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課堂】 銀行理財收益下降 一年左右期限收益方可超6%
回歸理性,對於老百姓理財而言,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進入4月下旬,短期理財的收益開始捉襟見肘起來。
普益財富的監測數據顯示,上一周里有64家商業銀行共發行了691款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較上一周小幅下滑。具體來看,1個月(含)以下期限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97%;1-3個月(含)為5.31%;3-6個月(含)為5.61%;6個月至1年為5.55%;1年以上期理財產品雖然只有16款,但平均預期收益率輕鬆「破六」達到6.61%。其研究員方瑞表示,近期銀行間市場資金面處於較為寬鬆的態勢,因此各期限類型的理財產品收益水平普遍下降,其中1個月以下期限類型下滑幅度最大。
南都記者近日在銀率網也看到,深圳地區近期在售理財產品的列表中,目前理財產品大部分集中在4.5%到5.6%之間。與上個月相比,6%以上超高收益的比例明顯減少,而一個月左右的短期產品基本在5%上下。
當然,也有高收益銀行理財產品在搶奪眼球。記者看到,深圳在售產品中,平安銀行一款「平安財富-結構類(100%保本掛鉤股票)資產管理類人民幣理財產品」起投金額10萬元,期限180天,預期收益率高達13.0%。無獨有偶,滙豐銀行一款「匯享天下———一年期人民幣結構性投資產品」投資期限366天,預期收益率也超過10%。另外,農行的「看漲滬深300指數人民幣理財產品(36天)」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也達到6.5%。
不過,南都記者注意到,這三款產品都被註明了「中等風險」,而且大多是屬於高風險的結構性產品。
除此之外,深圳地區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基本都沒能站上6%。相比之下,中長期限更有說服力。記者了解到,在5%-5.9%的區間里,最大的比例是9-12個月的投資期限。互為佐證的是,來自銀率網的統計表明,2014年一季度,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排名前十的產品投資期限都在一年左右。這一現象說明理財產品從去年四季度開始的收益大爆發從今年開始逐漸冷卻。其分析師認為:「這符合投資收益與期限的基本邏輯,在未來利率環境預期沒有趨勢性變化時,投資期限長的產品收益較高。」
心照不宣的是,互聯網上的草根理財神器似乎也與銀行家們步調一致。
貨幣基金會逐步向正常水平回歸———這是阿里旗下的餘額寶習慣發出的聲音,而真實數據也證明這不只是口號。記者昨日上午看到,餘額寶的七日年化收益率(2014-04-21)是5.2000%,已經在穩步向5%的關口前進。數據顯示,截至上周末,互聯網寶類產品收益已全部降至6%以下,嘉實活期寶、中銀活期寶、微信理財通等產品早就「望6興嘆」,像網易現金寶收益率在5%左右徘徊,蘇寧零錢寶4月中旬的7日年化收益率也跌破5%。目前,收益最高的「掌柜錢包」收益大概在5.98%左右。
當然,互聯網金融也依然有香餑餑,只不過要打著燈籠才好找。日前,京東金融首頁的「8.8%」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眼球,這款超級理財產品主打定期理財,對接的是「國泰安康定期支付混合型基金」。不過,業內人士提醒,與一般「寶寶」們保本收息模式有很大區別,其風險係數相對較高。
「收益回歸是大勢所趨。」理財人士提醒,如果有一定的活期資金不妨投資互聯網機構的金融產品,因為這更適合用來管理平時經常流動的小額閑散資金;如果資金在5萬元以上,則更建議購買中長期限的銀行理財產品以鎖定高收益。
推薦閱讀:
※銀行卡密碼為什麼是六位數,是什麼原因呢?到底安不安全?
※撿到錢和撿到銀行卡,性質大不一樣
※中國銀行開平支行兩名前行長在美被捕內幕
※2017年,各家銀行信用卡交易量、APP下載次數,究竟孰強孰弱?
※簽約率僅為1.5% P2P銀行存管遠未到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