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語言問題探析
摘要:教師的教學語言水平,是課堂教學能否取得高效的關鍵。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語言要講究科學性、教育性、藝術性,激發與引領學生,達到完美的、教育學生的目的和高效的教學質量。目前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諸多教學語言問題,要分清成因,強化角色意識,追求語言藝術。
關鍵詞:課堂教學語言;問題;對策
馬卡連柯說過:「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活動,語言是維繫這一活動順利進行的紐帶。只有通過教學語言,引導學生多種感官、神經系統和大腦積極的活動,特別是視覺和聽覺,才會為他們所接受,起到語言的交際作用,使獲得的感性認識繼而實現理性的飛躍。特別是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應該賦予課堂教學語言新的生命、新的理念。
筆者從一名信息技術教研員的角度出發,針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所存在的非科學性、非教育性、非藝術性等課堂教學語言問題行為進行分析和歸類,並提出建議。
問題與成因
1.課堂教學語言發音不正確
信息技術教師大多經過了全國普通話等級測試,絕大部分教師都能用標準的普通話來上課,但是信息技術學科中一些特有的詞語,以及一些英文發音,有的教師各讀各的,沒有進一步向專家或者藉助網路來矯正發音。
比如:「粘貼」這個詞語,很多教師讀成「nian tie」,筆者曾經請教過語文教研員,也認真地查過字典,「粘」作為動詞的時候應該讀「zhan」,「粘貼」正確的也是唯一的讀法是「zhan tie」。還有如「Excel」、「Flash」等等的發音,也有好多教師發音不準確。很多教師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發音有問題,而他又潛移默化地把錯誤的發音傳給了自己的學生。
2.課堂教學語言隨意性大
信息技術學科在學校各年段各學科中的地位總是處於最底層的,平時很少有領導和同行來聽課,所以信息技術教師在上課的時候養成了比較隨意的習慣,包括課堂教學語言。有的教師同一節課上,一會說:「我們的計算機課……」,一會又說:「今天的電腦課……」,有時又說:「信息技術學科……」,不僅聽課的教師覺得此人上課很隨意,學生更是不知所措,到最後也不明白自己上的到底是一門什麼課。
還見到這樣的情況,有個學生電腦死機了,舉手告訴老師:「老師,我的電腦死機了。」教師隨口就回答:「誰死了就重啟一下!」學生頓時哄堂大笑,教師也面紅耳赤。
雖然每個學生每周只有1-2節信息技術課,但是一個教師的教學語言往往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比教學效果更持久。
3.課堂教學語言不夠嚴謹
信息技術學科涉及很多教學術語,有的教師在敘述概念或講述操作方法時,喜歡用自己的語言來教學生,但是有的教師本身對概念的理解不夠透徹,對操作的講解不夠規範,常常使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出現偏差,降低了教學效率,甚至誤導學生。
例如:有的教師在要求學生「單擊滑鼠左鍵」的時候,會說成「點一下滑鼠左鍵」,而不是明確地要求學生「單擊」還是「雙擊」。
又例如:上《製作賀卡》這課時,有的教師在點評學生作品的時候,喜歡主觀地對學生的顏色搭配下定論,比如「海水顏色應該是藍的」、「紅色和綠色搭配不好看」等等。教師不應該以個人的好惡來評價學生,更不應該把自己的認識強加給學生,從而禁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4.課堂教學語言張弛無度
有的教師在課堂上一直會有「正確的廢話」。比如:「懂了嗎?」「還要老師再操作一遍嗎?」也有的教師在學生操作電腦時想起還有一些要點沒講清楚,然後在學生操作的時候還在那裡反覆強調,學生都忙著完成教師剛才布置的任務,教師說了些什麼,根本沒有幾個人能聽進去。
反之,有的教師在課堂上惜字如金,語言乾澀,毫無激情,有的教師一堂課沒有一次提問,這些情況都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活動,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
5.課堂教學體態語言不合時宜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操作性比較強的學科,大多數課時都是在機房完成的。教師和學生之間有許多計算機擋著,有的教師喜歡像做報告一樣的,在教師機前面一坐就是一節課,對學生的控制通過電子教室軟體來完成,教師的臉部被教師機屏幕擋著,學生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使得一堂課非常沉悶;而有的教師又過於頻繁地來回走動於教師機和學生機之間,過多地切換學生電腦,使得一堂課變得非常零碎,學生的學習變得十分被動。
馬克思說:「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教學語言運用得成功與否,不僅關係到教學的效果,也影響到學生的心理發展。好的課堂教學語言,會扣動學生心靈,催生學生激情,對課堂的生機與活力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如果運用不好,也可能給學生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信息技術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綜合學科,涉及文學、美學、音樂、科學、社會等各方面的知識。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教師富有哲理和情趣的教學語言,生動形象的比喻,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自己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建議與對策
1.強化角色意識,注重言傳
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說過:「教師不是傳聲筒,把書本的東西傳達出來;也不是照相機,把現實複寫下來,而是藝術家和創造者。」任何一門課程都離不開語言的表達,而語言本身也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教師語言的藝術,是一種創造性的語言運用藝術,它是教師先進的教育思想、豐厚的知識沉澱、嫻熟的教育技巧和高超的言語運用能力的完美結合,也是教師人格美、情操美和語言美的統一。
教師應繼續加強教育學、心理學等各方而知識的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真正做到「言傳身教」。教師要擺正心態,首先要自我重視,才能讓學生重視,學校重視。不可將工作與生活中的不良情緒帶到課堂上,不可隨意批評學生,遇到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可以用目光來注視他,或者通過提問來提醒他。
2.善於學習借鑒,取長補短
信息技術學科是小學科,一個學校多則五六位專職教師,少則光桿一個,沒有正規的教研組、備課組,而且有的信息技術教師是其他學科改行過來的,就更要迅速轉變角色,善於學習借鑒,做到兩多。一是多聽信息技術學科骨幹教師、優秀教師的課,從中汲取經驗,通過各種途徑參加教研活動,與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交流,糾正自己在教學中的錯誤;二是多聽其他學科教師的課,平時也要多向他們請教,改正自己在文學、藝術等各方面的問題,以增加自己的內涵,提升個人素質。
3.追求語言藝術,形成特色
一要注重教學語言中的導語,清人李漁說過:「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人一見而驚,不敢棄去。」課堂教學的導語猶如文章的開頭,必須先聲奪人,扣人心弦,使學生渙散遊離的心在短時間內集中到課堂教學中去。比如,導人的時候我們可以這麼和學生說:「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如何製作課程表!」這樣一下子就放下了老師的架子,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再比如,在上《聲音的獲取與加工》的時候,可以先播放一些其他班學生錄製的詩朗誦音頻文件,然後問學生:「大家有信心比他們做得更好嗎?」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要注重教學語言中的科學與生動相結合。準確科學是信息技術教學語言的基本特徵。教師整體表述要準確科學,在此基礎上,要將抽象概念形象化,將枯燥的知識具體化。比如在上小學信息技術選修教材第12課《帶參數的過程》時,有教師請同學們觀察如下兩個圖形。然後思考:這兩個圖形有什麼特徵?學生自然而然地想到用學過的重複命令的嵌套來畫第一個圖形,但第二個圖形的圓的半徑是不相同的,由此引出「帶參數的過程」的概念,把過程中半徑參數設為變數x,輸入不同的半徑值,就可以畫出大小不同的圓。此時就有同學提出疑問:能不能一下子畫出多個大小不一的圓呢?教師就順勢給學生講了個「和尚講故事」的有趣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這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這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通過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形象地解釋了遞歸的現象。再通過教師的演示、上機操作,學生學習情緒高漲,明白了只要基本圖形的尺寸大小發生了變化,就應該使用遞歸,否則就用重複命令的嵌套。
三要注重口頭語言與身體語言協調發揮作用。體態語言是無聲語言,教師的手勢、身體動作、姿態和面部表情都是體態語言,有時可以比有聲語言表述出更加準確、形態豐富的意義,體態語言表述要做到自然、適度和得體。比如在上高中信息技術(必修)教材《3,2信息的編程加工》時,為了講解例題:交換兩變數A,B中的值(A=9,B=2)的演算法,教師先出示兩瓶飲料,一瓶為橙汁,另一瓶為冰紅茶,教師分別在兩個空的一次性杯子里倒入橙汁(標註為A)和冰紅茶(標註為B),然後問,如何交換兩個杯子中的飲料?這時有學生提出來有沒有第三個杯子。然後教師就請這位學生上台操作,並提供給他第三個一次性杯子(標註為c),教師板書(如下圖)。此時教師再將橙汁替換成數字9,冰紅茶替換成數字2,空杯替換成變數,讓學生給出例題中的演算法。學生根據師生共同完成的實驗操作過程就很自然地翻譯成了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無小事,只有正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語言的種種問題,並能以積極的姿態來努力矯正,才能不斷提高效率,提升學科影響力。
參考資料:
[1](蘇)馬卡連柯馬卡連柯教育文集(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2]陳菊,初中科學課程理念與實施,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
[3]楊九俊教學現場與教學細節,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年6月
推薦閱讀:
※男人常問這幾個問題,說明愛你入骨,你的他問過你幾個?
※如果你在感情里頻頻受傷,一定存在這七個問題
※婚姻案件有關100個法律問題匯總·財產分割指引(2015·中篇)|法客帝國
※上下樓腿疼,問題嚴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