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投資規律是否適用於中國?【小烏龜學投資系列20】

美國的投資規律是否適用於中國?【小烏龜學投資系列20】

來自專欄伍治堅證據主義26 人贊了文章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講講這個問題:那些在美國比較流行的投資規律和方法,在中國是否適用?

這主要是因為,那些影響力比較大的投資哲學或者方法,基本上都是西方的舶來品。比如格萊厄姆和巴菲特推崇的價值投資哲學,約翰·博格爾和伯頓·麥基爾推崇的被動型指數投資方法等。因此廣大中國的讀者,自然有下面的疑問:在美國行得通的那些投資哲學和方法,放到中國來還行得通么?

接下來,我會以下面幾個比較受大家關注的投資意見為例,來論述美國和中國的不同,以及它們是否在中國也適用。

1)價值投資哲學是否在中國也適用?

2)中國的公募基金是否同樣無法戰勝市場,因此購買指數基金是更好的選擇?

3)中國的股民和基民,是否和美國一樣很「韭菜」?

4)中國的股票是否像美國一樣,回報遠比其他資產更好?

先來說第一個問題:價值投資在中國是否管用?

在這裡,我們對於價值投資的定義是:在市場價格低於內在價值時買入,在市場價格高於內在價值時賣出。如果讀者對於這個基本概念不太熟悉,可以參考筆者的歷史文章《價值投資:究竟是什麼?是否管用?為什麼會管用?》。

由於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成功,以及其學生沃倫·巴菲特大範圍的推廣,價值投資方法在全球範圍都有大量的「粉絲」。每年在奧馬哈舉辦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年會,就是全世界價值投資者的一場年度盛會。大家會從世界各地都專程跑去奧馬哈,為的就是聆聽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本尊對於他們的教誨。

從美國金融歷史來看,價值投資被長時間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投資方法。除了巴菲特本人是最好的成功例證之一外,有不少研究都指出,價值因子能夠為投資者帶來超額回報。

比如尤金·法碼和肯·弗蘭奇的研究顯示,購買大市值價值股票,在過去70年(1928~2007)能夠為投資者帶來每年1.5%左右的額外投資回報。如果購買小市值價值股票,相對於標普500,投資者能夠獲得平均每年約4%的超額回報。

購買便宜(市凈率比較高)的股票,投資者在未來的(長期平均)投資回報會比較高。對於這條結論,大多數人都沒有異議。但是,對於為什麼這種投資方法能夠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投資圈和學術圈內卻有不少爭議。

解釋價值因子產生超額回報的理由包括:廉價股票的投資風險更高;股市中的「傻瓜」更喜歡成長股,因此價值股被低估;投資者的注意力,經常被那些最耀眼的「明星股」(比如特斯拉)吸引,忽略了股市中不為人所知的價值股;等等。

順著這些邏輯來看的話,價值投資在中國也應該能夠為投資者帶來超額的投資回報。比如在中國的A股中,接近80%的交易量都來自於散戶投資者。在這麼多散戶投資者中,跟風,追漲,甚至順著股票名字進行買賣操作的股民並不在少數。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如果建立一套系統化的價值投資方法,就可能利用這些股民的非理性錯誤來獲利。

那麼這樣的理論,是否得到了實證支持呢?

在筆者和俄亥俄州立大學費舍爾商學院張櫓教授的對話中,我們曾經談到過這個問題。張櫓教授提到,根據他的研究,價值因子並沒有在中國A股市場表現出和美國市場類似的超額回報。背後可能的原因之一,是中國的一些公司領導,有追求利潤最大化以外的其他社會目標,因此導致這些公司的股價變動,遵從自己內在的邏輯,未必和美國相同。

在筆者和銳聯財智的創始人Jason Hsu的訪談對話中,我們也談到過這個問題。在Jason寫的學術論文, Anomalies in Chinese A-Shares中,分析了不同的價值因子(B/P, E/P, D/P, S/P等)在A股歷史中的表現,基本沒有發現顯著的超額回報效應,和張櫓的研究發現差不多。

因此,就目前來看,在美國行得通的價值投資方法,在中國未必行得通。

接下來,我們來講第二個問題:中國的公募基金是否同樣無法戰勝市場,因此購買指數基金是更好的選擇?

這個問題的出發點,主要在於有大量的證據表明,美國的公募基金,在扣除費用後,無法戰勝市場,業績回報讓人失望。

如上圖所示,在過去15年中,無論是美國股票,全球股票,還是新興市場股票基金,絕大部分(80%~90%)都無法戰勝市場。

根據約翰·博格爾所著的John Bogle on Investing記載,1970年,當時的美國大約有355隻股票類基金。30年後(截至1999年),大約有186隻基金被中途關閉或者合併。在剩下的169隻基金中,只有9隻基金戰勝市場。

也就是說,投資者在1970年選擇一隻基金,在接下來的30年中,他/她戰勝市場的概率為:9/355=2.5%。

因此對於美國的投資者來說,建立一個多元分散的投資系統,購買那些低成本的指數基金並長期持有,是更加理性的投資選擇。

在中國,這個問題更加複雜一些。在筆者的歷史文章《中國的基金經理能否戰勝市場?》中,對這個問題有過比較詳細的分析。總體上來說,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結論不盡相同。有些研究顯示,在某些年份中國的基金經理能夠戰勝市場。另外一些研究則顯示,中國的基金經理無法戰勝市場。

不管在中國,還是美國,每年肯定會有基金經理戰勝市場。廣大基金投資者面臨的問題是:

1)短期內(五年以下)恰好戰勝市場的那些基金,其中有多少是基金經理運氣好,有多少是基金經理有投資技能,是一個很難分清的問題。

如果沒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基金的業績來自於基金經理的技能,而非運氣,那麼投資者在那裡選基金,純粹只是買彩票博運氣而已。

2)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都有數量眾多的基金供投資者選擇。僅以公募基金(美國叫共同基金,Mutual Fund)為例,中國有4000多個,美國有9000多個,都比股市中上市公司的數量還要多。即使有可能持續戰勝市場的基金,要讓投資者從這麼多選項中把那個基金選出來,也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投資者如果真的想玩挑選主動型基金的遊戲,那麼他就應該從多方收集各種信息和數據,用比較科學的統計方法,輔之以嚴格的盡職調查,來提高自己挑選基金的正確率,降低自己被忽悠的可能性。

下面,我們再來講講第三個問題,即中國的股民和基民,是否和美國一樣很「韭菜」?

美國的股票散戶很「韭菜」,受到大量的實證數據支持。

舉例來說,研究顯示(如上圖),美國的散戶投資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的投資回報,都不如標普500指數。而且,這些散戶,交易的頻率越高,越以為自己是「股神」,其投資回報也越差。

美國基民的表現,也好不到哪裡去。

如圖所示,不管我們回顧過去30年,20年,10年,5年或者1年,基民的投資回報,都不如標普500指數在同期的投資回報。

一個有趣的問題是,既然美國的投資者表現這麼差,中國的投資者表現如何呢?由於中國的股市歷史有限,因此這方面的研究相對來說比較欠缺。但我們也可以管中窺豹,通過一些蛛絲馬跡來判斷中國散戶投資者的回報情況。

舉例來說,在2015年5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新開戶數,加起來超過了400萬戶。

這個數量十分驚人,因為在平時來講(比如2014年),每個星期兩家交易所的平均開戶數加起來不到20萬戶。而在2015年5月底那個星期,開戶的數量是平時的20多倍。

主要的原因,是A股在2015年上半年快速上漲,從2000多點一下子漲到5000點。很多以前從來不炒股的散戶投資者,被不斷上漲的股市所吸引,奔著「在股市裡賺把快錢」的目標,盲目的去開戶炒股。

2015年6月,A股登頂後快速下跌,從5000點又跌回3000點以下。不難想像,這些新開戶的散戶投資者的投資回報,大部分都讓人失望。

中國的個人投資者,除了會犯美國投資者普遍易犯的那些錯誤(比如後視鏡偏見,存在性偏差,損失厭惡等)之外,還可能受到機構的忽悠。在筆者的歷史文章《基金和券商是如何聯手忽悠散戶割「韭菜」的?》中,對這個問題有更加詳細的分析。

最後,我們來說一下第四個問題:中國是否和美國一樣,股票能夠獲得最好的投資回報?

如果我們回顧美國(以及其他發達國家)過去的百年歷史,就不難發現,股票能夠給與投資者最好的投資回報。

如圖所示,在過去200年中,美國股票的真實年均回報(扣除通脹後)為6.6%左右,比其他資產大類(債券,黃金等)都要好得多。

類似的情況,在其他工業化國家也都存在。

比如在過去100年,英國的股票回報,達到了每年5.8%(扣除通脹後)左右,遠超同期的債券回報。

股票的回報比債券更好,有很多原因。比如股票本身就風險更高,因此有風險溢價(Risk Premium)。股票的回報是沒有上限的,只要公司有盈利,有增長,其股價就可能持續增值。但是債券持有者的回報是有限的,不會超過本金加利息。股票的本質,是公司企業的部分所有權。因此股票背後體現的,是一個國家的經濟活力。只要不斷的有科技創新,有充滿激情的創業家,有不斷進步的經濟增長,那麼一個國家中就會不斷湧現出出色的公司,其股價也會水漲船高。

所有這些原因,都支持了「股票」作為最重要的資產類型之一,被包括進投資者的資產組合之中。

但是到目前為之,股票表現更好的規律,並沒有在中國得到體現。

如果我們統計從1993年到2016年的投資回報,就會發現,中國A股的真實回報是負的。也就是說,中國A股的投資回報,還不及同期的通貨膨脹率。A股股票的投資回報,也不及同期的政府債券。

為什麼中國的股票回報不好,和美國等國家的差別在哪裡?這是另外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需要單獨寫文章分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本專欄歷史文章《如何在中國做資產配置?》。

總結

中國和美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兩個金融市場。美國的特點,是市場歷史悠久,監管經驗豐富,投資工具多元,機構參與度比較高。而中國市場的特點,是歷史比較短,發展非常快,投資工具比較有限,散戶參與的積極性更高。

目前在世界上影響比較大的金融投資理論和哲學,主要為西方舶來品。本文從下面四個方面對比了中美市場之間的差別:

1)價值投資哲學是否在中國也適用?

結論:在美國更加適用,在中國還沒有發現適用的實證支持。

2)中國的公募基金是否同樣無法戰勝市場,因此購買指數基金是更好的選擇?

結論:美國的大部分公募基金都無法戰勝市場,中國的情況更加複雜一些。投資者如果選擇挑選和購買主動型基金,需要有一套有效的系統,收集足夠的信息,從4000多個公募基金中選出真正優秀的基金(私募基金就更多了)。

3)中國的股民和基民,是否和美國一樣很「韭菜」?

結論:有大量的證據顯示,美國的個人股民和基民都很「韭菜」,投資回報非常糟糕。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比較少,但是在投資者犯的常見錯誤,以及市場波動時的非理性行為,中國投資者應該和美國投資者有很多相似之處。廣大投資者,應該從這些錯誤中吸取教訓,避免自己跌入那些投資之坑。

4)中國的股票,是否和美國一樣,回報最好?

結論:大量的研究表明,美國(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場,在長期的歷史中回報最好,比其他資產(比如債券,黃金等)都要更好。但是這個規律,在中國還沒有得到體現。

美國市場由於歷史悠久,研究豐富,因此有很多智慧的結晶,也有不少深刻的教訓值得我們學習。在美國行得通的投資規律,有些在中國有借鑒作用,另外一些則水土不服,不一定在中國行得通。聰明的投資者,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挑選高質量的,更適合我國國情的經驗和智慧加以學習,提高自己的投資決策質量。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想要獲取更多投資知識和信息的朋友們,可以關注以下渠道:

一、網路公開課

(1)小烏龜資產配置:該課程適合想要完整學習金融投資知識的大學生和剛工作兩三年的年輕讀者,以及想要自己動手DIY資產配置的投資者。

(2)小烏龜學基金:適合對購買海外基金感興趣的廣大基民。每個星期,我們會挑選一支基金為大家做深度分析。

二、投資書籍

(1)《小烏龜投資智慧1:如何在投資中以弱勝強》

(2)《小烏龜投資智慧2:投資叢林生存法則》

參考資料:

伍治堅:價值投資:究竟是什麼?是否管用?為什麼會管用?, 2018

Jason Hsu, Vivek Viswanathan, Michael Wang, Phillip Wool, Anomalies in Chinese A-Shares, 2017

伍治堅:小烏龜資產配置網路公開課

伍治堅:《小烏龜投資智慧:如何在投資中以弱勝強》

伍治堅:《小烏龜投資智慧2:投資叢林生存法則》

伍治堅:中國的基金經理能否戰勝市場?2017

John Bogle, John Bogle on investing, 2015

伍治堅:基金和券商是如何聯手忽悠散戶割「韭菜」的?2017

伍治堅:如何在中國做資產配置?2018


推薦閱讀:

為什麼總是存不下錢?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告訴你
理財:這才是財富晉階的真相
公積金原來可以當錢花!那些你不知道的操作
如何提升個人信用?駱駝管家教你5招!
正確理財的四部曲

TAG:投資 | 理財 | 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