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哥的產品哲學
一直聽說,騰訊是中國產品經理的黃埔軍校,所以利用昨天睡前和今天早起的時間,看了《騰訊傳》中的一部分章節。
騰訊的整個企業文化,價值觀,戰略都是圍繞用戶體驗的,不斷先不快跑的創新和迭代都是緊緊抓住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如果沒有對用戶需求的深入洞悉,也就沒有快速的產品完善反應。產品經理根據用戶反饋和競爭對手的情況做需求,界面設計和同步開發同步進行,測試時間更是若有若無。「隨變而變,永無定法」。
馬化騰把這種漸進性創新叫做「小步快跑,試錯迭代」。就是每一個版本都不是完美的,都有沒做出來的feature,需要解決的bug,需要優化的UI,但是每天堅持去看客戶的反饋意見,每周都修整幾個問題,這個產品就在逐步被打磨得越來越緊緻。
比如,微信1.0版本幾乎沒有收到市場的任何凡響,1.2版本轉向圖片分享,然後增加了對講功能,搖一搖,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朋友圈,公眾號,微信支付,微信紅包,綠包等等。
昨天和一個跳槽到了蔚來汽車的前同事聊天,他說「他們是在用做軟體的方法做車,快速決策,快速執行」,我心裡想「我們是在用做車的方法做軟體,總想等到萬事俱備在投入,總想做到完美再給客戶」。
馬化騰幾乎能關注到所有的迭代的細節,即使在郵件里,他也對字體大小,色彩,間距這些細節非常敏感。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1. 像普通用戶一樣,每天使用每一個產品。這是發現產品不足的最佳方法。
深入參與到產品的體驗中,在不斷使用中提出需要改進的細節。
2. 經常到各個產品論壇去「潛水」, 聽到聲音和反饋。
要主動去搜去查去主動追出來。主動和用戶去接觸,幫助解決問題。
在騰訊產品經理每個月必須做十個用戶調查,關注一百個用戶博客,收集反饋一千個用戶體驗。 深入參與到產品的體驗中,不斷使用,在二代使用中不斷提出需要改進的細節。要主動去搜去查去主動追出來。主動和用戶去接觸,幫助解決問題。
在騰訊產品經理每個月必須做10個用戶調查,關注100個用戶博客,收集反饋1000個用戶體驗。
馬化騰的產品觀:
1. 任何產品都要有核心能力,宗旨是在幫助客戶解決某一方面的需求,比如節省時間,解決問題,提升效率的核心能力,一定要做到極致,要多想如何通過技術實現差異化,讓別人做不到,或者要花一年半載才能做得到。
2. 產品和服務是需要大量技術背景支持的,產品經理最好是做過前端後端開發的技術研發人員晉陞而來。
3. 產品經理要關注最核心,最能夠獲得用戶口碑的戰略點,如果這塊沒做透,結果只能讓用戶失望,然後花再多的精力彌補,都得不償失。
4. 每個功能不一定用得多才好,而是用的人都覺得好才是真的好。有些需求很小,但是真的做出來了,用戶就會說好,雖然他未必能說出好在哪裡。
5. 產品經理要把自己當成那個最挑剔的用戶。
6. 在產品的總體架構及運營上:
交互功能 : Dont make me think!
美術呈現: 儘可能簡單
產品設計: 讓功能存在於無形之中
運營要求:不穩定會功虧一簣
總體要求: 快速,穩定,功能強,體驗好
發現需求:勤看BBS和Blog
7. 騰訊形成了一個制度化平台化的產品檢測反饋體系,通過數據挖掘用戶需求和意見。例如Support產品交流平台,海量用戶與產品經理直接進行交流和溝通。
8. 騰訊從來不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卻總能在成熟的市場找到空間,橫插一杠子。雖然總是被職責「山寨」,但是把體驗做到極致,進而迅速佔領市場。騰訊一直堅信,只要把產品做到極致,便可以贏得客戶,其他的外部輿論壓力都不重要。
9. 挑戰者必須找到不同於領先者的競爭方式以取得成功,「能夠戰勝微博的,一定不是另外一個微博」。
10. 產品經理永遠應該是文藝青年,而非理性青年。
用敏銳的感知潮流文化。把自己沉溺在各種新鮮玩意之中,追求新奇,把握,人群的真實需求。
產品經理更應該依靠直覺和感性,而非圖表和分析來把握用戶需求。
需要海量的實踐,需要開展超過千次的產品實踐,才能稱得上是了解產品設計應用解決問題的能力。
博而不專的積累,美術,音樂,閱讀,攝影,旅遊等文藝行為,貌似不能直接轉化成生產力,但是合格的產品經理需要有這些廣博的知識儲備,以此才能了解和認識大數量的人群,理解時代的審美,讓自己的所思所感,符合普通用戶的思維模式,以此為基礎產品的設計才不會脫離人群。
又有對產品負責的態度,清楚的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麼,抵擋住來自上級和績效考核的壓力,按照自己的意志不變形不妥協的執行產品規劃。
11. 極簡主義是互聯網最好的審美觀。針對一個功能已經做到極簡化,競爭對手就很難超越我們。
推薦閱讀:
※教女孩保護自己,卻沒教他們不去傷害別人
※這家中國公司用AI識破機器騙局,一場從60分開始起跑的直線競速賽
※矽谷產品經理與國內產品經理的3大不同
※互聯網健身開始「按次付費」了,傳統健身房「年卡」宿命般解體?|36氪新風向
※價值1億美金的披薩!究竟什麼味?| 兔肉冷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