「假如你買彩票中獎了,得了500萬,你會如何消費?」
學生1:「我把它全部捐獻給國家。」
學生2:「我一部分捐獻給國家,剩下部分自己用,如買房、買車。」
學生3:「我用它討老婆。」(全班大笑)
學生的回答出乎了教師的意外,遊離了教師預設的目標,教師匆忙收場,不了了之,不顧學生反映,按照自己的思路繼續上課。
教學片段4:一位教師講《難報三春暉》時,為了讓學生體驗家長做家務的辛苦,由此引導學生多關心、體諒父母,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課堂上開展了這樣一個活動。
教師:我們的爸爸媽媽在工作之餘還要忙家務,照顧我們的生活,是非常辛苦的。下面我們就來體驗一下父母的辛苦。
【多媒體顯示】家務勞動大考驗
1.洗衣服 2.縫紐扣
教師:你做了這些家務勞動後有何感受?
活動結果:讓教師大出意外的是,參與家務活動的學生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而且班級大部分學生都表示幫助父母承擔家務已經成為自己的生活習慣,並沒有感到這兩項家務的辛苦。這已經遠遠背離了本環節的教學目標,使教師的教學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思考:以上這組教學片段讓您想到了什麼?
啟示: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如果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現實,哪怕教學過程的脈絡再清晰,課堂教學活動再豐富,課堂氣氛再活躍,課也是禁不住推敲的,熱鬧的背後,學生是一頭霧水。很顯然:教學片段3設置的情境脫離了學生的真實生活,導致學生信口開河;教學片段4雖然以活動為載體但由於不了解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使活動缺乏有效性。
教育心理學家奧蘇泊爾說過:「影響學生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據此進行教學。」──教學就是要引發學生最多的思考。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使課堂教學更接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尋找貼近生活的細節,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發學生思考,激活學生的思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剛剛結束的第五屆全國大賽課可謂精英薈萃,異彩紛呈。那些讓學生感動讓老師們稱讚的課其主要原因在於把思想品德課融入了生活,注重引用活生生的現實來豐富課堂,充實課堂,升華課堂。
例如:榮獲一等獎的天津的參賽教師北辰區李禾老師講《我知我師 我愛我師》一課,一上來先展示該班級的一些師生同樂、關係融洽的生活照,教師特意突出燦爛清純的笑臉,就是這樣一個細節,在和諧愉悅的氣氛中迅速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為了達到我知我師的目的,教師設置了猜老師活動──由教師出示了事先搜集的該班幾位教師的生活素材,特別是習慣動作、口頭語等,讓學生們競猜,把生活細節變成課堂細節,這一活動不僅增進了學生對老師的了解,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江蘇省的程老師為講好《換個眼光看老師》一課,更是創設了幾組貼近學生真實生活的教學情境,如開展了「師生對對碰活動」並邀請老師揭示答案,這位老師的精彩點評一下子烘託了課堂的氣氛,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老師了解,而且使學生更加的愛戴這位老師;點擊該班級老師對同學們的留言,升華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師的關心。事後聽說這位老師為搜集這些素材提前幾天到所在學校,了解所教學生,走近任課老師。正是因為程老師創設了貼近學生真實生活的教學情境,注重搜集師生交往中的一些細節,走近學生的心理,才真正架起了學生與老師之間溝通的橋樑。一節課獲得成功,離不開課內外一系列細小的關節點的落實。
從以上正反五個教學片段的分析引發我們的思考,要實現高效的課堂,就如朱熹說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強調關注細節,其實就是關注生活,關注生活中的人。生活即課堂,就學生而言,只有與生活經驗緊密相連的認識,才是鮮活而深刻的認知。
所以教師應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思維水平、生活經驗,選取與學生的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學習素材,設計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儘可能真實的情境,汲取學生感興趣的典型事例讓學生剖析,架起生活與知識、生活與感悟的橋樑,使課堂教學成為活的生活,讓學生在真實、主動思考、平凡、體驗中獲得知識、增長能力、接受教育,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捕捉精彩細節,展現課堂教學的魅力
課堂教學是一個個鮮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與對話,動態生成是它的重要特點。在整個教學進程中,隨時都可能出現教師預料不到的情況和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雙「發現」的慧眼,及時捕捉課堂細節,生成別樣的精彩。
1.善於發現學生的「亮點」。
教學片段5:一位教師在教學八年級上冊《禮貌顯魅力》一課,出示了「孔融讓梨」的案例,然後提問:如果你也有三個梨,你會怎麼做呢?學生爭先恐後地舉手:「先把大的給爸爸媽媽,再把小的留給自己」;「先讓爸爸媽媽吃,再自己吃」……教師頗感滿意,突然一個聲音傳來:「我要先挑大的,在選小的。」此時,教師裝作沒聽到,馬上把話題一轉,進入下面的教學。下課了,聽課的老師饒有興趣地上前詢問學生,為什麼你要先選大的呢?學生天真得抬起頭:「我要先嘗一嘗,如果是甜的,我就留給爸爸媽媽吃;如果不甜,就我吃,讓爸爸媽媽吃甜的。」……如果這位教師聽到這樣精彩的話語,肯定會感到十分遺憾!
教學片段6: 李老師在上《暢想青春》這一課時,課前組織學生根據 26 個字母的形狀,描繪自己眼中的青春。課堂上,李老師安排學生 5 人一組,在自己創意的基礎上,各小組展開討論交流。在走下講台了解學生交流探究的過程中,李老師發現一個學生在聚精會神地畫一隻烏龜,以為他在做與學習無關的事,就提醒他要參與小組活動。
熱烈的討論結束後,學生們踴躍在黑板上用圖畫表示自己的創意並進行講解,有的學生說青春是一個小寫的「n」,是一扇又一扇的門等我們用智慧去開啟;有的學生說青春是大寫的「M」,是一座又一座的山,我們要用堅強的意志去跨越它;有的學生說青春是大寫的「Y」,是一個人生岔路口,我們要用理智的頭腦做出正確的選擇;還有的同學說青春像大寫的「J」,是一把薩克斯樂器,能奏出悅耳、動聽、浪漫的音樂……
這時,剛才畫烏龜的同學的手也舉起來了,李老師猶豫了一下,還是請他上了講台,他就在黑板上畫起了烏龜!老師有些失望,台下的學生在竊竊私語。當他停筆後,老師問:「你認為青春只是一隻烏龜嗎?」學生們哄堂大笑,他紅著臉說:「我認為青春是一隻烏龜,一隻安詳的烏龜,雖然爬得慢,但是一步一個腳印很踏實地走著人生的路,而且烏龜是長壽的,所以它是健康的,有活力的,就像我們的青春。」聽著學生詩一般的話,這時的李老師也忘情地說:「老師也願意做這隻健康、有活力的烏龜。」
其實,每個老師,講課時都在盼望亮點、追求亮點,眾里尋他千百度,美麗的明眸,往往就在不經意的回首之間。熱鬧可以製造,亮點則需要捕捉。
但在以往的課堂中,很多教師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教師在教學中是主角,學生是配角,是一個被動的傾聽者和學習者。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努力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本案例的成功就在於老師能藉助學生自我體驗,善於發現學生的「亮點」,創設機會,讓學生的生活經驗升華為更高的追求。
2.正確處理學生的「誤點」。
課堂教學是一個極其複雜而又動態的過程。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交流情況,教師不可能完全預見到。所以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會出現一些始料未及的偶發事件,甚至會出現比較尷尬的問題。但很多時候,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會忽視這樣的細節,一個勁地奔向自己的教學目標。
教學片段7:《人的生命的獨特性》
教師談到人是萬物之靈,充滿智慧,因此我們應該為自己能夠作為人而驕傲。
學生:「是動物多好啊,不用寫作業,不用工作,多安逸啊!」
教師:……?
教學片段8:《珍愛我們的生命》
教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
學生:「壞人的生命就沒有價值。」
教師:……?
教學片段9:《珍愛我們的生命》
教師:「請同學們列舉一些不珍愛生命的事例。」
學生:「董存瑞捨身炸碉堡就是不珍愛生命的表現。」
教師:學生的回答讓這位老師措手不及,於是把這個例子寫在了黑板上,並說一會解決。可惜這個問題一直懸到最後,也沒有是非答案。
本來是一節節設計精美的課,但由於教師在動態生成中沒有及時解決學生的誤點,而影響了整節課的效果。雖然是一點瑕疵,但體現的是教學智慧和教學能力。
教學片段10:在教學「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這一問題時,一位教師列舉了「感動中國人物徐本禹的事迹」。老師講得生動感人,情到之處不禁問道:「如果是你,你是選擇在城市生活還是去邊遠的農村從教?」被指名提問的學生竟然響亮的回答:「我會留在城市!」老師目瞪口呆:「啊?」……
怎麼辦?面對學生意外的回答,此時教師如果一味拘泥於預設的教案不放,讓學生一定要接納無私奉獻的價值觀,而限制學生的思維及回答問題的合理因素,這節課就顯得很可笑。既然「問題從學生中來,那就在學生中解決」。於是這位教師直面這個問題,將持「留在城市」「選擇農村」觀點的學生分成兩組,引導學生展開自由辯論,在辯論過程中老師注意調控。現將課堂對話摘錄一二:
學生1:通過讀書,改變我們的生活狀況,是每一個學生都具有的正常心理。如果放棄城市的生活,重新回到農村,十幾年的書不是白讀了嗎?(不要絕對否定,承認其合理性)
學生2: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增長智慧,提高能力,進而為社會作出貢獻,如果在貧困的農村更適合發揮我們自己的才能,那樣的人生不更光彩嗎?!(及時肯定)
學生3:我不否認人生的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但是面對十幾個農村的孩子,你一生會平平淡淡的度過,何談價值呢?如果你在城市,也許會擁有自己的企業,創造巨額的財富,再向蓋茨那樣把他捐出來,那才是真正的選擇(蓋茨創造了一個時代,也留下來一種精神)
學生4:我們這個社會離不開轟轟烈烈的創業者,更離不開默默無聞的風險者,選擇農村也許會使城市裡少了一個政府官員,或者CEO,但能讓一方熱土擺脫貧困,走向文明。所以用知識改變農村的面貌,會時我們的人生煥發光彩!(你說的太棒了,全班鼓掌)
……
課堂上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精彩,在激烈的辯論中,學生充分的認識了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人生,精彩之處在於抓住了一個誤點,通過矛盾尖銳的辯題題達到一個共贏的結果。
可見,對於課堂教學中的誤點,教師應懷有一種豁達、寬容的心境,允許學生犯錯誤,原諒學生的過激行為,創造性的運用心理學和教學規律,對教學中出現的偶發情況進行及時、巧妙、靈活的處理,挖掘其中的「問題」,成為課堂生成的教學資源,這是對教師把握課堂能力的考驗,是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鍛煉,也是教師個體教學風格的外化和生華,是較高層次的教學藝術。
3.善於抓住教育的「著力點」。
在教學過程中,抓住動態生成的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因為這些資源是學生真情實感的流露,及時加以利用能夠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特別是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思想品德教育永遠無法指望某種標準化的手段,去解決個性化的問題。──教師要抓住針對不同人進行施教的特定時機,選好觸發學生心泉騰涌的著力點。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充當學生思想升華的催化劑。
教學片段11:在教學《尊重別人是我的需要》一課時,老師組織開展了一個給自己欣賞的同學寫贈言的活動,並說我們來比一比看誰得到的贈言多。小梅是一個自尊心特強的女孩子,因成績好、家庭條件也好,待人有些傲慢、尖酸,在班上人員不太好。老師發現沒有一個同學寫給她,就拿起筆給她和另幾位成績紀律差的同學寫起了贈言。
交換贈言後,一個學生喊道:「小梅沒有。」小梅的臉色非常難看。這時老師揚手中的紙條說:「老師這裡還有未送出的贈言,是送給同學們的驚喜,同學們猜一猜是寫給誰的?」同學們瞪大了眼睛。「你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女孩兒,我欣賞你用一首漂亮的書法給班上寫的座次表,用精彩的演講給班集體帶來榮耀,……我相信,你已經充分體會到了理解、尊重、幫助別人會給他人更給自己帶來快樂!」「理解、尊重、幫助」三個詞讀得很重。同學們馬上七嘴八舌地說:「是小梅的,是小梅的。」她接過紙條時,眼裡已滿含淚水。
特定的時機,特殊的手段,一段輕盈的點撥,消釋了平時說教幾乎無法溶解的堅冰。可見,在細微處見真情,教育讓學生感動。作為思想品德教師我們應該做一個有心人,時時關注學生,抓住機會感化學生,讓平凡的教育在學生心中落下深深的烙印。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關注教學細節,就要永遠對課堂中的「人」充滿真切關注和終極關懷;關注教學細節,必須用心傾聽,用情去感受,才能及時捕捉與提煉,把有價值的生成信息納入自己的預設過程,使之成為課堂亮點;只有對價值不大的信息進行及時處理,使課堂教學回到預設的軌道上來,在科學的預設中體現教師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現師生智慧互動的火花,從而讓預設與生成相得益彰,我們的思想品德課堂才會百花齊放,絢麗多彩,春意盎然!
推薦閱讀:
※反思通鋼事件31
※被「劫持」的達爾文:對進化論傳播歷史的一點反思
※對八卦圖「陰爻與陽爻」的反思!
※美國的反思:美式民主的必然滅亡
※「超級細菌」出現後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