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是佛教的重要課題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浮躁的社會,人們不斷尋求種種安慰、剌激、滿足,可這顆心越向外追求,越躁動不已。佛陀呵!哪裡才是我們安心的處所呢?《金剛經》開頭,須菩提尊者就向佛陀提出: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禪宗里也有個著名的公案,講述二祖慧可禪師向初祖達磨請教安心之道。可見,安心是佛教關心的重要課題。眼下許多佛學院學生流動性很大,不穩定,正是因為不安心的緣故。學生畢業後,不能在一處住上五年到十年,這裡走走,那裡住住。不能一門深入地學習,東看看,西翻翻,也是因為不能安心的問題。佛教之有禪,尤如基督教之有祈禱。禪是佛教的靈魂,我們的佛陀便是參禪悟道的。佛陀給我們開示的修行次第,是由戒生定、由定發慧,禪定是開發生命中無限智慧的必要手段。教理雖然能給我們提供人生正見和解脫煩惱的方法,奈何凡夫積習深厚,在煩惱習氣面前,人類具有的佛教知識,時常會顯得蒼白無力。唯有禪定的力量,才能降伏妄想、降伏煩惱,使這顆躁動不安的心安靜下來。漢傳佛教有八大宗派,其中,法相、三論、華嚴、天台在修行上原也是止觀並重的,既有理論,也有實踐,現在卻只剩下了空洞的理論。各個宗派雖然有自己的觀法,如三論宗的空觀,唯識宗的唯識觀,天台宗的三諦三觀等,卻很少有人能將這些觀法修起來。原因是什麼?因為缺乏止的基礎。沒有止,如何修觀呢?現在的佛學院雖然都在提倡學修並重,但總體上來說,是以學習教理為主,缺少相應的禪修。未來佛教的教育中,應該重視禪定的修習。在漢傳大藏經中,保存了極為豐富的禪修典籍,有待我們去整理、弘揚;南傳、藏傳佛教不但有許多禪修資料,同時還有不少禪修有成就的大德在各處講授禪法,我們可以去學習引進,為佛學院的教學服務。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個無限的寶藏,具足一切功用,教育就是開發這一寶藏的過程。學習經教是幫助我們認識這一寶藏及開發寶藏的方法,禪修則是開發寶藏的實際操作。沒有禪修,我們就只有關於寶藏的知識,永遠無法發揮生命中的潛能。而在教育過程中,錯誤的知識和教育方法,都不利於寶藏的開發,甚至會使這個寶藏越潛越深,乃至永遠不見天日。難怪古人把「知」當成眾禍之根。有限不能認識無限。人類的文化知識,是人類經驗的積累。而經驗是有限的,由有限經驗所形成的文化知識,永遠是有限的。何況世間的知識總是帶有相對性、片面性和錯亂性,不足以認識宇宙人生的真實。人類崇尚知識,但知識卻有著很大的局限和缺陷。必須超越由知識所構建起來的意識層面,通過禪定之力平息紛擾的心態,才能開發出生命的無盡寶藏。
推薦閱讀:
※如果和尚肚子里長了蛔蟲,應該打掉嗎?
※大安法師:吃素的循序漸進
※隱僧連載——62
※為什麼那麼多居士會認為念經燒香拜佛會使自己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