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慧律法師《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13

[如有很多人,說了一句得罪人的話,自己覺得很難過,心裡老是不舒服,但是己說出了,又有什麼辦法?]像最近李光耀總理,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他講錯一句話,馬來西亞全國的人民都很憤怒,全國的人民都很憤怒,李光耀公開道歉,馬來西亞還不原諒他,到現在,到現在一句話說錯了,所以一言足以喪邦,一言足以興邦,一句話可以使國家興盛,一句話也可以使國家滅亡,一句話而已,李光耀講錯一句話而已,整個馬來西亞都……,因為是最近的電視媒體,一報導出來,整個馬來西亞都罵他,罵李光耀,[所以我人在說話之前,務要特別留意,千萬不要說錯話,說錯了亦可說是終身的憾事!假定你能永離妄語,長期不說假話,那你現在就不會說有錯失的話,心裡安安樂樂,不會感到難過,自己歡喜,別人也歡喜,所以說言無誤失,心常歡喜!]

[「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說話要想得到大家的尊重,並且使得大家依之奉行,這也是不容易的。中國人說的「一言九鼎」。]一句話的重就像九個鼎,一個鼎已相當重了還九個鼎,一句話有九個鼎的重,你看有多重,對不對?這是比喻他的言論確實為人所以信受、尊重,叫做一言九鼎。我們常常說大丈夫一言九鼎,說話就算話,說話就算話,[就是這兒說的發言尊重。鼎是寶鼎,一個鼎已相當重,九鼎當然更重。一個人的說話,受到大家尊重,就如九鼎一樣,那實在是值得慶幸的!如有人說:最近西堤發生多次火災,務請大家多多]注意大家要多多[發心救濟。假定大家尊重你的話,立刻就會呼應你的號召,設若大家不尊重你的話,你說你的,我行我素,]我行我素就是我做我的,你做你的,[根本不當做一回事,那就不能叫做發言尊重。]你說的沒有人信你,[真的,一個人說話有了份量,受到大家的尊重,不但世間上的人會依照奉行,就是天人亦都會依之奉行。所以我們說話,要特別慎重,不可隨便地亂說,不應說的最好不說,說了就要發生力量。]發生力量。

[「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說話也要具有相當的智慧。有智慧與沒有智慧的人說話,相差是很遠的。特別是在與人辯論的時候,更要具有高度的殊勝智慧,才不至於為人之所制伏。]你才說服了別人,[如玄奘法師在曲女城舉行的辯論大會,假定沒有智慧,怎敢將自己的論題,懸諸城門十八天?]他說如有人辯得贏他,他寧願用這顆頭跟他打賭。玄奘大師,中國最偉大的留學生,最紅的留學生,中國最紅的留學生,就是玄奘大師,他到印度留學,沒有一個敢和他辯論,十八天沒有人辯得過他,沒有一個敢出來和他辯,因為他太有智慧了,[而且有智慧的人,無論說多久的時間,都是說得頭頭是道,別人要想在你的說話中,找出你的語病,是絕對找不到的。如果沒有智慧,話說多了破綻百出,]以前都讀錯了,讀成破dìng,破zhàn百出,破綻就是漏洞百出,[別人稍微向你挑剔一下,]吹毛求疵,挑剔就是吹毛求疵,苛求責備,此處乃是指問難、質問一下,[你的理論就不能站穩,而為別人之所制伏。但是說話的智慧,從什麼地方得來?是從遠離妄語來,]不要說謊話,千萬不要說謊話,你被抓到一次就是糟糕了,以後沒人肯相信你,[人能永離妄語,自有殊勝智慧,為任何人所不能制伏。]所以一個智慧無量,辯才無礙的人,前世就是不妄語,[如是,像上所說八種,就是天所贊法,所以說「是為八。」]

[上面所說及的功德利益,固然極為難得,但如不予迴向,還是有限有量。「若能」將這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那你「後」來「成佛」的「時」候,「即」能獲「得如來」的「真實語。」真實請就是不妄語,有一句說一句,一點都不虛假。《金剛經》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此五句都是真實可信的意思。如從差別的字義說:真是不妄的,實是不虛的,如是一樣的,不誑即是實的,不異即是如的。]如就是相同,不異就是相同,[如來的梵語,本有如法相而說的意思,]如來的梵語是如法相而說,法相就是空間,畢竟空間,[所以佛說是一切可信的。行者在因中不說妄語,到了佛位上,自然也就得到像如來那樣的真實語。因為這是人人可得的,不是屬於哪個專有的,問題在你是不是這樣去做。]

[丙五 明離兩舌功德 ]要離開兩舌,兩舌很可怕,一個團體,如果出一個兩舌的就糟糕了,斗亂僧團。甲講一講,乙講一講,兩個就是起爭執了,團體講一講就起爭執了,所以離間語又叫做兩舌,這個很可怕,很可怕。

【複次龍王。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何等為五?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是為五。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

【複次,龍王!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何等為五?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三、得不壞信,】加一個字「四」,四不壞信。什麼叫做四種不壞信呢?就是對佛、法、僧還有戒堅信不疑,堅固不可壞的凈信心。就是說我對三寶和戒律信心百倍,無論怎麼說怎麼破壞,我就是不動搖叫做不壞信。一般人哪有辦法做到這樣,叫做四不壞信。一般人親近三寶聽經一看、兩年、五年了,到外面人家隨便說兩句,不來了,說兩句就是不來了,兩句,他有沒有查清楚?沒有,只聽人家說,這樣他就不來了,說要得到不壞信非常地困難,非常地困難,今天我們對佛、法、僧、戒律,如果沒有相當的道念,不然,你對三寶一下子就是沒信心了,兩句你就倒了,要說堅固不壞不受動搖,太難了,太難了,太難了,不要說學佛五年,學佛十年,十年,只要人家兩句他就倒了,失去信心了,不修行了不往生極樂世界了,念佛念了十年念得很有信心,來這裡參加短期出家很有信心,人家如果說:你一個男人沒有智慧,你念阿彌陀佛念那麼久,你見到極樂世界了嗎?想一想:也對,不曾見過,不曾見過什麼東西,好吧!不要念算了。十年的時間,參加短期出家,兩句話就是倒了,兩句話,所以說信心不退是多麼地困難。得不壞信,【順本業故;四、得不壞法行,】不壞法行就是不壞的法門,【所修堅固故;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是為五。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沮壞就是破壞。

[離兩舌的舌,就是說話的舌頭。誰都知道,一個人只有一條舌,為什麼佛經說有兩舌?舌只一個,這話不錯,但作兩用,就成兩舌。如有一對感情很好的朋友,我們為了要破壞他們之間的關係,走到甲的面前說出乙的很多壞話,走到乙的面前又說甲的很多壞話。甲乙雙方受了說兩邊話的影響,彼此見面的時候,態度就有點不自然。甲先很生氣地對乙說:我們做朋友做了這麼多年,從來沒有什麼對不住你,你為什麼要謀害我?乙亦對甲反唇相譏說:哼!你還好意思來問我?]我對你好像親兄弟,[我對親兄弟都沒有像對你這樣,而你要謀害我,反而先責問我,真是豈有此理!彼此一言不合,於是大吵起來,甚至相互動武,鬧到大家感情破裂而後已。]所以說我們這張嘴巴很可怕,[這都是舌頭闖的禍,亦即是兩舌的過失!]我們人就是情緒化的動物,情緒化的動物,你若給我壞印象,我就不可能說你的好話,你的優點也說成是缺點,人家如果在布施,他就說做表面的,做表面的,人家如果在修行,他就說他如果能往生我頭給你,他如果對人有成見,就不會說一句好話,所以他對別人傳出去,都是不好的話。[俗語說:「嘴巴兩片皮,說好說壞都是你」。]嘴巴兩片皮,說好說壞都是你,[如你現在和一個好,你就盡量地宣說他的好處,似乎天地之間,再沒有第二人,]這個女人最多了,話說女人最多這樣子,我不是說你們是說外面的那些,真的女人最多,兩個如果要好,就好到整晚不睡覺,說得整晚不睡覺,[可以]天下沒有第二個人[與之相比;但是過了三五年後,因你不再和他要好,就又盡量地宣說他的壞處,說得他一個錢不值,世界上再沒有壞過他的了。]奇怪三年前把他說得那麼好,三年後把他說得那麼壞,為什麼?她的名字叫做女人,不相信嗎?人家說的就是這樣子,女人今天聽到人家說一句話,一個人說的,她就加上一句:大家都這麼說。大家喔!對方有沒有這麼說,還是一個問題,她聽到一句話就說:大家都這麼說。女人就是這樣子。如果到市場去買菜,這一攤說某人怎麼樣,隔天說某人怎麼樣,剛好聽到兩個人說,回去就說:整個菜市場都這麼說。整個菜市場,看糟糕不糟糕,整個菜市場,兩個人就是說整個菜市場,聽到一個說就說大家都這麼說。說話,真悲哀,真悲哀。會出生為女人不是沒有原因的,當然不像我們這裡聽經的,我們這裡聽經的,出生為女人都是示現的,都是示現,示現,本來她可以出生為男的,她不要,示現為女人,我們這裡都是示現的,所以你看,我沒有說你們的壞話。[說他好的是你,說他壞的也是你,這不是兩舌是什麼?兩舌的罪惡是很大的,所以佛要我們遠離兩舌,經常保持一個舌頭最好。如兩人感情破裂時,你應想盡種種辦法,使他們和好如初,說服他們不要分離,這便是佛說的和合語,如能常說和合語,自然就遠離兩舌。兩舌在佛經中還有一個名詞,叫做離間語,即專門說些挑撥離間的話,明明沒有的事情,繪影繪聲地]繪聲繪影就是生動而逼真,[說得活像真的,]像親自見到似的,[使得人家不得不信,即是離間語。當今這個世界,為了拉攏異國,到處進行挑撥離間的宣揚,]所以這個世間就是這樣子,聯合國就是這樣子,聯合國就是這樣子,[搞得各國眼花繚亂,不知多少國家民族,吃了挑撥離間的大虧!如能洞悉挑撥離間者的真實用意,不為其挑撥所惑,站穩自己的立場,說離間語者,即無從施其技了。]他就是沒有我們的辦法,最重要就是我們有沒有智慧,我們學佛學了三年、五年,聽了這麼多經典,難不成還被洗腦被動搖了,又對三寶失去信心,對凈土法門失去信心,這樣我們跟人家學什麼佛?一點智慧也沒有。[挑撥離間者固然可畏,自己受他挑撥,]中他人毒,[更是愚不可及!]你傻得可以……,阿彌陀佛。對方很可憐來挑撥離間,最可憐的就是我們,我們還聽了別人的話,我們更可憐,愚不可及,愚不可及就是這樣子。

[「複次,」佛又叫聲「龍王」說:為人「若」能遠「離兩舌」,而不妄挑是非的話,那他「即」可「得」到「五種不可壞法。」壞即破壞,兩舌最大的罪惡,就是破壞別人的的感情,分散別人的和合,阻礙別人的團結。現在常聽人說,團結就是力量,事實的確如此,沒有團結,什麼事情也做不出來。]一貫道團結,基督教團結,難不成我們佛教卻不團結?所以要僧贊僧佛教才會興盛,[要得團結,就是彼此意見的和合,各方感情的融洽,否則,所謂團結,不過是句空的口號而已。世間本有很多人們可以團結一致的,因為受了別人的破壞,居間的挑撥,]離間,[結果總是團結不起來,而遭遇各個擊破的失敗。現在由於遠離兩舌,不再去破壞別人感情的結合,自然也就沒有人來破壞你,且所得的不可壞法共有五種。「何等為五?」下面一一予以分別。]

[「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身就是我人的身體,沒有那個人不愛護自己身體的,即使生命結束,亦希望得到一個完整的身體,沒有那個願意被人碎屍萬段的。近來各地常有分屍案發生,雖說分屍者的殘忍暴惡,但以因果律來說,未嘗不是他過去生中多造兩舌的惡業所致!以兩舌破壞別人的關係,有時是不為人所發覺的,甚至還假惺惺地]假惺惺就是假情假意,故意假裝,[為雙方奔走調解,使雙方都對你生起感激之情,殊不知他們的分裂,就是在你惡意的調解下造成的,所以這個罪惡實在是很大的。如你常說和合語,決不於中挑撥離間,那你現在做人的時候,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有人來破壞你的身體,即使想要來謀害你,也是不能害到的,因為你沒有造這樣的因,怎樣會得這樣的果?]

[「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眷屬,就世間說,家庭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是眷屬。在現實社會中,我們見到很多人,專門喜歡破壞別人的眷屬,特別喜歡破壞人家夫婦的關係。如見人家夫婦的感情好,為了達到破壞的目的,在女的方面,說其丈夫的壞話,在男的方面,說其妻子的壞話,使得人家的夫妻間常常吵嘴,終於達到感情的破裂。你過去的時候,專以破壞人家的眷屬為能事,到了今生來做人時,你的眷屬自然也就很容易的,為別人之所拆散。如你沒有做過破壞別人眷屬的事情,那你現在就可得到不壞眷屬,不說沒有人來破壞,就是有人想來破壞,也無法破壞得了的。如此,則你在今生中,更應多說和合語,千萬不可在人與人間說挑撥離間的話。]

[「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信是信心,不論對人或對事,除非你沒有相信他,信了就要相信得過,不可因別人的破壞,而動搖自己的信念,]尤其學佛的人,對三寶對法師的信心。[如商號里的管賬管得很好,使你業務上蒸蒸日上,其他同行見了生起嫉妒,在你面前說他壞話,一次兩次的話,你或許不相信,但說了五六次,你便對他懷疑起來,不再予以信任,是為壞信。世間的人要想得不壞信,是很不容易的。]這是真的,[這裡說的得不壞信,是約對三寶的信仰說的,而且要到初果以上的聖者,才能真正得]四種[不壞信,]四不壞信,[就是到了這個時候,自己親親切切地體驗到三寶的功德,對三寶再也沒有懷疑,]所以不退轉要到初果,四不壞信就是四種不壞境,或者四正境,用無漏的智慧,如實知四聖諦的道理,藉此自己證到果位,而信心不退,信心清凈,對佛法僧對戒律生起堅固不壞的凈信,叫做四不壞信,佛、法、僧、戒叫做四不壞信,所以要證初果才有辦法,[不論別人對三寶怎樣破壞,而自己總是深信不疑的,]了解我今天能親近三寶是我的福報,這是無量劫來得到的福報,你怎麼說我就是不聽你的,我就是要聽經聞法修行,這樣就是動搖不了你了。[為什麼能如此?順於自己本來所修的善業,所以因煽惑而動搖自己的信念。]

[「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法行,是指我們所修的法門和道行。修行,如真精進勇猛地修,是會發生種種的魔障,而使所修的法門,不能繼續地修下去,這個便叫做壞法行。單以吃齋來說:有很多人吃了一二十年的長齋,偶因身體上的小病,經過別人的勸誘,就又開齋而吃葷,是為壞法行。推究起來,還是由於兩舌的罪惡感來。如能遠離兩舌,不論修什麼法行,都不會遇到破壞,即使魔鬼要來破壞,也是破壞不了的;因你對於自己所修的法行,修得是很堅固的,深信這是出生死的唯一要道。如我不想解決煩惱,出離生死,當然可以不修法行,然而我學佛的目的正是為此,怎麼可以不修?怎麼因別人的破壞而放棄自己所修的法行?能夠這樣,就真得不壞法行了。]不受人影響聽經聞法修行,絕對不受人家影響。

[「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學佛修行,親近善知識,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課題。如親近到真善知識,那比自己的父親還重要,因為他是長養我們法身慧命的。不過所親近的善知識,有的最初的確是很難得的,不論關於個己的修持,不論是對學人的教導,都是很認真的,十足夠做善知識的資格。可是有時由於環境的變遷,或者由於宿業的來追,善知識本身退了心,不能再如過去那樣地堪為依止,則所是的善知識是就可壞。現在這位行者,由於過去沒有以兩舌欺誑或誘惑別人,所以今生所親近到的善知識,是不可破壞的,道心極堅固的,誨人不倦的大善知識。行者親近到這樣一位大善知識,對於自己德行的增進是有很大助益的。如是,是為五種不可壞法,所以說「是為五。」]

[上面所說的功德利益,都是屬於世間的,「若能」將之「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那你「後」來自己「成佛」的「時」候,便可「得正眷屬,」如隨佛修學的四眾弟子或七眾弟子,皆是佛所得的真正眷屬。天魔最喜歡的,就是魔子魔孫魔眷屬多,一旦佛的正眷屬多了起來,魔王的眷屬就會相對地減少下去,所以魔要來破壞擾亂。外道亦是宗教的團體,凡是以宗教姿態出現的,總希望自己的宗教信徒會多起來,現在見到佛的弟子多,當然也要想方設法地來破壞你。假如你在因中修了遠離兩舌的勝因,到了成佛的時候,不論有多少正眷屬,「諸魔外道」縱然要想破壞,也是「不能沮壞」的,如釋迦牟尼佛的眷屬,儘管提婆達多破壞,但是破壞不了的。]

[丙六 明離惡口功德 ]底下說離惡口。惡口,罵人,惡口。

【複次龍王。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凈業。何等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詞美妙。五、言可承領。六、言則信用。七、言無可譏。八、言盡愛樂。是為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具足如來梵音聲相。】

【複次,龍王!若離惡口,】女人又咒又罵,男人罵粗話,動不動就是罵粗話,開口就要和他媽媽結婚(罵粗話),這樣講比較好聽,出家人不可以學這些,對不對?開口就是我要和你媽媽結婚(罵粗話),對不對?開口就是這樣,惡口、惡口,【即得成就八種凈業。】我們若能離惡口成就八種凈業,【何等為八?一、言不乖度;】乖就是違背,度就是尺度,說話不會違背尺度,尺度就是分寸,講話不違背分寸,就是講話很有分寸。【二、言皆利益;】講出來的話就是對眾生有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詞美妙;五、言可承領;】承領就是承受、領納,指被人所以接受,言可承教就是說,我所說的話別人可以接受,別人能相信。【六、言則信用;七、言無可譏;】言可譏就是不能批評,譏就是批評,我所說的話因為離惡口,他沒有什麼好批評我的。【八、言盡愛樂;】愛樂就是受人歡迎,愛樂,盡為就是為一切,說話為一切人所以喜歡,叫做言盡愛樂,就是說出來的話都受人歡迎。【是為八。】言盡愛樂:是為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具足如來梵音聲相。】

[離惡口是對惡口說的。世間有很多的人,喜歡用粗惡凶暴的語言罵人,使人聽了承受不了,感到很大的難過,其難過的程度,猶如「三百矛刺心」一般。有形的箭矛,射到人的身上,固然令人極為難過,無形的惡口罵人,使人覺得更加難過,甚至令人三五夜都睡不著。「所以發言一怒衝口燒心,]我們若憤怒,衝口而出燒我們的心,[損害前人痛於刀割;乖菩薩之善心,]違背菩薩的善心,[違如來之慈訓」,]所以我重複跟諸位講過,說:你要修行,這張嘴巴你要守住不要亂講話,講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挑撥離間,不要挖苦,要留口德,多多念佛,要講好話不要講別人的壞話,[實在是要不得的。學佛的人較好一點,不致口不擇言地漫罵,社會上的人有時罵起來,真不堪入耳,所以佛要我們遠離惡口。《增一阿含經》說:「寧可利劍截割其舌,不以惡言粗語墮三惡道」。]寧可以刀劍把他的舌頭割下來,也不願以惡口罵人墮三惡道。[《智度論》中說有一鬼,頭似豬頭,雖然身上有金色的光明,但是口中常有臭蟲不斷地吐出。原因就是他在過去生中做比丘的時候,曾以惡口罵詈一個外來的客比丘。]客比丘就是外來的,[因為他能嚴持如來的凈戒,所以身有金色光明;因為他出粗言罵詈客比丘,]就是這個外來的比丘,不能一視同仁,[所以口中有臭蟲吐出。持戒有持戒的果報,罵人有罵人的果報,因果真是分毫不差的。所以出言吐語,務必小心謹慎。不可任意的,要怎樣地罵人,就怎樣地罵人。在你或者是逞一時的口快,但是未來的果報是很長的,]現在罵人會很爽快,不過將來的果報是很可怕的,所以你[不可不懼!]你不要不怕,要時時警告自己。[再說一個故事:佛在世的時候,印度波斯匿王,生個醜陋女兒,]她的女兒很醜陋,醜陋到什麼程度?醜陋到[名字叫做金剛。]金剛護法算很醜了,丑到……,護法都擺在外面,見了就是怕的那種叫做金剛護法,光見到就是怕,女人長成這個樣就是很慘了,[不但一般人覺得她醜陋難看,就是她的父母都不喜歡她。可是後來經她向佛求哀懺悔,卻又變成一個最極漂亮的女兒。大家覺得很奇怪,就去請問於佛。佛說出她過去的因緣:謂於過去迦葉佛出世,有一位辟支佛,常到一個長者家托缽,但這位辟支佛的相貌長得是很醜陋的。一天,辟支佛又來長者家托缽,其女見他醜樣,就以惡口罵道:面貌這樣的醜陋,身皮這樣的粗糙,為什麼長得這樣使人憎惡?辟支佛聽了其女的惡言,欲入涅槃,便現神通力作十八變。其女見了,知道自己錯了,立刻就向辟支佛求哀懺悔。因罵辟支,所以常感醜陋;因還懺悔,所以又得端正,可見一切都有因果關係。]

[「複次,」佛又叫聲「龍王」說:為人「若」能遠「離惡口」而常說柔軟語的話,]這個很重要,柔軟語就像棉墊一樣,躺下去很柔軟,很柔軟,讓人聽了很安慰,[那他「即」可「得」到「成就八種凈業。」清凈業,這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普通對於惡口漫罵的人,常常這樣地警告說:「你口裡不要老是這樣不乾不淨的!」可見用污穢的話罵人,就是不清凈業;現在既然遠離惡口,當然就得種種凈業了。]

[「一、言不乖度」:度就是分寸,]乖就是違背,[乖度就是沒有分寸。]有的人講話沒有分寸,[吾人說話,各各都有其一定的分寸,如兒女對父母的說話,]要有分寸[士兵對長官的說話,]也要有分寸,[假定超過分寸,說了不是自己身分所該說的話,是為乖度。遠離惡口的人,不論說什麼話,都有其一定的範圍,決不超過自己所應守的本分,所以說言不乖度。]

[「二、言皆利益」:出言吐語,有的是有益於人群的,有的是無益於人群的,]有的是利益眾生,有的是沒有利益眾生,[看你是個怎樣的講法。如我國說的:「一言興邦,]邦就是國家。一句話能使國家興盛,[一言喪邦」,]能使整個國家滅亡,做皇帝或是做總統,有時一句話就會很慘,[其得失就很大。特別是站在國家的立場,如一句話說得好,可以使國家得到很大的利益,如一句話說錯了,國家就要蒙受很大的不利。即使對人而言,也有這樣大的關係。如你說一句鼓勵人向上的話,就是有益於人的,如你說些引誘的話,誘惑人們走上歧途,就是無益於人的。]無益於人。[不要以為隨便說話沒有關係,說好說不好,對於別人的影響是很大的。然而如何能使所說的話,皆對大眾有其利益,依據本經的意思,唯有遠離惡言,然後說出來的話,方能不至於對人無益。]方能不至於對人無益,所以[我們說了有益人的話,人們不知要怎樣地感激你!]

[「三、言必契理」:一般說的「言不及義」,]所講的話於理不合,[就是說些沒有道理的話。人在心平氣和的時候,說出來的話,不但溫柔有禮,而且合乎道理。有道理的話,契真理的話,]合理的話,[具有不可抗拒的雄力,]他講得很有道理,[使你不得不五體投地地佩服。說話不講理或不合理,令人聽了乏味,]強詞奪理,硬要強辯,你跟他講不通的,所以講話也要有默契,修養要好,[越聽越不要聽。常以惡口罵人的人,由於有團怒火在內心中燃燒,理智被這忿怒蒙蔽起來,所以說出來的話,很難契合於正理的。如果遠離惡口,要麼他不說話,說了必契於理,]要不他就不說話,講了一定合道理,[使人很樂意地傾聽他談話。實際上講,言必契理,]契理就是合理,[這是很要緊的,假定說的不契於理,與其說了不如不說。]不如不要說,[以佛法說,出言必定契於真理,唯佛與佛乃能如是,佛不論在什麼時候以及什麼處所,從來不說一句沒有道理的話的。]

[「四、言詞美妙」:說話不但要溫和,而且言詞要美妙,就是一字一句地用詞,都用得非常恰當,並且用得極為自然,使人聽到你的音聲,就得到一種異常美感!多聽人講話就知道:會得說話的人,]就是有善於說話的人,會得就是善於,善於說話的人,[吐露出來的言詞,如像選擇過的樣子,不知多麼悅耳中聽;不會說話的人,言詞既粗俗,聽來又刺耳,很難令人生起好感!]都快死了,他一開口就是要跟你漏氣,一開口就是要刺你的心,你看誰肯跟他說話,每次都是他對,說到最後沒有辦法再說了,你再怎麼樣都不對,沒有辦法溝通,所以我們有時候要冷靜聽別人怎麼講,對我們的修養有益無害,[同樣是說話,言詞美妙不美妙,給人影響有著很大的不同。當然,一個人惡口罵慣了的,要他有什麼美妙言詞說出來,自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但若你能遠離惡口,除非不說話,]若你能遠離惡口,[說起話來,所用的言詞,一定是很高雅的、動聽的、美妙的,具有吸引力的。]具有吸引力,[言詞美妙,是遠離惡口所得的善果,所以做人不可隨便開口罵人。]不可隨便開口罵人。

[「五、言可承領」:承領,是接受的意思。有的人一說話,別的人立刻就接受,覺得你所說的很有道理,是值得我人接受的;有的人說了話,別的人不但不接受,而且以為你是說大話,根本不值得重視的。原因在那裡?就在你是否以惡口罵人。如你常以惡口罵人,那你說出來的話,好像有刺一樣,使人不敢接受。俗說:你的話我領教得多了,現在再也不敢領教。這樣,你的說話,打了很大的折扣,很難邀得]邀得就是得到,很難得到[人們的信任。在世間做人,說話最要的,是在於信用,信用沒有了,說什麼都沒有用。有人到了什麼地方,專門喜歡高談闊論,但是沒有哪個願意聽他的,做人做到這個地步,]說話沒人肯聽,[可謂毫無意義。]一點意義都沒有,[我們要想說話發生力量,令人接受,最主要的是遠離惡口。]

[「六、言則信用」:信用,在這世間是很要緊的。孔老夫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不知其可也就是不知道他怎樣來立身處世。[信用,從什麼地方表現出來?當然是從說話中,顯示你的高度信用。比方人家請求我們一件事情,我們不答應便罷,答應了就得盡心儘力地去做,至於效果如何在所不計,即使沒有達成承諾人家的任務,人家也不會怪你的。]因為你很有信用,[世間有很多人,不論對什麼人的請求,總是滿口答應,]沒有問題,[但是答應過了,似乎也就算了,根本沒有當作一回事!]一開始人家認為你有信用,[可是經過時間久了,大家知道你只是應酬而已,慢慢便會對你失去信心。信心一旦失去,以後就是說真話,亦沒有人肯相信你。一個不以惡口罵人的人,無論在什麼場所說話,無論在什麼時候說話,都會得到人的信用,相信你所說的話,一定會兌現的。]

[「七、言無可譏」:譏即諷刺或批評。在這世間,有很多人說話,雜亂無章的,不知說的什麼,所以說了以後,或當面受人批評,或背後為人譏笑,做人說話如此,實在是沒有意思。推其原因,還是由於惡口而來。有的人說話,溫文爾雅的,有條有理的,既有豐富的內容,又有美妙的詞句,不管什麼人聽了,想要在你的說話中,找出什麼缺點,以便批評諷刺你,甚至當面譏笑你,那是絕對找不到的,所以說言無可譏。現實世間的人,沒有哪一個說話,不受人批評的,所以常有「說話難」之嘆!不過你能遠離惡口,從不刺耳的]講話不要那麼帶刺,[言論批評人、諷刺人,]就是講話帶刺不怕你死,[那你現在說話,就也不會為人批評、諷刺、譏笑,所以說言無可譏。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得從不惡口做起。]有的是對方自己敏感,不是我們的問題,對方很脆弱,你稍微一句話,他就是覺得你他,這樣我們不算惡口,像那樣就是不要說話,有的不是我們惡口,是對方太過敏感,敏感,你說一他想成十,甚至扭曲你,所以沒有辦法談論,不是我們的問題,這種情形盡量不談,因為你講他認為你在傷害他。

[「八、言盡愛樂」:]就是所說的話都受到一切人的歡喜,就是這個意思。[說話不為人批評,固然是很難得的,若更能為人愛樂的,自更是說話的成功。如有人說話,說不到三言五句,就不為人愛聽,當然更談不上好樂;另有些人說話,使人越聽越愛聽,越聽越想聽。若問原因何在?我想亦在有無惡口。]講話當中都不含有罵人、諷刺,都沒有,大家都喜歡聽,[還有造惡口業的,說話就不會有人愛樂,未造惡口業的,所言自然盡為人之所愛樂了。]

[上面所說的八種凈業,都是屬於世間的,「若能」將這凈業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那你「後」來「成佛」的「時」候,便能「具足如來梵音聲相。」梵音,即清凈音,如來所說的都是梵音。梵音聲相,為如來三十二相中的一相。由在因地中遠離惡口,所以到佛果位上,就得梵音聲相,此之所謂因果相應絲毫不爽。]因為很簡單,所以我們不須什麼解釋,跟大家互相勉勵,讀一遍增加大家的印象,沒什麼好解釋的,這個你們都看得懂。

[丙七 明離綺語功德]

【複次龍王。若離綺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何等為三?一、定為智人所愛。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是為三。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

【複次,龍王!】這一段是說要離綺語。【若離綺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何等為三?一、定為智人所愛;】所愛就是所敬愛,就是必定為智人所以尊重、恭敬。【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能夠用智慧如實來回答。【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是為三。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浪費。不唐捐就是說不會白費功夫。

[離綺語是對綺語說的,綺語就是]說男女的事情,男女[不三不四的話,]譬如說讚歎淫慾,讚歎感情,讚歎束縛的世間法,[一點意義都沒有。一般人見面談話,談些有意義的話比較少,大都喜歡說些笑話,或故意地逗人發笑,這便叫做綺語。或說一些不正當的話,]就是男女,[令人發生種種妄想,這也叫做綺語。一般人聽了也許認為無傷大雅,說說笑話有什麼關係?]像現在電視什麼頻率?打電話進去就會聽到什麼聲音,……,忘記了,常常在報導,說十八歲以上才可以打,打進去就是說一些不三不四的,還寫什麼國際收費,這一點我實在想不透,你打出去的電話,是由電信局收費的,怎麼寫一個國際收費,難道他會到你家裡來收費嗎?你打電話,費用一定是電信局收去,這個我們都想不通,這是弄不清楚他為什麼這樣寫,這個就是綺語,[但真正站在世間做人的立場來講,或站在修學佛法的立場來講,最好還是不要說些]男女當中[無謂的話,]男女[不三不四的話,張三長李四短的話,最好不要講。以學佛的人說:彼此見面的時候,問問近來用什麼功?或問有沒有進步?使得大家]彼此之間[知所策勉,]策就是鞭策,勉就是勉勵,[而不至於懈怠,如是便可離綺語了。]

[佛又叫聲「龍王」說:「若」人能夠遠「離綺語」的話,那他「即得成就三種決定。」決定,即表示一點猶豫都沒有。如我人一時想這樣,一時想那樣,在這樣那樣之間,心中會生起疑惑,這就叫做不決定。一個人不能決定一樣什麼,]連一樣他都沒有辦法決定,[那他將什麼事都做不成。說綺語的人,一時說這樣的話,一時說那樣的話,使人對你捉摸不定,要想得決定果,那怎麼做得到?如你一向沒有說不三不四的話,自然就可得到三種決定。有如是因必有如是果,這是一定的道理。「何等為三?」這是問,下面一一解說。]

[「一、定為智人所愛」:所愛]就是所以敬[的愛,]多一個尊敬的敬,意思就是出來,[不是單純的講愛,而含有尊重恭敬的意思在內,亦即所謂敬愛。諸位或許有體驗到或聽人說過:如現在有個人進來,假定他平時喜歡說不三不四的話,我們便說這人又來了,而對他抱有一種輕視的心理;如走進來的一個人,平常從不喜歡說些無謂的話,亦即所謂「不苟言笑」的,]就是說不隨便談笑風生,態度很嚴肅,[我們自然而然地便對他生起恭敬心來,是即為人所愛。一個人為普通人敬愛,這是沒有什麼希奇的,為有智慧的人之所敬愛,這就極為難得了,因他沒有相當的聲望和人格,有智慧的人不會對他敬愛的。普通人看人只看表面,有智慧的人可以深入人的內心去觀察的。如你是個離綺語的人,便能得到有智慧的人敬愛,所以說定為智人所愛。]

[「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吾人彼此見面,或在一個集會當中,不免有人提出一些問題來問,我們當然要予以回答。有些人頑皮或歡喜開玩笑,那他便會「王顧左右而言他」,]顧左右而言他就是說,看來看去的言不中意,你問什麼他都答些別的,[不肯如實的答覆。如問從何而來,應該老實回答,我從某某地方來,但他卻說我剛吃完飯,]他答非所問,[或問你現在讀什麼經,《金剛經》還是《地藏經》,你如答覆說,我每天讀《金剛經》一卷,這便是如實答問。拿道理來說:世間的道理很多,我們當然不能每個道理都知道。如有人問這個道理,自己懂得便回答,所謂「知之為知之」。有些人根本不懂這個道理,以為自己是個大通家,]這個有很多,[隨便亂答一陣,]這個有很多,他一知半解卻半桶水晃蕩,不論對錯跟人家亂講胡謅一通亂回答,[所謂「強不知以為知」。]勉強自己不知當成自己知道,[假定別人問的,自己並不明白,便老實說不知,]我們老實講有什麼關係,不知道並不可恥,不知道,我們跟人家說不知道並不可恥,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老老實實地講,[或說關於這道理,我還不怎麼清楚,等我研究了解以後再答覆你,這便叫做定能以智如實答問。但世間上的人,都愛自作聰明,作不如實答問,原因在於平時說的笑話太多,對於任何問題都不作切實地答覆。]

[「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我們常聽人說某人很威,]就是很有威望,威勢聲望,[僅是很威實在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威而有德才是最極殊勝的,有威而無德,]人家由外表怕你這個沒有什麼,德是由內心欽佩,所以說你有威沒有德,沒有用的,你只讓人外表怕你,這個沒有用,要從內心裏面佩服,這個就是有德行,外表怕叫做威,內心佩服叫做德,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到這樣子,所以有威沒德,[很容易使人對你生起:「敬鬼神而遠之」的心理,所以有威有德,才是我們所須要的。「有威可畏,有德可敬」,使人對你生起敬畏之心而樂予親近,才是最極理想的。如你能離綺語,便會得到威德,而且所得威德,不僅是在人間最為殊勝,即在天上也是最殊勝的。為什麼會如此?因他從來無有虛妄的關係。無有虛妄,所以有此殊勝威德。]

[上來所得的勝利,還是屬於世間的,「若能」進一步地將此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那他「後」來「成佛」的「時」候,「即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授記,是佛法中常用的名詞,即對諸大菩薩等,授與未來的懸記,]懸記就是未來的意思,[如說你將來定在什麼時候成佛,國土叫什麼名字,四眾弟子有多少,正法住世多少時等,名為授記。授記,在菩薩修行的過程中,不是一次兩次的,你到了怎樣的程度,就可為你授怎樣的記,含有鼓勵的意思,目的在於使你更向佛道前進。如鼓勵小孩用功讀書,告訴他這次可以考第一名,他就認真地用功讀書了。如來為佛法行者授記,是確實如此的,是真實不虛的,決不會不兌現的,所以說皆不唐捐。]

[丙八 明離貪慾功德]

這個貪,世間人最難斷,世間人最難斷,很難斷,我們說財色名食睡,說吃飯就好,說吃飯,吃飯已經吃得很飽,吃得很飽,實在是飽了,再端一盤出來,那一盤剛好是我們最愛吃的,明明已經很飽了再吃兩口,再吃兩口,中國話很厲害,說:嘴飽眼不飽。眼睛不肯飽,嘴巴已經飽了吃不下了,吃不下了,眼睛不肯飽,眼睛看了覺得不知足,看色香味都俱全就想吃,中國人講話很厲害,真的,嘴飽眼不飽,眼不飽,因此高僧大德吃飯的時候,眼睛不會東瞄西瞄亂看,我們一般人吃飯都是這樣子,眼睛一直轉個不停,看那一盤轉過來,轉到我們的面前,現在都是用轉的,轉到我們的面前,好吃,速度很快,怕再被轉走,怕再被轉走,所以看我們吃飯,就知道這個貪慾很困難,很困難。所以說何況是其他的慾望。

【複次龍王。若離貪慾,即得成就五種自在。何等為五?一、三業自在,諸根具足故。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奪故。三、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由於昔時不慳嫉故。是為五。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三界特尊,皆共敬養。】

【複次,龍王!若離貪慾,即得成就五種自在。】所以這個要下功夫,這個貪心要斷要離,要下一點功夫,【何等為五?一、三業自在,】你不貪當然身口意束縛不了你,【諸根具足故;二、財物自在,】我沒貪,【一切怨賊不能奪故;三、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過本所求的意思是說本來我所求的只有一叫做本所求,可是現在超過你本來所以求的,就是你無所求,已經超過原來所求的,你只求一現在給你一百,叫做過本所求,超過本來你自己想要得到的,【百倍殊勝,】因為你沒有貪,【由於昔時不慳嫉故;是為五。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三界特尊,皆共敬養。】

[離貪慾是對貪慾說的,貪慾本是多方面的,但人類最大的貪慾,還是在於金錢的積聚,]金錢的積聚,[以為有了錢,什麼問題都可得到解決。但站在佛法的立場講,貪慾為一切罪惡的根源,]罪惡的根源,[事實的確如此,試看社會每個角落所發生的罪惡之事,有那樣不與貪慾發生關係?]什麼都是為了貪,[所以這是應該遠離的。]世間人貪,我們能體諒,我們說修行人不論是法師,或是在家居士我們還著這個貪,等於一條繩子綁住我們,一條繩子綁住我們,貪名、貪利、貪色、貪財,這個都是,貪睡、貪食,財色名食睡都是叫做貪,貪是最大條的繩子,捆得死死的,有了這個貪苦隨後就到,苦一定隨後就到,這個人貪心有多重,你就會了解這個人痛苦有多深,這是一定的道理,慢慢地去感受,慢慢地去感受。所以如果我們讓它自然美,對不對?自然美,內心美就自然美,我們沒有這個貪慾,但是我們現在不一樣,我們現在貪慾心很大,我已經六、七十歲了,我已經老了細胞在變化,細胞在變化,無常一定會到的會慢慢變醜,對不對?但是我們愛漂亮,貪美,貪美就去美容,美容不是壞事,有時候做得好沒有關係,做得不好……,心針美容之後嘴巴往上翹,一夕之間液體掉下來,下巴腫這麼大,你比較胖哦,做小針美容的不敢說她失敗,注射液掉下來,人家說:你怎麼圓嘟嘟的,她不敢跟人家說:我小針美容失敗。她不敢,說:是水腫,水腫。她不敢說,為什麼?六、七十歲了還做小針美容,當然她會不好意思,世間就是那種……,事實不是這樣卻又不敢說,又不敢說會不好意思,所以光說貪漂亮就好,這種貪愛之病就很難治療了,光是貪漂亮的毛病就很難治療了,所以你看看只要你長期吃素食,認真拜佛、念佛煩惱比較少,煩惱使人家更快老化,煩惱使人更快老化,所以我們的心情很重要,心情很重要。大修行人,他無須化什麼妝就很漂亮了,就算你看起來感覺他很自然,不過他的美就在這自然當中,世間人有時候化妝得很那個,不過從她的眼神,眼神,眼神看起來她就沒有氣質,沒有氣質,人的氣質從眼神看,眼神,眼神,任你怎麼擦粉,那兩顆眼睛你一定擦不到的,眼睛擦粉你會變怎樣,所以一個修行人高僧大德,或者是在家居士很有修行,眼神就很慈祥,他無須化妝你只看他的眼神,就很歡喜親近他,慈眼視眾生,所以最了不起的化妝師就是佛,他把我們的心化妝得好好的,無貪、無嗔、無痴,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佛就是最棒的化妝師,他讓你做一個永遠的美人,心美,心美,所以要學佛。[貪慾心的罪惡之大,大到有的時候,連手足之情都不認的。]這個有很多,[關於這個,現我說個故事:過去有兄弟二人,同時從外鄉回來,每人身上背有二十斤黃金,在道理上說,親兄弟應該互相照顧,但走到一個荒山野嶺四顧無人的地方,哥哥首先起了一個不好的念頭,如我把弟弟殺了,那我可多得二十斤黃金;但奇怪得很,當哥哥正在這樣想時,弟弟也同樣地生起這個不好的念頭,想殺掉哥哥而自己多得二十斤黃金。雖然大家都有這樣的想法,但誰也沒有動手,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臉上有點不太好看而已。]因為貪,貪一起來會不自然,動到貪的念頭,心會不自然講話不會響亮,不會響亮,心不貪講話就會響亮,對不對?心不貪講話就會響亮,你要來就來,不來拉倒,不增也不減,法無來去,對不對?[可是走了沒有多遠,兄弟兩人又覺悟過來,心裡便也和平了些,並且這樣想道:他有錢也好,我有錢也好,為什麼想要謀害對方?於是繼續地向前走,走到一個有水的池塘邊,哥哥心裡這樣想,金錢這東西,是毒物,是不好的,使我生起殺弟的惡念,於是便站在水塘邊,將黃金一塊一塊地丟到水裡去,弟弟看見了便說:「善哉!善哉!」弟弟這樣讚美後,將自己的金錢也一塊一塊地丟到水裡去。哥哥在旁看了說:「善哉!善哉!」兩人都很奇怪地問:我將金丟到水裡,你為什麼在說善哉?到這時,大家很坦白地說出自己所起的念頭,不是覺悟得快,恐怕老早就使我們造下彌天大罪!]彌天大罪。這是一個故事,現在講起來也很愚痴,為什麼動一個念頭後來又丟掉,何必如此,如果是我,我不可能動念頭,我會想:這些拿回去印經不是很好,何必丟到水裡,對不對?不需要這要做,不需要這樣做,我覺得這兩個兄弟很愚痴,很愚痴,起心動念講一講就好了,拿回去做功德不是很好,[這現象,在世間是常有的,如一個家庭父母死去以後,兄弟分家,實際說來,哥哥分多一點,弟弟分少一點;弟弟分多一點,哥哥分少一點,本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但誰都不肯吃虧,於是對簿公庭,互相爭執起來!]像我們兄弟,世間最好的就是我們兄弟,我們當時分財產的時候,一個都不貪,為什麼?因為分一百多萬的債務,每一個都不貪,我分四十萬,好,給你,給你,我們兄弟都不貪,不過那是因為是債務,差別就在這裡,[為了貪慾,什麼兄弟之情也不顧了!所以佛說貪慾有很大的過失,要我們絕對遠離。]遠離。

[「複次,」佛又叫聲「龍王」說:為人「若」能「離貪慾,」那他「即得成就五種自在。」自在就是自由,亦即所謂自由自在。世間上的人,無論在哪方面,都受種種牽制,不能隨心所欲。原因在於人們,貪慾心太大,]這句話就是根本,貪心很難除去,很難除去,[見到這個想這個,而為這個所縛,見到那個想那個,而為那個所縛,怎麼能夠得到自在?不自在的原因,不是由於有個外在什麼,將你捆縛住了,而是由於內在的貪心,所以貪心就是一根最堅固的繩子。]像出國就是這樣子,我們到泰國去,泰國賣葯的就吹擂這葯有多好多好。師媽很好騙,我不看賣葯的,我都注意看師媽的眼神,賣葯的一直吹擂葯有多好多好,我就看她(師媽)的眼神,我說:買一瓶吧。買一瓶,這樣好嗎?我說:好。我知道她聽人家說那葯,好得不得了,不買她會很難過,買一瓶,然後又載、載……,載到哪裡?載去看紅寶石跟藍寶石,都打三折,被那個導遊一說,連天都可以舉起來旋轉了,這個說有多便宜就多便宜,本來一隻是十萬都打二折而已,才兩萬元而已什麼什麼的,師媽眼睛瞪得大大的,喜歡又不敢講,後來:喜歡嗎?買一隻來戴戴,我是不好意思跟她說:你的手戴這個也沒用,手爛掉剩下一堆白骨,戴這個也沒有比較漂亮,又不能跟她說白骨觀,老人家,現在出國能讓媽媽高興就好,要不要買?要買,買一隻,他說:師父,你很孝順。導遊就說很孝順,那些泰國的也這麼說,那些人都是中國人、台灣人,都會講台語,兩萬元很便宜、很便宜,就跟你說你很孝順這樣子,就買給師媽,然後再來,再來看人家殺蛇,殺蛇,師媽眼睛瞪得大大的,這蛇的血馬上喝怎樣怎樣,那個葯加進去會怎樣怎樣,我跟她說:這麼老了不需要吃這個。要不然也想喝,她人很單純,老人家很單純很容易受騙,受騙。擺一台電視在前面,整天都廣告藥品,過不了多久,所有廣告過的葯,我們前面這裡就都有,尤其是第四台的,第四台的,如果被他這麼一說,連天都可以舉起來旋轉,你如果看第四台的廣告,你不買會很難過。貪心,人實在是夠用就好了,所以我們人貪心,被外境一引誘就馬上引發了,真的,這種東西很厲害,這種東西很厲害。[你的貪心重,這根繩子就捆緊點,你的貪心輕,這根繩子就捆松點,你如沒有貪心,就可得到自在,而且所得的自在有五種。「何等為五?」下面再為解說:]

[「一、三業自在,諸根具足故」:三業就是身語意三者。前面曾經說過,如果三業不自在,在世間是很苦的。身業,就是身體上的行為;語業,就是口頭上的行為;意業,就是內心上的行為。三業的行為活動,是善還是惡的,有無貪慾心是一大主因。由貪慾而出發的行為活動,必然是不善的,因為以此為基,可以造成殺盜淫妄的罪業,]都是一個「貪」字,[由此罪業,不但招感惡趣的果報,就是再來做人時,也會感到諸根不具的果報,]講到諸根不具,不說什麼,光說眼盲就好,你是否試過眼睛看不到的痛苦,你今天晚上回去把眼睛蒙起來,把眼睛蒙起來當成盲人,你摸索一天看看你會很痛苦,吃三餐你就很痛苦了,如果是盲人他要找什麼工作,除了按摩之外,他不知道要找什麼工作,他真的不知道要找什麼工作,假設換成我們是盲人,那你怎麼辦呢?諸根不具說眼盲就好了,不要講太多,你能怎麼辦?你要做生意騎摩托車,騎腳踏車、開車,你要找什麼工作,也不知道,眼盲是不能出家的,三百六十五行,照理說我們這一行業最輕鬆,這一行又不行,六根不具足又不能出家,你看看眼盲最……,六根不具,光是眼盲你就很慘了。[諸根不具,要想三業自在,自是不可能的,遠離貪慾而表現的各種行為活動,一定是善的向上的,以此善因感得人的生命果報體,眼耳鼻舌身意的諸根,一定是圓滿具足無有欠缺的。一個人五官端正,六根完具,身相圓滿,三業便能得到自由自在。]就像大家這樣,你現在能夠坐在這裡聽經,六根具足是何等的因緣,大家要珍惜。

[「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能奪故」:每一個人生存在這世間,多少都有其財物的,但其所有的財物,能否自在受用,還是個很大的問題。有人沒有財物時,本還較自在的,一旦]有一天中了大家樂、中了六合彩,[有了財物以後,反而不怎麼自在了,不知將財物怎樣存放才好:放在家裡怕盜賊偷了,放在銀行又嫌利息少,存於私人更怕吃倒賬,]放哪裡也不是,放這裡也不是,放那裡也不是,[所以一切不能自在。如果我們遠離貪慾,那你所得的一切財物,便可自由自在的,要怎樣地處理就怎樣地處理,不會發生什麼問題的,因為不論是你的怨家,不論是什麼盜賊,要想奪去你的財物,是都不可能的。如常有些盜賊,洗劫一個村莊,而對大善人家,秋毫不予侵犯,]一點點,秋毫就是一點點也不予侵犯,[原因在這大善人,沒有妄貪別人的財物,而且經常以自己的財物,施與貧苦的大眾。]


推薦閱讀:

地藏占輪相法 (定弘法師 )
凈空法師: 珍惜「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
生西法師輔導整理
寬容法師:這些增長福氣的方法 你不可不知
凈空法師墨寶集錦!【典藏精品】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