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子女憶:傅聰要是回國 父母只會更早自殺|傅雷|傅聰
核心提示:傅聰飽含熱淚,埋頭朝前走,不許任何人跟著。「我理解我哥,他像我父親。他要是回來,我父母自殺只會提前。」傅敏說。
本文節選自:《父與子》,作者:彭蘇,原載於:《南方人物周刊》2014年第1期
1985年5月,上海公安部門將傅雷夫婦遺書等物,交還朱人秀。遺書用白布包裹,火漆封住。
「光是教育出一個叛徒傅聰來,在人民面前已經死有餘辜了!」首次回國時,傅聰表示對自己的出走,一生負疚。「如果我回來,勢必是父親揭發兒子,兒子揭發父親,我和父親都不會這樣做。當時我是逼上梁山。」
2008年,傅雷誕辰百年巡展在上海舉行。傅聰飽含熱淚,埋頭朝前走,不許任何人跟著。「我理解我哥,他像我父親。他要是回來,我父母自殺只會提前。」傅敏說。
80年代初,《傅雷家書》首版發行,傅聰當時在中央音樂學院講課。排練時,馬育弟注意到他臉色蒼白,黯然沉思。「他那時住在北京飯店。拿到這本書後,半宿無法入睡。他不是個酗酒的人,可是那晚,他喝了一瓶酒。」
1979年5月,傅敏前往英國,住在傅聰家進修英語。走前,樓適夷向兄弟倆表示,父親寫給他們的信極具發表意義。此時,傅敏已將父親的《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部分手稿交給自己的高中同學、上海一家出版社編輯室主任金永華,裡面還夾著一封父親當年寫給他的信。
「我讀了那封僅存的傅雷寫給傅敏的信,很受感動。我認為傅雷的家信極有價值。正巧,追悼會之後,傅敏要去英國探親。我想,傅雷寫給傅聰的許多信件,由於存放在英國傅聰家中,不會受到文革衝擊,一定會完整保存。出於職業的敏感,我相信出版這些家書會很有意義。我對傅敏說,你去英國可以把你父親的書信,複印一份回來,如果上海能夠出,我給你出。如果上海不能出,我可以介紹到香港三聯那裡出。當時傅敏沒有吭聲。」金永華向葉永烈回憶。隨後,他將那封倖存的信件,刊登在上海雜誌《青年一代》上,「可以說是最早發表的傅雷家書」。
1980年夏,傅敏回到北京,七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劉鳳梧親到火車站迎接。傅敏直截了當提出:第一,出國前,他已是校外語教研組組長,回來後,他不想再當任何「長」;第二,準備離婚,沒房,申請住在校內。「我要騰出精力,一邊教課,一邊編家書。」
那年深秋,三聯書店著名出版人范用突然到訪。「他是受樓伯伯推薦,才來找我的。當時,就談妥由三聯出版此書。那時候,稿子還處於雛形階段。以後幾個月才有三聯的老編輯秦人路直接跟我聯繫有關出版事宜。書稿形成後,大約是1981年的春夏之際。」
「出版《家書》遇到阻力。說傅聰是『叛國』,說出版這部書是提倡走白專道路。……幸好,當時我得到了一份胡耀邦同志關於邀請傅聰回國講學問題的批示:……他回來演出,教學,要完全允許他來去自由;不要歧視,不要冷淡……。1980年傅聰回到國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自己過去的出走表示內疚。這可以看作是公開場合的表態。後來種種事實表明傅聰是一個愛國者。這樣,排除了阻力,《傅雷家書》終於在1981年8月出版。」范用說。
傅聰剛回國時,考慮過「叛逃」陰影並沒消褪,吳祖強認為最有效的解決方式莫過於公開為其舉辦藝術活動。他多方奔走,數度向上級請示報告。1980年1月19日,傅聰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辦獨奏音樂會。1981年初在北京進行為期一個多月的演出與教學活動。吳祖強向傅聰表示,希望他帶著愛人、兒子一起回來,並且還在考慮給他安排一個固定的職務。這樣來去更方便一些。學院中有人上書文化部教育局,言辭尖刻:我們在國內遭受「文革」苦難,如今連副教授都未能評上。而給一個叛國者授予職銜,這是提倡什麼道路,樹立什麼榜樣?
1982年2月19日,胡耀邦親筆批示:「應該歡迎這種特殊情況下出走者『歸隊』」。3月11日,又在批示下補充,「『歡迎歸隊』一語是毛主席在紅軍時期的著名政策。又及。」
同年12月16日,經文化部、教育部批准,已升任院長的吳祖強代表中央音樂學院嚮應邀第5次回國演出的傅聰頒發了學院鋼琴系兼職教授證書及校徽。
馬育弟記得,80年代中期,傅聰有一次回到北京,住在民族飯店。那天正好沒有演出,他們一起吃飯。桌上傅聰說起,父母「走」時他沒哭,他估計會有那樣的結局。但晚上電視里播放戲曲節目,他看到戲裡,一個孩子在四處尋找自己的爸爸。那會兒,他坐在房間里,嚎啕大哭。
推薦閱讀: