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拉低了中國觀眾的口味?
於媽有難,八方點贊。隨著瓊瑤起訴於正事起,諸多受害人紛紛從幕後走出,並有曾經合作過的編劇,指出他的20%理論,即抄襲不過20%,就不會被追究。還有130多名職業編劇聯名支持瓊瑤。當一審結果出來,多少人歡呼「知識產權勝利了!」可是喧囂背後,卻是《宮鎖連城》一路熱播,瓊瑤對於正的起訴,助長了《宮》的收視率一路長虹,人們在一邊鄙視於正,一邊看著於正製造的一場場穿越、宮斗夢。於正沒有輸。褲襠藏雷雷劇一炮打響抗日神劇《一起打鬼子》中褲襠藏雷的情節再次刷新了我們的三觀,劇中「銀妹」去探望被皇軍關押的愛人「大棒」,兩人旁若無人的纏綿過後,竟從褲襠摸出一枚手榴彈,然後高唱「再爽一次」的自由讚歌,拉彈自殺。劇情荒誕,台詞低俗,但卻賺夠了人們的眼球。除此之外,「手撕鬼子」、「化骨綿掌」、「彈弓擊穿鬼子身體」、「石頭砸落飛機」等等離奇劇情也在近年來抗日劇中不斷上演。我們的民族究竟墮落到什麼地步,居然要靠弱化鬼子智商,來滿足我們的優勝心理?抗日是一個很莊嚴、很沉重的話題,如何能容忍過度的戲說?偏偏這些劇還因為這些槽點一炮打響,真是一個讓人鬱悶到內傷的現實。
叫座不叫好的國產大片五一落幕,《闖入者》、《念念》等口碑不錯的文藝片票房慘遭滑鐵盧,《何以笙簫默》、《赤道》、《左耳》等高票房影片被影迷集體吐槽。這樣的情況絕非偶然,已成常態。往往那些高顏值、高宣傳、高槽點的影片都會贏得高票房,但同時看過之後卻又讓人覺得不知所云,或者千篇一律。青春片,愛情、懷舊、墮胎、誤會、分離,永遠是百用不厭的橋段,偏偏每逢播出票房成績都十分可觀。你不能怪導演複製模式,因為你就吃這套,可那是我們的青春嗎?如果都按照影片那樣,那麼沒錢的、長得不漂亮的是沒有資格有青春的。這個世界怎麼了?「無奈」的編劇大概很少有編劇沒做過「槍手」。隨著資本進入影視業,原本不溫不火的電視劇行業飛速發展,每年出產劇集不斷暴增,與此同時,對編劇的要求也在逐漸改變。有些投資人為快速回本,要求編劇在三五月內出稿;有些為迎合市場,跟風現象嚴重,比如一部穿越劇火了之後,接二連三的穿越劇繼之而起,一部諜戰劇紅了之後,熒幕上到處都是諜戰劇。短平快節目成了製作人、投資人最熱衷的選擇,節目影響力與宣傳營銷、話題生產能力成正比,與節目內在品質的聯繫倒是打了折扣。在這種時間、效益的要求下,就算是資深劇作家也難在短期內拿出一部有重量的作品,於是種種擦邊球行為就成了編劇行業默認的潛規則。
「於抄抄」在編劇界絕非個案,只是一個代表。有編劇介紹,不少影視公司流行有「聰明」的編劇法,即「國外轉國內」、「改朝換代法」、「多劇拼盤法」等等,他們將別的熱播劇改換地區、年代或人物等,保留原來的故事內核,情節截取多部劇來拼湊,組合出來一部新劇。這種情況下,原創者作品被盜實在是司空見慣,業界在無奈中沉默,法律又不能明確界定這些灰色地帶,編劇們一邊被盜,一邊盜用,箇中滋味,實在難言。沒心沒肺的觀眾照理說,那些背著抄襲陰影的劇作,老套幼稚的青春劇,神雷滾滾的雷劇,應該被觀眾嗤之以鼻的。可是我們卻在一邊看,一邊吃著薯條吐槽,偶爾去電影院時還要排隊買那些「別人的青春片」。觀眾是最好伺候也是最不好伺候的,一旦製作人抓住了你的心思,那麼你就乖乖的奉上人民幣吧。
瓊瑤的言情小說之所以風靡一時,也是因為她塑造了大多數人心目中關於愛情的夢。當她成為商人,更是給所有人營造出了一場華麗精緻的晚宴。衣著時尚的美麗女子,風度翩翩的富帥男子,陽光、海灘、城堡、宴會,上流社會的精緻與愛恨情仇成了所有故事的背景。在她塑造的這個模式中,女子只需要貌美如花,敢愛敢恨,男子則負責強大深情,生活的痕迹被徹底抹去。這就是觀眾的夢,他們不需要思考,不需要體會生活的艱辛,只需要感動就好。這個模式無疑是被沿用至今的,於正也在這條路上繼續成功著。哪怕侵權之爭給他的人品畫上了問號,可這並不影響觀眾繼續看他的作品。對於觀眾來說,開心就好,其他的哪管他誰是誰非呢。於是沒底線沒節操的劇就這樣檔期不斷,當真只能哀嘆,都是市場規律惹的禍。「叫座叫好」為何那麼難?似乎這一切的問題都要歸結於市場規律,導演、影劇院、電視台都無奈又氣壯的說是根據市場的選擇,根源似乎被他們推向了大眾。可作為一名觀眾,我也覺得這樣的推卸不負責任。
近年來,市場上一連串的宮斗劇、穿越劇、諜戰劇、家庭劇蜂擁而來,單單一個九子奪嫡的歷史故事就被拍了無數遍,有人曾經調笑雍正爺好忙,一會兒和若曦談戀愛,一會兒和八爺搶晴川,一會兒又和憐兒纏綿……觀眾對雷劇的吐槽是真,對高質量電視劇的需求也是真,可在製片人無力拿出高質量電視劇的情況下,他們只能選擇用雷劇來博觀眾一樂。對他們來說,收視率等於一切。所以反過來說,根本原因仍在於電視劇行業創新力不足,缺乏一批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創作精神的編劇和導演。《西遊記》拍攝了17年,這才塑造出來一代經典,縱然今時不同往日,可那樣較真、負責的精神卻是每個影劇人都該學習的。編劇的目光應該聚焦生活,而非聚焦同行,只有自己能拿出有足夠說服力的作品,才有可能塑造經典。當然,隨著國家政策的傾斜,文化產業成為「當紅炸子雞」,影視劇市場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期,文化藝術成了不少投資人的「點鈔機」,但他們的求快心理卻催生了電視劇產業泡沫,同時也導致這個行業亂象叢生。編劇「扒劇」成風,打擊了原創者的創新動力,法律灰色地帶過多,難以界定侵權界線,編劇協會對侵權者只能表達集體鄙視,卻無力作出更多……這塊成就「金牌編劇」的土壤出了問題,我們在慨嘆「貴圈真亂」的同時,卻不能就此妥協標準。創新是永恆的追求,既然選擇了作編劇,那就只顧風雨兼程吧,畢竟每個人的人生都不輕鬆,所有的苦難都有定數,所有的原因都是借口,不要給自己軟弱的機會。(資料來源《瓊瑤和於正:兩份時代鑒定報告》韓松落,《抄襲與致敬的背後》凌燕,《抄襲惡名下國產劇創作「幾宗罪」》文宗華,《影視行業「抄襲成風」成產業發展「困局」》祁郝,搜狐網,人民網)
推薦閱讀:
※調「口味」
※五道家常涼拌菜,配製作方法,總有一道符合你的口味!
※15 個在中國點不到的星巴克口味
※六款口味超贊的自製布丁,喜歡吃布丁的朋友收藏一下吧?
※我就不信了!這家11種口味蝦,都不愛吃算我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