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好比好吃更重要》第二部分

《吃好比好吃更重要》 第二部分

我也見過有些孕婦,為了讓胎兒得到更多的營養,每隔兩三天都要吃一次龍蝦、蛋白粉,卻常常少吃或是不吃主食,以便省出肚子來吃補品。結果檢查時發現蛋白質超標。蛋白質超標不但容易增加罹患妊娠性糖尿病、妊娠性高血壓的風險,而且還有生產「肥大兒」的危險,也可能發生分娩困難。

不吃主食等於慢性自殺

-- -

眼下請客吃飯時,最常見的現象就是只吃菜不吃飯。直到酒足菜飽,才想起來是不是上點主食。結果酒菜成了主角,飯卻成了點綴。

您可能不知道,肉類和魚類幾乎不含碳水化合物,除了含有70%的水分和少量礦物質外,就是蛋白質和脂肪了。如果大家天天不吃飯,餐餐都是大魚大肉,後果是什麼呢?

胃裡少了澱粉食物,這些高蛋白質食物不能提供足夠的碳水化合物,身體的能量供應就成了問題,就只好從蛋白質里分解。蛋白質分解供能產生大量廢物,增加肝臟和腎臟的負擔,促進大腸的*菌增殖,增大了腸癌風險。

我們每天都應該攝入250~400克碳水化合物,也就是5~8兩的主食。這5~8兩不是固定的,因個人的勞動量、體重、性別、年齡而異。比如民工幹活繁重,一天要吃1斤半;有些女同志呢,胖胖的,工作量很輕,不用吃5兩,三四兩就夠了。調控主食可以調控體重,這是最好的辦法。現在減肥藥很多,什麼減肥霜、減肥藥、減肥噴霧劑、減肥褲腰帶……太多了。實際上,不用這麼減肥,調控主食加適量運動是最好的。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995年我國城鎮居民年人均消費糧食97公斤,比1990年減少33公斤。從1991年到1996年,肉類從公斤增加到公斤,蛋類從8公斤增加到16公斤,水產品從公斤增加到公斤,蔬菜從公斤增加到225公斤,水果從公斤增加到公斤。

不難發現,人們的主食攝入量變小了,某些慢性病的發病率卻在節節上升。上海居民死因前兩位已從上世紀50年代的麻疹、肺結核變為現在的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病,心臟病死亡率已超過日本。

有個女大學生為了保持魔鬼身材,竟一年多不進主食,一日三餐只吃黃瓜等蔬菜水果,結果營養不良住進了醫院。

我也見過有些孕婦,為了讓胎兒得到更多的營養,每隔兩三天都要吃一次龍蝦、蛋白粉,卻常常少吃或是不吃主食,以便省出肚子來吃補品。結果檢查時發現蛋白質超標。蛋白質超標不但容易增加罹患妊娠性糖尿病、妊娠性高血壓的風險,而且還有生產「肥大兒」的危險,也可能發生分娩困難。

其實,主食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由於它們體積大,可以使人產生飽腹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節制飲食的作用。減肥的訣竅在於減少高熱量食品的攝入,而不是去掉主食。僅靠蔬菜水果充饑,不僅容易飢餓,而且可能傷害脾胃。長此以往,還可能誘發神經性貪食症和厭食症。最糟糕的事情是,不吃主食的減肥方式會損失蛋白質,降低基礎代謝率,也就是說削弱了身體消耗熱能的效率。一旦恢復主食,體重馬上就會反彈。

合理選擇主食,也是糖尿病人飲食治療的關鍵。臨床實驗證明,如果病人主食攝入量太少,處於半飢餓狀態,容易出現反應性高血糖,引起低血糖抗病能力下降。長此下去,患者身體消瘦,脂肪異生,易得高脂血症等各種併發症,給治療帶來困難。

那麼,怎樣吃主食才最健康?我的建議是,主食還是清淡為好。現在人們生活富裕了,原來每餐必不可少的米飯、饅頭卻被很多人冷落,彷彿主食不加點滋味就顯不出生活檔次。於是,餐館的主食是油酥餅、拋餅、肉絲麵、雞湯米粉、餡餅、小籠包、油炸小饅頭,家裡吃油酥餅、炒飯、肉餃。但大家想過沒有,這些「花樣」主食都加入了大量的鹽和油脂,吃得過多,對健康有害無益。一餐吃下二兩鹹味主食,就相當於多吃進去2克食鹽。包子、餡餅和餃子都有肉餡,脂肪含量都在30%以上。炒飯里裹著一層油,常常還配著雞蛋、火腿丁等高脂肪配料菜肴。所以,「花樣」主食雖然味美,但卻像糖衣炮彈,有著很多潛在的危害。

要素食還是要健康

-- -

以前中國人窮,吃肉不容易,所以常說:若能吃到肉,撐死也樂意。可是幾十年過去了,情況全變了。大家紛紛認為吃肉會引發富貴病,「要想長生,腸中常清」、「魚生濕,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說的都是吃素的好處。現在台灣有三到四成的人吃素,英國有六分之一的人是素食者,美國有十分之一的人已加入到素食者人群。一時間,素食彷彿已經成了一種全新、環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那麼究竟是吃肉好,還是吃素好?正確的答案應該是,兩者都吃。

人不能光吃素,也不能光吃肉。蛋白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3~4份就好,不多不少。

一份高蛋白相當於50克瘦肉或者4個大雞蛋,或者100克豆腐,或者100克魚蝦,或者150克雞鴨鵝肉,或者25克黃豆。一天三份。比如說早上吃一個荷包蛋,中午可以吃一份苦瓜肉片,晚上吃一份豆腐和二兩魚,這樣一天3~4份蛋白不多也不少。

人體蛋白越多,對生命的影響越大,為什麼呢?很多氨基酸從尿里排出,影響腎臟,蛋白過多,消化不良,造成腸道毒素太多。蛋白太少也不行。

其實,素食不等於健康飲食。科學證明,絕對的素食並不意味著健康。人和兔子、牛、羊不同。食草動物吃進去的是草,卻能夠用草製造動物蛋白質。食草動物有兩根巨大的盲腸,而人的盲腸已經蛻化。人類如果只吃植物,就會患上營養不良性疾病。

素食為主、肉食為輔是大自然給人類的科學安排。因為人有32顆牙齒:4顆犬齒,28顆門齒和臼齒。門齒像刀子,用來切蔬菜水果;臼齒像磨,磨五穀雜糧豆子;犬齒尖利,用來吃肉。

如果你實在想吃素,就得確保每日飲食中含有蛋白質、維生素B12、鈣、鐵及鋅等身體所必需的基本營養成分。蛋白質可以從豆類、穀類、奶類中吸收。雞蛋富含維生素B12,如果你連雞蛋也不吃,可以補充點酵母菌、大豆製品、人造黃油和穀類。奶製品、全麥麵包、深綠色多葉蔬菜、豆類、堅果、芝麻等含鐵較高。牛奶、乾酪、酸奶及其他乳製品是極好的鈣質來源。深綠色蔬菜、種子、堅果、乾果以及豆腐可以提高體內鋅的含量。

另外,別以為只要不吃肉,就可以隨便亂吃。素食者在烹飪中要特別注意糖及烹調油的攝入量,要盡量少吃甜食,只有這樣才能控制食物的總體能量。

一日倆蘋果,毛病繞道過

-- -

蘋果味道酸甜適口,營養豐富。民間諺語說:「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一日倆蘋果,毛病繞道過」。在美國也流傳這樣的說法:「每頓飯吃一個蘋果,就不用請醫生。」

大仲馬,法國19世紀著名作家,一生著作甚豐,據說他在寫作長篇歷史小說《基督山伯爵》時,由於勞累過度,曾一度患了失眠症。於是,他每天臨睡前吃一個蘋果,並強制自己按時睡覺和起床,終於治好了失眠症。

100克蘋果含果糖~克,葡萄糖~克,蔗糖1~克,還含有微量元素鋅、鈣、磷、鐵、鉀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等。

核酸、蛋白質與人的記憶力息息相關,鋅是構成核酸與蛋白質必不可少的元素,缺鋅可使大腦皮層邊緣部海馬區發育不良,影響記憶力。鋅還能產生抗體,提高人體免疫力。蘋果富含鋅元素,多吃蘋果有增強記憶力、提高智力的效果,因此蘋果有「智慧果」的美稱。

蘋果含有可溶性膳食纖維——果膠,可以降低膽固醇。吃蘋果可以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增進膽汁分泌的功能,避免膽固醇沉澱在膽汁中形成膽結石。果膠還能促進胃腸道中的鉛、汞、錳的排放,調節機體血糖平衡。

蘋果中所含的纖維素能使大腸內的糞便變軟;有機酸能刺激胃腸蠕動,促使大便通暢;果膠能抑制腸道不正常的蠕動,使消化活動減慢,從而抑制輕度腹瀉。因此,蘋果還具有通便和止瀉的雙重作用。

當人體攝入鈉鹽過多時,吃些蘋果,有利於平衡體內電解質。

蘋果中含有磷和鐵等元素,易被腸壁吸收,有補腦養血、寧神安眠的作用。

蘋果的香氣是治療抑鬱和壓抑感的良藥。心理專家通過多次試驗發現,在諸多氣味中,蘋果的香氣對人的心理影響最大,它具有明顯的消除心理壓抑感的作用。臨床試驗證明,讓精神壓抑患者嗅蘋果香氣後,心境會大有好轉,精神輕鬆愉快,壓抑感消失。實驗還證明,失眠患者在入睡前嗅蘋果香味,能較快安靜入睡。

把蘋果洗凈榨汁,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連續服用,15天為一個療程,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蘋果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可以及時清除體內的代謝垃圾,降低血液脂肪含量,能有效預防血管硬化,還可降低肺癌發病率。

需要注意的是,吃蘋果等水果對身體有好處,但把它們當做正餐吃是不科學的。如果過度食用水果,將對人體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產生不利影響。從營養學角度來說,單靠吃水果,難以滿足人體對碳水化合物、礦物質、蛋白質等多種基本營養素的需求,而且大部分水果含糖量高,長期大量食入,達不到理想的減肥效果。

此外還要提醒大家,霉變水果千萬別吃。水果含水量高,適宜黴菌生長,容易霉變。水果被黴菌侵襲後,果皮軟化,形成病斑,下陷,果肉軟腐,黴菌在果肉中生長繁殖併產生毒素。據專家測定,在距離腐爛部分1厘米處的正常果肉中還可以檢測出毒素。

甭拿保健品當葯吃

-- -

保健品是食品,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中老年人根據自己的身體特點適當吃點保健品,對提高免疫力、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肯定有好處。但不能盲目吃,更不能拿保健品當葯吃。

這些年我在從事健康教育工作中接觸到不少中老年朋友,發現他們對保健品存在不少認識上的誤區,我在這裡做一些簡單分析。

誤區一:保健品能治病

說保健品能夠治療甚至治癒疾病,這是完全錯誤的觀點。保健品可以調節、增加人體的某些機能,像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可以在正常服用藥物的前提下,選用一些保健食品輔助治療。而且要注意,選擇保健品一定要對症下「葯」,一定要根據身體所需,最好有醫生的診斷建議。將保健品以藥品形式每天定量服用,一旦停用,往往會使服用者若有所失,造成心理的不適。如果以保健品替代藥物的治療作用而影響治療,輕則病情加重,重則危及生命。

誤區二:拿保健品當飯吃

一些消費者聽信廣告宣傳,把保健品當飯吃,認為服用了多種維生素就可以少吃蔬菜水果,吃了鈣片就可以不喝牛奶豆漿……這些想法非常荒唐。其實任何正規醫院的醫生或者營養專家都會告訴你,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主要來源於日常的飲食。任何營養品都不可能代替日常的食物為我們提供全面均衡的營養。在正常情況下,只要您科學合理搭配食物,吃得適量,吃得均衡,就不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

誤區三:過量服用保健品

有人覺得年紀大了,應該補補身體。於是親朋好友送,自己買,保健品越吃越多,結果造成過量服用,不但增加胃腸負擔,還引發毒性反應。例如我們常見的人蔘,肯定是好東西,但並非什麼體質的人都能吃。吃得不對的話,會引起發熱、上火、煩躁不安、血壓升高。對於長期酗酒的人,可能酒精已經對肝臟造成不良影響,這時如果服用深海魚油,就可能使肝功能受損。部分滋補保健品應當按療程服用,否則很容易營養過剩或產生副作用。

誤區四:撇開醫生胡亂買

一些老人每天要吃好幾樣保健品,結果吃出一身病。正確的做法是,在醫生指導下,首先搞清楚自己缺什麼,再確定補什麼,怎麼補,吃多少合適。例如,蛋白粉適用於患嚴重胃腸道疾病或晚期癌症者,如果消化功能不錯,能吃豆製品、肉蛋類食物,就沒有必要花這個冤枉錢。服用保健品不僅應因人而異,還要因病、因時、因地而異。如果盲目滋補,不僅無益而且有害。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者,就不宜服用鹿茸類補品,否則會導致頭暈、目赤、吐血、尿血;又如腹瀉者如果服用六味地黃丸,只能是雪上加霜。

誤區五:價格越貴越好

現在保健品行業有一句話,叫做一成成本、二成流通、三成廣告、四成利潤,就是說保健品的很大一部分利潤都投到了廣告和銷售商家身上,真正在產品營養價值環節的投入少之又少。所以價格越貴並不見得效果越好,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樣一種功能,一種產品包裝豪華,天天做廣告,價格自然奇高;另一種產品,看著不起眼,其實營養價值並不見得比前者差多少。

誤區六:迷信「高科技」

現在市場上各種打著「高科技」牌子的保健品,一茬接一茬在往外冒,消費者一次次掏腰包,結果仍然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例如被廣告吹得神乎其神的卵磷脂,說可以使人頭髮變亮,精神好,食慾增加,減少關節發炎,幫助記憶力恢復。事實上,蛋黃、大豆、玉米、棉籽、油菜子、葵花子及豬腦中都含有卵磷脂,一般人每天吃1~2個雞蛋,攝取適度的膽固醇及油脂,就可以滿足肌體對卵磷脂的需求。

誤區七:保健品老少皆宜

任何人,只要飲食多樣化、食物搭配均衡,就不需要額外補充營養。保健品只是針對某些特殊人群,發揮一定的補益作用。比如經血流量很大或平日氣血虛弱的女性,可能需要補充鐵;孕期或哺乳期女性,需要增加葉酸、鐵鈣;更年期女性,為了減少骨骼中鈣的流失,可以服用鈣補品;減肥者過度控制飲食導致消化不良,可能需要服用複合維生素及礦物質補品;素食者需要額外補充鈣、鐵、維生素B12和維生素D。

你知道維生素吃多了會怎麼樣

-- -

現代生活水平提高了,健康意識也增強了。由於健康知識缺乏,加上商家廣告不負責任的宣傳誤導,很多人開始亂補營養素。其實,在正常的情況下,人體每天所需的維生素,往往只有幾毫克甚至幾微克而已,如果長期服用過多的維生素,反而會影響身體的平衡機制。為避免對消費者的誤導,歐盟就要求維生素產品說明上必須註明:「維生素不能代替均衡健康的飲食,服用過量維生素將會對人體健康有害。」

過量攝取維生素A,會導致頭痛、噁心嘔吐、厭食、體重減輕、貧血、皮膚乾燥而脫皮、毛髮乾枯無光澤或脫落、眼球突出、易激動、骨及關節疼痛,甚至損害肝臟功能。孕婦在妊娠期,每天服用過量的維生素A,易生出器官畸形的孩子,因此孕婦在妊娠期須慎用。

最近研究人員發現,服食大量維生素B族也會有危害。例如,服用過量的維生素B1,會引起頭痛、眼花、煩躁、心慌、浮腫、失眠、神經衰弱;而據國外的研究報告指出,服食過量的維生素B6也會出現暈眩、噁心的現象。

大量攝入維生素C會降低血液中銅的含量,減少血球的數量。長時間服用大量的維生素C,易導致體內消化道生成結石;而妊娠婦女服用高劑量維生素C,胎兒出生後若維生素C得不到滿足,可能引起壞血病。據報道,嬰兒服用大劑量維生素C,容易出現疲乏、消化不良、煩躁不安、皮疹、浮腫等癥狀。此外,維生素C是酸性物質,服用過量將會對腸胃黏膜產生刺激,引起上腹疼痛、噁心、嘔吐和腹瀉,使胃炎、潰瘍病的癥狀加重。

維生素D使用過量,會增加身體對鈣的吸收,同時會促使骨頭裡的鈣跑到血液里去,造成血鈣過高,使腎臟、血管、支氣管,甚至眼角膜及鞏膜也有鈣的沉澱,因而限制這些組織器官的活動,以致喪失該有的生理功能。

長期服用過量的維生素E,會出現頭痛、暈眩、噁心、腹瀉、腹脹、腸痙攣、口腔炎、口唇皸裂、抑鬱等不良反應。對於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過量服用維生素E,可能導致血壓升高、心絞痛加劇、血膽固醇、甘油三脂升高,還可影響內分泌功能。男性亦可能發生乳房增大,婦女可發生月經紊亂,有的會導致性功能障礙。

其實,各種維生素普遍存在於不同食物中,均衡攝取維生素的方法就是不偏食。如果真的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應該在醫生或者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

世界抗衰老協會主席的不老秘訣

-- -

世界抗衰老協會主席羅伯特·高德曼博士,年過六十了,看起來還像個中年人。他說自己保持年輕的秘訣,就是每天喝8杯水。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許多人整天忙得不亦樂乎,連喝口水都顧不上。很多人認為,渴了才喝水,不渴喝什麼?這是不對的!不少人認為,「渴」是小事一樁,不必大驚小怪。這更不對!

水到底有多重要?我告訴您,水比食物還重要!人體內一切生化反應都得有水的參與才行,一旦缺水,新陳代謝就會出現障礙。說水是生命之源,一點也不誇張。

有一句話說得好:「多喝涼白開,健康自然來。」

我們每天生活和工作的環境中充滿著各種有害、有毒物質,它們通過我們的嘴巴、鼻子和皮膚侵入體內,一旦身體免疫力下降,這些有毒物質就會興風作浪,對身體造成危害。按時喝水可以有效清除污染物質,保證新陳代謝正常進行。

早上起床喝一大杯水,能夠稀釋血液,降低血黏度,避免心腦血管疾病發作。同時尿液也得到稀釋,將積蓄了一夜的固體毒物溶解在尿液中排出,預防尿路感染的發生。

對於愛美的女同志來說,經常喝水能使微小脂肪顆粒滋潤而富有彈性,達到理想的美容效果。

我們喝下去的水,大部分通過小腸被身體吸收。剩餘部分進入大腸後兵分兩路:一部分被腸壁繼續吸收入血;另一部分成了糞便的稀釋劑,能有效地防止便秘,減少痔瘡的發生。

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水分逐漸減少,導致皮膚出現皺紋。一般來說,人每天喝水量至少要與體內的水分消耗量保持平衡。人一天消耗2500毫升水,但從食物和體內新陳代謝中補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所以剩下的1500毫升,就得靠喝水來補充。您說1500毫升是多少呢,沒必要搞得太複雜,您記住大概是8杯水就成了。

怎樣喝水才算科學呢?有兩條原則:一是喝好水,喝溫水,空腹喝水;二是記住「一不宜」、「兩提倡」。

原則一:喝好水、喝溫水、空腹喝水

最健康的水是白開水。盡量避免常飲蒸餾水,但可選擇優質的礦泉水。如果條件允許,鹼性水對人體較有利。喝溫開水更有益於身體。不宜喝太燙或太涼的水,否則容易損傷口腔和食道粘膜,時間久了易引發口腔癌和食道癌。長期飲用冷水會損害胃腸功能。堅持空腹喝水,水直接從消化管道中流通,便於身體吸收。

原則二:記住「一不宜」、「兩提倡」

一、不宜飯前大量喝水。飯前大量喝水沖淡胃液,增加胃腸負擔,影響食慾和消化能力。

二、提倡運動後喝鹽開水。運動時大量出汗,體內的鹽大量排出,此時喝點淡鹽水可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和鹽分。鹽水的濃度以~為宜。

三、提倡病人多喝開水。病人多喝開水,既可補充因發燒、嘔吐消耗的水分,也可促進病菌從體內排出。

喝了空腹茶,疾病身上爬

-- -

日常生活中,中國人講究以茶待客,以茶怡情,「寒夜客來茶當酒」,從「柴米油鹽醬醋茶」到「琴棋書畫詩曲茶」可以看出,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中國人自古就離不開茶。《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魯迅的小說《葯》也是以茶館為背景。

茶之所以有保健作用,是由它含有的特殊成分所決定的。據測定,茶葉中的化學成分達300多種,包括生物鹼、維生素、氨基酸、茶多酚、礦物質、脂多糖等。這些成分有的防病治病,有的營養保健,有的兼而有之。

毫無疑問,喝茶有許多好處,可是如果喝茶的時間和方法不對,不僅不會促進健康,還會適得其反。例如有些老年人嗜茶成癮,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杯熱茶。起床便空腹喝茶是一種不良習慣。因為茶葉中含有咖啡鹼成分,空腹喝茶,腹中無物,茶水直入脘腹,有如「引狼入室」。如果腸道所吸收的咖啡鹼過多,會產生暫時的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癥狀,出現心慌、尿頻等不良反應。時間久了,還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B1的吸收。所以自古以來就有「不飲空心茶」之說。那麼,怎樣正確喝茶呢?這裡有幾句民間的歌訣:空腹飲茶心裡慌,隔夜飲茶脾胃傷,過量飲茶人瘦黃,淡茶溫飲保安康。

民間有這樣的說法:「隔夜茶,毒如蛇。」雖然有些誇大其詞,但正好說明隔夜茶的特點。清代《閑居雜錄》有這樣一段記載:「驚蟄後至九月,凡茶水在几上經宿者不可飲。因守宮(壁虎)之性,見水則淫,每於水內相交,餘瀝遺入,為性最毒。如誤飲時,急覓地漿水解之,或吐或瀉,尚可救一二。掘地以冷水潑之,令濁,少頃取飲,謂之地漿。」這個故事很有意思,隔夜茶之所以不可飲,是因為壁虎在裡面放了毒,這頗有民間傳說的意味。現代科學研究證明,隔夜茶因時間過久,維生素大多已喪失,且茶中的蛋白質、糖類等會成為細菌、黴菌繁殖的養料,很容易變質,所以不宜飲用。

但隔夜茶並不是一點用都沒有的,眼睛帶血絲或常流淚,每天用隔夜茶洗眼數次,便可獲得較好的療效。清晨刷牙前後或吃飯之後,用隔夜茶漱一下口,可頓感口氣清新,並有固齒作用。

飯後飲茶,可導致鐵元素流失。有人喜歡飯後立即飲茶,這也是不良習慣。研究發現:茶葉中含有大量單寧酸,如果飯後馬上飲茶,食物中的蛋白質、鐵質與單寧酸很容易發生凝固。特別是老年人,因腸胃功能下降,對這些凝固物難以消化吸收,勢必會減少對蛋白質、鐵質的吸收。資料表明,飯後飲茶,人體對食物中鐵的吸收量至少會降低50%。時間久了,不僅降低了人體對食物中營養的吸收,影響器官的多種生理功能,還容易引發缺鐵性貧血。

為什麼喝淡茶好呢?因為淡茶內的茶鹼含量較少,既足以使人提神醒腦、恢復體力,又不會使人過度興奮。

你會喝湯嗎

-- -

專家把喝湯比作是「最廉價的健康保險單」。中醫相信,湯可治百病。體形瘦弱的人,餐前多喝一些含糖及高蛋白質的湯,有利於增強體質。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多喝一些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湯,如瘦肉湯、蔬菜湯,不但可以給產婦增加營養,促進產後健康及形體的恢復,而且可以催乳。不同的湯有不一樣的特效。

喝湯的好處很多,湯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共同喜愛,不少國家還有自己的「名湯」,例如俄羅斯的羅宋湯,美國的咖喱牛肉湯,日本的海帶湯……我國則在不同地域、不同季節有喝不同湯的習慣,諸如老鴨湯、黃豆小排湯、薺菜豆腐湯等。因為喝湯是每個人的習慣,似乎沒有什麼學問,可其中卻大有講究。

首先,是喝湯的時間。應該在飯前喝湯,這樣才能苗條健康。

人在飢餓進餐前,食慾中樞興奮性最高,越胖者越高,一進餐,狼吞虎咽,5分鐘左右已攝入近80%的熱卡,等到出現了飽腹感,所攝熱量已經超標,此時再喝些肉湯,脂肪進一步超標,必然越喝越胖。科學的做法是:坐上餐桌後,先別忙吃飯,先安靜一下,喝一碗湯。研究表明:湯一進胃內,不單是佔據容積,更重要的是通過胃黏膜迷走神經的傳導反射到食慾中樞,使食管中樞的興奮性下降,食量自動減少三分之一,使飽腹感提前出現而且進餐速度變慢,總攝入熱量減少。形成習慣後,日久天長,人則苗條健康。廣東人、福建人,飯前喝湯就是典型例子,而北方人飯後喝湯,肥胖者也明顯增多。

對一些肥胖者的觀察表明:只要做到飯前喝湯,不需要任何減肥藥,體重每月能下降~1公斤,半年後有顯著減肥效果。在兩餐之間有飢餓感時可進食少許低熱量食物,對重度肥胖的人,針灸療法有助於減少飢餓感,使減肥過程更順利。

其次,要走出幾個喝湯的誤區:喝湯不吃渣,愛喝「獨味湯」,喝太燙的湯,飯後才喝湯,湯水泡米飯。

喝湯不吃渣——有人做過檢驗,將魚、雞、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質原料的食品煮6小時後,看上去湯已很濃,但蛋白質的溶出率只有6%~15%,還有85%以上的蛋白質仍留在「渣」中。其實,經過長時間燒煮的湯,其「渣」口感雖不是最好,但其中的肽類、氨基酸更利於被人體消化吸收。因此,除了只能吃流質的人以外,應提倡將湯與內容物一起吃下去。

愛喝「獨味湯」——每種食品所含的營養素都是不全面的,即使是鮮味極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濃湯」,仍會缺少若干人體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因此,用幾種動物與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湯,不但可使鮮味互相疊加,也使營養更全面。

喝太燙的湯——喝50℃以下的湯較適宜,喝太燙的湯則有百害而無一利。有的人喜歡喝滾燙的湯,其實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的溫度,超過此溫度則會造成黏膜燙傷。雖然燙傷後人體有自行修復的功能,但反覆損傷極易導致上消化道黏膜惡變。據調查,喜喝燙湯者患食道癌比例很高。

飯後才喝湯——這是一種有損健康的吃法。因為最後喝下的湯會把原來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釋,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正確的方法是飯前先喝幾口湯,將口腔、食道先潤滑一下,以減少干硬食品對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並促進消化腺分泌,起到開胃的作用。飯中適量喝湯也有利於食物與消化腺的攪拌混合。

湯水泡米飯——這種習慣非常不好。久而久之還會使消化功能減退,甚至導致胃病。這是因為人體在消化食物時,需咀嚼較長時間,唾液分泌量也較多,這樣有利於潤滑和吞咽食物。湯與飯混在一起吃,食物在口腔中沒有被嚼爛,就與湯一道進了胃裡。這不僅使人「食不知味」,而且舌頭上的味覺神經沒有得到充分刺激,胃和胰臟產生的消化液不多,並且還被湯沖淡,吃下去的食物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時間長了,便會導致胃病。

如何預防老年痴呆症

-- -

老年性痴呆正在成為世界性的社會難題。一方面它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已上升為常見死亡原因的第3位,僅次於心腦血管病和癌症。另一方面,這種病的演變過程緩慢,不容易被子女發現。據統計,目前我國痴呆症患者已有500萬人,佔世界總病例數的四分之一還多,每年還有30萬老年人加入這個行列。有研究表明,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痴呆發病率將逐步增高,80歲以上老年人痴呆症的發病率達80%。

老年性痴呆是一種頑疾,目前沒有很好的根治方法。但只要平時多吃健腦食品,多運動,多交流,心態平和,性格樂觀,就可能遠離老年痴呆症。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食物,對腦部器官有很好的保護作用,這裡向大家做一點簡單介紹。

核桃: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被機體吸收後能變成腦細胞的組成物質。

芝麻:可補腎益腦、養陰潤燥,對肝腎精氣不足兼有口舌乾燥、腸燥便秘等癥狀較為適宜。

蓮子:是補脾益胃、養心安神、益智健腦的理想食物。在中醫里,蓮子還有益腎固精的功能。

黃花菜:對治療老年性痴呆有幫助,可以改善肝腎陰虛、血虛引起的健忘、失眠、煩躁、眩暈頭痛、心悸等病症,是養腦強記的好食物。

花生:有明顯的抗衰老作用,可以延緩腦功能衰退,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還能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

大棗:可養血安神、補養心脾。對於心脾氣血兩虛的痴呆病人較為適宜。

桑葚:治療肝腎虧損、心脾氣血雙虧的痴呆病人尤為適宜。

桂圓肉:對治療老年性痴呆、心脾氣血兩虛者有益,同時有助於防治畏寒乏力、面足浮腫。

葡萄:對於老年性痴呆、氣血虛弱的治療較為適宜。

荔枝:對治療痴呆、心脾氣血兩虛,兼有胃陰不足、心煩口渴的患者較為適宜。

松子:用於防治老年性痴呆,尤其適用肝腎精虧症伴肺燥陰虛者。

山楂:常用於治療老年性痴呆兼有高血脂症、糖尿病者。

魚:多吃魚對預防老年性痴呆有好處。因為痴呆病人腦部的DHA不飽和脂肪酸的水平偏低,而魚肉尤其是金槍魚中,這種脂肪酸的含量很高。

其他如蘑菇、雞蛋、大豆、木耳、山藥、海參等食物,對防治老年性痴呆均有一定效果。

老年痴呆症的發生還與我們的許多日常生活習慣相關。因此,要從根本上消除疾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勝過服用世間各種良藥。

一、嚴格戒煙。吸煙歷史越長,每天吸煙越多,腦動脈硬化越明顯,越易導致大腦供血不足,腦組織一萎縮,痴呆症就來了。

二、少飲或不飲烈性酒。酒精能使大腦細胞密度降低,腦組織萎縮,腦功能降低,反應遲鈍,導致痴呆。

三、定時排便。腸道內細菌能將未被消化的蛋白質分解成氨、硫化氫、吲哚等有毒物質,並被血液吸收。大便滯留於腸道過久,上述有毒物質隨血液循環過量進入大腦,可導致智力下降。

四、控制鋁質炊具的使用。過量進入身體的鋁會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引起智力下降、反應遲鈍,易導致痴呆。

有研究顯示,老年性痴呆與長期精神憂鬱有關係。老年朋友首先應該培養自己的愛好,多讀書看報,或者練習書法、樂器。那些擔心年齡大了記憶力下降的人,完全可以通過常用腦來改善記憶。

其次,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態。有的老人因腿腳不方便而很少與人交流,性格就會漸漸變得孤僻,遇到矛盾容易發怒、生氣。專家發現,老年性痴呆與長期精神憂鬱有關係,所以要常常與別人溝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冷靜應對,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不要總是唉聲嘆氣。

說到運動,首先是儘可能做一些適合老年人身體特點的運動。每天練練太極拳、慢跑、散步,就是不錯的運動。每天睡覺前活動活動腰腿,按摩一下腳底,對身體也有很大好處。人體中最耗費氧的部位就是腦神經細胞,大家應有事沒事做一做深呼吸,讓腦部充分吸氧,讓腦神經細胞功能活化。

大家還可以經常做做手指操,經常做做十指指尖的細緻活動,如手工藝、寫字、繪畫、雕刻、製圖、剪紙、打字、彈奏樂器等。按摩頭部也能使大腦血液流動面擴大,促進血液循環,預防痴呆。

讓5000萬人不得高血壓

-- -

在國外,高血壓被稱為「」即「第一殺手」,原因是高血壓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而心血管病又是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人類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研究,又有大量的新理論、新藥物問世,取得了許多卓越的進步。但遺憾的是,每年又有大量的健康人加入了高血壓的隊伍。近年來,患高血壓的人數始終在增多,而控制率仍然偏低。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至2020年,非傳染性疾病將佔我國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將佔首位。我國現有腦卒中患者600餘萬,其中75%不同程度致殘,每年新發病150萬人。在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中,由高血壓所引發併發症的比例還是很高。據衛生部門統計,我國現有高血壓患者已超過億人,每年新增300萬人以上。

高血壓是只紙老虎,比其他心血管病都容易制伏。據美國報告,使高血壓發病率減少55%的有效方法是:鹽要少吃,體重要控制,運動要增加,煙酒要戒掉,心理要平衡。如果這樣做,我國高血壓患者可以減少一大半。其實預防很簡單,而且可減少很多人得病,減少很多意外,從這個意義上講,高科技治療遠遠不如預防好。

這裡有一個古代的例子,很值得深思:一個威尼斯富翁叫科爾納多,他大吃大喝,荒淫無度,食睡無定時,35歲就已氣息奄奄。許多醫生認為他離死不遠了,但有一位醫生卻持不同意見,他給科爾納多開了一張健康生活制度表。科爾納多嚴格遵守,結果又活了半個多世紀,而且還寫了一本書叫《如何活到百歲》。

高血壓病人更應該注意生活規律,按時作息,建立一種適合自己身體的生活制度。高血壓病人在生活起居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

定時作息。合理安排生活,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及時解除大腦的疲勞狀態,從而使機體的新陳代謝降低,心跳減慢,周圍血管舒張,血壓就會相應降低。只要按時起床、進食、活動及就寢,按照自然生物鐘的節律作息和活動,就能預防高血壓併發症的發生。

順應自然。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與自然界的變化息息相關。人體應順應這些變化。在衣著方面,應根據不同季節,及時增減衣服;住房要陽光充足,防潮防濕,空氣流通,周圍有條件的宜種些花草樹木。

注意清潔衛生。良好的衛生習慣是增進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國有句古話:黎明即起,洒掃庭除。還要勤於沐浴。這就是教育人們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戒除不良習慣。高血壓病人應戒煙,要盡量避免各種不良刺激因素,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要控制高膽固醇飲食。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才能夠健康。

節制*。和諧的性生活能使人感到心情愉快,精神飽滿;放縱的性生活易造成身體乏力,精神委靡不振,久而久之還可能引起早衰。性生活次數可根據每個人的生理狀況和特點而定,中年以後可以數周一次,甚至數月一次。

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得高血壓的幾率較高,所以要參加一定的體力勞動。勞動可增強體質,使肌肉和周圍的血管舒張,並有利於消除大腦的疲勞,防止血壓升高。

要培養樂觀主義精神,保持健康向上的情緒,並經常參加集體的文娛活動和必要的、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美國心臟病學會奠基人、美國心臟病專家懷特先生曾引用英國諺語說:「No hurry,No worry,No hypertension.」意思是:沒有著急,沒有煩惱,就沒有高血壓。

已經得了高血壓的人,只要治得早,使血壓維持在較正常水平,那麼由於血壓過高而引起的小動脈硬化以及心臟、腎臟和腦血管的損傷就可避免,其發展的結果是良好的,病人仍可健康地生活和工作。如果發現較晚,治療較遲,也不要過於憂慮,用了降壓藥物並採用其他有效措施,使血壓下降到一定水平,也能減輕對上述器官的損傷,阻止和延緩病情的發展。

冠心病的飲食調理

-- -

冠心病的預防和控制,合理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不可少。

一、少食動物脂肪、內臟和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少吃甜食。增加蔬菜、水果、豆類、豆製品以及雞、魚、瘦肉等優質蛋白食品。

尤其值得重視的,是要多吃海魚。冠心病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海邊漁民的患病率普遍較低。這可能與其食用海產食物較多有關。

海產食物中含有大量的EPA和DHA。EPA和DHA有明顯的降血脂作用,能防止冠脈痙攣和動脈粥樣硬化。EPA的主要來源是食物,少量由體內合成。水生動物如牡蠣、鯖魚、大馬哈魚、金槍魚等海魚及魚肝油中EPA的含量尤為豐富,可達總量的~90%。EPA可使冠脈擴張、血小板解聚和改善血管通透性。EPA還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據報告,愛斯基摩人和北極地帶的其他居民很少進食陸生動物的肉和奶,也很少進食植物性食品,主要的食物是魚肉、魚腸、鯨油及魚的其他成分。據調查,愛斯基摩人和北極圈其他居民的血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普遍較低,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則較高。從這些資料來看,EPA的攝入和體內的含量較高,可能是北極地帶居民中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發病率很低的重要原因。國外許多研究也都證實EPA在防治冠心病中的作用。

因此,在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一級和二級預防中,魚肉、魚油和EPA可能有極重要的意義,這也是近幾十年來冠心病病因學研究的巨大進展。應用EPA和DHA,或進食一定量的魚肉、魚油,可能是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又一條新途徑。所以,勸君常吃海魚。

二、戒煙、減鹽、控酒(可飲少量的紅葡萄酒),少喝咖啡和濃茶。

三、生命在於運動,堅持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四、避免過度勞累及持久的腦力緊張,保證睡眠充足及樂觀、豁達的精神狀態,切忌大喜大悲。

五、避免過度體力勞動,動作要平穩,不宜過於匆忙,如追車。避免暴飲暴食,尤其是晚餐要吃七八成飽。

六、保持大便暢通,避免用力排便。

七、冬天注意保暖,不宜過早外出晨練,若外出應戴口罩。

八、急救藥品要常備,心絞痛發作時應及時含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

下面給老年朋友介紹幾種預防心絞痛的食療配膳作為參考。

一、玉米粥:玉米性甘平,含蛋白質、脂肪、澱粉、鈣、磷、鐵、煙酸、泛酸、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其中玉米油有降低血脂作用,煙酸、胡蘿蔔素等,對動脈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及血液循環障礙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二、荷葉粥:鮮荷葉一大張,洗凈煎湯,去渣,加粳米100克,冰糖適量煮粥。適用於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夏季感受暑熱,頭昏腦漲,小便短赤等症。

腦血管病人的「三多、兩適量、四限制」飲食原則

-- -

科學合理的飲食,可以增加腦血管病人機體的抵抗力,有利於病人早日康復。每天要吃一定量的主食,粗細糧搭配。保證每天至少一杯牛奶,睡前喝牛奶效果最好。每天飲水以白開水為主,飲料中以綠茶最好。食物要多樣化,注意葷素搭配,色香味俱佳,使病人保持比較好的食慾,增強他們的抵抗力。要根據病人的年齡和病情合理安排飲食。由於腦血管病患者大多為老年人,長期卧床,消化、吸收功能減弱,要充分考慮到消化吸收功能和併發症的情況。

腦血管病人飲食的基本原則,我們歸納了一下:三多、兩適量、四限制。即多吃含鉀、鈣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適量補充蛋白質,適量進食海產類食物,限制食物熱量,限制脂肪吸收,限制食鹽用量,限制刺激性食物。

一、多吃含鉀、鈣豐富的食物。土豆、茄子、海帶、萵筍含鉀較高。牛奶、酸牛奶、蝦皮等含鈣豐富,都是腦血管病人比較理想的食物。

二、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胡蘿蔔素和礦物質鈣、磷、鉀、鎂等以及較多的膳食纖維。維生素C可以降低膽固醇,增強血管的緻密性,鈣可防止骨骼和牙齒疏鬆,鎂參與心肌酶的代謝,鉀能維持體內滲透壓的平衡,參與酶系統的活動,對腦血管起保護作用。建議腦血管病人每天進食新鮮蔬菜的量不少於8兩,水果2~4兩。蔬菜以新鮮、深綠色或黃色為佳。草莓、橘子、獼猴桃含維生素C較多,芒果、杏含胡蘿蔔素多。

三、適量補充蛋白質。每周吃2~3次魚類蛋白質,可以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對血壓的調節功能,促使鈉離子從尿中排出,從而降低血壓,降低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建議多吃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比如魚、牛奶、雞蛋、豆腐等,盡量少吃動物內臟,如肝、腎、魚子等。如高血壓合併腎功能不全時,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

四、適當進食海產類食物。海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膽固醇氧化,從而降低血漿膽固醇,還可延長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風。海魚還含有較多的亞油酸,對增加微血管的彈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壓併發症有一定的作用。另外,海帶、紫菜等海產品,鉀的含量較高,對緩解腦血管病情也有比較好的作用。

五、限制食物熱量。眾所周知,食物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過量攝入碳水化合物,可能在體內轉化為甘油三脂,使血脂升高。長期的高血脂,可引起高血壓、動脈硬化。腦血管病人體型肥胖者較多,再加上平時運動量不夠,因此飲食一定要有節制,不能暴飲暴食,三餐七八分飽,可以減少很多麻煩。

六、限制脂肪吸收。腦血管病患者多數血脂偏高,對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的攝入一定要嚴格限制。肥肉、動物油脂、內臟、奶油、黃油以及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能使血中的膽固醇、甘油三脂升高,引起動脈硬化。因此這類食物盡量不要食用,以免加重病情。在食用植物油時也要注意用量。

七、限制食鹽用量。膳食含鹽量較高,很容易引起高血壓,進而導致腦血管病。在日本北海道地區,居民的食鹽用量相當大,每天15~20克以上,結果84%的成人患上了高血壓,腦血管病的發病率也很高。我國北方有些地區也有類似情況。對腦血管病人來說,限制食鹽用量顯得尤其重要,每天用鹽量應該降到10克以下,最理想的是6克左右。6克到底是多少呢?你可以拿起一個啤酒瓶蓋,裝滿一瓶蓋大約就是6克。那些口味偏「重」的朋友,更應該注意限制食鹽的用量。

八、限制刺激性食物。盡量少吃辛辣食物,酒精和咖啡更應該盡量不沾。酒精對血管起著擴張作用,使血流加快,腦血流量增加,因此酒後常常出現急性腦溢血發作。咖啡不但具有興奮作用,而且可以引起腦血管收縮,使大腦血流量逐漸減少。所以腦動脈硬化、高血壓、暫時性腦缺血、腦梗塞等疾病的患者,如果飲用咖啡,很容易有引發病情惡化的危險。

土豆加蜂蜜,遠離便秘

-- -

大家都聽說過書法家龐中華的名字,但是幾十年來,這位書法大師卻有一個多年無法解決的難題——便秘。

因為他寫的是硬筆書法,和用毛筆寫字不一樣。用毛筆寫字可以坐著,也可以站著。但是用硬筆寫字,就必須得坐著。但久坐恰恰是肛腸疾病的大忌。久坐再加上勞累,便秘的痛苦長期折磨著龐中華,甚至讓他一度遠離了硬筆書法。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土豆帶來了神奇的轉機。一個朋友告訴龐中華,土豆對便秘有非常好的治療作用。也許是有病亂投醫,龐中華開始食用土豆。結果幾個月下來,還真的很見效。慢慢地他感到大便通暢了。龐中華說:「除了在土豆汁里加拌蜂蜜外,平時喝水加上一勺蜂蜜,也能起到潤腸的作用。對緩解便秘也有好處。」

沒想到,就是這兩樣不起眼的東西,居然解決了困擾藝術家多年的大問題。

以下是有關便秘的其他調理方法。

一、要想減輕便秘的痛苦,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是一個好辦法。粗糧和蔬菜中膳食纖維充足,它本身不被吸收,卻能使糞便膨脹,刺激結腸動力。

患者每日吃1~2頓粗糧飯,可選用玉米面、糙米、燕麥等。

同時,注意多吃纖維含量高的蔬菜水果,如芹菜、韭菜、白菜、油菜、菠菜、筍類、蘋果等。

海藻類食品中膳食纖維含量較高,不妨一試。

近年來,在日本等國家掀起了一股吃魔芋食品的熱潮。魔芋能量很低,吸水性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一般便秘患者每日食用5~10克即可奏效。

這裡提醒大家,要根據自己的胃腸情況決定膳食纖維進食量,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加,以免加重腹痛、腹脹。

二、每天早上起床後,喝1杯淡鹽水或牛(酸)奶或蜂蜜水,不失為行之有效的辦法。

三、適量增加運動,增強腹肌的力量,改善植物神經對腸道的調節功能。這對老年便秘患者顯得更有意義。

四、不吃刺激性食物和調味品,如辣椒、咖喱等。

五、適量增加烹調用油量,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或葵花子油等,它們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腸道潤滑劑,有較好的通便功能。但肥胖症、高脂血症、冠心病的朋友慎用。

六、採用通便措施,如使用通便劑、通便靈等,但應注意不能用量過大,以免引起腹瀉。開塞露等外用藥也可一試。

七、對於糞便嵌塞的老年患者,養成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尤為重要。一般來說,早晨睡醒後腸道運動增強,晨起排便是一個好習慣。效果不好的話,也可以晚餐後再次解便。

八、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對症治療,要聽取醫生的意見。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壓力。


推薦閱讀:

【圖文】素炒平菇的做法大全,怎麼做如何做好吃
炒米粉怎麼做得好吃(圖文)1
羊肉這樣炒,比擼串好吃百倍!照著做,保證您吃過還想吃!
怎樣腌制洋姜鹹菜,如何腌制洋姜好吃_洋姜_【果蔬百科】(手機版)
幾款掌中寶的做法,好吃到爆!

TAG:好吃 | 重要 | 第二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