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狀況問卷調查與評析(學生卷·二)
Ⅱ.1.對於「你學習不好與家庭教育、家庭環境的哪些方面有關?」 這一設問,學生們的回答真實客觀,準確到位。現根據應答人次多寡排列如下,請家長們留意。
(1)父母親文化程度低甚至沒文化,嚴重缺乏教育意識。
(2)父母等人看電視影響子女學習,子女大都敢怒不敢言。
(3)父母忙於工作、經商、社交,對子女學習漠不關心,有的根本不管。
(4)家庭學習環境差,干擾大。如自已沒有獨立的學習場地;弟妹干擾;家裡來人多,家長與之聊天,打麻將,猜拳喝酒,聲音吵雜。
(5)家長沒能力輔導功課,也沒為他們聯繫暢通的學習求助渠道。
(6)看電視父母不聞不問。
(7)父母抓子女學習時緊時松,得知考試成績低便緊抓幾日,平時很少過問。
(8)父母讓幹活做家務佔用了學習時間。
(9)父母親不和,吵鬧打架,攪亂自己心思。
(10)母親嘴碎,沒完沒了地嘮叨。
(11)父母經常打罵,老擔心試考不好挨打,心理壓力大。
(12)父母惜錢不給買學習資料、工具書。
一些同學還指出了自己的家庭環境、教育上存在的其它弊端:家教方法不合時宜,陳舊落後,不會做題開口便罵,動手便打;管得太嚴,要求過高,如讓學得很晚,第二天上課沒精打彩;管得太松;親子關係不融洽,一提起學習便談不到一塊;父母諷刺、挖苦、冷落;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不在家;父母不能做表帥;家庭收入有限,生活困難。
另有少部分同學以為,自己學習不良與家庭教育無關,是自身有問題(不勤奮,不聰明)。這種觀念雖說有一定偏差,但「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卻是一種正確的歸因方向。學習應該說主要是自己的事,但與家庭教育也不無關係。
Ⅱ.2.評析
家庭教育領域最大的疾患,一是家長沒有充分、深刻、清醒地認識到教育子女的重大意義,從(1)至(12)條均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這種趨向與狀況。二是相當數量的家長口頭上很關注自己孩子的學習,縈繞於懷的是子女的教育、前途問題,然而卻捨不得花一點錢去買家教書籍、資料學習,懶得去探求、掌握一般家教方法及經驗,只把希望寄託給學校和老師,一廂情願地幻想孩子大一點就會懂事並趨向良性發展。在此,德國家庭教育家卡爾·威特在其著作《卡爾·威特的教育》中的一句話會粉碎這種夢幻,「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由那些最優秀的教育家進行最認真的教育,也不會有好的效果。」教育的根是苦的,教育的果實卻是甜的。家長們要摒棄怕麻煩心理,在子女教育方面投注一定的時間、腦力、金錢,要有「捨得一身刮,要把孩子扶上馬」的精神。有同學抱怨自己的家長「只顧自己做生意賺錢」,「只盡義務把子女送到學校去念書便了事」,對子女的學習表現滿不在乎。誠然,為了當前的生計,掙錢要緊;為了自己的將來和孩子的未來,教育好子女更要緊。前者是短期行為,後者是長期效應。常言道:「缺錢少錢生活困難,子女不學好走歪路是一災難」。教育子女成人成器,等同於掙了大錢。家長們理應明白這一淺顯道理。
家庭教育的實質在於「管教」。「管」字當頭,輔之以「教」。「管」一是要幫助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生活,培養圍繞學習這個中心的相應的行為習慣。如按學習要求起床、就寢的習慣,聽課、作業的習慣,閱讀思考的習慣,文具管理、時間按排的習慣等;二是家長要「管」住自己可能影響孩子學習秩序、環境的嗜好與行為,自我剋制,創造寧靜、舒暢、祥和的家庭氛圍,一切以孩子的學習為重。「教」的首層含義就是在孩子待人接物、為人處世、品德修養、生活作風等方面多引導多示範,養成其自立自強、勤奮節儉、不追逐時尚、學會過簡樸生活。「教」的次層含義是指有輔導能力的家長在孩子課業有疑難時及時幫助,或以自己的某些專長學問擴大孩子的知識視野。有一同學說:他爸爸有較豐富的文物歷史知識,常跟他講文物產生歷史年代及背景,這有力地激發了他學習歷史、考古知識的慾望和興趣,他對其餘課程的學習也比以前認真了。
如果說家長把「管教」只是狹隘片面地理解為懲罰或製造肉體痛苦,那便是家庭教育走向陰溝的序幕。動用武力對個別孩子也許是不可不用的手段,但畢竟是不可常用的手段,因為那是最後的「撒手鐧」,假如這一招也不靈了,你還能怎麼樣?孩子們會經常犯錯,他們需要通過錯誤成長,需要我們幫助,他們既不需要我們包辦,也不需要我們進行心靈施暴和身體施暴。
一些母親對孩子的學習非常關心,管教孩子的動機也非常強烈,孩子若學習退步,行為失范,她則憂心忡忡,於是就不停地「嘮叨」。「母親嘴碎,子女耳背」,其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作為母親,當發覺自己說得太多而效果太差時,就應該講究「嘮叨」的技巧。我們知道,人性深處最渴望的是被讚美。人人都喜歡聽好話,何況是孩子。當批評減少而代之以稱許誇獎時,孩子所做的好事會增加,而比較不好的事會受忽視而萎縮。「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因此母親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贏得孩子的認同感。你如果只一味地數落孩子、責怪孩子,把孩子說得一錢不值,一無是處,那隻能發泄你的怒氣,而絲毫改變不了孩子的現狀。相反,只會讓孩子自卑沮喪,失去信心,產生和家長對著乾的念頭(逆反心理)。如果你真想達到目的,那麼在對孩子的進步給予表揚的基礎上,再對其過錯予以指明糾正,並讓孩子相信:過失是容易改正的。這樣,孩子就樂於接受你的意見。其次,母親本人所說的話要合乎情理;其三,不能剝奪孩子的發言權和申辯的機會,孩子申辯既能培養孩子自主意識,又能夠使家長知道孩子真實的想法(包括錯誤的正確的),還能消除親子間的某些誤解、隔閡,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母親是尊重他的,進而對母親轉變態度產生好感;其四,施教時要注意到孩子的情緒狀況。當他高興的時候,他容易接受你的「大道理」,他煩惱時,哪怕你說得再有道理,講得天花亂墜,他也聽不進去,執拗難馴。因為孩子們的理智總是服從於情緒化表現。
有的母親往往自嘲或辯解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殊不知,正是這些刀片似的話語把孩子的心靈切成了豆腐渣。母親們難道真的找不到更好的表達方式嗎?無論是「刀子嘴,豆腐心」,還是「刀子心,豆腐嘴」,都對孩子有害無益。「嘮叨」對子女是一種隱性傷害,是最糟糕的「教法」之一。
孩子在家要不要做點家務?我們認為適當地做點家務活對學習無任何不良影響,反而能訓練其動手操作能力與生活自理能力。家長只是最好不要在孩子進入學習狀態時讓其做家務,而把這些任務安排在結束學習後的休息、娛樂過程中。
推薦閱讀:
※Clixsense網路調查---技巧
※Qualtrics 操作小指南
※如何設計問卷,才能收集到有效的數據?
※如何將表單做得更漂亮
※如何讓你的調研更具洞察力?深度分析調查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