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炎腎病調理過程的排病反應(感冒)
關於人體如何得病以及得病後疾病的傳變規律如下:人體在正常情況下,營衛環繞,氣血周流,在元陽正氣充足的情況下,是不會得病的。隨著年齡增加,再加上飲食起居失常,外感六淫邪氣,內傷精神情志,造成元氣日減。就容易感受外來邪氣,病邪進入人體後,向身體內部深層傳變的規律是: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多數人得病,一開始病邪都是在人體淺層(太陽、少陽、陽明階段),例如感冒之類,此時外邪進入人體,陽氣奮起抗邪,就會有發熱,咳嗽、咽喉疼痛等反應,這是人氣氣機自發的抗邪排病反應,是正常現象,此時應該採取正確的方法來治療,按照人體氣機的作用方向,以辛溫葯發散外邪為主,此時如果不明人體氣機作用機制,採用西醫打針、掛瓶、或者中醫清熱解毒等方法來「消炎」,就會抑制人氣氣機,造成暫據於淺層的病邪,向深層次發展(太陰、少陰、厥陰),即陽病入陰,腑邪進臟。例如腎炎,有很多腎炎病人,在發病前,都有長期反覆感冒的病史,而大多數人都是採用西醫方法治療,之後發熱、咳嗽等癥狀雖然暫時消失,但是不久就出現眼瞼浮腫,繼發周身浮腫,即急性腎炎,此即因感冒後治不得法,造成外邪長驅直入,由咽喉循經入里,到肺就是肺炎,到肝就是肝炎,到腎就是腎炎,此時尚屬急性,只要辯證無誤,極易痊癒,若治不得法,即轉為慢性,病邪深伏腎絡,久之生濕化熱,灼傷氣血陰陽,變症百出,難以治癒。所以如果要徹底治癒腎炎,就要按照《傷寒論》確立的疾病六經傳變規律,從厥陰開始,一層層往太陽治,從厥陰到少陰,再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這就是疾病由內出外的過程,即臟邪還腑,陰病出陽。在此過程中,因用藥後陽氣來複,啟動人體自愈機制,氣沖病灶導致原來潛伏的病都會活動起來,就會出現排病反應,在腎炎腎病中,比較多見的情況是:皮膚出疹、發癢、水泡、腳上起泡、腳氣、發熱、咽痛、腹瀉、小便黃混腥騷,出現排病反應(例如感冒)時切記不可自行停葯或者吃其他葯,一定要使用本人配套方法驅邪外出,熬過此關口,即可病入坦途。
推薦閱讀:
※??五臟常見虛勞症(陰,陽,氣,血)的調理法
※脾胃虛弱吃什麼中藥調理
※尿頻、夜尿增多、排尿不暢,復方自愈調理法請拿走
※艾灸是氣血運行的發動機,六種古法調理方,從此告別婦科病!
※食道癌晚期如何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